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创新
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复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最新热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测试题

时间:2009-10-18 17:51:07  来源:小赖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  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回答1~4题。

1.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A.反抗侵略         B.中体西用         C.政治改良         D.全盘西化

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3.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4.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B.洋务运动的官员迈出了实现近代化的步伐

C.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启发人们改变落后的思想

D.辛亥革命者实现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步

 (自编题) 10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和当代世界海洋斗争的现实告诫我们,海洋方向应是我国总体战略的主要方向。据此回答5~8题。

5.在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是

A.《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附件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5.答案:C(《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侵犯了中国的领海权。)

 

 

 

6.中国的海防意识是逐渐觉醒的,中国海防建设肇基于

A.明朝中期的抗倭斗争       B.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C.洋务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6.答案:C(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 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7.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建立海军,主要基于

A.镇压太平天国    B.海疆危机    C.适应列强需要    D.炫耀国力

7.答案:B(19世纪70年代,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包括中国海疆,造成中国边疆新危机.因此,为加强海防,洋务派开始兴办海军事业.)
8.近代最早策划仿制欧式战舰的是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8.答案:A(1840年春,林则徐捐资仿照欧洲船舰式样,制成两艘战舰,还提出建设一只新式海军的主张)

东北地区物产丰富,位置显要,近代史上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之一。回答9~10题。

9.近代史上最早确定在东北地区开辟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9. 答案:B(《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等十处通商口岸;)

10.《马关条约》签定后,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付出白银3000万两               B.中国人民反抗的结果

C.迫于俄德法三国的压力         D.英国出面的调停

10. 答案:C(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自编题)实现工业化是百年来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回答11~14题。

11.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

  A.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                      B.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D.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实业

 

11. 答案:B(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1895-1898年间”、“政府行为”作答。)

12.私人投资创办的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清末“新政”期间

12. 答案: B(关键要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1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多投资于轻工业的原因有 ①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②可以利用传统的手工业技术 ③投资者技术力量薄弱 ④受封建主义束缚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答案: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

14.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前期的两次短暂发展充分说明 ①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已逐渐深入人心 ②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答案:D ( 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①明显不符。)

社会思想的发展,源于社会的变革,其反过来又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回答15~18题。

15.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和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用于下列哪一理论的评价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运动

15. 答案:B(康有为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16.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交锋

B.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道路之间的斗争

C.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两种革命道路的交锋

D.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交锋

16.答案:D(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7.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和李大钊与胡适主导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上都是:   A.资产阶级内部派别之争              B.革命与改良之争

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争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争

17. 答案:B(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围绕是否推翻清朝统治,是否实行民主政治,是否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胡适宣扬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李大钊主张革命。)

18.康有为的主张与洪仁玕、孙中山的相似之处是

A.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        B.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C.主张开国会、定宪法        D.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8. 答案:D(康有为主张维护清朝统治,孙中山主张B和C,三人都主张D)

    (自编题)国共两党是中国近代后期两个最重要的政党,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近代后期中国政局的发展。回答19~21题

19.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政府是

A广东革命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9.答案:C(1927年1月3日,武汉工人、学生和市民召开大会,庆祝北伐胜利、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20.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实质上是

A.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以左派为主体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D.工农与资产阶级联盟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

20.答案:D(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21.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标志是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1.答案:D(1927年7月15日,“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标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

近代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来维护其在华利益。回答22~25题。

22.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新格局形成的政治基础是

A.清政府屈从于外国侵略者的压力

B.中外反动势力的根本利益相同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打后拉的策略

D.慈禧太后和奕䜣等“尽心议和”

 

 

 

22.答案:B(A、C、D三项都是从一方面势力考虑,双方合作的基础应从相同点入手。)

23.《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国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23.答案:A(A项表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在华的代理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4.总理衙门和外务部设立的共同点是

A.都主管通商和外交

B.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C.都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D.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24. 答案: C (要准确理解总理衙门和外务部的异同点,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25.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①控制北洋新军②立宪派的支持③帝国主义的扶植④革命党人的妥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答案:C(袁世凯重掌清政府实权一方面靠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靠的是列强的支持。)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认为:海运“其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材料二: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材料三:李鸿章认为:“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

材料四:孙中山认为:“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人方以为我争,我岂能付之不问乎?。”

材料五:江泽民认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回答:

    (1)以上五个材料有什么共同点?(2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海洋观有什么不同?(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海洋观是哪一种?为什么?(2分)

    (4)简谈你对材料四和材料五的认识。(6分)

    26.(1)高度重视海洋问题。(2分)

    (2)魏源从经济角度认识海洋,提倡海运;左宗棠从国防角度认识海洋,主张海防。(2分)

    (3)海防论占主导地位。因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从沿海入侵中国,迫于反侵略军事斗争的需要,所以对海洋的考虑首先从军事角度,而不是从经济角度。(2分)

    (4)孙中山和江泽民都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海洋问题。今天,我们不仅要增强我国的海上实力,保证我国海权不受侵犯,保卫海防,处理好与海上邻国的关系,而且要开发海洋国土,追求经济利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要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搞好可持续发展。(6分)


27、200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看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  孙中山手迹            图二:民国肇造                   图三:中山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弗逊。”结合图一,谈谈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2分)

(2)孙中山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哪些思想精华?(2分)又运用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核?(2分)

(3)结合图二,你认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1分)谈谈其意义。(5分)

(4)结合图三,联想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和为中国革命发展做出的贡献。(2分`)

 

 

 

27.(1)提出“三民主义”(2分);

(2)汉唐民族和睦相处的政治理想;黄宗羲、顾炎武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李自成、洪秀全的“均田”思想;(答出其中2点即得2分)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卢梭人民主权说;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答出其中2点即得2分)

  (3)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创立中华民国(1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分)①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②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分)。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分)。④对近代“亚洲的觉醒”和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1分)。

   (4)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为后来国民革命运动奠基(2分)。

28.某历史讨论课上,同学们以评价李鸿章为题展开辩论,正方的主题是“李鸿章是历史上的大罪人”,反方的主题是“李鸿章也有贡献,不能太苛求”。根据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有关活动,请任选一辩论主题发表你的见解。(10分)

(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论应用能力,可任选一主题据理力争,不必对李鸿章进行折中评价。)

28.正方论据:①一生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王朝的反动统治;(2分)②创办的企业实行封建衙门式管理,自己又中饱私囊,不可能使国家富强起来;(2分)③所掌握的近代化军队在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没能发挥国防的作用,原因就在于他自己一味妥协退让,极力避战求和,导致中国军队一再战败。增强国防实力不仅在装备,更主要的是掌握军队的人;(4分)④先后签订《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2分)

反方论据:①积极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希图国家富强;(2分)②所创办企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和解体封建经济起了作用(或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2分)③所建设的北洋海防体系提高了国防实力;(2分)④弱国无外交,奉行避战求和方针和签订丧权辱国和约与弱国国情相关,也与慈禧太后的态度分不开,他只是执行者。(4分)

说明:1.正、反论据各项作为评分参照,表述不强求与之一样,意思相同即可;如说出其他论据(有理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2.没有言明辩方及辩论主题的,扣2分。
    3.文句通顺、思路清晰、正反论据不混淆颠倒的,加1分。
    4.对李鸿章不分主次折中评价的,不给分。

29.2004年初,日本应美国要求出兵伊拉克,再次表明在当今社会中,日本是美国忠实的盟友。然而,在近代侵略中国的问题上,美、日却矛盾重重。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在近代前期,日本曾经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试结合史实说明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4分)

(2)在日本独霸中国局面被打破的过程中,美国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史实简要说明。(4分)

(3)分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能够被打破的主要原因。(6分)

29.(1)一战中,日本借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和袁世凯急于称帝之机,大肆扩张在华势力,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妄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形成了在华独霸的局面。(4分)

(2)1921~1922年,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最终签订了把中国置于列强共同控制之下的《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中日本形成的独霸中国的局面。(4分)

(3)日本的独霸局面危及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在中国的权益,必然引起列强的反对;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相对较弱。(6分)

 

1.答案:B(中体西用也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2.答案:D(梁启超提出了要在中国实行教育与政治变革的思想)

3.答案:C(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辛亥革命是其民权思的想的实践。)

4.答案:A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历史进程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A项表述错误,开创学习西方先河的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