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告别意志的历史
最新热门    
 
“告别革命论”史学批判

时间:2009-7-24 13:58:14  来源:不详

    [内容摘要] 革命与现代化是历史的两大主题。然而,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却出现过把革命和现代化割裂开来的“唯革命论”和“告别革命论”两种错误的历史观。“唯革命论”片面地强调“革命”,认为“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来研究历史,要“为革命而研究历史”。在”唯革命论”思想指导下,中国历史完全成了“阶级斗争的教科书”,“阶级斗争”是其内容的全部。“告别革命论”则片面地强调“现代化”,认为“革命是一种破坏力量”,“革命延误了现代化进程”。如果不是“革命”而是“改良”,中国现在将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因而提出了“告别革命”的忠告。在“告别革命论”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历史应该叫“现代化史”。这两种错误思想都是极端政治化历史观的反映,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本文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告别革命论”略作批判。首先,“告别革命论”宣扬的“侵略有功”和“封建存在合理”是站在反人民立场上的帝国主义的声音。其次,“告别革命论”主张的“要改良,不要革命”是唯心主义的历史假设,而“告别革命”也只是资产阶级的主观期望。再次,“告别革命论”的真正目的是要告别社会主义。

    [关键词] 革命、现代化、唯革命论、告别革命论、历史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政治领域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史学领域也展开了拨乱反正,一些“左”倾时代的史学冤假错案都一一得到了翻案,如“《海》剧案”、“三家村案”等都得以客观评反,史学又回复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轨道上来。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中国的史学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克服了“左”倾“唯革命论”的思想,逐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研究,使中国历史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得以有机的结合。但是,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前后,一些“学者”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幌子,再一次把“革命与现代化”割裂开来,片面地强调“现代化”,推出了所谓“告别革命”的理论。“告别革命论”的主要代表是李泽厚、刘再复等。他们认为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在他们看来“革命只是一种破坏力量”,革命把中国给“弄糟了”,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①他们把破坏一切的罪名加到“革命”上面,对革命大兴问罪之师。因此他们确表示“决心告别革命”,既告别来自“左”的革命,也告别来自右的革命,“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②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因而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的结论。并且还认为辛亥革命“过激地搞掉了政府”是“不必要的”,理由是“清王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王朝,但这个形式存在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把它搞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袁世凯称帝等现象乃是革命的后遗症,是暴力革命这种方式本身带来的问题。③他们的这一套理论与传统的中国史学理论反映了截然不同的立场、观点,他们要坚持、宣传这一套理论,就得彻底否定传统理论,因而提出了要“反省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在“各种加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