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孙曙光:必修一创新性试
葛兆光:读两种历史教科
孙曙光:历史课程改革的
佚名:新课标人教版《资
深圳孙曙光老师的万里长
深圳孙曙光老师的世界文
曾曙光:改革开放以来的
孙曙光:古罗马的政制与
白文萍:评《中华文明的
孙曙光:古代政治制度的
最新热门    
 
孙曙光:新课标下的拓展性试题

时间:2009-10-18 17:51:55  来源:孙曙光
 

新课标下拓展性试题

 

孙曙光

 

一、问题探究(137)

    1、中外学者指出,单就航海技术与物质条件而言,中国人早就具备了发现美洲并环球航行的能力。但事实上纵然中国早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仍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史结局呢?

下面有四位学者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如何评断这些观点呢?为什么?学者1:中国封建专制政府始终坚持“重农抑商”、以农为本,视商为末的经济  

观,如朱元璋就将商人视作无业游民。在1391年下令“若有不务耕种专务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学者2:明清推行“海禁”闭关政策,阻止中国人出海。明太祖下令“禁民间渔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种海禁政策虽对防范倭寇(日本海盗)有利,但却使中国从此丧失了航海与外贸发展的良机。

学者3:中国的民族性格爱好和平,虽然有装备精良的陆海军,但以礼义之邦自

居,最忌向海外扩张。郑和下西洋抵达30多国家,都是重礼示恩,和平

交往,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加倍恩赐,不可胜计,以示

大明富强国威,以致耗资过甚,被迫中止了这种施恩惠的贸易。

学者4:中国自视是世界地理政治中心,视四域为蛮荒之地尚未开化,并断言中

国物产丰盈,地域辽阔,中华文明远居世界之首,故没有探究海外世界

的必要。

回答:(15) 

 

 

2、关于对哥伦布的评价,中外学者出于各自价值各执一是。下面是三位学者论断,你如何看待三种不同观点,谈谈个人见识。

国学者甲:“哥伦布即使不是海盗世家,也是半路出家的殖民主义海盗。他嗜

金如狂,被黄金的咒语驱使去美洲探险。他不可能有逻辑思考,是

心理状态存在某种混乱的疯子,毫无人性,给美洲印第安人带去的

是种族灭绝的大屠杀。”

中国学者乙:“哥伦布航行就性质而言,的确是殖民掠夺的征服,是对印第安人

奴役与杀戮。但他接受了人文主义进步思想,开辟了抵达美洲新航

线,为欧洲原始资本做出贡献,而且在他辟航之后,美洲印第安人

才走出原始进入文明。”(美)莫里逊:“即使不谈哥伦布所建功勋巨

大意义,就论人品性格,这位伟大航海家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他有坚定宗教信仰,爱好科学知识与幸福理想,向往新生事物,富

有审美感。……有向往与发展我们文化教育事业的一切抱负。所以,

他是各个历史时期最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之一。”

回答:(17)

  

3、罗宾汉(Robin Hood)是英国传说中劫富济贫、刀枪不入的侠盗英雄。如今美国大片《超人》、《蜘蛛侠》更是进行了艺术的渲染与演绎:申张人类正义,宣传进步文明即是盖世英雄。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罗宾孙飘流记》将这种济世救人的英雄引申为资本主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个人昌险进取精神的胜利,这种胜利体现在罗宾孙对土人“星期五”的征服与“开化”的优越感上。中国孔子哲学思想核心是“仁”,体现在政治上是施行“仁政”,推广到社会上即是德行施善、朋邻睦交的“和谐”。

东西方如此悬殊人文价值观,造成了鸦片战争中英踫撞后中国人极大的心理落差和道德观困惑与无奈,你如何向看待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见识。(15)

 

 

4、莫别林大师《摩登时代》生动刻划了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而导致人类行为秩序的失态、错乱与无奈;英国柯南道尔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生动曝光了工业时代社会上财产谋杀案的不可遏制的世态;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更是刻划了童工、女工等下层贫民的血涙遭遇;而《魂断槛桥》情人幽会的泰晤士桥上如此灰气蒙蒙的景象更让观众郁闷窒息,抹煞了浪漫情调……,请你谈一谈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是否矛盾?为什么?(15)

 

 

5、马克思说:“对于一种地域性蚕食体制而言,陆地足够了;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而言,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通过15—18世纪西方殖民扩张史实的列举,请你谈谈如何理解这句格言的含义?中国大清王朝孱弱挨打在国防观上暴露出什么误差?对今天有什么启发?(20) 

  

 

二、感悟历史

     1、继哥伦布、麦哲伦之后,欧洲航海家持续顽强地进行了二百多年地理航线探险:1587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在加拿大与格陵兰海域发现了宽阔水域,起名“戴维斯海峡”;

     1594年荷兰人威廉·巴伦支发现北极水域,起名“巴伦支海”;

1600年荷兰人哈得逊在北美洲发现水域,起名“哈得逊河”;

1616年英国人威廉·巴芬发现了北极圈的“巴芬湾”;

1644年荷兰人塔斯曼发现了南太平洋的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岛,但不知悉是一块新大陆;1768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确认是大洋澳洲。

1741年丹麦人应俄国聘邀探险,维图斯.白令发现由亚洲抵达美洲的“白令海峡”;

1772年英国人库克向南大洋航行,发现了冰层的南极圈,从证实了南大洋内不存在新的陆域。世界南北半球的海陆轮廓终于基本清晰,人类的生活区域进一步扩大。

读了上述材料,请你就欧洲海洋地理大探险活动作一个客观公正而辩证的科学评价。(15)  

 

2、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51年由英国创办首届博览会。关税与贸易协定1947年由美国发起创立,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既然两者都是老牌殖民主义与当代帝国主义不平等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产物,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什么在2001年加入参入世贸易组织,并申办成功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6) 

 

 

3、在美国华盛顿的世界航天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幅中国古老传说“嫦娥奔月”的巨画,下面有一段文字注释:“这是来自古老中国的人类第一个周游太空的想法……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幻想自由翱翔的民族。早在先秦时代,齐鲁就有仙人“羽化成仙”的传说。唐代敦煌壁画中有欢愉动情、捲曲飞扬的“飞天”女神形象;在宋代就有人火箭札身腾空升天的壮举,成为人类上天以火箭作推进器的首次遐想。

然而以内燃机驱动发明载人飞机的是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以火箭驱动,发明宇宙载入飞船登陆月球的是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请你谈谈长期以来造成中美航空与航天科技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州五号》载入飞船向苍弯冲剌,使数千年遨游太宫之梦成为现实。从中国航科技的发展趋势谈谈你的认识。(24)

 

 

 

三、拓展研究(136)

(A)想一想,议一议:

材料1、哥伦布抵达美洲两个世纪内,欧洲人将旧大陆病菌: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伤寒、白喉、症疾、瘟疫、肺结核、黄热病,甚至性病、梅毒,统统带到了这块新大陆。印第安人对这些病毒毫无免疫力与遗传抵抗力,伴随着种族屠杀的同时,这些病毒的大举侵入使印第安人骤然减少了95%以上……。同样,太平洋诸岛居民、澳大利亚与南部非洲的土著居民也大批死于欧洲人传入的病毒。

材料2、哥伦布将印第安人种植的可可、土豆、玉米带入欧亚大陆,丰富了人类的食品资源。但烟草的输入却是人类嗜好的一大公害,从此“吸烟”成为人际交往的“潇洒”。然而烟草中有69种致癌物,造至人类40种致病疾病,如口腔癌、食道癌、喉癌与肺癌。联合国惊呼,全球每年死于吸烟者多达350万,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亡。

材料3、哥伦布去美洲时,船队中有一名懂中文的秘书,一名会讲阿拉伯语的翻译。哥伦布随身携带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致中国元朝大汗的一封亲笔信,并要求尽可能从交易中换取中国的黄金和珠宝。但1492年10月哥伦布登上的是巴哈马群岛的原始椰林,面对着一大批热情好客的印第安人,他确信到达了印度。

试问:1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洲人为什么不去控制和预防如此多的病毒对美洲、大洋洲、非洲居民的侵袭与感染呢?(5)

 

 

 

2、既然人类早已共识:烟草是人类慢性自杀的砒霜,为什么至今在世上屡禁不止呢?为什么在青少年群体中“抽烟”始终有暗潜的市场呢?( 12) 

 

 

 

3、1492年中国正值明朝中期宪宗成化年间,为什么西班牙女王致信中国元朝大汗呢?哥伦布见到印第安人在语言交流时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呢?为什么哥伦布先后四次抵美洲,至死仍然坚持来到了东方的印度呢?没有换回黄金与珠宝对哥伦布的生涯意味着什么?(14) 

 

 

 

(B)社会活动(模拟领航员)

   查阅与哥伦布有关的航海日记、文字稿、图片、音像资料,整理搜寻地理学科有关大西洋和西印度群岛的气候类型和特点的相关信息,了解当代远洋航海技术在哪些方面较哥伦布时代有新的进步与突破。设想一下,如何利用当代发达的航海科技条件,重新为哥伦布设计一条最佳的航线,从而成功地为哥伦布当一次远洋领航员。 

 

 

(C)双语天地:(英译汉)

     The discoveries of the new routes led to far-reaching changes in the business life of Europe. Firstly, it ended the trade monopoly enjoyed by the middlemen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Secondly, merchants began to adopt new business methods. Thirdly, the European nations developed mercantilism. Finally, the daily life in Europe changed.(10)

 

 

 

四.自我测评

    1、材料解析

材料1、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生活神秘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有些人生来只有一条腿,但行动灵巧……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类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

材料2、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后期)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拿出一幅世界地图给中国人看,这是中国人首次面临另一种崭新世界观,因为明代中国人地图清楚标明:中国居于世界中心,由中国十五个布政使司居地图中部,四周有海环绕,海中有若干岛屿,上面写着九个蛮国名称。这些“岛国”总面积可能还不如中国一个省份大……

材料3、直至15世纪欧洲的世界地图也很简单:基督耶苏高高在上俯视世界,从诺亚方舟洪水退却之后,诺亚三个儿子分别居住欧、亚、非三洲成为各洲始祖。地图上用圆规画出网状,网状内有代表城市和王国的旗帜与城堡,所谓“世界”即以地中海区域为主要范围的世界。

请回答:

1、为什么当时的欧洲人会对东方有如此怪异的印象呢?(4) 

 

 

2、为什么中国人在当时会坚持那样的世界观?(4) 

 

 

3、为什么欧洲人在15世纪前会绘制如此世界地图?坚持地中海中心的世界观?有人说,当时全球形成了古代五大文明摇篮以及五大区域的种族信仰古典文明,你能准确地列举吗?(16) 

 

 

2、这里是1750年—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以及东西方生产领域的总体对比变化

年份

区域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全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联合王国(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2.9

3.5

3.5

4.9

8.5

13.2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第三世界

73.0

67.7

60.5

36.6

20.9

11.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对比分析,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工业比重变化差距造成的深层政治与经济原因。(24) 

 

 

3、从制度、资本、原料、劳动力、科技、市场与环境七个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为什么18世纪中期由英国率先掀起了工业革命?(20)

 

 

 

 

4、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恩选集》2卷P70

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热烈,观点迥异,大致上有三类:

(一)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民族灾难与仇恨。

(二)肯定论。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入现代化的动力。亚非拉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

(三)双重作用论。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选,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因此功过相抵。

请问,你的认识观点如何?请加以说明。(15)

 

 

 

 

 

5、选择题:(10)

①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②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③新船路开辟的主要积极意义是()

A结束各洲彼此隔绝状况,扩大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B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世界主要商路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④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⑤奴隶三角贸易在19世纪中期以后逐渐停止,其根本原因是()

A黑人奴隶长期反抗斗争    B、工业革命使殖民活动内容发生变化

C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衰落  D启蒙运动使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⑥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培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⑦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      B打开商品省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

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   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

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至现象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市场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

B东方各国政治经济落后被迫接受奴役

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建立起对全球控制

D闭关锁国在工业国前不堪一击

⑨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中

B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

C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五、史海指南

推荐书籍:(1)《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上海社会科学出手出版社)

         (2)《哥伦布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

         (3)《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马恩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4)《哥伦布传》(美)塞·埃·莫里森(商务印书馆)

         (5)《精粹世界史——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

         (6)《工业社会的勃兴》(人民出版社)

推荐网址:(1)www.british-museum.ac.uk大英博物馆(英文网)

         (2)www.historg.com.cn历史在线

         (3)www.cgcnet.com/historg中青网一史海泛舟

         (4)www.k12.com.cn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5)www.cfe21.com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6)www.epicbook.com/book历史回廊一文献典籍

、史海拾贝

1、(小资料)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胜利返航,伊莎贝拉女王为他举行盛大宴会,席间有几位大臣不时以冷言讥讽哥伦布,在他们看来哥伦布的远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哥伦布心生一计,叫大家一块来做竖立鸡蛋的游戏,结果没人能做成功。他拿起鸡蛋,在蛋的一端轻轻嗑了一个小洞,将鸡蛋稳稳地竖了起来。

那些挖苦他的大臣说:“噢,就这么简单!谁不会做呀!”哥伦布回击道:“谁都会做,但没有人想到第一个去做,许多人只会在别人做出来之后,才会模仿着做。”

这一段小资料,你阅读后有什么体会和启发?(10)

 

 

 

2、(模拟反驳)《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对中国广袤富庶的描绘直接导致了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直至今天,围绕着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西欧史学家依然持怀疑态度。疑点有三:①马可·波罗声称他懂包括汉语在内的四种语言,在元朝住二十多年,又在扬州任过地方官,但为什么书中记载的中国地名很多并不准确,而且多带有波斯语与蒙古语的痕迹?②书中称他曾受大汗忽必烈的派遣,治理扬州三年,但翻遍元代史书与扬州地方志,并没发现这段历史记录的任何蛛丝马迹③中国最有特色的物品,如茶、汉字、印刷术、丝绸与陶瓷的制造术,为什么在书中一点踪迹都找不到?结论:他可能未去中国,至多仅去过北京一地,其他可能道听途说肤浅信息,一知半解个人理会而已。

然而,中国许多史学家坚持认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并提到书中许多宫廷大事与中国史料相印证。致于他汉语的生疏、地名记述有误,史书未记述他的为官政事以及茶叶、丝绸、陶器之术他未提及,中国史学家也提出了可以理解的原因。

请你模拟中国史学家身份来反驳西欧史学家上述三个疑问与结论。(18) 

 

 

 3 李约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引出的问题:既然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那么发达,为什么后来却落后了?这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两次工业革命中没有中国的身影?(15)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参考答案)

一.问题探究:

1.回答:中国汉唐国力确实曾傲雄于世界之先,致使明清统治者盲目夜郎自大,仍然自视为世界闻名的中心,不思进取。加上明代倭寇的一度干扰使清长期以闭关锁国自居,落伍于世界。(4)

作为农耕文化传统自然经济的中国,历代统治者以小农经济田赋收入作为皇权政治财政的主要来源¸以“重农抑商”作为既定国策,阻碍了航海与工商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始终得不到充分发展。(4)

中国儒家文明“重义轻利”,重礼义贤德固然是传统美德,但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价值观必须讲求财富和利润,儒家道德观显然落伍了。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炫耀大明国威.恩惠睦邻,交易所得物品用作皇宫消费享用,绝非用与市场交换,这种航海目的对世界市场开发毫无作用,只能造成劳命伤财,得不偿失的结果,也绝非明代国力财力长期所能承受,最终昙花一现。(5)

上述四种学者观点都有合理成分,应统一看待。(2)

2.关于哥伦布的评价,基本上同意中国学者乙的观点。(2)学者甲从道义观出发,认为哥伦布探险以黄金索取欲望出发;在他发现美洲之后,印第安人惨遭种族屠杀,但由此结论哥伦布是殖民海盗理由不充分。(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货币的追求,欧洲人索取黄金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正当动机;而印第安人被屠杀那也是在哥伦布之后的事情,把罪行安在哥伦布身上也不公正。(4)

学者莫里逊的评价也存在白人种族主义优越感而褒扬过甚之处。(2)哥伦布代表西班牙王室开拓殖民地,传播的是天主教的福音《圣经》与十字架,即使在15世纪末这种天主教世界观也不是进步的文化教育事业。(2)至于学者乙指出他接受了人文主义世界观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在道义上是卑劣的,但在人类迈向工业文明历程过程中,它是应当肯定的。(4)

3.近代西方殖民者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奉行的是自由竞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原则。他们以血腥掠夺殖民扩张方式摧毁了古老的农业文明,以白种人高傲的优

越感将工业文明的大潮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实现了全球的现代化过程。(5)中国儒家传统以仁义道德造就了纯朴的民族优点,又以纲常礼教束缚了民族的进取性,中国人从不谋求扩张与殖民,这与农业文明的视野以及儒家仁善的道统有关。(4)百年近代屈辱史使中国忠于认识到传统道德不合世界商品经济大潮的发展观从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更新调整了价值观。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人接受西方殖民者弱肉强食的英雄主义价值观,儒家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不可丢弃,我们的风俗传统伦理规范价值观取向主流上还有许多积极的成分有待我们去挖掘与继承。(6)

4.英国凭借工业革命优势,利用坚船利炮打败了落后的亚非拉国家,使它们接受殖民奴役,给它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

社会上贫富分化现象进一步扩大,为追逐金钱利润,资本家加大压榨强度延长劳动工时,使工人们极其贫困,童工与女工更是命运悲惨,金钱至上的社会令一些人们不惜谋取害命,社会的伦理道德沦落。(4)

工业革命至使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伦敦被称为雾都。。空气污染影响了人体健康,患呼吸道疾病甚至癌症的人越来越多。(4)

不矛盾。工业革命主流是积极的,负面影响有待于科学技术部发展合理解决。人们已经认识到,如果听凭一味开采,地球的矿藏终会被挖空,生态平衡将被破坏,人们会遭灭顶之灾。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为全球人普遍接受。(4)

5.所谓霸权,就是掠夺与控制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2)地球上各大洲都有辽阔的海域,海上交通是重要的运输线,殖民主义者要争霸世界,必需注意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制海权对殖民主义者是生死攸关的利益,它们从不放弃。(3)

15~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建立起世界海上殖民霸权,在南美远东与非洲建起大量的殖民据点。(2)

17世纪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拥有海上贸易与航运的优势,加上了殖民争霸的行列,成为17世纪最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3)18世纪英国最终取得世界殖民霸权的三场战争,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战争都是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海上贸易与商业霸权或海外殖民地而发生的。(3)

中国近代遭受的东西方列强的几次侵略都是从海上登陆打开中国大门的。(2)中国的清朝政府长期重视陆地的防御而轻视海洋的防御,在国防观上暴露出极大的误差以致屡屡被动挨打。(3)今天面临海洋世纪的开发;渔业资源的开发以及海峡统一的战略需要,我们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以捍卫祖国的海疆。(2)

 

 

 

 

二.感悟历史

1.欧洲殖民探险从16―18世纪对美洲、澳洲、南北极圈以及各地海湾、海峡水域的矢志不渝的探索与考察,对地球海陆区域的准确测定以及对世界航海线的开发与建设做出了划时代的重大贡献,这是探险活动的主流功绩,必须给予肯定。(5)他们对于地球上所有新发现的大陆及岛屿进行殖民征服与掠夺,道义上固然出自卑劣的欲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也就是土著居民遭受奴役与屠杀的过程,但毕竟把欧洲的现代文明移植于原始部落的启蒙与开化,对土著居民融入世界文明是一个客观文明的进步(5);欧洲人殖民拓荒新大陆,解决了原居住地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也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改变了世界形势与历史进程,进一步打破了各大洲相互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5)

2.世界博览会与世界贸易组织固然起源于老牌殖民主义与当代帝国主义国家,不否认在创始阶段是不平等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产物。(3)但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一方面应看到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占了世界经济总量大部分,还拥有科技与金融的优势,七国集团还经常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侵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应看到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权独立,强有力发展民族经济,毕竟发达国家不能像殖民时代任意欺压与支配了。(5)今天,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渗透,优势互补,各国市场都是世界市场一部分,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于世界市场之外而孤立发展,跨国公司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力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按照共同国际法则在同一经济平台上操作,科技、市场、原料、劳力各占股份,以致出现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4)由于互相依存共同利益增加,旧的世界不平等经济格局也在自身协调与发展之中,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全面迈向市场经济的体制更新的过程中,只有涉身于“世界市场游戏规则”之中,才能求得自身更大的更新和改造,参加WTO,申办世界博览会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全身跻入平等竞争的“地球村”,中国才能对协调与改造全球经济秩序做出更大贡献。(4)

3.1903年美国发明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国正是腐朽专制满清王朝当政;(3)1969年美国《阿波罗―11》登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国正是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3)中国之所以连续错失发展科技工业革命良机,与中国落后的生产关系有关。(2)

   ⑴中国三千年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根深蒂固,不可能创设科技革命的社会氛围。(2)政治上,皇权至上,专制暴政,造成了民主法制近代国家诞生的重重阻碍。(3)经济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国策造成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姗姗来迟。(3)文化上,迂腐的科举制、八股文以及“文字狱”扼杀与摧残了近代科学文化。(3)

⑵“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崩溃,十年动乱拉大了中国经济科学文化与发达国家飞速发展的距离。(2)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升空,充分验证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中华民族数千年遨游天空之梦成为现实,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又迈上了与大国争雄的新台阶。(3)

 

三.拓展研究

(A)            想一想,议一议:

1.欧洲人殖民扩张是要做新发现大陆的主人,对那些不甘驯服、不愿归依基督教的土著人,他们采取了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所以,人为地传播欧洲大陆的病毒也就成为这种屠杀政策的有力手段之一了。(5)

2.一种旧的生活陋习的根本杜绝需要全世界人民自我意识的觉悟,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对人的生命价值认识的程度还有限,全民禁烟更有难度。从经济角度看,由于烟草商拥有巨大的市场利润空间,加上烟草又是国家财政纳税大户,所以以法令杜绝不可能,只能宣传教育;从生活习俗来看,广大烟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尚未真正认识到烟毒对人身健康的侵害,反而视吸烟为交际与情感沟通的一种工具,甚至还视作是迈入成人化的一种身份的标志,所以抽烟至今屡禁不止。(12)

3.西班牙对中国的了解完全取决于二百年前《马可·波罗游记》一鳞半爪的见闻。而马可·波罗来华是元朝,所以他们并不知悉中国已是明朝的事实,就误作元朝了。(4)

哥伦布与印地安人语言无法沟通,只能通过手势动作或在沙滩上划勾图形示意来进行交流。(3)

哥伦布至死坚持认为到了亚洲,土著居民他误认为是印度居民,黄皮肤、黑头发黑眼圈更使他确信到了亚洲,加上巴哈马群岛与加勒比海周围的揶林、海滩类似于南亚大陆风景资源,所以他的结论不变。(4)

没有换回黄金与珠宝,招致欧洲商人与贵族的嘲讽,甚至视哥伦布是骗子,这意味着哥伦布政治生涯的悲哀结束。(3)

(B)社会活动(模拟领航员)(略)

(C)双语天地(英译汉)

新航路的发现给欧洲商业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变革。首先,它结束了地中海中间商的贸易垄断。其次,商人们开始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再次,欧洲诸国发展了重商主义。最后,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出现了变化。(10)

 

 

 

 

四.自我测评1.解析材料

1.欧洲人从13至15世纪,由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地中海航路,丝绸之路中断,东西方交流停滞,所以对东方充满着神奇而虚幻的主观臆想。(4)

2.中国长期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自视为世界文明的中心,视海外邦国皆是不开化的蛮夷之地,接受中国文明的恩施与教化(4)。3.欧洲中世纪接受的罗马天主教皇、基督教会颁布的上创造世界与人类的宗教世界观,地图的结构源自《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4)15世纪之前的欧洲,由于罗马教皇在地中海的意大利,统治着地中海区域为中心的欧洲版图,所以他们坚持地中海为中心的世界观。(4)

当时世界上存在五大文明摇篮,即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4);产生了五大区域文明:东亚儒家、南亚佛教和印度教、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欧洲基督教和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4)

2.从表中看出,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发展,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工业份额呈下降缩小趋势;而以美英法为代表的北美欧洲西方国家在世界工业份额上呈上升趋势,而且差距愈拉愈大。(4)

政治上,西方国家通过改革与革命,确立了巩固的资产阶级统治。国内的民主法制机制的成熟,充分保障了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自由权利(4);国家机器的强大使得炮舰政策在全世界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征服了落后地区,建立了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4);而中国、印度广大落后国家政治上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主权丧失,领土割让,在工业文明冲击下毫无招架之力,被西方列强所瓜分。(4)

经济上,西方国家经历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而产生了强大生产力。摧毁了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结构,完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全球的控制与改造。(4)而作为落后国家沦为西方世界的商品市场与原料基地,并也从中觉悟开始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从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4)

3

1.制度上,英国最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统治巩固。(4)

   2资本上,通过圈地运动、海盗劫掠、贩卖黑奴与殖民战争,积累了巨额资本。(3)

   3原料上,本国煤矿资源丰富,而海外世界殖民地提供了源源不尽的廉价原料。(3)

   4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破产沦为廉价的劳动力。(2)

   5科技:皇家科学院的设立,牛顿物理学的革命加上工场手工业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创新发明。(3)

   6市场上:炮舰政策殖民战争确立海上霸权,夺取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3)

   7环境上:横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战争从来不涉及本土。(2)

   上述七个有利因素胜过其他任何国家,所以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动。

4  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双重作用论。

   殖民主义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殖民主义扩张,其目的是掠夺,开辟市场与夺取原料产地,性质是侵略性、非正义的。(5)但要看到,亚非拉广大地区在遭受殖民征服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自然经济的社会发展阶段,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西方殖民扩张打破了各地区各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以近代工业文明的纽带将全世界人类历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是一个客观的进步。(5)不可否认,殖民扩张将近代工业技术和文明价值观带入落后地区,客观上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也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使全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5)

5        选择题:①A②D③A④C⑤B⑥A⑦B⑧C⑨B⑩B

五.史海指南(略)

六.史海拾贝

1.哥伦布相信“地圆说”勇敢地实施了欧洲人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与开拓美洲大陆的伟大壮举,无论就航海史还是地理大发现上,他建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4)然而在他之前,人们笃信基督教会描绘的地中海世界中心的地图观,没有人敢于突破这禁区与观念。(2)这个小故事告诫了我们,以传统观念作茧自缚,沿着传统结论亦步亦趋永远不可能有进取;而勇于挑战传统,另辟蹊径,做个开路先锋的勇士永远受到历史的青睐。(4)

2.(摸拟反驳)

①    马可·波罗既然懂汉语,又在中国任官多年,为什么书中中国地名很多有误,且多带有波斯语与蒙古语痕迹?原因很简单,他对汉语的生疏,是当时社会情势造成的。元朝是蒙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掌权的统治者,大多对汉语是一无所知的。忽必列皇帝本人就为熟读汉文典籍下了很大一番功夫才刚刚适应朝政的,更何况外来的马可·波罗。况且,元朝对外族文化采取开放姿态,波斯人、西域人大量迁居中原,地名有误或杂带他音就可以理解了。(8)

②  =  史书与地方上没有记载马可·波罗的任职,可以理解马可·波罗任职为期不长,外人治理沟通有碍,估计政绩也不显著故未记载入册。也有可能蒙古人任史官撰史不规范而有疏漏。(4)

③    茶、汉字、印刷术、丝绸与制陶术都是中国历代风俗文化的精粹,没有相当国学大师的身份是不可能涉及这类专著的,更何况丝绸与制陶术历代都以“国粹”相承,从不允许外传。像茶叶之类该提的没提,恐怕是他不习惯于喝茶造成的。(6)

3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3)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在分析一试验方面比西方弱,很多科技著作是总结式的(3)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集权制度,缺少民主的氛围,扼杀了人才的创造力(3)

封建统治阶级鄙视自然科学知识(3)

明清的海禁闭关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