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化史考点全程追踪训练
一、典题例析:
例1: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
A、它是封建社会进步的思想
B、主张实行“仁政”,得到人民的拥护
C、只有信奉儒家学说,才可以做大官
D、符合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应该清楚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必然与统治者有关,而统治阶级提倡的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儒家思想中礼仪、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符合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AB两项没有反映根本问题,C项与题目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
例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研究的一般方法。考古挖掘的实物和古籍的记载在论证历史时最有说服力。政府的声明带有政治倾向,学者的解析往往带有主观倾向,都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本题容易从端午节联想到屈原而误选,但题目不是考查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
例3: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 的主要目的是:
A、仿制西式武器,振兴清王朝
B、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制度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思想的萌发的目的。鸦片战争的失败,使的当时许多人开始抛弃“天朝上国”的思想,放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例4: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答案】A
【解析】判断新文化代表人物的政治主张,主要根据其政治派别和思想主张。他们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此时尚未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所说的“民主”,是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例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比较能力。同盟会的政治主张,实际上就是指旧三民主义。“发展了”其实就是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新的地方。BC两项的表述旧、新三民主义大都共有,A项“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不正确,只能说是“有所触动”罢了。D项正确。
例6: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法正确的
A、是涵盖政治系统的科学理论
B、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D、其历史地位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确立
【答案】C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不仅涵盖政治系统方面,而且还涵盖了经济、文化和党建各方面,因此排除A。B项适合邓小平理论。D项错误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在十六大上确立的。C项符合。
例7:邓小平在提出“三个面向”方针后,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表现在
A、大力普及教育
B、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C、增设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D、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体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要注意关键词“高等教育”。A项属基础教育,B项属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D项属教育投资。
例8: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最大历史作用是
A、宗教自由在西欧逐渐盛行
B、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C、使资产阶级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自己的政权
D、促进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16世纪的西欧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虽然没能建立自己的统治,但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在此基础上使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最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