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关“底层”主义的历史分析

时间:2009-7-24 13:57:48  来源:不详
会阶层。一个是社会上层,由军阀财阀与政阀组成。一个是社会底层,由工人、农民与城市贫民组成。底层大众无资本、无权益,社会弱者,悲苦无告。由此他诉诸于社会人格的平等与财富分配的均等。他的思想似乎漫溢着对社会公平的追求与人类正义的张扬。他认为要解决社会底层的基本困境,建立"纯正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唯一可行的道路。这使人想到哈耶克,他在年轻时也向往社会主义,曾将社会主义定义为"社会的公正"与人类政治经济活动理想的方案。然而他很快就发现,"深藏在多重伪装之下的社会主义"是"现代文明的最大威胁"。因为"社会主义"将摧毁"个人自由与责任感的基础","造成社会的贫困",更严重的是"(迟早)导致集权主义政府"。2然而对北一辉来说,他要求的就是这样的"伪装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正义"要求是他追求的要义,即使导致专制与自由的被剥夺也在所不惜。更何况,他政治追求的本来目的就是舍弃"虚伪的民主",建立足以统率日本的坚强政府。

  二、 关于革命的对象。军阀财阀与政阀是社会的蠹虫,占有最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压迫社会底层,不可容忍,理应成为革命的对象。

  三、 革命的方法与目的。北一辉的"社会主义"将以阶级战争与革命战争铲除社会的蠹虫,实施昭和维新,最终实现日本"社会主义"。

  四、 革命的力量。革命的基本力量是社会底层大众。而军队则有希望转化为最有活力的力量之源。这很可能是从中国的辛亥革命受到启发。他曾受教仁邀请去往中国参加革命,亲身经历使他感悟中国那场革命即由"新军"中的革命力量促成。北一辉看到,军队中也有上层与底层的区别。军队中的上层官僚不可信用,所得利益已使他们蜕变为腐化腐败的蠹虫一类,能够依靠的只有军队中的底层--下级官兵。他要进行的革命的是"底层的革命"。也就是从这样的思想出发,为了进行日本的"革命",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拿枪的大众--军队低级军官的身上,而此后发动的事变也纯属军队的政变。

  五、 关于亚洲主义。他说革命的社会主义将组合起伟大雄壮的"亚细亚联盟",结成革命的阵营,与英美帝国主义作殊死的斗争。他的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在他对亚洲主义的阐发上。他强调日本民族利益与亚洲利益紧系无隙,日本将因亚洲的"觉醒"与"解放"获得自身的胜利。北一辉一生活动与大川周明密切相关,他的思想与大川周明的亚洲侵略主义如出一辙。


  中世纪社会由两个基本层组成:底层(农民、工人等)--政权层。至资本主义,社会层面细化为三:底层(工人、农民等)--中层(市民、中产阶级)--政权层。社会由单纯的二层构造,演化为复杂的三层构造,这是历史的进步。如此状况,给社会到带来三大"现代性"变革:一是产生"三角"支撑的崭新政治力学;二是出现因中层(市民、中产阶级)发生的"专制阻滞"。中层的阻隔,迫使"上"对"下"的管制,无法沿用中世纪肆无忌惮的"专制"形式。三是"中层"给社会带来新的思想血液,如市场、产业、重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等等。人所注目的"现代性"理论,大体属中层所有。市民(中层)以自由主义为标识,冲击中世纪,赢得政权,同时也用同样的思想建立市民政府。这样,国家统治层日益市民化,与"中层"利益逐渐吻合一致。资本社会其根基为市民社会,其旗帜为自由主义。

  面对资本社会的既定模式,人们的思想分成"左派"与"右派"。可将右派思想视为"护体制"思想,将左派思想视为"反体制"思想。一切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无政府主义)都站在底层的立场上,他们也被称为各类"左派"。

  广而言之,标榜自己是左派还有以下诸派别:民粹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另类的形左实右的"左派"--法西斯主义。从上面的意义来说,北一辉给社会的影响仿不属右派,而属于左派。北一辉没有维护日本现有政权体制的打算,他要的是改造日本,并从改造国体首著先刀。他质疑天皇制度,投以不容情的批判,表现与既成体制分流的决心。

  他的的思想立脚点不在社会的中层与市民,依他自己表白是站在工农与城市贫民即社会基层的一边。他对日本市场制度只有愤慨,直言如此的资本秩序,造成日本财阀暴富,民众赤贫。他所宣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