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安徽中学历史课程优秀论
:优秀试题选152
:优秀试题选153
:优秀试题选154
:优秀试题选142
:优秀试题选143
:优秀试题选145
:优秀试题选146
:优秀试题选147
:优秀试题选148
最新热门    
 
:优秀试题选144

时间:2009-11-21 11:25:34  来源:历史课程…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2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经济足匡时,筹楚饷、克杭城、平粤寇、底定关陇回疆,尽瘁江闽,先幕后官,遍历艰苦成铁汉;诗书能报国,精天文、熟地理、详水利、谙练吏才兵略,兼通洋务,出将入相,不求温饱是真儒。”该题词称赞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左宗棠

2、1876年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赴美国费城参加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材料反映了

①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产品仍驰名中外 

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商品的输入对中国传统手工业冲击不大

③机器工业在中国尚未形成优势地位 

④清政府的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该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两国指的是法国和美国 

②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③材料史实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

④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4、“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5、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旗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使全国民众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该文章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共和与君主论》      D.《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6、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7、在20世纪20年代,“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这里的“它”指的是

A.国民政府东征  B.省港大罢工  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存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 

②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③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

④新的革命策略没有遵守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中共中央在《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领导群众(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反对进攻苏联和苏区,拥护苏维埃,武装保卫苏联,反帝国主义的强盗战争而争斗。”为此,中共中央

A.依靠东北军坚持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 

B.派遣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C.组织了“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 

D.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0、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对富农认识,由“土地有多的富农,……也是剥削分子;其土地也应没收,如果他自己仍然做庄稼,可分给他一部份较坏的土地,但必须他自己耕种。”到“对于富农,我们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即没收其出租的土地,并取消其高利贷。富农所经营的土地、商业以及其他财产则不能没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C.三三制原则的的实行           D.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11、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谈判。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②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的目的

③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④蒋介石认为淞沪会战必胜无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自清季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讲话中说的“光荣记录”指的是

  A.中国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B.废除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

C.《开罗宣言》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D.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4、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战役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C.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

D.是中共敌后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5、对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A.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不堪一击

B.中国抗日力量占据绝对优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D.日本侵略势力为战争付出了沉重代价

16、观察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判断发生在M点的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1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发出指示,要求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大规模的斗争。这一斗争指的是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整风运动

18、以下统计表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前夕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依据表中的统计数据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

工业资本

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

钢铁产量

发电量

有色金属产量

石油产量

66%

80%

90%

67%

100%

100%

A.人民政府基本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C.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D.初步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19、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0、右图提供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政府

A.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B.进行国营企业改革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中外合资企业

21、下列历史人物中,最有可能作为工业劳动模范代表参加国庆五周年观礼的是

A.李顺达     B.王崇伦     C.王进喜     D.向秀丽

22、“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3、下表为1966、196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发展情况统计数据,依据表中统计数据和所学知识指出,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比上一年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份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

1966年

2534亿元

+17.8%

558.7亿元

+24.4%

1967年

2104.5亿元

-10%

419.4亿元

-25%

①“八大”制订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②“大跃进”中的错误被彻底纠正

③“文革”动乱尚未扩展到经济领域  

④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C.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25、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农民在分配土地    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6、2008年10月1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意味着

A.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用途     

B.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深化

C.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   

D.农村集体经济不再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

27、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民众的主流

B.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28、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陆与台湾基本实现直接“三通”。这表明

A.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形成           

B.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祖国统一障碍彻底扫除

29、有评论说,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30、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为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5年,15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①),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大反攻等战役(②),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地革命(③),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村支书,带领全村人民勤劳致富,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④)……”这段文字的四处划线部分中,语境与历史史实明显不符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

31、(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有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材料四  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愤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 分)

(3)材料三中,中共在政治民主建设方面开创了何种新型的民主制度?在过渡时期,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2分)

(5)材料三、四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启示是什么?(2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或许,我们应该认为1989年是20世纪的结束。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值得铭记的是, 1989年首先是一个欧洲的事件,或许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里将发现,它是最后一个既是全球又是欧洲的大事。当然,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虽然它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对于 1989年和1978年各自的历史地位,还有更具说服力的总结吗?

       ——《如果说 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始于1978年》

材料二  1969年,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一桶金。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各是指什么?华西村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6分)

 

33、(12分)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

材料一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来源统计表(共142篇)

地域分布情况

地域

上海

南京

北平

杭州

广州

天津

济南

安庆

人数

78

17

12

8

4

2

2

2

职业分布情况

职业

大学

教授

编辑及著作家

教育家

新闻

记者

官吏

艺术家

职员

学生

人数

38

39

9

12

12

3

4

3

 

材料二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梦想录(部分)

 

人物

梦            想

郁达夫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林语堂

“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我不做梦,希望人民有集会结社权,只希望临时开会抗日不被军警干涉。”       

章乃器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李宗武

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希望能杀尽一切贪官污吏。……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使政府为民众全体的政府。”

周谷城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宋云彬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些征文的来源有何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知识分子提出哪些近代化梦想?有哪些作者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梦想?(6分)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参 考 答 案

 

1—5 DCCAD       6—10 CCBBA       11—15 ABBDC            16—20 CCACC     21—25 BDCDC      26—30 BDBBD

 

31.(1)宣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4分)

(2)民主共和成为主要潮流,政党政治空前活跃,旧势力投机政治,革命派力量分散无力控制政局。(4分)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1分)

变化: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转变为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作用。(3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2分)

(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坚决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权威。(2分)

32.(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决策;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中国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的世界和平与发展。(6分)

(2)变:在全国率先发展乡镇企业;股票上市;开发旅游业等。(3分)

不变:坚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1分)

财富:解放思想,不等不靠,敢于冲破极左路线的勇气;不断改革的创新精神等。(2分)

33.(1)从地域上看,主要来源于思想相对开放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3分);从职业上看,主要来源于知识分子阶层(受过一定教育的知识分子),反映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3分)

(2)梦想:政治上:希望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民主法治。经济上:国家富强,民生幸福。(4分)

作者:郁达夫、宋云彬。(2分)

 

————————————————


《历史教学设计》:邮购信息

http://hist.cersp.com/kcjs/kcyj/200909/11300.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