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海口四中古代中国政治制
06年杭州高三七校联考历
浙江杭州高三年级历史期
温州市瑞安四中高三历史
杭州第十四中学高三文综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海口四中高二历史必修2
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历史期
何成刚:北京第四中学李
记北京四中历史特级教师
最新热门    
 
杭州四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题

时间:2009-10-18 17:32:25  来源:佚名
 

   杭州四中教育集团高三年级2007学年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2007.10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3题,50分)

    从隋唐到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并且日益强化。据此回答1~6题。

1.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806~820)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给事中的意见被皇帝采纳。这表明

A. 给事中为中书省属官,有起草诏令的权力

B. 给事中为尚书省属官,负责执行皇帝诏令

C. 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D. 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行政决策权

 
2.王敏锐同学到“陈桥兵变”遗址旅游,拍摄了这张照片。回校后,他在这张照片上配上解说词,请指出他的解说词中不正确的内容                            
   A.它是赵匡胤“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战略的产物

   B.它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

       斗争

   C.它发生在后周都城东京的附近

   D.它成为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动因之一

 

3.北宋与秦汉、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相同之处在于                      

   A.都铲除了封建割据的物质基础       B.都在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C.都造成了政府机构重叠和效率低下   D.都旨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4.元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健全了统治机构,在中央设置了            

   ①中书省           ②枢密院         ③御史台           ④行省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这说明 ①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②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③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右图是《清朝军机处值房》图,结合所学知识,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它提高了汉族地主和官员的权力  

   B.它开始就是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

   C.建立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        

   D.它使内阁地位下降并名存实亡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善邻、文明、开放著称的民族。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据此回答7—11题。

7.两汉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频繁而且影响深远。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①两汉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 ②张骞通西域后,我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先后西传,西域的葡萄、玉米、甘薯和印度的佛教也传入中国 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各国间的联系 ④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出自《后汉书》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现象能够说明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具有重要影响的是

     A.武帝饲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B.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C.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 公元第一个千年到来时,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

     A.诗词歌赋       B.戏剧绘画         C.科学技术        D.儒家思想

10.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出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利玛窦和徐光启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B.利玛窦穿儒服,说汉话,顺应中国习俗

     C.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势头逐渐衰落        

   D.利玛窦来华主要是为了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11.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发生显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                   B.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

C.封建经济的自我封闭                   D.国内分裂势力的活动

 

   我国碑文化源远流长,是历史的见证。据此回答12——14题。

12. 下列石碑中,体现民族团结友好的是①马陵道遗址碑 ②乾陵无字碑 ③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  ④颜氏家庙碑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③

13. 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长庆会盟碑”是历史见证,它说明了

     A.吐藩首领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唐政府对吐藩进行有效的管辖       

   C.唐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           

   D.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友谊源远流长

14.现存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① 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历代都重视法制建设,但不同的时代又各自有所不同。据此回答15——19题。

 
15.下列人物最早实践“明法度、定律令”的是
 

16. 对“除国君外,无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这句话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为了维护人民的权利否定贵族特权

C.为了维护君主的特权否定贵族特权   D.以法行政,建立法治国家

17.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这句话传达出的信息有①法律可以随意轻重  ②法律是维护统治的手段   ③法治的主体是君主 ④法律轻重受社会形势制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③④

18.以下关于《大明律》的有关规定,属于法制建设进步表现的是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② 增加经济立法    ③设置大逆罪     ④规定贵族大臣的特权

  A.①②           B.②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以下司法改革中能体现出重视生命的是

   A.商鞅变法                      B.明太祖司法改革

C.宋太祖司法改革                D.王安石司法改革

 

  文明的传承、思想发展为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此回答20—22题。

20.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人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1.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除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掉大半。你认为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人性本善说       B.民贵君轻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22. 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家思想。对朱熹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的思想

    B.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C.发展了主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源

    D.其主要代表是南宋时期的朱熹

 

  封建经济的发展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据此回答23——26题。

23. 下列农业或手工业方面的成就,按出现的先后序列排列正确的是

    A.烧制彩瓷——白瓷——青铜冶炼

    B.养蚕缫丝——种植玉米——种植棉花

    C.青铜冶炼技术——灌钢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D.水碓——曲辕犁——双色套印

24.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

25.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 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 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虽然也有竹木、黄金出产,然而交通不便,“取之不足以更费”。为改变上述情况,后代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有①隋朝修筑驰道  ②隋朝开凿大运河   ③元朝开辟海运    ④明朝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聚焦点,城市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据此回答27——28题。

27.唐宋以后我国的政治中心城市出现了东移倾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政治东移主要是经济东移的结果 ②政治中心的东移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是政治中心东移的因素之一  ④靠近沿海,对外交通便利也是政治中心东移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北宋末年以后,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

A.经济发展状况  B.民族关系状况   C.对外交往状况   D.文化发展状况

 

  2006年起,中国废止了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三农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据此回答29-——30题。

29.从唐朝租庸调制到北宋募役法实现了

    A.征税标准以人丁到田亩的转变        B.代役税开始从实物到货币的转变

    C.农民负担由重到轻的转变            D.对商品经济发展由阻碍到促进的转变

30.清朝康熙帝提山“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比户丰盈,唯频减赋”,这一观点具体体现在

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B.“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

 

  中国古代文化全面繁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据此回答31——33题。

31.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32.下图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读图,指出该书作者是

A .贾思勰         B. 沈括          C .徐光启        D.宋应星

33.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曾经热播,使纪晓岚(即纪昀)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纪晓岚在我国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是

A.著述了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B.编撰了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C.主持编篡了一部庞大的类书            D.主持编篡了一部最大的丛书

 

 

  二非选择题(其中第34题19分,第35题14分,第36题17分,共50分)

34.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图4《棉花图·收贩》
 
材料四
 

图5 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材料五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请回答:

(1) 材料二与图1、图2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1分)请依据这两个材料说明其具体表现。(3分)

 

 

(2) 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3分)

 

 

(3)根据图3,指出明朝时期我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2分)

 

 

(4) 依据图4、图5,指出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朝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简述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有利因素。(3分) 上述新现象的出现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5)与吕不韦相比,黄宗羲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念。(3分)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金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统一全国,异族的音乐大量流入,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便与这种外来音乐相结合,产生新变,同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歌词,这就是所谓“北曲”,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元曲”。其后,这种曲子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二  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这些落魄文人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三  元统一全国后,由于南方城市经济的固有优势,北方杂剧作家纷纷漫游或迁居南方,南方籍文人也纷纷染指杂剧创作。大致到大德末年以后,杂剧创作活动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杭州。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四  元杂剧在城市经济发达的南方未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杂剧虽然在元统一以后成为全国性的文艺样式,但它毕竟原产于北方,和北方的方言、音乐、民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杂剧创作的中心转移到南方以后,对它的继续生长必然有所不利。虽说杂剧作为主要戏曲种类的地位一直延续到明代前期,但它最后还是被从南戏发展起来的传奇所取代,这和地方文化的背景显然有很大的关系。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散曲”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抄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元杂剧”发展的原因。(不得抄原文)(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杂剧”创作中心转移到南方杭州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元杂剧在南方“未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根据四则材料,说明什么是“元曲”?(1分)

 

   (5)元曲的发展适应了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这一时期代表市民文学的还有哪些具体表现?试各举一例说明。到明清,又有什么发展,试举一例说明。(4分)

 

 

36.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3分)对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的这一评价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3)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3分)《清史稿》在谈及康熙年间的社会状况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和乐,克致太平。”请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的?(3分)

 

 

  (4)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3分)

 

 

 

 

历史试题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共50分)

题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答案
 CABBCCADCDBDDDACB
 
题号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答案
 ACCBCDCBCABBCCDD
 
 

二   非选择题(其中34题19分,35题14分,36题17分,共50分)

34.(1)现象:战国时期商业发达。(1分)表现:出现许多商业城市,如临淄、邯郸等;货币发展;出现许多大商人,并开始参预政治;经商意识增强,许多人弃文从商。(3分) 

 (2)积极意义:商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商业发展推动民族融合;力量壮大的商人通过买田置地等形式成为新兴地主,(增强了地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3分) 

 (3)新现象:农业商品化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有利因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等;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3分)

(4)①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②长江沿岸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③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④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2分)

(5)变化:吕不韦认为经商不如从政,黄宗羲认为工商为本。(1分)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解除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是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进步观点。(2分)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对封建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瓦解作用(1分),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1分)

 

35.(1)元朝全国性统一,推动了民族融合,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进一步加剧;杂剧发展的需要。(3分)

(2)元朝废除科举制度,文人丧失仕途,地位下降,被沦为社会下层。客观上壮大了元杂

剧的创作队伍。这些作者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丰富了元杂剧的

内容,使作品对观众有更深的吸引力。(2分)

(3)南方城市经济的发展,北方剧作家移剧南方,南方文人加入创作队伍。(2分)

(4)元杂剧产生于北方,北方语言、风俗的影响(或答:元杂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南方剧种(传奇等)的冲击等。(2分)含义: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1分)

(5)话本、宋词、绘画      小说  加例子(4分)

36.(1)史实;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2)不同: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以儒为师(3分)

        功:贞观之治    德:善于纳谏,以民为本,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3分)

   (3)贡献:平三藩、粉碎准噶尔贵族分裂企图、加强对西藏管理、统一台湾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打败沙俄(3分)

        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蕴藏着危机。(3分)

   (4)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固,封建国家由兴起到前强盛再到逐渐衰落。(3分)

文章引用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