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深圳育才三中追寻往事主
深圳中学高三阶段历史模
深圳中学:经济成长历程
深圳布吉高级中学经济史
深圳布吉高中第二学期期
深圳:高三第一次历史调
06年深圳市高三历史第一
深圳南山区06年历史中考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
广东深圳宝安区调研历史
最新热门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班试题

时间:2009-10-18 17:46:28  来源:深圳布吉…
 

深圳布吉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第二次月考试题

2006-9

 

一、客观题:

1.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  A  )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C.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任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2.“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A  )

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和残酷性 ②只看到“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   

③夸大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  ④贬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3.新航路开辟后,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人文主义的传播,解放了殖民地区人民的思想

C.西方宗教和文化渗透,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冲击了当地的社会制度

4.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D  )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5.京剧号称“国剧”,以下表述与其不符的是(   B  )

A.京剧由徽调发展而来                B、京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就

C、京剧的产生与繁荣得益于其融会贯通、兼收并蓄

D、京剧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在同治、光绪年间

6.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从根本上适应了(  B  )

A.个人思想自由的需要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封建思想的需要

C、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的需要

7.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  )

A、辛亥革命后受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大力扶植

C、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8.下列历史现象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是(  C  )

A.“三反”“五反”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全民大炼钢铁                       D.“文化大革命”

9.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国1787年宪法的深远影响是(  D  )

A.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              B.规定了美国为联邦制国家

C.体现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            D.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10.下列历史现象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的是(  C  )

①洛阳白马寺的建造  ②敦煌莫高窟的开凿  ③唐朝长安城的布局  ④《农政全书》的编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  B  )

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       B.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     D.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2.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B   )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13.有一位父亲对儿子说:“我读高中那时,很多老师被划成了右派,整的可惨了。”我们可以推断这位父亲读高中时是:(  A  )

A、50年代       B、70年代末       C、60年代中后期      D、80年代初

14.为帮助贫困的失学少年上学,国家启动了:(  A  )

A、科教兴国战略    B、希望工程      C、春蕾计划      D、《义务教育法》

15.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  B  )

A、早期维新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6.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  C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辅助农工  

1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B  )

A、婉约派     B、豪放派      C、田园派     D、花间派

18.标志着经典力学建立的是:(  D   )

A、落体运动    B、匀速运动   C匀加速运动    D牛顿的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9.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根据史实判断道具中搞错的是( D )

①书案上有毛笔、纸张              ②一本印制的《诗经》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女史箴图》      ④书案上还有一本《九章算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京剧中行当分四大类:生、旦、净、末、丑,角色归类的标准是 (  B   )

A.依据各剧种流传的习惯         B.依照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

C.依据儒家传统道德的标准       D.依照剧情的要求不断变化

2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 C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2.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A )

A、传播资讯   B、播报新闻  C、娱乐  D、艺术欣赏

23.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    )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奥尔德林       D、艾弗里

24.现代高科技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扩充了人们的信息量              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变化

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冲击了传统观念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  A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社会主义群众路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主观题:

26.阅读下列歌谣和材料: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各地广泛流传的民谣

洪武四年三月,“乙巳,徙山后民万七千户屯北平。”夏四月,“徙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户屯北平。”九年十一月,“徙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

——《明史·太祖本纪》 

永乐元年,“发流罪以下垦北京田”。“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二年九月,“徙山西民百万户实北京”。十四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于保安州。”    

——《明史·成祖本纪》

“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 《明·移民律》

问题:

⑴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初年明太祖和明成祖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分别分析其背景和目的。

⑵移民把当初的集合地点当作自己的家乡,这个在各地广泛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谣说明了什么?

⑶中国从战国、两晋到宋金时代的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⑴元末农民战争,人口锐减,明太祖为恢复经济。

“靖难之役”造成北京人口锐减,明成祖想加强北京。

⑵移民思念家乡,不忘根本。

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逐步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27.一本十分罕见的清代地图集近日在湖南被发现。这本名为《广舆记》的地图集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木刻的。

《广舆记》共收集十九幅地图,即当时的十八省图加一全国图。“广舆”即广阔的疆域,就是全国之意。该书长二十八厘米、宽二十厘米,用毛边纸木印线装,里面的标记有几十种之多,不仅有行政区划,连地形地貌也标注得十分清楚,在这本地图集里,台湾的全部版图清楚地刻印在《福建全图》里。

 
 
                  ——《中国新闻网》
(说明:右边地图1749出版于德国柏林(Bellin ))

根据你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说说台湾被割占、回归祖国和再次分裂的过程。对以下三条评论,分别作一简要分析,并说明第二张地图的意义。

①中新网:专家指出,《广舆记》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对台湾版图标记最详尽的木刻地图版本。它清楚地表明,清康熙年间,台湾早已在中国的版图以内。

②台湾中央社:陈水扁今天(2006年1月29日)中午于台南县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时指出,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以彰显台湾主体意识。

③日本政论月刊《君》论文:台灣正名运动是“以和平的方法强调台湾的独立性与台湾有权参加国际社会的运动”。

⑴甲午战争战败(《马关条约》)后,台湾被日本割占;二战结束后台湾回归祖国;大陆解放是国民党撤退到台湾造成分裂。

⑵①我们已有清朝的文献地图证明台湾早已在中国的版图以内。

②陈水扁春节讲话重申其“台独”主张。

③日本右翼势力还在支持“台独”活动。

⑶意义:当时西方的地图已经把台湾画在中国版图内。

 

28.市场经济是“自然秩序”。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利己的润滑油将使经济齿轮几乎以奇迹般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各个经济体的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和两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

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完全属于两种极端之一。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混合经济制度。

美国的大多数决策都是在市场中进行的,但是政府在监督市场运行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制定法律来监管经济生活、提供教育和治安服务以及监控污染。

——(美) 萨谬尔森《经济学》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 中说:“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世界上出现了市场经济,它在历史上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⑵上世纪中,美国政府曾全面干预经济。请说说这一事件并分析其原因。

⑶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是在什么时候?当时为什么放弃计划经济?

(1)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初步形成了国际经济分工体系(世界市场)。

资本家根据市场需求,展开竞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世界因生产的盲目扩大而爆发了世界规模的经济大危机。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背离经济规律,挫伤了生产这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9.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世界。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

    (1)“独特的有利条件”除了材料提到的之外,请再举两例。

    (2)“雄厚的资本积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约翰尼夫:《战争与人类进步》

    (3)这场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4)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庞大的海外市场、先进的科学技术、手工业时期的经验积累等(任答两例)。

    (2)圈地运动、殖民掠夺、贩卖黑奴

(3)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形成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段(资产阶线和无产阶级);

城市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等。

(4)工业革命完成后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也使部分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30.儒家文化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0分)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孔子的主要思想成就有哪些?(2分)

    (2)汉武帝和他的近臣是如何将这种思想加以实践的?(3分)

 

材料二: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柔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3)请列举三例唐朝时期发生的史实,说明“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3分)

(4)从“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1)仁、礼。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学为官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3)都城平壤仿长安而建、实行科举制、创造文字吏读,用新罗语言读汉字、建立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任答三项)

    (4)传统文化要创新、要采取扬弃的做法,保留合理成分,摒弃消极因素等。(言之有理即可)

 

3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⑴ 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生产两次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⑵ 除去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之外,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

⑶ 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2分)

37.根据新旧教材的不同,答案略有差异。(10分)

(1) 1952年增加: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1960年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4分)

(2) 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4分)

(3)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2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