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也谈明代前期科举社会的
最新热门    
 
评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译介

时间:2009-7-24 13:57:49  来源:不详
] 《新史学·译者导言》,《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21页。
  [4] 《新史学》,《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120—121页。
  [5] 《新史学·译者导言》,《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21页。
  [6] 《新史学》,《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40—41页。
  [7] 《新史学·译者导言》,《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11页。
  [8] 《新史学·译者导言》,《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8页。
  [9] 《高中外国史·序言》,《何炳松文集》第5卷。第241—242页。
  [10] 《新史学》,《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40页。
  [11] 《通史新义·自序》,《何炳松文集》第4卷,第86—87页。
  [12] 《历史教学法·译者赘言》,《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505页。
  [13] 《西洋史学史·译者序》,《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231页。
  [14] 《西洋史学史》,《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236、237、236页。
  [15] 《历史研究法·序》,《何炳松文集》第4卷,第5—6页。
  [16] 参见胡逢祥:《“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与西方现代史学》,见《学术月刊》1996年第12期。
  [17] 朱希祖:《新史学·序》,《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5页
  [18] 谭其骧:《本世纪初的一部著名史学译著———〈新史学〉》,见刘寅生等编:《何炳松纪念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74—75页。
  [19] 瑞芝等编:《西方史学史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20页。
  [20] 陈衡哲:《中古欧洲史·序》,《何炳松文集》第1卷,第4页。
  [21] 《中古欧洲史·弁言》,《何炳松文集》第1卷,第6页。
  [22] 《近世欧洲史·弁言》,《何炳松文集》第1卷,第365页。
  [23]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何炳松文集》第2卷,第406页。
  [24] 《中华学艺社的责任和前途》,《何炳松文集》第2卷,第699页。
  [25] 《历史研究法·序》,《何炳松文集》第4卷,第5页。
  [26] 《章学诚史学管窥》,《何炳松文集》第2卷,第151页。
  [27] 《历史研究法·序》,《何炳松文集》第4卷,第6页。
  [28] 《〈史地丛刊〉发刊词》,《何炳松文集》第2卷,第682—683页。
  [29] 《章学诚史学管窥》,《何炳松文集》第2卷,第114—115页。
  [30] 《历史研究法》,《何炳松文集》第4卷,第73页
  [31] 《历史研究法》,《何炳松文集》第4卷,第73—74页
  [32] 《增补章实斋年谱序》,《何炳松文集》第2卷,第239页。
  [33] 《新史学·译者导言》,《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10页。
  [34] 《西洋史学史》,《何炳松文集》第3卷,第500页。
  [35] 《通史新义·自序》,《何炳松文集》第4卷,第8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