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评周兴樑《关于近代中国“两半”社会性质总理论的由来》

时间:2009-7-24 13:57:36  来源:不详
清楚斯大林、布哈林与托洛茨基在这个问题上分歧,也不能不谈中国托派在这上面的观点,而周文对此是照样只字不提。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莫斯科大交锋与这个理论的形成没有关系吗?中国托派到哪里去了? 
比如说,周文写道:“至少是1926年以前,尚未见到有人将两半概念联在一起用来概括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这分明是本人及其他学者早就得出的结论,他倒好,俨然成了他的考证成果。
比如说,周文写道:“蔡和森将两半概念联在一起来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理论新概括,后为中共中央领导所认同并沿用。”然后便引六大为说。老实说,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蔡和森的提法与六大的决议有关系。从理论源流说,从逻辑关系说,它们之间当然有联系,但是,你说蔡的观点为“中央领导认同并沿用”了,好像很自觉似的,这纯属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况且,既然“认同并沿用”了,你后面又凭什么说大会“没能把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情况”“搞得很清楚”?
既然“认同并沿用”了,那周恩来为什么说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在六大时,还是个严重的问题?
既然“认同并沿用”了,那为什么党内还有不同的讲法,而且新思潮派尔后还专门就这个问题作探讨?
而且,我要问周先生,你谈六大时打着引号的那些话,是出自什么地方?难道是六大决议的原文吗?我在六大的所有决议中,就找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完整字句。 
比如说,周文写道:“进入30年代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共的领导人和理论家张闻天、苏华、吕振羽、何干之等,一致认定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段话很有趣。所谓“苏华”,即刘苏华,曾经批判过郭沫若,他的观点是认为中国经济(而非“当前的中国”)的“特质是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经济”。这里,“半殖民地”是作为“半封建”的定语出现的,哪里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所以,他才又说,“中国经济的特质是半封建经济”,社会的性质却“尚是个半封建的社会,即是和经济的特质一样,带有半殖民地性的半封建社会”。区隔得不是很清楚吗?后来,沈志远在1935年发表《现阶段中国经济之基本性质》,竟然连措辞都和刘苏华一致。其实,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早在20年代就开始了,也不是什么30年代才“出现”。我敢说,“苏华”这个名,是从高军先生主编的资料集子上抄来的,不然他应该点出苏华就是刘苏华。
靠一部资料集子来论述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不去翻原始文献,不去作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李泽厚这样干过,我很怀疑周也是这样干的。
谈到这期间学者的观点,我不明白,周先生既然如此自示“博雅”,占有材料如此“丰富”,为什么不提李立三、瞿秋白、李达、潘东周、王学文、向省吾、李一氓、伯虎?难道他们没有此类言论吗? 
我是通过对上述学者,包括周文所提到的全部学者观点的考察,仔细翻阅了14大册《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以及《六大以前》《六大以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以及《向导》《布尔塞维克》等旧期刊,进行综合比较之后,才提出:“1936年,何干之在《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中,正式提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的。周先生似乎以为我没有见到过他所说的那些学者的观点,把我当作见闻不广、搜罗不周的腐儒村学究了。 
得指出周文中的硬伤:“1938年3月,毛泽东在对抗日军政大学第3期部分学员讲话时强调说”,错。应该是“抗日军政大学第4期第3大队毕业学员”。而且,也根本不是什么“强调说”,而是通盘的、全面的阐述。由此一点,我敢推断,周某人根本没有读过毛泽东的这篇演讲。苏东坡曾谓:“须知酣放本精微。”周某之卤莽灭裂,可见一斑。无精微,何以为史学?须知,“酣放”之“出”,原本“精微”之“入”。这,还需要我来教你吗?
顺便讲一句,毛泽东这个演讲,同样是我第一次拈出的,而他周某也照用不误。用我拈出的材料来攻击我,是谓“登吾堂,入吾室,以攻吾”乎? 
其实,关于毛泽东的论述,什么《论持久战》呀,《青年运动的方向》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呀,《新民主主义论》呀,什么的,是不必提的。为什么?因为这是尽人皆知的文献。提了,不能让人感觉你博雅,反而觉得你寒窘。做历史,要有新材料,要有新观点。“文章不写半字空”。这,还需要强调吗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