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一)
马拉原来是医生,1774年发表《奴隶制枷锁》抨击英国的君主制。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投身进取。创办《人民之友》报,批评《人权宣言》只是富人安慰穷人的诱惑物。 1792年成为巴黎公社的领导人之一,随后又当选为国民公会代表。1793年5月参与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专政。7月13日被吉伦特派的女刺客夏绿蒂·科黛暗杀。 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1793年7月13日马拉被刺身亡,终年50岁。
马拉(二)
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即表现的是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枪杀马德里市民》(一)
一八○八年五月法军进入马德里,对于抗击的西班牙人民大肆屠杀的时候,年老的戈雅愤怒了。他不但亲眼看到爱国的游击队员们夜间被行刑的惨状,并且在法军血洗马德里的第二天,他带着学生到街上的尸堆里寻辨熟人。痛苦和愤怒在他心里积压了六年。一八一四年法军撤走之后,他立即创作了《五月二月马德里巷战》和《五月三日的枪杀》两幅作品。穷苦的老画家为了取得起码的物质支援,曾致函当时的西班牙领导人,他在信上说:“我要用自己的画笔,使反抗欧洲暴君的这次伟大而英勇的光荣起义永垂不朽。”当局为他解决了画布、画具和颜料,并发给他相当数目的酬金。
《枪杀马德里市民》(二)
画家不仅有亲身的生活经历,且怀有高度的激情,因而该画堪称美术史上抗议民族压迫、控诉侵略战争残暴的最为有力的作品之一——深夜,在马德里皇宫附近的太子山旁,法国士兵处决被他们抓来的起义者。其中有神父、僧人、市民和农民们。他们表现出愤怒、不屈和仇恨,也表现出面临死亡的惊恐和哀痛。一个对着枪口的白衣起义者,象受难的基督一样,把双臂伸开。画家用并放而简练的笔法,有力地表现出反抗暴力压迫的百姓黎民在临终前的丰富的人性。而他们的对方,则是一排看不见人脸的“杀人机器”。从地面上的方形灯里,射出惨白的光线,反衬出天色的黑暗和环境的阴冷。戈雅以深厚的同情与愤怒,忠实地再现厂暗无天日的年代里那场骇人的暴行。
毕加索
毕加索(1881—1973),杰出的西班牙画家、艺术家。他于1881年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市。一生创作了油画、素描、雕塑、诗歌等各类作品共达8万多件(幅),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和超现实主义的代表,留下了《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之作。毕加索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曾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参加过四届世界和平大会,于1973年4月8日逝世于法国。
世界上十幅最贵的画(一)
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2004年5月5日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文森特·凡高1890年创作的《加歇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荷兰画家鲁本斯的油画《殴打婴儿》2002年易主,购买者竟不惜出资7350万欧元。《红磨坊的舞会》雷若阿,7810万美元 。《没胡子的自画像》,荷兰,凡高,1998年,7150万美元。
世界上十幅最贵的画(二)
十七世纪巴洛克风格天才艺术家鲁宾斯一幅未见经传的油画《对无辜者的屠杀》,日前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4950万英镑售出。《双臂抱胸的女人》毕加索,2000年以5560万美元售出。《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鸢尾花是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喜欢画这种植物。1987年11月11日, “鸢尾花” 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梦》,西班牙,毕加索,1997年,4840万美元。《静物》,保罗·塞尚,1999年,6050万美元。
莫扎特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贝多芬(一)
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1770-1827)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在父亲逼迫下,4岁开始苦练钢琴和小提琴.1787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见莫扎特,莫扎特听了其演奏说"这位少年即将震动世界".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他的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
贝多芬(二)
此后10余年,他经历了思想和生活的激烈动荡(拿破伦称帝.数次失恋等).至1819年完全失聪,任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作品,反映出动荡不安和矛盾冲突.晚年生活仍多不幸,疾病缠身,经济困难,但仍写出《庄严弥撒曲》、第九交响曲等杰作.贝多芬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两种乐派的巨匠.其创作牢牢扎根于古典传统,具有音乐逻辑感,结构均匀感和宏伟音乐的气概.由于社会变革的要求和自身的才能,他也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成为浪漫乐派的源头.
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是世界电影的诞生日。这一天,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他们拍摄的短片,有《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和《火车到站》。人们看到女工们穿着衣裙,软边帽上插着羽毛,三五成群,边说边笑地步入厂区的入口;火车站的月台上,男女老幼正在等候火车的到来,列车从远处驰向月台……
好莱坞是当今闻名于世的电影名城。但鲜为人知的是,它的奠基人却是与电影毫无关系的两个人。
好莱坞的由来
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区,美国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维尔克特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地,他的夫人将苏格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就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Hollywood是冬青树林的意思)。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带领他的摄制组来到洛杉矶,拍摄《基督山伯爵》。他们发现,这里明媚的自然风光、充足的光线和适宜的气候是拍摄电影的天然场所。从1909年开始,著名的制片人格里菲斯在好莱坞以天然背景拍摄了好几部影片。当时,美国电影的中心在东部,纽约是大本营。从此以后,许多电影公司纷纷来这里拍片,开始了美国电影业移师好莱坞的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