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51.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
52.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53、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英国人可以
①去法国欣赏印象派画展 ②去德国欣赏贝多芬作品音乐会
③通过电视观看第14届奥运会 ④去电影院观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54.中国古代教育完全成为政治附庸,成为培养封建官吏的工具是在
A.私学兴起后 B.科举制度实行后 C.八股取士后 D.书院兴起后
5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56.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57.下列作品体现浪漫主义风格艺术特征的是
①《基督山恩仇记》②《红与黑》③《泉》④《枪杀马德里市民》⑤《蓝色的多瑙河》⑥《小夜曲》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58.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59.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0.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民贵君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
61.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62.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与该主张相左的是:
A.宋明理学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封建君主专职
63.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反映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
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
64.下列关于儒学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B.唐太宗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D.明朝李贽主张儒家经典为“万世之至论”
65.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
66.“神州六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
67.《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68.北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述海上航行情形“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由此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工具 B.指南针在北宋主要用于迷信活动
C.北宋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D.《萍洲可谈》的作者发明了指南针
69.发明于11世纪的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发明是
A.指南针用于航海 B.雕版印刷术的成熟 C.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 D.火药的广泛利用
70.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71.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72.马克思把四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
73.结合课文内容,看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B.影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
C.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D.对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7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发明于汉朝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75.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元时期出现并深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是
A.造纸术 B.灌钢法 C.雕版印刷 D.活字印刷术
76.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D.经济停滞倒退
77.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并在15世纪初创造过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北方始终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资本主义在江南地区萌芽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科学技术的进步
78.“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7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以一段真实历史为背景,演绎一代英雄人物的故事,从而为历史演义小说树立了楷模的是
A.《西游记》 B.《喻世明言》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80.把李清照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放在一类,下列正确的是
A.婉约词 B.豪放词 C.田园词 D.都是名赋
8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几位思想家的共同或相似之处有①都参加过反清斗争
②都对儒家传统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④都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83.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84.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85.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86.唐朝出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歌繁荣局面,主要是因为
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 ②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的影响 ③科举考试的推动作用
④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⑤实行的开放和多元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
87.“求快活时非快活,得便宜处失便宜。说起那酒色财气四字中,总到不得那色字厉害,眼是情媒,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去后,丧魄销魂。”从内容与风格可以研判这段文字应见于
A.唐宋古文 B.元代杂剧 C.明代话本 D.清代批判小说
88.“桃园、千里走单骑、华容、走麦城”,这几个词语是从某名著中提取出来的,这部名著应该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