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创新
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复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专题导航

时间:2009-10-18 17:40:06  来源:林桂平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复习导航

 

 

选自林桂平老师的历史博客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39000)

 

 

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历程

 

 

例1:图1和图2分别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通过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图1                                          图2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辨别比较的能力。秦朝的中央机构是“三公”,丞相的权力较大,唐朝的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掌握皇帝诏令的草拟、审批以及执行权。可见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例2: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0件,共有3291件事,皇帝一天要处理问题411件事。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帝勤于政事        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明初政事繁多        D.无人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学们在解题时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数字,这些数字足以说明明朝皇帝权力的集中,进而说明了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知识整合】

 

 

1.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也就是听命于皇帝一人调遣,因此中央集权既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加强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历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秦汉时期巩固;隋唐时期完善;宋元时期加强;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

 

3.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中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两者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并日渐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的特征:①在行政上,剥夺相权和地方权,官吏自皇帝出;②在财政上,财源由中央垄断;③在军事上,强干弱枝,皇帝一人总揽国家兵权;④在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⑤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

 

例3: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D.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国以人为本”和“兵伐屡动,土木不息”可见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不可小视,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

 

【知识整合】

 

1.涵义:所谓治世或盛世,一般是指地主阶级封建专制集权式的“和谐社会”。只是相对来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但农民仍然遭受严重剥削,生活艰难。这些治世或盛世,绝不是农民的理想社会。我国古代的盛世或治世主要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2.封建盛世出现的一般原因:①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使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根本原因)。②封建统治者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用人和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等。③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④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国家统一,中外交流频繁。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直接原因)

 

3.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③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④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⑤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

 

三、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

 

例4:春秋末年,鲁国某贵族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300亩  B.500亩  C.200亩  D.100亩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教材的能力。鲁国实施“初税亩”以后,不份公田和私田,一律按照田亩的多少征税。

 

例5: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组合式选择题。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推行方田均税法和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将征收赋税的对象指向了大地主和大官僚,与农民无关;题肢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④仍然要由农民负担。因此体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是①②④。

 

【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两税法、王安石变法、明朝后期的张居正改革等。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例如管仲改革);新旧社会转型的改革(例如商鞅变法);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例如北周武帝改革、杨炎的两税法、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明朝后期的张居正改革等);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古代的分裂与统一

 

例6:唐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其原因在于 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进步,对少数民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②中央集权,社会安定,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少数民族首领建立政权,开发边疆地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也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故④也正确。

 

例7:元朝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设置行政机构  B.抵御外国入侵  C.实行改土归流  D.册封宗教领袖

 

解析: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置台湾府,有效地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台湾抵御外国入侵是在清朝,C和D与台湾无关。

 

【知识整合】

 

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两汉时期,边疆各民族发展很快;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宋元时期,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明清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尤其是边疆地区的联系空前加强,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例8:唐朝时有一位读书人决定到长安游历,参加科举考试并求取功名。有人给他提供如下建议:  ①进士科录取率较低,而明经科只要背熟四书五经就有希望考取  ②如果武艺超群,通晓兵法还可以报考武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A.①说法不正确,②说法正确      B.①说法正确,②说法不正确

C.①②说法都正确               D.①②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有关史实的理解。唐朝的进士科录取率比较低,而明经科录取率较高,只要背熟四书五经就有希望考取。武举始设于武则天。

【知识整合】

 

汉朝以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选拔官吏制度。汉朝建立了察举、征召等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从隋唐至明清一直实行科举制。

1.历代统治者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建立一套选官的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2.两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实现,迫切需要一种使中央集权正常运作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应运而生。但由于两汉时期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阶段,察举制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很不完备的。在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以后,隋唐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推行科举制度,并为以后历朝所沿袭。

3.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元时期得到发展;明清时各种弊端日益显露。我们对其作用必须一分为二地评价。科举制彻底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依仗门荫资历对选官的垄断,在较大的社会范围中开辟了一条入仕的途径,政权的社会基础更为扩大;它把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结合为一体,这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更熟练和理智地履行管理国家的职能十分有利;它不仅在中国仍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逐渐走向了极端,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六、监察制度

例9:下列各项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刺史   ②按察使   ③枢密使   ④御使台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教材和纵横联系知识的能力。枢密使是管理军事的机构,另外三个题肢都符合题意。

【知识整合】

1.演变过程:秦朝的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两汉时期实行刺史制度;北宋时期中央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元朝时期的御使台掌管监察事务;明朝设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监察事务;另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2.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七、规律探究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自然经济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这一经济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2.改革的原因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革的实质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因而改革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3.在中国古代,统一能成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②秦汉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④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⑤一批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