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关“底层”主义的历史分析

时间:2009-7-24 13:57:48  来源:不详
的一时复辟。一个是"民族",一个是"底层"。当民族遇到危机,社会必有紧缩,市民必有忍让,自由必做牺牲。当底层遇到危机,自由社会也必无奈地"倒退"。一个发育不良的市民社会,因民族与底层危机而发生历史倒退,不足为奇。二战前的德国已经成为市民社会,但当"民族"与"底层"成为最动人醒目的文化符号,历史骤然倒退。当时希特勒用的是底层与民族的口号。北一辉用的也是同样的口号:底层与民族。

  北一辉《中国革命外史》(《支那革命外史》)出版之后,大川周明说:"北一辉的支那革命观与他在中国的活动情况都在书中得到叙述","本书刊行的时候,吉野作造博士6赞扬这本书是'论中国革命史的最杰出的一本书',作者不仅对支那革命作严肃的批判,而且为解说支那革命,纵横驰笔,写到法国革命与明治维新。他古今东西的议论,提示了革命原理,具有无可比类的特色。我亦由此受益不浅。"

  他说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北一辉独到的历史观。例如学术界一般都对"大西乡的西南支变"抱反对的态度,认为其性质是反动的。而北一辉却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北一辉论西乡事变,是对当时倒退逆流的抗议,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第二次革命"。正因为"革命"失败,才导致日本腐朽官僚政治的抬头。他反对从西欧尤其从德国输入制度模式,认为这是"腐根结朽木",其结果是制造一个"中世纪的日本"。为此,日本需要"第三次革命",革命的胜利,将给日本带来"民族的更新"。7

  北一辉在他的一些表述呼吁战争与革命的理论。他痛恨"日本既有的和平",这样的和平"比战争更加可恶",维持这样的和平是一种非"德"。他断言"人在本质上是卑劣的",由此酿成社会的不平与肮脏。事实决定战争将不可免,如暴雨之洗污垢,战争将还宇宙一个清洁的世界。他大声呼吁,一切嫌恶战争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对战争当抱有爱意。

  他说:人在战争中将获得自我疗救的万能良药。战争带来的不是恨,而是人类普遍的爱。战争使人类爱得到高扬,会像课堂一样,教育人民相互尊敬,进而获得国家的空前团结,赢得民族的紧密团聚。"在现代,战争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没有战争,人类将自取灭亡",变为不洁的泥土,沉沦地狱。因而,战争就是"革命",人民引颈盼望,如大旱之望云霓。这里北一辉所说的战争固然有人们通常所说的侵略战争的意义,其实其中包括很大的国内战争的意义。他表彰的西乡事变就是国内战争。他要通过国内战争对"污浊"的日本社会作彻底的清洗。

  他的思想与军队底层中固有的"革命"思想发生结合呼应的关系。西田税(1901-1937年)组成以青年军官为核心的"天剑党",要以"以军人为基础","以《日本改造法案》为经典",铸成实行之剑。日本改造的思想在走向行动中。其既是一个思想也是一个行动纲领,并有组织作它的后盾与行动的武器。

  1919年,北一辉、大川周明组织"犹存社"。平沼骐一郎为会长的"国本社"有会员20余万人。1923年,法西斯军官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敏四郎、东条英机等纠集一批佐级幕僚军官,成立了日军第一个法西斯组织"二叶会"。"木曜会"、"天剑党"、"王师会"、"一夕会"、"爱国社"等军人法西斯组织相继出笼。1930年9月,日军参谋本部少壮派军官桥本欣五郎等成立了日军最大的法西斯组织---"樱会"。

  1939年,东亚联盟同志会发表《昭和维新论》,其中已经将北一辉的战争论引申到所谓"最终战争"的理念上去。出现了明显的世界战争理论转向,即对外扩张的侵略战争的理论上去,指出这场战争一场动员全体国民的"决战"战争,时间将延续20 年之久,最终达到"世界统一"的目的。8

  北一辉吁求神鬼般的吁求场战争,当他的思想一旦有人认帐求购,日本立即魔云翻滚,战争果然来了。这就是以底层军官出面,代表日本底层主义的2·26"革命",就是侵略亚洲的"大陆战争",就是直接打击英美的太平洋战争。他的战争既是对外的战争,是对英美"恶鬼"战争,是对英美"世界性阶级压迫"的战争,是对由英美"自由"精神的战争。他的"战争"也是对内的战争,是国内战争,是阶级战争,是对财阀、政客的战争,是消灭市民的战争,是将市民社会拉向中世纪的战争,是搏动社会动荡的战争。他的战争是"专制"战胜"自由"的战争,是要在日本、东亚乃至世界重建"统制主义"帝国的战争。

直接危害: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