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学习指导一:比较型选择
学习指导三:材料型选择
学习指导四:程度型选择
学习指导五:否定型选择
学习指导六:否定型选择
学习指导七:论证分析型
学习指导八:因果关系型
学习指导九:组合型选择
最新热门    
 
选择题复习精选之中国近现代史

时间:2009-10-18 17:32:02  来源:林桂平
 

林桂平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746/archives/2007/643604.shtml

   07年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二)中国近代现代

1、1962年,台湾民众于右任写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兮,忘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这首诗反映了

A.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份

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

C.主张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D.包括台湾民众之内的广大人民渴望祖国的统一

2、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有人作漫画(左图)《共和》,表达自己对辛亥革命的感受。下面对这付漫画理解正确的是①共和观念激荡全国;②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③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④危机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 下面有四副对联关于五四运动,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4、胡锦涛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长征中解决了关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 ①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 ②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问题 ③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领导问题。其中,遵义会议解决的是

A.①②③     B.①    C.②③      D.①③

5、童谣也能证史。80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抗日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解放战争

6、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当时,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A.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B.国共两党的关系之争

C.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D.国民党与民主党派的权力之争

7、《中国房地产报》最近刊登的有关济南123户居民因采光问题,将济南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局告上法庭一案,近日经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经过一审判决,以“民”胜诉而告一段落。济南123户居民状告规划局法律依据是 ①《刑事诉讼法》②《民事诉讼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④《行政复议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8、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B.日本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C.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9、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10、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1、右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一下由G 到I一段曲线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12、1881年12月《花图新报》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此段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由外国人创办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帮助    ③近代中国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而非民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包世臣在他的《齐民四术》中说: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的三分之一。”联系当时的世界史知识,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时洋布“大行”并且价廉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A.有西方列强军事侵略的武装保护,强行推销      

B.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无力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C.工业革命完成,生产率大大提高,成本降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连成一体 

14、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 《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 《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15、“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16、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17、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倡导

A.反对帝国主义                         B.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18、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以上学习内容充分反映了船政学堂

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教学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为主

C.不重视传统经典的修习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19、清末的北京街头,到处是对谭派京剧唱腔的众口模仿:“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狄楚青《庚子即事》)。本质上反映了

A.谭鑫培(谭叫天)京剧艺术水平高   B.京剧艺术取得艺术上的统治地位

C.北京人喜爱京剧艺术               D.清末北京民众昏昧

20、“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阳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上述社会风貌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1、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22、右边图示教材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

(教材最上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3、汉高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苏俄推行“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邓小平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共同的经济根源是

A.农民渴望增加收入                 B.小农为主体的生产方式            

C.政府希望增加农民富裕             D.封建生产方式

24、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外国资本超过了中国的民族资本。如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量的75%,拥有中国纱锭总数的46.7%,布机的59%,日本资本控制了中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材料表明一战期间  

A.封建自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B.中国的民族工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

C.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D.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又很快萧条下去

25、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主要是

A.土地改革后的农业丰收 

B.农业合作化运动后的农业丰收

C.“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见成效

 

2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7、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显著发展,打断这种发展势头的是

A.官僚资本的形成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C.日本全面侵华         D.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28、“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拜金主义盛行                          B.人们的生活安全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

C.现代生活节奏的高效和快捷              D.社会风气日下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民主联合政府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府            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3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中表现为 ①通过民主改革后土地改革进入社会主义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④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习俗改革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

31、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洋商见我工商竞甩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仿停市,上年(188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缺乏管理经验,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势力的对立

D.中国的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

33、jiangzemin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4、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35、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认识正确的是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36、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37、80年代的人不可能亲身体会到事件是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大串联、背语录、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3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有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   ③三大改造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39、“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清]平步青《霞外裙屑》)这一场景的出现表明

    A.清政府改变了外交礼仪               B.外国礼仪取代了中国传统礼仪

    c.列强承认了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   D.清朝统治集团彻底放弃了排外观念

40、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4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2、“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选自《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43、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这段话表明中央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    )

       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            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C.必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            D.妥协退让,维护国共合作

44、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中指出:“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当时中国具备大规模地发展工业和商业的条件是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欧洲大国对轻工业的市场需求激增

  ③民国政府的政策鼓励       ④国内市场的发达兴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45、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而进行的土地政策调整或改革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承包制运动
46、20世纪90年代,粮票、粮本全部取消,结束了5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短缺时代。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
  A、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步建立        B、短缺经济已经一去不复返
  C、定量配给制向市场自由采购制转变  D、国家放开粮价市场定价

47、“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48、50年代,“四川金堂县农民在分配土地”和“各地农民拿着土地证申请入社”,这两种历史事件反映出
  A.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           B.全国性土地改革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D.对私人工商业的改造

49、1876 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 37 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 27 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

C.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     D.中国生产工艺落后

50、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的?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51、1872年9月15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报道。与选派这批留学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5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5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4、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比

55、“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

56、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57、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就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               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58、大革命时期中共积极推动国民革命发展是基于 
  A、通过革命建立自己军队的需要     B、扩大党的组织基础的需要  
  C、实现人民反帝反封建要求的需要   D、改造国民党为革命联盟的需要

59、能说明19世纪60年代后的30年是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史实是 
  A.新学堂和新教育体制开始出现     B.洋务运动全面掀起
  C.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D.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60、大革命时期中共积极推动国民革命发展是基于 
  A、通过革命建立自己军队的需要     B、扩大党的组织基础的需要  
  C、实现人民反帝反封建要求的需要   D、改造国民党为革命联盟的需要

61、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改变,这说明  
  A.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推进发展    B.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富国大计
  C.实现民族独立是推动近代化的前提  D.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62、据史料记载,1856年仅上海一地由英国人处理的刑事案件就达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而当时常驻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中英两国的法系不同             B.“领事裁判权”制度所致

C.中英两国的观念不同             D.英国人在上海的人数众多

63、清嘉庆年间,有官员提出:“若不准开厂(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添数十万无业流民,难保其不附从为乱,故只当听其经营,不可扰事。”这段材料说明当时清政府

A.严禁手工业生产,有利封建统治        B.为解决流民问题维护统治,准许手工生产

C.重农轻商的影响,反对手工生产        D.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鼓励发展手工业生产

64、“自古帝王不能胥外国而臣之,于是又均敌之国。既许其均敌矣,自不必以中国礼法苛之,强其从我。”左宗棠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要求顺应形势,改变旧的外交机制        B.对西方列强妥协,以保全政权

C.中国古代缺乏对付外国的有效方法        D.西方人不懂中国礼仪情有可原

65、“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6、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欲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匪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少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医疗所之诫。”这表明筹办海防                                                                                                  A.主要目的是防备西方列强侵略      B.目的是增加与列强妥协的条件

     C.其重心在于对内镇压人民反抗                     D.为了保护原有的藩属国免遭列强侵略

67、“×××,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68、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69、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那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70、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71、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先生为促进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包括

①临时大总统期间《告各友邦书》的发表 ②发表北上宣言 ③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④同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以下主张与李鸿章洋务思想相一致的是

A.兴办洋务就是学习西方的政教文物风俗

B.中国只有向西方学习,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C.中国的典章制度优于西方,仅在技术上不如他国。

D.中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枪、炮,铁路、机器,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教文物风俗

73、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B.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74、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最具代表性的是

A、旗袍    B、铁路      C、京剧       D、电影

75、“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拜如寒鸡”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这条标语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76、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D.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78、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9、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80、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82、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 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 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 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

83、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84、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85、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

A.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       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D.由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

86、毛泽东的哪项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D、武装夺取政权思想

87、1979 年 4 月,在讨论经济特区的名称问题时,邓小平就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陕甘宁这个特区建立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88、2005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县和县以卜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犯. 9 % ,将近 60 %的人口只占不到 1 / 3 的商品销售额。这说明

A .必须要扩大城市消费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未真正展开

C .扩大农村市场将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D.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8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0、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C.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D.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91、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据此图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

  C.西方国家放弃了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政策     D.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92、右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选项是

       A.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

       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

       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93、17世纪上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94、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后,“近者各省市肆,银价愈昂,钱价愈贱,小民完粮纳课,均需以钱易银,其亏者咸以为苦”,这反映了              

A. 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B. 赋税增加,民不聊生    C. 政治腐败,官员贪污       D. 灾害连年,民怨沸腾

95、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努力有:①重庆谈判②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③参加政治协商会议④北平和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6、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9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进行的努力是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新文化运动

  C.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98、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两个务必”,主要着眼于

 A.促进革命的完全胜利       B.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C.转变党的工作重心        D.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

99、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方面,与党的“八大”相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取得的新突破是

A.认识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

B.确定了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提出了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D.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0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