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评析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区域信仰的本土化与地方
关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
关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
最新热门    
 
本土资源与外国史研究

时间:2009-7-24 13:58:28  来源:不详
在中国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的成长中,本土资源相对不足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而“本土化”就成为一种强烈的呼声。然则史学作为一个十分古老的人文学科,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呢?末民初以来中国史学发生了不断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遭遇了许多波折和困难,而本土资源的匮乏,同样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外国史(注:此处用“外国史”而不用通常所谓的“世界史”,乃是基于一些特定的考虑。史学界对“世界史”这个学科有着不同的界定。欧美一些学者倡导全球史观,对全球范围内的长时段共同趋势进行梳理,以建构一种历史叙事框架,进而对发生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史事进行重新编排,整合成一部线索分、条理清晰的“全球通史”;还有的学者主张将一时一地的事件置于全球视野中考察,以探究其世界历史意义。国内有的学者将世界史视为一个特定学科,主要研究世界各国、各民族从分散隔绝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但是,这种“世界史”实际上只是少数学者在地区史、国别史和专门史研究基础上构筑的一种历史编纂和教学的框架。而且,国内的世界史教材一般不包括中国史,本质上仍是“外国史”。大学里多数学有专长的世界史教师,往往拥有十分具体的研究领域,故他们在研究的层面应属于“外国史”的范畴。此处所谓“外国史”,包含国别史、区域史和涉及外国的专门史。)作为中国史学中最年轻的一支,可以借重的本土资源更加有限,这对于研究水平的提高,乃是一个主要的不利因素。在本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外国史研究如何进行、如何取得进展,这是值得每一位研究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外国史学者就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开展了相当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设想。在讨论中有人提到,国外、主要是欧美的中国史研究能够取得令中国学界重视的成就,这说明中国的外国史研究也完全可以做到让外国学界侧目的程度。这个推论对于鼓舞外国史研究者的信心固然用心良苦,但似乎失之简单化。因为欧美的中国史研究和国内的外国史研究有着许多差异和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学术积累、史料的占有和解读、理论框架、学科支撑、学术训练和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等各个方面,而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欧美的中国史研究具有厚重坚实的本土资源作为依托。
  欧美中国史研究受到整个史学发展的带动和支持,这是它能够取得出色成绩的重要条件。欧洲的汉学(包括中国史研究)在17~18世纪即已发端,大致和欧洲现代学术起步同时,到20世纪前期即已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学科。诚然,欧洲汉学一直从中国学术中汲取养分,一些汉学大家,如沙畹(Edouard Chavannes)和伯希和(Paul Pelliot)都承认,与中国学者接触,利用中国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学的发展甚为重要[1](pp.4~5)。但更重要的显然是欧洲现代史学演进所创造的有利生长环境。自15、16世纪以后,意大利、德意志、英国和国等国史学逐渐打破神学思想和传统编年纪事模式的束缚,开始形成新的规范和方法。随着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