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吕准能:高三历史复习试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历史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高一历
吕准能:期末复习练习之
吕准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
吕准能世博会标志性建筑
吕准能:屈辱的中国历史
吕准能:全球化与多元文
最新热门    
 
吕准能:重点中学高考历史试卷

时间:2009-10-18 17:32:13  来源:吕准能
 

2008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历  史(广东综合模拟卷六)

命题者: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

天星教育研究中心策划    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

命题报告

本卷为高中历史新教材的高考综合性模拟测试卷,供一轮复习结束后使用。本卷在命题过程中,基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以课本为依托,围绕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高考纲要命题,既继承和吸取了传统高考试题的长处,又追踪最新的新课程高考要求,结合自身多年高考评析的经验,紧扣主干知识,积极创设历史情境,把大量文字与图片史料纳入试题,同时,难度适中,试题生动活泼,进而结合部分热点问题展开,着重于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充分贴近“三维目标”,以便能检测、巩固和充实首轮复习的实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最能反映二者本质区别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相权得以集皇权

C. 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中央机关权力重心下放

2.清代有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依据你的判断他应该在哪一机构中任职

A.中书省           B.内阁            C.锦衣卫              D.军机处

3.在某堂历史课上,有一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古代社会末期所谓“百年之治”,但又很快盛极而衰。你认为给当今社会留下的历史教训中最主要的启迪是应                                    

 A.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调整创新            B.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C.惩治贪污腐败,加强政权建设            D.加强以德治国,紧跟时代潮流

4.初高中衔接教育期间,一中学为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历史的调查问卷,“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丘逢甲《往事》),要求回答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不平等条约,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时,你应该选择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一名意大利人在北京驻华使馆就职,专门居住在东交民巷并由外国军队保护,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6.“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各项史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评论

C.新版日本历史教科书                    D.当代日本政客的相关言论

7.在1919年春夏之交,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D.日本企图颠覆华北实现“自治”

 

8.国庆节期间,一中学的高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选取了20世纪中后期中国外交重大风云的主题,其中收集了许多照片,那么应如何按照时间先后排列以下图片

①                     ②                 ③                        ④

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9.某中学高中的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行改革,将城邦引上民主化轨道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推翻王权,依贵族制取而代之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10.某博客的一个帖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如右图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一超多强”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A. 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 欧日俄中                          

 D.亚非拉美

11.从战国时期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我国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工商业没有广阔的市场

12.下列图中几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状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春节时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还是祝愿在新年里能够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农村改革的春风给农民带来了新希望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正在奔向“小康”

14.“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发展促进思想观念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主义统治的结束、社会获得根本进步

15.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高频率语汇最可能出现在1978年~1996年的是                                                 

A. 解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B.原子弹、氢弹、火箭、人造卫星

C. 解放台湾、侵略、和平共处、反帝反修   D.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世贸组织 

16.“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曾有以下论述: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其根本的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A. 宪政体制       B.矿产资源

          C.地理位置         D. 海外贸易

17.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18.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决定性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B.经济基础薄弱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19.以下会徽代表的几种国际组织中,属于全球性经济合作组织,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是

   A                   B                 C                   D

20.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21.同学们在阅读古代的名人名言时,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会经常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天生我材必有用,天下谁人不识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nb

 sp;            B.宋词、唐诗、楚辞

C.汉赋、唐诗、元曲                     D.宋词、唐诗、汉赋

22.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绍兴兰亭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书法节,展示了右图由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你知道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3. 19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人被中国人称为“夷”,而从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将西方人改称为“洋”,这种变化从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人由鄙视到崇敬的态度变化

    B. 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随着交往的扩展而正逐步客观化

    C.中国人已经放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心态

    D.中国人被迫同化于西方的强势文化之下

24.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而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下列文化名人中属于英国的有

①牛顿     ②拜伦    ③爱迪生    ④西门子    ⑤达尔文     ⑥海明威

A. ①④⑥          B.①②④            C. ②③⑥            D.①②⑤           

25.右图是2006.4.俄罗斯国立芭蕾舞团在北京为中国观众演出的芭蕾舞剧照,产生了巨大轰动,该芭蕾舞曲的作者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他是

A.柴可夫斯基    

 >     B.舒伯特          C.贝多芬            D.舒曼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第31, 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必做题)(9分)

.中日两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交往,五十多年的战争,跌宕起伏,观察下列三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一,1895年4月日本马关;图二,1945年9月中国南京;图三,1972年9月中国北京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分)

(2)试分别对图一、图二两种场景,从战争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的原因。(6分)

 

27. (必做题)(16分)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4分)
     

28. (必做题)(10分)

材料一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纷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里。正如柏扬《中国人史纲》所称颂的“最重要的是,大黄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全由中华民族单独完成。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像一头不停撞树的牛犊,从不后看,而只勇敢向前。”

材料二

 】“国学热”下《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该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国学热”背景下这些思想遗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价值,予以举例说明。

 

29. (必做题)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风又绿欧罗巴
       

 【材料二】光荣与梦想——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5)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等六国先后相继加入。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材料三】机遇  挑战  共赢

据有关报道,作为欧盟负责国际贸易的最高官员,曼德尔森此次在北京的演讲题目是“充满机遇的世界——中国、全球化及国际贸易体系的未来”。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欧洲一体化的演进趋势。(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的原因或条件有哪些?(6分)

(3)欧洲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0(必做题)(17分)

众所周知,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政制度的建设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其实现主要有两个途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为乔治·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讲话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摘自《东华录》(清)

材料三】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及其突出特点。(4分)

(2)根据材料指出在18世纪时,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各有什么明显不同?(6分)

(3)美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7分)

 

31题和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31. (选做题)(9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    鞅

(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材料二】“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回答下列问题:

 

⑴王安石和商鞅有什么共同点?(2分)

⑵材料二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3分)

⑶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人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首肯,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4分)

 

32. (选做题)(9分)

小丽在学习20世纪亚洲近代史的时候,发现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在20世纪初亚洲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现象,即都诞生和涌现了“国父”级的伟大人物

材料一

 

 

 


  

 

 

 

图1:中国国父             图2:印度国父                图3:土耳其之父

材料二】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三】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请根据上面图片和文字史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列举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解。(3分)

 (2)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3)东亚和西亚两位“国父”级人物对各自国家作出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B.唐代以分相权得以集皇权,要注意区别秦的三公九卿制与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二者本质不同,唐朝分散了相权来完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D.军机处,A中书省是唐朝中央机构;B内阁和C锦衣卫是明朝机构,清初沿用了内阁制后废除。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空前强化,军机处其实是皇帝的御用秘书机构,只能依据局旨行事。

3.A.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调整创新,因为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僵化,实行闭关自守和重农抑商等腐朽政策,鄙视科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4.C.《马关条约》,此题容易把几个条约混淆起来,而《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受到台湾军民强烈反抗,作者参与了反割台斗争满怀悲愤。

5.D.1901年,在该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并由外国军队保护。

6.A.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这是来自现场的第一手原始史料,比较准确可信,是驳斥否认侵略史实的最有力证据。而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有诸多谬误。

7.C.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中国人民展开了反帝爱国斗争。

8.B.②①③④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①为1955年的万隆会议;②为1971年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③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晤;④为2000年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晤,本题的事件容易前后颠倒,要求熟悉基础知识点。

9.A.实行改革,将城邦引上民主化的轨道,因为梭伦改革极大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10. C. 欧日俄中,当代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趋势,其中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日俄中是几个力量中心,印度或非洲及拉美虽然正在崛起,但未能形成“一极”。

11.B.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其实B中关系农民利益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直至清朝前期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政策,是自然经济的反映,也有利于维护各王朝的专制统治。

12. C.③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先进的生产方式,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到1965年改造成为了社会主义公有经济,A.①为自然经济;B ②为外国资本;D.④为官僚资本。

13. C.农村改革春风给农民带来了新希望,本题借助春联情境,要注意1979年安徽已经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改革,改革人民公社的大锅饭状况,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当时还处于解决温饱还没有奔向“小康”。

14. D.中国封建主义统治的结束、社会的进步,此段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风俗各方面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西方文明的传入和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帝制,但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所以选D。

15. D.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世贸组织,本题以流行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为情景,在1978年~1996年为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另外三个答案都在1978年以前。                                               

16. A.宪政体制,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最早走向宪政道路,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17.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很多,但其前提是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英国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那时世界上欧美和日本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地开花”的局面。

18.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原因在于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其弊端长期没有消除。经济基础不能认为薄弱故不能选B,C和D都是外因,不是决定性因素。

19. D.WTO极为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注意题目要求回答“全球”性质的“经济”组织。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徽;B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徽;C是欧盟的会旗;D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会徽。

20. D. 道法墨儒,D 道家主张“无为”,符合第一个;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符合第二个;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符合第三个;儒家主张“仁”“礼”,有入世倾向符合第四个。

21. B.宋词、唐诗、楚辞,按照顺区排列,第一句来自北宋的苏轼的词;第二句来自唐朝的李白的诗;第三句是来自战国屈原的诗,他创作了《楚辞》体裁。

22. D.行书,东晋王羲之是著名书法,有“书圣”之称,擅长行书,而A篆书和B隶书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C楷书应在王羲之以后盛行。

23. B.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逐步客观化,本题需要注意对于实质的理解,从“夷”到“洋”,看不出有“崇敬”的意思,排除A,这一时期的中国人仍然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好的,只是科学技术不如西方,也就是说,“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仍然存在,排除C. 虽然中国被西方侵略,但中国人从来也没有同化于西方的文化统治之下,排除D。

24.D. ①②⑤,英国的著名文化名人有牛顿、拜伦、达尔文;而西门子是德国科学家;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海明威是美国大作家。

25.A.柴可夫斯基,是

 俄罗斯著名音乐家,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B.舒伯特、C.贝多芬、D.舒曼都是德意志的著名音乐大师。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第31, 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必做题)(9分)

【解题探究】本题是图片材料题,利用图片信息创设了历史情境,对于反映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三幅图片展开,并要求分析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

【参考答案】

(1)图一为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图二为1945年9月在中国南京举行日军受降仪式;图三为1972年9月在中国北京,日本首相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分)

(2) 战争领导:前者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推行妥协退让的反动政策;后者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共成为了中流砥柱。

民众参与:前者未能发动和发挥民众作用;后者是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实行了人民战争路线。

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对于日本侵略的支持与默许,清政府企图依赖英美“以夷制夷”,外交上被动;而后者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互相配合与支援。(6分)

【方法点拨】本题为归纳比较题,应在熟悉史实基础上,实现要回顾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然后针对两次中日战争进行对比,要选取适当的可比项,逐个展开。也可以专门以中日关系史专题展开梳理概述。

 

27. (必做题)(16分)

【解题探究】本题的分值较大,综合性强,既涉及专题一和专题四中国古代与近代及现代法治问题,跨度很大,与对于法治概念也一时难以理解和把握,突出了以史为鉴功能,能发挥历史的应用和服务现实的功能。

【参考答案】

(1)特点:中国古代法律的原则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家天下的体现,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维护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秩序,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工具。(4分)

(2)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政权的拥有者;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法律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成为国家规章制度的母法。

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4分)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新宪法。(4分)

(4)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4分)

【归纳总结】本题跨度很大,囊括了古今中外,需要区分人治和法治;古代和近代的法律制度与意识等,并以中外法治专题展开归纳总结,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启示。

 

28. (必做题)(10分)

【解题探究】

本题为文字和图片材料题,还结合了当前的国学热和于丹现象,古为今用,要从各学派中最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来展开,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深渊,故要予以足够重视。

【参考答案】

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学术繁荣,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分)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注重民本 (2分)

法家的法治思想——与时俱进,“依法治国” (2分)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2分)

墨家的兼爱、非攻——身体力行,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2分)

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

(只要言之有理,论从史出就可酌情给分)

【知识链接】本题可以联系必修三的专题一相关知识,可联系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与必修三“新问哈运动”和选修四的“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课相结合来思考。

 

29. (必做题) (14分)

【解题探究】本题为文字和图片材料题,图文并贸,思路开阔,综合性和灵活性强,涉及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及其对于世界与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欧洲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只有加强联合才能促进经济恢复;处在美苏两强夹缝中的西欧各国只有加强联合维护自身的安全;经过了多次战争后西欧各国认识到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消除民族矛盾,避免战争;西欧各国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答出3点即可 )
(3)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经济上:利弊并存。政治上:加强中欧合作,可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经济上可扩大对外贸易,开辟市场,但也存在贸易争端和摩擦。

【辨析比较】本题需要客观全面分析,概括了欧洲联合的进程和影响,随着欧洲联合的拓展和中欧交往的深化,对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冲击不可低估。通过此题可以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与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30(必做题)(17分)

【解题探究】本题的综合性强,包括专题一、专题七的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参照,科学性和理论性要求较高,历史概念也不易领会,要学会比较法深入剖析中西方的异同,能理解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与多样性,从国情出发,立足于世界视野来宏观上把握政治文明的进程与方向。

【参考答案】

(1)总统制共和政体。特点: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4分)

(2)中国清朝皇帝是独断专权,皇权空前强化,建立了军机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独断专行;而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法律制约,最终统而不治,形成了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和政党制度,发展方向完全不同。(6分)

(3)召开了制宪会议,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实现了三权分立和制衡,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门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确立了总统制和联邦制;还逐步形成了两党制,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总统制共和国体制,保障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7分)

【误区警示】本题容易张冠李戴,知识点混淆,或者历史术语表达不当,或东拉西扯,缺少逻辑性和条理性,要求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上多下功夫。

 

31题和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31. (9分)

【解题探究】本题属于选修内容,为选做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选取。从命题意图上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又要培养比较与鉴别能力,同时旨在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以增强变法改革的自觉性与勇气,为青年学生的人生提供启迪。

【参考答案】

⑴具有改革家的胆略与气魄,有一定远见,力图排除阻力,立志变法图强。 (2分)

⑵冗官、冗兵、冗费 (3分)

⑶梁启超的观点是合理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用人不当和危害百姓的现象,但不可否认他的改革变法的勇气与精神,也需要看到所取得的一定的效果。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进步的。 (4分)

【拓展提升】可以联系中外的诸多改革事件与人物,总结历次办法改革的经验教训,为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借鉴。

 

 >

32.(9分)

【解题探究】本题作为选修内容,为选做题。以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物展开,注重学生的历史理解、比较、归纳能力,同时凸现了对于历史人物的业绩与人格的学习,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学会做人,自觉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答案】

(1) 甘地是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他号召民族团结、教派和睦,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把毕生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成为“圣雄”,成为印度之魂。(3分)

 (2) 共同原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都具有丰功伟绩和高尚人格魅力,孙中山就以华盛顿为榜样。(2分)

(3)东亚的孙中山:①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②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发起护法运动。③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西亚的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又主持了社会改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和落后面貌,走上了近代化道路。(2分)

【归纳总结】本题归结了专题中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人物,又参照了西方的华盛顿,思路开阔,问题灵活,考点集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