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吕准能:高三历史复习试
吕准能:重点中学高考历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历史
吕准能:期末复习练习之
吕准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
吕准能世博会标志性建筑
吕准能:屈辱的中国历史
吕准能:全球化与多元文
最新热门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高一历史

时间:2009-10-18 17:31:22  来源:吕准能
 

浙江师大附中高一历史综合练习(必修Ⅰ专题~五)

        班级        姓名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自古就有把河北古称燕赵大地,山东又称齐鲁大地,浙江为吴越文化,起因源于西周时期的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2.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财产关系                 B.地域分布

C.宗教信仰                 D.血缘出身

3.在某个考古现场,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所记载的特指
   A.周武王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完成“大一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4.唐朝时期,假设国家要在洛阳一带修建一大型粮仓,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5.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曾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6.“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机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现象应最早出现在

A.顺治年间         B.雍正年间         C.乾隆年间           D.道光年间

7.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约有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左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便于决策与快速反映

C.军机处的实权比比内阁扩大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8.右图是一张发行于1900年的外国明信片上的画面,描述的是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在围攻“中国龙”。它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近代诗人张维屏作诗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所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D.表达了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10. “烽火八年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造成受降和落日即中国抗战最终胜利起决定性的是

A.共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B.屈原: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C.答案说不清楚                         D.苏武: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11.在20世纪初,河南新安县某乡绅在其《新年杂咏》一诗中这样写道:“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你判断该诗的写作时间应不会早于

A.1910年元旦      B.1911年元旦       C.1912年元旦          D.1913年元旦

12.一批学生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课本剧目时,有如下一些场景片段,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 武昌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部分同盟会会员已剪鞭易服               D. 工人、学生和商人积极参与斗争

13.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这是

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时的题诗。中共一大从哪里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继续举行。

   A.北京             B.武汉              C.上海              D.广州

14.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红色之旅”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的平型关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改革开放

15.右图是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而拍摄的《我的长征》的电影海报,这一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16. 下列几条是建国以来某地百姓家盛行的春联集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17.北岛是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一句名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真实的反映了他经历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我们称之为

A.“文革”十年    B.过渡时期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

18.观察下图,2001年,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加入了哪一国际性贸易组织(请用下列组织图片的相应字母表示)                                

    A                  B                    C                       D

19.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的诗表达了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从根本上说明了

A.余光中的爱国之情                       B。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C.两岸统一迫在眉睫                       D、台湾同胞强烈要求早日实现统一

20.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D.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21.在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件事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1972年尼克松访华                     D.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22.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中苏建交 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晤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③②⑤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3题20分,第24题14分,共34分。)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D

太尉

A

B

C

 

 

 

1 秦朝中央机构      2唐朝中央机构    3明朝中央机构   4:清朝军机处内景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1、2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8分)

 

(2)图3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2分)

 

(3)从图1到图4,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基本特征?(6分)

 

(4)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分别概括历史图片和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4分)

 

材料一:由于中国战败,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更多的港口被开放。由于中国承担的战争赔款相当于年财政收入的3倍,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向外国大举借债。列强围绕中国的争夺更加激烈。

         —— 《东亚三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24.本题14分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中国战败”指的是哪一次战争?联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6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的结果?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次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8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