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吕准能:高三历史复习试
吕准能:重点中学高考历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历史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高一历
吕准能:期末复习练习之
吕准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
吕准能世博会标志性建筑
吕准能:屈辱的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吕准能:教育博客与历史教师成长

时间:2009-10-18 17:14:15  来源:吕准能
 

 

教育博客与中学历史教师的成长

——浙江高中历史QQ群7月30日在线研讨内容整理(节选)

        感谢中国历史课程网核心管理成员吕准能老师的整理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地中学历史教师交流日益扩大,对于教师成长的来说既是空前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为此,一批志同道合的中学历史同行在7月30日晚上8点,利用高中历史教师群1和2,由吕准能,叶新红,虞文林主持,举办了“推进和优化浙江高中历史博客群”的研讨活动。主要主题为:

    1。博客对于教师成长的价值意义;

    2。各地博客群建立的状况;

    3。各地博客群存在问题及对策;

    4。经验介绍等展开,虽然处于暑期,且准备匆忙,但活动十分热烈和成功,真正做到了请把你的思想与疑惑带来,再把期望与友情带走的初衷!

  各地博客群建立的状况

  金华吕准能:欢迎各位同行的光顾,本次的几个主题:主要主题:1。博客对于教师成长的价值意义;2。各地博客群建立的状况;3。各地博客群存在问题及对策;4。经验介绍等。请在线的要多发言,这是一次平等的对话,是对于历史教育博客的分享

  江苏朱正标:个人感到在这方面很惭愧,互相学习吧

  温州虞文林:感谢朱老师光临本群,蓬荜生辉啊。请大家关注公告栏中的活动。到时我们会把今晚讨论的结果整理放在省历史教研室的博客网上。请大家踊跃参加

  金华吕准能:博客(blog)被誉为继Email、BBS之后“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牌”,博客的优点有很多,由于使用博客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博客已日益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博客首先满足了一部分教师的“理解、尊重、认同、欣赏”的需求,满足了一部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动力需求。曾经能够体现教师素质与价值的一个方式是公开课与发表论文,但非常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不会出现在每一位教师身上。大部分教师只能选择沉默。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宽宽的平台,一个完全自由发展的不受世俗官位、学位制约的空间,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由于博客所具有的“促进学习型组织建立,是教师交流的空间,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积累学习资源的数字仓库,学习成长记录的电子档案,进行教育改革与反思的媒体”的六大功能,博客对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绩效提高无疑具有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江苏朱正标:博客是一种平台而已

  海宁朱能:是的。关键还在于老师自己

  金华吕准能:大家可以到成长博客:http://blog。cersp。com/index。shtml上看,找到浙江携手博客,老师已集中到这里,打开后注册很方便的,再找到历史群组点就可以了

  金华吕准能:我推推荐几个:

    这是浙江携手博客群:http://blog。cersp。com/zjxs/html/zoneaspz11。htm;

    这是浙江携手博客群历史群组:http://blog。cersp。com/zjxs/html/zoneaspz149。htm;

    这是周老师的浙江高中历史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5980/等。

  博客对于教师成长的价值意义

  金华吕准能:这是我的一个帖子:中学教师博客的迅猛发展与教师的成长 --http://blog。cersp。com/userlog/403/archives/2007/481757。shtml,在此转载了吴自兴发表评论于2007-7-30 19:23:00的一:段:建立成长博客时间很短,但收获很多。在学校里,我算是个激进主义者了,记得那天在学校备课室里查找自己的一篇文章,我在百度输入自己的名字,然后打开页面,下载文章,保存、打印。看得周围还算是爱上网的老师们惊呼:你这样找文章啊!随后又看了我的博客。看来西部地区在观念上的确落后,因为我们并不缺少“技术”和时间。哎,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实现和当地的老师进行网络上的交流。

  江苏沈为慧:想通过讨论与更多的朋友相识,但今晚有事,不知何时能上线,现将自己的观点列出来,如果不正确,请各位网友指点。

  第一,关于博客的价值问题,我自己有切身体会,如果没有博客,我怎么能与这么多的好友相识?又怎能有机会接受这么多好友的指导呢?如果你还没有建博,请尽早动手吧。

  第二,关于博客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问题。我们常见的博客群有广东群、江苏群,中史参群、历史教学群,前两者为地区群,后两者为杂志群。就两个地区群来看,广东群较红火;就两个杂志群来看,中史参做得较好。其原因就是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但群成员积极讨论的问题有限,从而制约了群组作用的发挥,其原因我想有三:一是缺少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二是成员缺少充足的时间,三是有讨论但无结果。据此可采取的对策是,管理员或热心成员把讨论情况加以归纳整理成文,并尽量投向相关杂志,以扩大影响。

  第四,关于经验方面。就个人来看,应多写下水文章,通过建博促进自己思维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高,练笔应持之以恒,在博客上发文应以自己写的为主。同时,多看他人博文,并尽可能进行回复。不论是给他人留言还是看他人的留言,心态要平静,允许有不同观点,甚至要宽容他人的“错误”说法。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

  以上看法,如有不妥,敬请批评。

 

 

  金华吕准能:沈老师非常勤奋和多产

  温州虞文林:Blog的出现,为我们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Blog在教师教育中有何作用,我试举几例。和广大网友共享信息、探讨观点及分享经验。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更即时。,不需要任何新技术;不需要注册域名,不需要租用服务器空间,不需要FIP知识和许多软件工具;不需要许多网页制作知识,三分钟拥有自己的天地。说得好,说得不好,都无谓,表达最重要。老师的精力也有限。在有可能的条件,开两个也可,最好做些分类。你也有大舞台的,博客实现了大家发表的欲望。

  温州虞文林:我说一下博客对于教师的作用,(1)利用Blog促进教师与他人分享、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教师利用Blog构建交流知识平台,将对教师的发展产生促进性的影响。(2)网络环境中的教师将消除现实世界沟通中存在的人际障碍。现实世界个体的防卫意识将对思想、观点的自由呈现设置障碍,由于个体地位,话语的权威分级等不同而有的障碍。在网络中的交流就易于摆脱,真正实现平等对话。(3)Blog将使教师之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合作伙伴。4)Blog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教师反思;教师将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及思考通过BlOg记录下来 这些记录将有助于教师日后重新思考与判断当时的行为得失与否,或得出更好的方法,使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实现教师的成长

  青田叶新红:都只能在操作层面,理论明显欠缺

  温州虞文林:教师在知识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可以打破自我的封闭状态 通过与他人的相互沟通、评论探讨等形式获得新的知识,促进自身的成长。通过博客互相学习、分享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也将用集体的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现实世界个体的防卫意识将对思想、观点的自由呈现设置障碍,由于个体地位,话语的权威分级等不同而有的障碍。在网络中的交流就易于摆脱,真正实现平等对话。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教师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教育将贯穿于教师的一生,必须树立终生学习,协作学习的理念。博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又是一项易于掌握的技术,不久它将更加成为教师成长的又一利器

  青田叶新红:文林的看法很在见地 。

  关注教师博客

  金华吕准能:转载一篇文章:作者:明明 更新时间:2007-6-18 –

  在本刊网站(www。jcjykc。com)上,最近有一个版块越来越活跃—“杂志博客”(http://blog。cersp。com/eblog。asp?usertype=29)。从年初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面孔出现,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开博人数以每周十几人的平均数直线递增。

  杂志博客群组中的老师们借这块园地表达着自己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记录着自己成长的轨迹,品味着与人交流的欣喜……

  教研的圈子大了

  对一线的教师来说,和本组本校的教师开展教研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容易的事情,但和局长、教研室主任面对面谈教学、谈课堂就有些困难了,而能和天南地北的教师一起切磋教育,在过去简直就无法想象。不过,博客让这一切变为现实。

  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陈进兴副局长是“杂志博客”的大户,他的博客文章按工作札记、走入课堂、寄语校长、推荐文章、生活随笔、高中课改等分类,既让自己的工作公开透明,又很好地与一线教师开展教研和互动。2006年3月25日,陈局长听课后在博客上发表了《课堂上的“不合拍”—听课札记三则》(http://blog。cersp。com/ userlog/7004/archives/2006/9543。shtml),此文后,紧跟着教师们的讨论:

  ……

  从上面的留言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不仅引发读者进行充分的反思,而且也让大家在“七嘴八舌”之间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

  在“杂志博客”中,几乎每一位博主都对教学教研倾注了最大的热情、最多的精力。随意点击就可以看到这类博客文章:

  《课改实践应谨防因虚而衰》(教育之梦—王志民 发表于 2007-2-28 15∶17∶00);

  ……

  共同感悟人生的朋友多了

  杂志博客文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写生活、写人生,这样的文章也许是原创,也许是转载,但无一例外都倾注着作者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同样它也会给阅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我的读书经历》(http://blog。cersp。com/userlog/18360/archives/2006/103150。shtml,一直等你 发表于2006-9-21 17∶17∶00),就引起了许多热爱阅读者的共鸣:

  ………

  诸如此类文章举不胜举。“杂志博客”页面右侧的“评论热点”和“点击排行”会时时更新读者聚焦的文章和互动交流情况。

  “杂志博客”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和高质量的文章很快进入了编辑采稿视线,一篇篇博客文章变成铅字让更多的阅读者受益,其他一些网站也开始从这里转载文章。随笔、札记、感言、成长故事……博客把更多的精彩奉献给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希冀每一位光临者都能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 池春燕)

  金华吕准能:展示你的努力,实力和魅力的场所。收获智慧,灵感与友谊的抓手

  海宁朱能:张扬个性,培养公共品质也许是博客的本质所在

  金华吕准能:许多老师为开博写的随笔很有意思

  江苏练恒军:让反思成为了教师的习惯

  金华吕准能:博友成为了主要的朋友圈子之一

  海宁朱能:这的确很重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金华吕准能:教育博客为教师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利用博客平台共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思考、学习与积累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拓视野、获得业务支持,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教育博客的诞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值得希望与期待的机会,只有把握好了这个机会,教师专业成长才可能有更为美好的前景

  海宁朱能: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没有建立这样的平台

  金华吕准能:这是老师可利用的话语权平台

  江苏朱正标:当一个个博客出现在网络上的时候,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

  海宁朱能:我觉得博客平台不是唯一的专业成长道路,也并不一定是最优的途径。当然作为途径之一,是值得选择的。

  江苏朱正标:从一名教师角度讲,自己的博客和他人的博客以及博客群都意味什么?

  金华吕准能:提供了对话的机制与途径

  江苏练恒军:分享智慧,开阔眼界,写得精彩是因为做得精彩

 

 

  江苏朱正标:北京陈亚东先生(宽容)的博客,大家可以看看:昨日黄昏http://www。being。org。cn/iamhistory/以及http://blog。cersp。com/userlog/48/index。shtml

  海宁朱能:我赞同。体现了服务意识

  江苏朱正标:还有扬州中学王雄先生的博客:古船茶社http://www。being。org。cn/thomas/

  金华吕准能:这是最早的试验,老前辈了

  江苏朱正标:亚东的两个博客是不一样的

  海宁朱能:嗯。这些博客,做得蛮吸引人的。学习。

  东阳中学吴晓平:确定一个主题,切入点小一些,小而精的博客比博而杂的博客感觉要好。

  江苏朱正标:我们上网的时候,也读其他人的博客。其他人的博客对自己而言,意味什么?

  青田叶新红:我看别人博客主要两个动机:一个是资源;一个是思想

  江苏练恒军:我的教育叙事是这么考虑的:一、为自己的工作留下记忆。或许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喜欢生命里留下的感动与烦恼。二、为自己的反思提供平台。在写博客的时候,我会静心自己做过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在阅读教育理论的时候,和实践的结合,领悟会更深刻

  江苏朱正标:不定期的看亚东、王雄的博客。还有定期看朱小曼等人博客

  江苏练恒军:别人的博客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开启了一扇窗户

  海宁朱能:哦。我还没形成看博客的习惯

  青田叶新红:大家可把自已收藏的比较好的博客共享一下

  广东罗丹:以后我也要上博客看看

  海宁朱能:呵呵。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各地博客群存在问题及对策

  江苏朱正标:一开始,教师开博是为什么?

  东阳中学吴晓平:博客的作用:逼自己思考;别人给你参考;利于记录和积累;广交朋友

  缺点:严重浪费时间,过多关注会忽略现实中的家庭生活

  江苏朱正标: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与看法?教师开博是为了赶时髦吗?

  东阳中学吴晓平:开博的目的各式各样,在开博前个人对博客的见解不同

  江苏朱正标:教师开博是为了与更多的同行交流?

  江苏练恒军:原因更多的是与人交流,获得认可的需要

  东阳中学吴晓平:赶时髦,也是部分人的情况。不排除

  江苏朱正标:开博之初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吗?

  东阳中学吴晓平:可能有目的,但开播过程中可能会改变

  江苏朱正标:教师的博客都有怎样的类型?比如有的和社会上的一般性的博客是一样的,也有的是教育性的,教育性的也有很多种,比如,试卷讲义教案类的,教育随笔类的,教育科研类的等等。

  海宁一中张利忠:晓平说得对,我当初开博目的只是服务

  江苏练恒军:其实,很多老师的博客在开始更多的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博客班主任更多一些

  江苏朱正标:为什么这类博客或这类教师要讲故事呢?而且偏偏把故事放在博客上?

  东阳中学吴晓平:我的网站纯粹是资料堆砌

  金华吕准能:教育叙事是最常见的,在小学老师也多。我觉得是掌握话语权,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江苏朱正标:这是时间性的问题,和经营博客的欲望与动力

  青田叶新红:个人博客专业对口很重要。博客经营要时间

  广东罗丹:博客里面一般写什么啊,每天写篇论文也发表不了这么多吧

  江苏朱正标:罗丹老师,似乎对于博客里写什么,没什么规定,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不……

  青田叶新红:更新要更上,呵呵。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东阳中学吴晓平:很多人把博客也看成自己的一个子女在培养

  金华吕准能:原创与转载,本学科的教学或德育为主

  广东罗丹:这和qq 空间有什么区别呢?

  江苏朱正标:一个教师有几个博客?

  海宁朱能:博客应该是自己面向外面世界的很多窗口中的一个吧。

  金华吕准能:最好一个,够你打理了

  广东罗丹:我还没看过别人博客呢

  海宁朱能:哈哈。有的。典型的是一个懒人的博客,积满了灰尘

  青田叶新红:我开始做博客,还激情投入。后来就每况愈下

  东阳中学吴晓平:都是些勤奋的人

  金华吕准能:长久以后产生情感,

  江苏朱正标:我过一阶段我会看看张海迪、陈丹青、柴静等人博客

  青田叶新红:大家可把自已收藏的比较好的博客共享一下

  海宁朱能:博客的经营,和人的个性有关。我是个做过一件事情,就让它过去,不要留痕迹的人。

  金华吕准能:不要赶时髦

  江苏练恒军:我看阿啃、郭初阳的比较多

  江苏朱正标:从教师网络阅读的角度看,和博客类似的网络平台还有什么?

  金华吕准能:最好到教师群体里建立博客,到其他地方太混杂

  江苏练恒军:博客对于我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更多的功夫恐怕还靠自己网下的专业阅读

  金华吕准能:怕那些人的无聊与粗野,怕被纠缠

  海宁朱能:嗯。但在其他建立,听听不是做老师的说法,也是有意义的。哈哈。那倒也是。但听听不是老师对老师的说法,有趣。

  江苏练恒军:对的,我在新浪有个博客,主要是日常生活

  江苏朱正标:实际上网络上阅读他人的博客不用说都是认真选择的,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或动态。对历史教师而言,从教育学者以及历史学者的博客中,能够及时地了解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日常生活博客在今晚看来,不属于教师博客类别

 

 

  江苏练恒军:其实要截然分开也比较困难

  青田叶新红:我看张利忠老师的博客做的不错

  海宁一中张利忠:看着自己博客点击量的提高也有一种兴奋。主要是太懒,没有经常更新

  金华吕准能:你的“高中历史园地”博客很棒

  青田叶新红:而且在一个群体,交流方便。尤其是资源的利用率会高些

  金华吕准能:点击数是次要的

  江苏练恒军:关键是相互间要有交流

  东阳中学吴晓平:我哪有博客啊,网站已经焦头烂额,灰尘满地了。不过说起来,我的网站和博客也差不多

  江苏朱正标:博客群经营需要较好的管理者以及维系的旨趣和共同的事业

  金华吕准能:浙江老师比较分散,没有如广东那样集中起来

  东阳中学吴晓平:广东,思想确实比我们这边要放开许多

  江苏朱正标:广东的博客有魏先生主阵!

  海宁一中张利忠:我觉得还是同学科的群组比较好

  金华吕准能:温州和嘉兴也整合得不错,所以提议到浙江携手博客群

  历史天空:我觉得刘向荣的博客和高国荣的博客很好,还有包训国的博客

  江苏练恒军:博客只是平台,真正的专业化发展还要自己不断阅读,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东阳中学吴晓平:由张老师发起的这个浙江高中历史教师群,我觉得非常不错。情不自禁往里面充值。

  历史天空:很实用,比如高考试卷的整理

  海宁一中张利忠:定位服务,不谈思想

  金华吕准能:长期发展下去,功德无量

  江苏朱正标:我在课程网上的博客主要汇集一些文章,并与大家交流。

  金华吕准能:最有思想性的家园

  江苏朱正标:一个地区需要吴小平老师这样的领袖人物

  海宁一中张利忠:晓平同志为群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江苏朱正标:群的存在与发展需要群内博友相对稳定的活动。比如定期就某些问题进行研讨,比如共同阅读进行交流

  青田叶新红:但时间的把握不易,最好能拉几个重量级的人参与

  经验介绍

  金华吕准能:大家先到各个博客里看看,集思广益

  海宁朱能:嗯。以后多看一些博客。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有意向的话,就贴上来

  广东罗丹:从明天起要多去看看,然后自己开一个

  金华吕准能:浙江携手语文博客群不错

  海宁朱能:主题可大可小。9月份后高一、高二都开始新课程教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望各位老师留意着,提出来

  广东罗丹:在自己博客上发自己的论文,是不是有些杂志社不要这样的文章呀

  金华吕准能:应该没有关系

  海宁朱能:关于携手博客群,是个好建议。最好有个领头人,或者是管理者。

  金华吕准能:有了,周要我们四人管理,叶新红,虞文林和王叶军,是该保持纯洁与效率

  海宁朱能:呵呵。我吗?我不太适合,我这个人有点懒的,而且电脑技术方面不过关。做做帮手,打打杂可以。做管理可不行。

  青田叶新红:管理要有力度

  金华吕准能:QQ群与博客群契合,良性发展,需要优秀教师补充血液,欢迎优秀老师参与

  温州虞文林:教师能借博客成长。,作为一种网络日志,Blog灵活、简单、开放的特点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喜爱。教师博客悄然兴起,教师成长加快:博客能放教学反思\精品教案\教育论文。

  金华吕准能:继续再在博客上深入?我们能否写写关于网络或博客与教师成长的文字?

  台州叶宏光:我赞成

  湖州2中 黄锁伟:看来新教师要多学学!!!1借助这个良好的平台来壮大自己!!!

  温州虞文林:自己的思考,别人的案例借鉴,这些都能使一个新手教师减少老教师的探索而快速成长。,这已是共识。

  湖州2中 黄锁伟:恩!!!1 站着你们前人的肩膀上相信我也会很快成长的!

  青田叶新红:与校本教研有点相似

  温州虞文林:在Blog中记载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感悟 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心得、研究成果、课件等,形成属于教师个人的资源库。这是教师博客的主题内容。

  湖州2中黄锁伟:恩,刚看了几个老师的博客,真的不错!

  台州叶宏光:努力向老前辈们学习

 

 

  温州虞文林:历史课程网博客上有几个老师做的真不错。吕老师就是一个典型。还有博客能造就了一批草根专家。。作为教育部下的历史课程网下的历史博客,能让更多的教育高层关注基层的优秀教师。所以我是主张教师凭借大型站点快速成长。

  金华吕准能:我们把这两个平台利用好

  温州虞文林:有时,不能通过官方教研室而扬名的话,博客就是一个很好平台。。我们不可忽略它的力量。

  金华吕准能:我长期以来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中学教师成千上万,各自的环境;个性;经历及追求不同,而且各自的地位;身份和处境也差异很大,但我觉得可以几类植物为例,归纳为几种类型,即树;花;草和萍等,期望与大家分享土探讨.首先是树,它高大伟岸,挺拔坚韧,根深叶茂,饱经风霜,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说明这类老师经过长期磨练,通过自身打拼后,以自己的努力;实力和魅力获得了认可,能够经受风浪挫折.而且大树底下好乘凉,吸引和影响了大批的来者,这是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不仅有大名,还有扎实的功力,甚至人格魅力也值得称道,人们称呼为大腕.……

  台州叶宏光:是啊,我也觉得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有时候我们学校组织老师到某学校学习,但是不能经常这样做,一是经费问题,二是时间问题。而网络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台州叶宏光:而且通过网络和博客可以直接与一些省内外的大师对话交流,真是难得的好机会啊。

  温州虞文林:是的。记得当时好玩的聂教授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时,我是何等的激动。

  金华 吕准能:历史课程网是目前最有实力的,叶老师你也建立一个,许多人刚开始都顾虑太多

  台州叶宏光:我每天都要去的溜溜的,谢谢吕老前辈的支持

  温州虞文林:海南的蒋敦杰院长也在我的博客留言,这些人都是教育大家。博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这是革命性的技术。我建议原先在新浪、SINA、中国博客、博客中国等网站建立博客的老师把阵地转移到新思考下的博客,毕竟是纯教育博客。这个决定也许会改变我们的教学生涯。

  金华吕准能:支持,集中起来能量巨大

  青田叶新红:对啊,各个地区都有自已的博客基地

  温州虞文林:这叫博客群组

  金华吕准能:福建做得最好

  台州叶宏光:我也尽快建一个

  金华吕准能:需要搞几次集中活动,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下次活动的主题

  后记:博客(blog)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展现自身的平台,一个完全自由发展的不受世俗官位、学位制约的擂台,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十年磨一剑,在中学历史教师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中学历史博友!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探索,心动不如行动!我们期待着你的盛情参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