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苏领导人对朝鲜停战的
关于“道理最大”——兼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
戊戌前後国人对“民权”
唐诗与唐人小说用诗流程
佚存日本的唐人诗集《杂
一个糊涂汉人对汉服明末
最新热门    
 
唐人对屈、宋骚赋的毁誉与承继

时间:2009-7-24 13:56:49  来源:不详
汩罗而吊,哀痛饮泣“自有招魂拭泪巾”为证。牛僧孺在《养生论》里赞屈原是杀身以成仁的千古“直臣”:为道义而死,死得其所,人死道存,是为永生。尤其是王茂元的《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要算唐人中一篇最精警的带传纪性的评屈文章,文情并致,堪与《史记本传》媲美。铭文赞:“先生义特百夫,文横千古,其志可以激俗,其清可以厉贫。”对其“忠言如风,不入主听,随党若铁,斥为穷人”的遭际,“忠在祸先,功成罔责”致使“抱忠没身”的黑暗世道发出愤恨不平之鸣。为“表忠贞之所诞,卓 之不泯”还特“立小祠”。王氏所言所行感人肺腑。
  写过著名传奇《霍小玉传》的蒋防,对屈原“抱大忠而生,抱大忠而死”、“以大忠而揭大文”亦深致颂赞。还有皇浦 也是曾高度评价过屈宋作品。
  晚唐杜牧、李商隐、肖振、皮日休、司空图、罗隐诸人对屈原“怀忠履洁,忧国爱君”、“楚存与存,楚亡与亡”的爱国精神都深表钦敬,对屈原创作精神都有肯定和承继。  唐人好文章重章句,留下的楚辞注本,现今可见者大概只有陆善经的《离骚经》与唐“五臣”的《文选五臣注》楚辞部分了。五臣注基本沿用王逸《章句》,无出其右,陆注稍见特色,但二者,在历代注骚著作中,声名不显,后世治骚者,鲜有人提及。

  三

  以上我们就唐人对屈宋楚骚的毁誉与继承作了一番评介,虽未免粗略,但基本情况已可窥见,唐代虽没有研究楚辞的专著或专文可举,但屈宋骚赋在唐人中仍有着强烈反响和巨大影响,呈现复杂的现象,简单而言,不外褒誉贬毁两派。
  贬毁者出在前三唐,又以中唐为多,晚唐已少见,这一派不少人虽是诗文革新的倡导者,但却多持文学退化史观,服膺儒家传统诗教重文学内容和社会作用,忽视其艺术特征和审美追求,认为华文祸国;批判齐梁绮靡,竟找错了原因,视楚骚为淫丽之源,泼污水而倒掉了孩子;奉行“雅以正邦,哀以亡国”,崇尚“正声”,否定“哀而怨”的楚骚。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初唐王勃和中唐柳冕,是屈宋否定派。但创作实践,王、柳又有别。
  李白在创作实践上虽兼取风骚及六朝之长,但在理论上却没有把“楚骚”的价值及其对齐梁文学的影响弄清楚,竟笼统地一概否定从屈宋到六朝的文学,他接受楚骚的影响有一个动态过程。坎坷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现实教训、与屈原近似的命运,是他认同屈骚的关健。
  白居易一生做官,“志在兼济,行在独善”“以中隐卒天年”,是个集禅、道、酒、色于一身的“闲人”“快活人”,无法理解屈原。未入《骚》之奥堂,妄作讥讽之语。他一生所失正在“长笑灵均不知命”,不能“风骚两挟”。
  褒赞延誉一派,大都持进化文学史观,他们“凭轼以依《风》《雅》,悬辔而驭楚篇”,“文质半取,风骚两挟”,“亲风雅”,“缘楚骚”。批判淫艳而不废齐梁,“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既重内容,亦贵文彩,杜甫、柳宗元、李贺是这一派的杰出代表,但他们又各有所得:杜甫得《骚》的“沉郁”、“壮志”、“风逸”、“规讽”、“忠怨”之旨,“发愤以抒情”,从而育成自己的风格;柳宗元得《骚》之“幽”,从而“菀其鸿裁”,“衔其山川”;李贺得《骚》之“奇华诡谲”,“猎其艳辞”。然,“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花而不坠其实”,绝无吞剥瞟夺之病,故风格独具,极有个性。
  有唐一代,对屈宋评价最正确、最深刻,又能自觉全面继承其创作精神的是杜甫,而不是李白。已往的研究,在涉及屈骚对唐人的影响时,往往标举李白,而不提及或极少提及杜甫,宋人曾李狸的陋见:“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艇斋诗话》),至今还为人奉行、征引,这实在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偏颇和疏误,它妨碍我们去正确认识屈骚的影响及对李、杜的正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