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评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
述论希腊古典时期的战争
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
希腊精神真的是西方文明
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
最新热门    
 
西方古典作家对古希腊城市的论析——基于雅典城市的评述

时间:2009-7-24 13:56:15  来源:不详
非烤制的泥砖。公元前6世纪起,城墙建筑比较常见,建筑更加坚固。城墙的厚度从6英尺至13英尺或更多不等[7](pp.40~46)。希波战争中,德米斯托克利曾力主重建被波斯人毁坏的雅典城墙,史称“德米斯托克利城墙”(Themistoklean Wall)。其围圈的防御范围比老城墙更大,有13个城门和许多不知名的塔楼及后门[8](pp.83,79)。同样主要是因防御之需要,雅典城曾修筑通往海港的3道城墙[8](pp.182~183)。
    促成古希腊城市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各种因素都有助于决定城市应当在哪里产生”[7](p.4)。德国著名学者凡·哥坎(Von Gerkan)根据希腊城市的起源将古希腊城市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因有利的自然条件而逐渐形成的城市。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因古希腊人不断殖民而较早形成的城镇。其二是晚些时候从简朴的村落发展而成的城镇,并且没有受到迈锡尼文明的影响。这主要出现于希腊本土的西部,如伊庇鲁斯(Eprius)、阿卡狄亚(Arcadia)、伊利斯(Elis)、阿该亚(Achaia)等地。
    第二类为满足特定需要,由一个和多个建城者特意建立的城市。这也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因“统一运动”(Synoecism)而兴起的“都城”。有的是从已有的城市中选择都城,从而促使其迅速发展,如雅典、帖该亚(Tegea)和伊利斯(Elis)即是如此。有的是因“统一运动”而新兴的“都城”,多个城市的人口在“统一”的基础上聚集于一个新的城市,如墨加罗波利斯(Megalopolis)、罗德斯(Rhodes)等就是这样兴起的。其二是因希腊人的殖民而形成的城市,如米利都(Miletus)和以所(Ephesus)等[7](pp.210~211)。
    需要指出的是,哥坎较多的关注于古希腊城市兴起的外在因素,促使城市产生的内在因素,尤其是经济因素并没有引起其足够的重视。不论哪一类古希腊城市,如果按照现代标准来看,其人口不多,规模不大。由于希腊古代城邦的人口统计是零碎而模糊的,测算居住于城市的人口更显困难。修昔底德认为,公元前5世纪,大多数雅典人仍住在乡村[13](14.2)。据维彻利估算,伯里克利时期, 
雅典公民约4万人,全体自由民约15万人(包括在雅典或庇里尤斯港经商的约2万多的异邦人),其中不到一半的人口住在雅典城市和庇里尤斯港。同时代的其他城市很少有达到如此规模的[7](pp.13~14)。因此,雅典可算是希腊古典时期城居人口较多的“大城市”。
    综上所述,雅典城市是由雅典卫城发展而来的。从雅典卫城到雅典城市,经历了最初的防御中心、宗教中心,至后来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发展历程。雅典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卫城与广场融于一体的过程,也是阿提卡人口不断集中和政治、军事、宗教、商业等诸多因素逐渐向雅典城市聚合的过程。从卫城及其山脚下的居住区阿斯提(Asty,即市邑)开始,然后向西北部平地发展,最后融合集市,逐步兴起为古希腊著名的雅典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雅典城市演进的物质前提条件。雅典城市主要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 
    虽然《荷马史诗》中早已提及雅典、科林斯等这些后来发展为古希腊重要城市的地名,但并没有对城市进行专门的研究。对于西方古代城市的研究,最早可以从希腊古典作家说起。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25年)、修昔底德(Thucydides,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55年)、色诺芬(Xenophon,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5年)、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等古典作家对希腊古代城邦的撰述,为研究希腊古代城市积存了难得的学术基础。
    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记述的,分别是公元前494年—公元前449年波斯和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和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两部古典史著是研究希腊古代城市与战争的珍贵史料。在撰述中,这些史著对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