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必修1第八单元  从科学
建构主义理念与历史课堂
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历史学
最新热门    
 
义理、考据与辞章之辨——钱穆学术思想与方法探原

时间:2009-7-24 13:57:58  来源:不详
术通义》,第74页。
[30]《中国儒家与文化传统》,《中国学术通义》,第74-75页。
[31]《中国历史研究法》,第75页。
[32]《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2),台北三民书局,1986年3月第5版,第336页。
[33]《四部概论》,《中国学术通义》,第6页。
[34]《中国历史研究法》,第76页,第69页。
[35]《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二,第336页。
[36] 《史记》中,《中国史学名著》一,台北三民书局,1986年3月第5版,第75页。
[37] 《中国史学发微》,序一,第4页。
[38] 《学与人》,《历史与文化论丛》,第198页。
[39] 参见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结语”,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2月版。余英时先生在《钱穆与新儒家》一文上对此亦有深入的论说。(载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
[40] 《史学导言》,《中国史学发微》,第51页。
[41] 《中国民族性与中国文化之特长处》,《中国史学发微》,第181页。
[42] 《史学导言》,《中国史学发微》,第42页。
[43] 《朱子与校勘学》,《学钥》,第80页。
[44] 《综论东汉到隋的史学演进》,《中国史学名著》一,第139页。
[45] 《史记》中,《中国史学名著》一,第88页。
[46] 《张晓峰中华五千年史序》,《中国学术通义》,第177页。
[47] 《学术与心术》,《学钥》,第142页。
[48] 《学问与德性》,《中国学术通义》,第300页。
[49] 《史学导言》,《中国史学发微》,第45页。
[50] 《史学导言》,《中国史学发微》,第42页。
[51]  罗根泽编著《古史辨》第四册,“钱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4页。
[52] 《学术与心术》,《学钥》,第140页。
[53] 《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二,第330—331页。
[54] 《史学导言》,《中国史学发微》,第42页。
[55] 《朱子与校勘学》,《学钥》,第58页,第59页。
[56] 《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二,第336页。
[57] 《学术与心术》,《学钥》,第138页。
[58] 《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学钥》,第87页。
[59] 《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二,第336—337页。
[60] 《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二,第316页。
[61] 《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二,第337页。
[62] 《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二,第317页。
[63] 《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二,第337页。
[64] 《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学钥》,第111页,第111-112页,第127页。
[65] 《张晓峰中华五千年史序》,《中国学术通义》,第177页。
[66] 《学术与心术》,《学钥》,第139页。
[67] 《章实斋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名著》(2),第335页。
[68] 《学术与心术》,《学钥》,第142页。
[69] 《国史大纲》“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70] 《朱子读书法》,《学钥》,第48页。
[71] 《泛论学术与师道》,《中国学术通义》,第218页。
[72] 《中国六十年之史学序》,载《华学月刊》第14期,1973年2月。
[73] 《学术与心术》,《学钥》,第140页。
[74] 《学术与心术》,《学钥》,第141页。
[75] 《学术与心术》,《学钥》,第144页。
[76] 关于钱穆的历史观,请详见徐国利《钱穆的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初探——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疏论》(《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或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的第五章“心性合一的民族文化生命本体论”。
[77] 《二程遗书》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78] 详见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79] 姚鼐《述庵文钞序》,《惜抱轩全集》卷四,中国书店1991年版。
[80] 姚鼐《与陈硕士书》,《姚惜抱轩先生尺版》卷六。转见吴聪《姚鼐考证鉴定之思想与形成》,《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年6月。
[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