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最新热门    
 
关于“道理最大”——兼谈宋人对于“祖宗”形象的塑造[1]

时间:2009-7-24 13:55:45  来源:不详

  朝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是许多研究者曾经直接或间接提到过的。在宋人心目中,也将开国以来迥然有别于前朝的政治基调看得很重,宋初统治者思想中的理性成份被后人充分地开掘、阐发。感受到王朝政治命运起伏的压力,焦虑于时事而又渴求精神支持、需要论证依据的士大夫们,经常会郑重地引述到“祖宗”时的诸般作与说法。
  在诸多“说法”之中,所谓“道理最大”是经常被征引的一项。 

一、             “道理最大”说的提出及其阐发

(一)        北宋时的记载

  在沈括《续笔谈十一篇》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太祖皇帝尝问赵普曰:“天下何物最大?”普熟思未答间,再问如前,普对曰:“道理最大。”上屡称善。

根据沈括如上的叙述,“道理最大”说出现于太祖之时,而且受到太祖的充分肯定。这番问答,无疑有资格被时人认定为“祖宗”的“宝训”、“圣政”。今天的研究者也十分重视当时的这一提法,并曾指出它与两宋士大夫政治之间的关系[2]。但多少有些奇怪的是,与“道理最大”相关的记载,在现存的北宋史料中,似乎仅见于沈括笔下。
  《梦溪笔谈》及《续笔谈》成书于祐后期[3],时距太祖君臣对答已有110年以上。该对话沈括自何处听来、得来,已经无从追溯。记载这条材料的《续笔谈》,或因其晚出,流传征引不很广泛[4],其中有关“道理最大”的故事,看起来北宋时影响面相当有限。即便我们相信此说,或者推测有更早、更直接的记述曾经存在,我们也难免会心存疑问,感到这一说法,至少在北宋士大夫的心目中,并未受到特殊的重视。
  记载中向太祖提出了“道理最大”说的赵普,还曾向太宗提出过另一“最大”说。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中,有这样一段叙述:雍熙三年(986年)五六月间,时为武胜节度使兼侍中的赵普,听说北伐不利的消息,上手疏进谏,并且将自己的观点总结为如下的一句话:

  有道之事易行,无为之功最大。

“无为之功最大”的说法,与宋初黄老思想的流行与影响有关;而将其与“有道之事”并称,则使人们联想到“道理最大”一说。无论是“道理”之说还是“有道”之说,都是针对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言,强调遵循合理的原则,而非志在阐发天道、义理。
  结合宋初的政治实践来看,有关“道理最大”的对话之意义,在于它反映出当时决策层施政措置中显的理性趋向。这一说法被后人引述时,往往是用以赞颂宋太祖赵匡胤之卓越识见的;而细究其实,所谓“最大”一语,却恰恰是用以限制至高无上的帝王之统治行为的。逢长期动乱之后,“道理”被再度凸显,成为辨识判断与施政措置的依据,这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
  “道理最大”说建立起一种独立于君王欲念之外的客观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于“君王至上”体制的一种精神限制。这一说法尽管简单,却是深思熟虑(“熟思”)的结果,人们相信它出自太祖的辅弼近臣、善于审时度势的赵普之口。正因为如此,文天祥指称“道理最大”为“韩王有德之言”[5]。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所体现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地位,也是一种众目睽睽之下的“角色”,集中着对于这一特定身份的种种社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