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本土资源与外国史研究
余英时与中国历史研究: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方豪与中西交通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
列文森的中国近代思想史
最新热门    
 
区域史研究的人文主义取向

时间:2009-7-24 13:57:41  来源:不详
.打破和打通一切俗世的界限,透过他们所创造的历史探求他们的世界。在这里,历史的主体是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而所谓的地方历史,只有通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活动,才成为可以理解的事实。


   特定的区域,与其被视为历史过程的单位,不如理解为人们历史活动的空间,这种历史空间,一方面为历史人物的活动提供了条件和限制,但同时也是人们自己的历史创造,是一种历史时间展开过程的表现。无论研究的主题是什么,历史的主体始终是人,而不是所谓的地域单位。在历史认识中的地域概念,不只是历史家为研究的方便而划出来的范围,更是人们在自己的历史活动过程中划出来的历史的和流动的界线,历史学家的睿智是将这种流动性呈现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研究人的活动、人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的互动过程为中心,通过人的历史活动去把握历史时空的互动关系,而不是把历史时空固定化、概念化之后,再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在这种人本主义取向的地方史研究中,不但区域的界线是流动的,国家和地方的区分亦只是作为一种分析性的概念,只有在帮助人们理解历史事实的时候才有意义,这些概念之间的所有对立以及僵化的理解,都可以通过人们生动的历史活动来打通。在传统中国,国家对地方社会有很强的渗透,地方社会与国家不但是彼此互动的范畴.也没有绝对的分界,国家的存在和国家行为本来就是地方社会及其历史过程的一个基本的要素,而地方历史也必然是国家建构过程的基本动力。因此,我们在这种地方历史研究中,能够读出的,不是国家与地方的对立,所期望去了解的,也不会满足在所谓的地方特性的层面,而是希望追寻在一个时代和一定的地域空间中呈现出来的社会面相和人文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把姜伯勤老师对石濂大汕和岭南禅史的研究看成是一种地方史研究的话,那么,这种地方史研究不仅在历史观和历史方法上表现出与一般地方史研究不同的取向,更把地方史或区域史研究带进一种新的意境。当我们进入到这种意境的时候,一切时间和空间的疆界都在历史中流动起来,所谓的地方史研究与所谓的全国性研究之间的畛域随之消释。历史家的终极追求,难道不正是这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人文主义关怀吗!我们也许可以问,在史家的精神世界里,是否真的有“地方史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