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
汉代执法思想中的理性因
布罗代尔史学思想新论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
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
义理、考据与辞章之辨—
列文森的中国近代思想史
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
梁启超、鲁滨逊“新史学
最新热门    
 
卢梭思想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

时间:2009-7-24 13:58:08  来源:不详
国纷争的格局下只有提倡民族主义才能自存族类于天演——与近代国家的领袖们不同的是,他还意识到在一国之公意的上面尚有天下之公意。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仅仅讲到“据乱世内其国而外诸夏”的意境,中山接着他的思路以公羊三世义发挥“升平世内诸夏而外夷狄”之大义——他将“诸夏”诠释为受到列强压迫的十二万万五千万弱小民族,以为唯有联合被压迫者共同抵御强权方可伸张天下之公意,进而实现全人类的大同7。在广州高等师范作的“民族主义”的讲演中,孙中山呼吁国人在尚未发达之先立定济弱扶倾的志愿,将来到了中国强盛之日不忘帮助广大弱小民族解脱列强政治经济压迫之苦8。对于盎格鲁萨克逊人宰制世界的企图中山始终深怀戒心,所以在制订国民党的外交方针的时候总是试图联络象日本、德国和苏俄这样处于国际关系体系边缘的国家以抗衡居于中心的英美势力——甚至在处理与国内的政治派系的关系时也是配合亲日的奉系和安福系共同对付亲英美的直系军阀。在并世的世界政治家中,孙中山唯独对苏俄领袖列宁推崇备至,许之为“革命的圣人”9。列宁以拯济天下苍生为职志,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振起了信仰。不象克里孟梭、劳合×乔治之流一起念便是何以利吾国,他在革命成功之后即以一个大宗教家的襟怀主动废除了帝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时备受列强欺凌的国人无不深受感动。中山对苏俄为被压迫民族抱打不平的侠烈作风深为赞赏,进而不计利害地将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布尔什维克党引为奥援——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他所领导的国民党与英美势力的矛盾日益加深:事态在广东革命政府决意扣留粤海关关余之时达到了剑拔弩张地地步。而在蒋介石主政之后,国民党的外交方针终于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蒋不象孙中山那样受过完整的西方教育,但在处理与列强的关系时反而表现得较为友善,盖因他觉得加入国际关系体系而不是处于与之对立的位置才合乎中国的利益。时间上溯半个世纪,笃信基督教的洪秀全因为激于义愤与他的洋兄弟在长江下游兵戎相见,有趣的是作为其死敌的儒家学者曾国藩出于利害考虑始终可以做到与西方人相安无事——在洪秀全的身上可以见到后来的孙中山的影子,而在曾国藩的身上则可以见到后来的蒋介石的影子:由此可以一窥“诗书”、“礼乐”两系人物思想性格之歧异。

中国自秦汉以下即为“礼乐”系的一统天下,绝大多数的儒家政治家皆根据历史累积的经验处理政治事务——理智达于极端必然汩没了人性中的良知和正义感,所以象王莽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就顺理成章地蜕化为罪不容诛的“乱臣贼子”。当“诗书”系人物终于以革命领袖的形象在近代历史的舞台上翩翩出场的时候,古老的中国文明已经在尚处于理性发育过程之中的年轻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下返老还童,恢复了天真浪漫之致。

 

注释:

1、黄彦、李伯新:《孙中山的家庭出身和早期事迹》,广东文史资料第25辑《孙中山史料专辑》第283页。 广州,1979年

2、魏育邻译《宫崎滔天谈孙中山》,同上,第323页

3、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第4页。南京,1935年

4、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第9页。上海,1947年

5、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一讲》,曹锦清编《民权与国族--孙中山文选》第77页。上海,1996年。

6、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同上,第248-249页

7、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三讲》,同上,第33页

8、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同上,第66页

9、《关于列宁逝世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137页,北京,1986年。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