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孙曙光:必修一创新性试
孙曙光:新课标下的拓展
葛兆光:读两种历史教科
佚名:新课标人教版《资
深圳孙曙光老师的万里长
深圳孙曙光老师的世界文
曾曙光:改革开放以来的
孙曙光:古罗马的政制与
白文萍:评《中华文明的
孙曙光:古代政治制度的
最新热门    
 
孙曙光:历史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时间:2009-10-18 17:19:43  来源:孙曙光
 

历史研究焦距的崭新定位

                     ——历史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深圳翠园中学  孙曙光

 

研究性学习课程悄然揭开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帷幕。标新立异自主探究已不再是理论的研讨,她在实践中以娇人的成果呈现出独特的人文魅力。

历史,这是一门古老传统学科。然而中学历史教育长期盛行“仓库理论”,认为“大脑是储存事实仓库”教书即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助长的是呆读死记忆风气。今天学生的能力,不再是书斋知识“容器”的机械贮存,而是对不断变化世界及时反应能力,新知识的迅速更新与创造能力。

当今信息化手段使知识贮存十分便捷。如乾隆修纂的《四库全书》8亿汉字巨著,浩繁卷帙,只须10余张光盘即可贮存;而《二十五史》全文检索,只需短短几秒钟即可为你筛选出一万多个相关文字和词目。历史的研究性学习,应把智慧集中到归类区分人类知识,全面考察、结合现实,调查研究,进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人们不难发现,历史教学似乎总在扮演一种往昔历史的转述者与说教者的角色。翻开教材,书上充塞的全是风云变幻、制度消长、政权更选,人们一提起历史,印象是孤僻、繁杂,陈旧结论的堆砌,历史是一团模糊不清的烟云过于遥远。历史研究缺乏的是对人们的现实生活热点提高到理性层次来思考。现行的历史课程对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国计民生、风俗习惯、交际往来、价值观念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描述,缺乏深层的研究。

当一门学科只有记忆,而没有智慧火花的闪烁与碰撞时,这门学科就陷入死圈了。研究现实生活,是人类赖以生存、进取和发展的基本方式,这是历史课程改革必须敞开的大门。马克思说: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深处时才取得的。”生活是文化之源,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将人类文化的外星形式与深层的价值内核结合起来考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深化的必然趋势。

当我们向学生追溯祖先的生活内容时,结论往往是语塞不详,模糊不清;当我们向学生探究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时,答案往往是莫衷一是,无从应答。当今社会史、宗教史、风俗史、文化史彼此交叉,融汇相贯。衣食住行、婚丧喜庆、日用器物、风俗情趣、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国际纷争、军事抗衡,无一不是文化的载体,它们具体而生动地勾画出我们时代的特征与民族文化魅力。试问,中国古代社会何以不靠法律而以道德伦理治理并维系两千多年一贯的“大一统”局面?

近日在山东曲阜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研讨会上为什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当代全世界普遍接受的人类文化理念?

为什么孔儒文化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还繁衍出新伦理、增殖出新价值。

试问,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住宅作为遗产受保护,但其构造的尊卑贵贱秩序和封闭窒息的文化圈在人气鼎盛的现代化气息下又有多少继承价值?

试问,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高雅艺术,讲究人际伦理,融洽礼仪规范,但却忽视了对营养卫生科学的研究,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中国人用了数千年的筷子与剪刀,却始终没有悟出杠杆原理?

试问,中国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第七位,但人均教育经费却低于世界上90%的国家。中国的媒体声称:中国以全球1%的公共教育经费承担了全球20%的在校生。这种现象到底正常合理吗?

试问,27届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夺得28枚金牌。但几乎全是灵巧所得,而田径、游戏、大球这样一些拼体力项目,中国都很落后。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已发出“黄牌警告”?

据悉,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50年就起码产生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如苏联39年、捷克41年、波兰39年、巴基斯坦29年……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甚至连危地马拉、冰岛弹丸小国都获此殊荣,中国大陆至今与亡无缘,扼腕叹息之下,试问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还不该发出盛世危言吗?

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流域如今沙土裸露,沟壑纵横,洪水大肆虐,生灵涂炭,成为中国最贫困地区。当我们从神州大土走过,已经很难追觅到一条不曾受过污染的河流。蓝天白云的祈盼如今已成为都市人魂牵梦萦的一种渴望。……环境问题触目惊心,人类呵,伴随着地球映象日见憔悴,身染重病的呻吟,你还不震摄自省吗?

 

 

 

近日来为报复“9.11”恐怖事件的元凶,美国调兵遣将,大动干戈。试问,巡航导弹与集束炸弹能否抹去世界动乱的阴影?当今世界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旧秩序,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该承担多少责任?……

历史学包罗万象,纵横万千,本来就是人文学科的基石,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春风,该是恢复历史人文魅力的大好时机了。我们要从人的生存发展这个永恒主题出发去构建以历史为轴心的人文综合科学。把研究性学习的触角伸向人口、资源、环境、民俗、伦理、家庭、科技、国防等,使综合历史变成一个多姿多彩的开放型大舞台。

历史是什么?是汗牛充栋的典著还是浩如烟海的书库?历史的焦距,应当调整,她就在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之中,与我们并不遥远。论学术,她人文蕴涵丰富,包揽文化积淀;论现实,她耳目熟详,是青少年启迪智慧的朋友。多少年来,人们在悠久历史长河中寻觅与发堀历史内涵,去探究真谛;同时,人们又以美好的憧憬,睿智明识去审视今天的行为并创造今后的历史。历史是已消失殆尽的过去,而现实又是正在活动着的历史。两者在不同时空中承担着不同内容,共同统一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长河之中。当今的研究性学习,就历史课程改革的内容而言,尤其强调后者的必要。历史应是一渠流畅的泉水,一首生动催情的生活进行曲,一部有血有肉的师生双边活动纪实。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民族、外交、文化、宗教、国防等关系盘根错节,风云变幻,都可以在历史研究中找到渊源联系、共通与契合。在专家眼中,历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同学们的接触下,经过研究性学习的洗礼,她是一杯清醇的甘露美酒,一杯淡雅宜人的香茗,她时时伴随着我们呼吸与生存。

如何实施把社会生活载入课程改革的内容呢?首先要对准历史研究的焦距:如何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如何解决民族、宗教、地缘的隔阂与冲突问题;如何争取全球和平发展与制止大国强权争霸问题;如何解决空前庞大的人口压力以及生态浩劫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协调知识经济科技腾飞以及饥饿、文盲和贫困的问题;如何评估中华文化伦理与鉴别西方哲学价值观问题……。笔者的具体实施方法,先在课堂上布置上述问题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去图书馆、阅览室、博物馆去搜索信息,通过发现问题确定专题,设立假说。然后收集数据、资料,处理资料数据,以实证方法证明假说。

在实践中,学生们领悟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库进行调查研究是当代人才的必要素质。对瞬息万变的信息迅速反应与科学加工处理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网络信息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学生们要学会独立筛选与加工处理,准确凿别真伪,深刻洞悉内涵,敏锐预测走向,科学抽象出内在规律,并利用实证来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

查阅文献也是研究学习的重要途径。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它积累无数事实、数据、理论和方法,从有关书籍、报刊、影视与展览中搜集资料,为研究学习提供广博的素材。

中华历史有荣耀的传统,但也有落伍的遗恨。针对历史,剖析传统是一件有益的事,展望世界,珍视现实更是几代人共同的责任。教育应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地,绿地中不免有荒原与沼泽,但大好春光毕竟已经来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