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王鹏:如何阅读历史课本
王鹏:历史主观试题精编
王鹏:历史复习选择训练
王鹏:2008年热点试题汇
王鹏:第一学期期中历史
王鹏:文明史原创复习检
陈登鹏:罗马法是一部法
陈登鹏:人教版历史必修
王鹏:高中历史新课程研
张海鹏:近年中国近代史
最新热门    
 
石国鹏:历史教学中英文网络资源的利用

时间:2009-10-18 17:15:19  来源:石国鹏
 

    作者单位:北京四中     

    历史教师备课时,经常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搜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以充实教学内容。然而,由于教师的史学功底有高下之分,平时的阅读面和阅读量程度不同,所搜集的历史材料,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可能会相差甚远。如何有效地利用可以接触到的信息资源,为历史教学服务是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本文拟从如何利用英文网络资源的角度,以世界现代史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历史教学中运用英文网络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教育的“三个面向”中包含“面向世界”,这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在中学教育阶段就应该为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应用外语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历史的实际情况,更多地理解国外的情况,从而发展历史思维能力,更好地认识中国与世界。


    中文网络资源已经是汗牛充栋了,还有必要搜索使用英文资料吗?答案是肯定的。互联网技术起源于美国,迄今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网站资源,都是以英语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中文网络虽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明显的弱势。从万维网站点数来看,截止到2004年,我国为62.66万个,全球共有网站约4600万个,我国站点数占全球的比例不足1.4%;从域名数量来看,到2003年底,我国共有各种域名118.7万个,仅占全球的2%[1]。历史学的研究和学习都强调第一手史料的重要性,对于世界历史的教学而言,适量引入英文资料具有相当的必要性。有人会说,引用翻译成中文的外语资料不是更方便快捷吗?为什么一定要搜索外语原文呢?严复提出翻译的最高境界为“信、达、雅”,但是在中文互联网上的资源,由于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漏译、误译的材料已经与原始材料的本意相去甚远,如果教师贸然采信,很可能会误导学生。


    举一个有关朝鲜战争的例子。在国人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研究和纪念文章中,曾广泛引用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奥马尔·布莱德利五星将军的一句名言:“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以此来证明美国是这场战争的失败者[2]。这场战争的孰胜孰败,在此不做讨论,但是用这句话来印证美国承认失败,则是不妥当的,原因就在这段话的出处上。这句话的确是布莱德利将军所说,但背景是: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撤职以后,美国国内民众给政府施加极大的压力。1951年5月3日,美国国会就朝鲜战争问题召开听证会,马歇尔将军代表美国政府对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期间的行为进行了抨击。会上布莱德利将军发言说:
    Red China is not the powerful nation seeking to dominate the world.Frankly,in the 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 wrong war,at the wrong place,at the wrong time,and with the wrong enemy.[3](p.732)
   

    这段话直译过来,应该是:


    红色中国不是一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强大国家。坦率地讲,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是,这个战略将使我们卷入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由此可见,此话目的在于否定麦克阿瑟关于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的提议,是讨论一种可能发生的状况,而不是对“朝鲜战争的总结”。众所周知,朝鲜战争是1953年7月27日停战的,布莱德利不可能早在两年前就为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战争做“总结”。因此,这段话的原意是对这场战争的推测,而不是承认美国在战争中失败。此例说明,若不读原文,只看断章取义的翻译,很容易被误导。


    运用英文网络资源备课有没有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呢?答案也是肯定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师生的英语水平逐渐得到提升。现在的青年教师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基本都可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或以上的水平。相当一部分高中学生也同样具备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对外开放创造了较多与外界交往的空间,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也获得了相应的提高。这就为课堂教学中适量选用英文材料提供了可能性。当然,外文材料切忌过量使用,如果使用外文材料的结果不利于完成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把历史课变成了外语课,则是不可取的。


    互联网服务在中国发展很快,在大中城市基本普及。2004年7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网民数量较上次调查增加了750万,达到了8700万,居世界第二位,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也从半年前的6.2%提高到6.7%。上网计算机数、CN域名数的增长率均高于10%,网络国际出口带宽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8.2%,这些说明了我国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用户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1]因此,通过互联网络搜索教学需要的外文材料,对相当一部分历史教师来说,技术上应无障碍。

 

 

    二、英文网络资源的分类与搜索

    历史教学中常用辅助材料有多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历史图片、原始材料、论述和著作,以及音频、视频材料等。


    1.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人物、环境、建筑等,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具体来说,历史图片还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1)历史照片和图画。

    历史人物或者文物的照片、图画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被使用。在网络上搜索历史名人的照片或者画像、塑像,是最简单常用的网络操作之一。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搜索,获取的结果也大相径庭。以搜索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乔治·华盛顿的画像为例,获取如下结果[4]:


    中文和英文搜索的结果不言而喻。英文网站蕴含的更为广阔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例如,当我们要搜索一位时代更久远或者不像华盛顿那么著名的人物时,最好使用英文网站。以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画像为例,获取如下结果[5]: 

    显然,在搜索英语世界的历史人物时,选用基于美国的搜索引擎“Google”和“Yahoo”,并用该历史人物姓名的英文拼写作为搜索关键词,所获取的资源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的搜索方式。当然,教师在网络信息搜索过程中必须首先掌握有关人名、地名的正确英文拼写,才能有效地收集信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世界历史教科书,在附录中包括人名、地名和历史概念的中英文对照表,为我们的备课及网上搜索提供了有利条件。


    (2)历史地图和示意图。

    历史学科的研究和学习,讲究“左图右史”,意思是历史文字材料与历史地图必须紧密结合。当前高考中,历史、地理和政治三科以文科综合形式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原则。历史地图和示意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历史空间,形成历史概念并发展历史思维。以“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为例。当我们引导学生比较西班牙与葡萄牙在早期殖民扩张活动中的不同特点的时候,一幅相关的世界地图必不可少。课本中有一幅题为“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殖民”的插图,属于教材编写者根据历史材料设计绘制的示意图,而非真正的历史地图。通过互联网络,我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Library)的网站上搜索到“佩里—卡斯塔尼达图书馆地图收藏”(Perry-Casta eda Library Map Collection)主页,并在该网页上发现了《剑桥近代历史地图集》(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Atlas,1912)。该网页提供这本珍贵的地图集的全部141幅历史地图的扫描版。其中第二幅地图名为“发现的时代”(The Age Of Discovery),其内容恰好反映了早期殖民活动中葡萄牙、西班牙各自的路线及其殖民地在非洲、南北美洲和亚洲的分布。


    在这幅地图中,葡萄牙及其早期殖民地以绿色标志,西班牙及其早期殖民地以橘红色标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下信息:


    ★葡萄牙的早期殖民地主要分布于非洲西海岸和东海岸的滨海地区、马达加斯加岛西南地区、波斯湾出海口处、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大洋洲北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岛屿,另外还包括南美洲东部的滨海地区。


    ★西班牙的早期殖民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北部、东南部和西部的滨海地区,并囊括了北美洲南部和加勒比海地区,还包括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大多沿着它们各自开辟和控制的新航路分布。


    ★葡萄牙的殖民地仅分布于沿海地区,而西班牙的殖民地则深入内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西班牙国土面积远大于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对象的实力远逊于葡萄牙的殖民对象。


    这幅地图,完全符合世界近现代历史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之用,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3)漫画。在历史教学辅助材料中,漫画往往占据一个虽不显眼但很重要的地位。一幅选材及表现手法适当的历史漫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很复杂的历史情境。例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我提到德国军队暂时受阻于比利时这一历史细节。这一细节对整个“一战”而言堪称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考虑到比利时的抵抗对迟滞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客观上有利于协约国方面的战争部署等重要作用,则有必要。为增加直观性,我选用了英国《笨拙》杂志当年刊登的一幅漫画。图中高举大棒的赳赳武夫代表德国,弱小怯懦手持小棍儿的孩子代表比利时。孩子身后的栅栏上写着“禁止通行”。这幅漫画的题目为“好样的,比利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深会其义:“德国强大而蛮横,比利时弱小而坚决。英国在为比利时的举动高声喝彩。”这正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期望学生发现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分析,教学效果良好。


    《笨拙》杂志创刊于1841年,停刊于2002年,是一本享有国际声望的讽刺与幽默类漫画杂志。它的政治与历史漫画闻名遐迩,在世界史的教学当中可以加以运用。其网址为www.punch.co.uk.

 

 


    2.原始材料


    原始材料也称一手史料,是历史学研究过程中价值最高的材料之一,主要包括重要历史文献的原始文本、关键历史人物的日记、自传和回忆录等。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大段文字材料须慎之又慎。如果课堂阅读量过大,会因耗时过多而影响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完整性,不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如果用英语原文史料,更增加了一层难度,所以除非必要,或者有特殊的教学设计,最好直接引用可值信赖的中文译文。但是,当译文有误或者另有隐情时,英文原始资料还是必要的。这一点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不乏例证。例如,关于《中英南京条约》,课本提供的条约文本说:“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而据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先生考证,该条款英文为: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c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应该直译为:


    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


    由此可见,《南京条约》并未要求清政府与英国协商进出口关税的税率,而最终竟然形成“税率协商”的后果,完全由于清廷官员的无知和英方谈判代表的狡诈。茅海建先生的论断基于对条约之英文原文的解读,他注明该条约的英文内容引自“海关总署编《中外条约集》第1卷,第163页”[6](p.550),是一本国内出版的资料选辑。因为这一推断关系重大,我认为有必要在网络上搜索《中英南京条约》的英文原文,以资验证。我在google.com的主页上以“Treaty of Nanjing”为关键词,搜索到171000个网页[7],从中找到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办的东亚研究中心的主页(USC-UCLA Joint East Asian Studies Center),并在其资料库里发现了“Treaty of Nanjing(Nanking),1842”的原文。经过核对,茅海建先生的引用无误,推断完全成立。这一细节的补充成为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清国的愚昧与落后。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愚昧、落后及长年闭关锁国和盲目骄傲自大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


    搜索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英文资料时,专有名词的拼写方法问题是一个困难。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的[8],“1977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关于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的提案”[9]。现在通行的汉语拼音方案,被世界普遍接受还不到三十年。在此以前,大量有关近现代中国的人名、地名是采用威妥玛拼音来注音的。威妥玛(Sir Thomas Wade)是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曾于19世纪末任英国驻华公使,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威氏拼音法,后经H.A.Giles稍加修订,合称WG威氏拼音法(Wade-GilesSystem)[10]。例如,该拼音法把北京注音为Peking,把孙中山(孙逸仙)注音为Sunyat-sen等。建议老师们如果搜索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名和地名,应准备一份《汉语拼音—韦氏拼音对照表》,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有一些英文原始材料,体现了英语言文学的美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不妨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例如,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演讲中的结尾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说其中文为孙中山先生所译,水平极高:“在上帝的护佑下,自由将在我国得到新生。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永存于世上。”我曾戏称这是林肯版的“三民主义”。英文原文尤为巧妙:“That this nation,under God,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11]这段话在欧美国家堪称脍炙人口,还可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www.loc.gov/exhibits/gadd/)等网站上搜索到。


    3.论述和著作


    论述和著作由于经过学者的思考与解析,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历史的面貌,比一手史料更易理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经常被使用。与一手史料的使用原则相同,我建议教师尽量使用值得信赖的中文译本,因为西方国家的版权保护制度比较严格,很少能够从网络上直接搜索到享有版权保护的论述和专著的全文。如果需要使用英文资料,可借助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英文资料收藏等。

 

 


    4.音频和视频资料


    音频和视频资料是不断发展中的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点滴进步直观记录的产物。在历史学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音频和视频资料可以起到还原历史、再造情境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其学习和探究提供生动的素材,具有积极意义。音频和视频资料可分为原始资料和艺术再现两大类别。


    原始资料包括近现代人物的演讲、参与活动的纪录片等。例如,在讲授“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这一目的时候,可以播放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KingJr.)在华盛顿群众集会上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帮助学生还原历史情境,有助于学生真切感受这段历史。只有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才能“神入”历史。所谓神入,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像客体’的研究活动。”[12]音频、视频资料在帮助学生神入历史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直观优势。我不主张在播放录音或录像的同时展示相应的中英文演讲辞,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像看原版电影一样,在字幕上集中精力,并因此妨碍神入的效果。为了弥补学生可能遇到的英语听力水平不足的问题,我建议教师在课前印发相关文字材料,并要求学生预习。


    艺术再现资料包括经典的电影、电视片及录音剪辑等。例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一课时,会提及《马赛曲》。除了播放马赛曲的音乐和演唱外,我们还补充了一个教学环节,播放电影《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的一个片段。故事显示,法国沦陷以后,当一群德国军官在主人公开设的酒馆里纵情高歌德语歌曲,人人侧目的时候,主人公快步走向乐队,以坚定的语气要求奏响《马赛曲》。当音乐奏响,酒馆中的法国人集体起立高声歌唱,德国军官们的气势被完全压制住了。片段播放后,无需教师再赘述《马赛曲》的地位和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强烈的历史感悟。


    网上的音频、视频资料亦很丰富。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的网站主页上提供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总统的《炉边谈话》《要求国会对日宣战的演说》,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著名演说的音频文件及演说词文本。对于只能在线收听或观看的音频、视频文件,可尝试采用“网络传输机”(Net Transport)等软件下载,也可成功。当然,对于内存庞大的音频、视频材料,下载耗时,存储费地,或有版权保护之争,建议教师仍从传统的视听媒介,如正式出版的CD、VCD、DVD中去搜索、剪辑。

    三、结语

    历史学是从史料提供的“证据”中建构过去人事的论述,可以说是一推理学问。因此,历史是一“不断地在发展的活动”,而不是一段段固定不变的事实知识;任何历史的陈述和观点都应具备合理的论证程序,只要论证合理,成立就可以被承认,历史容许各种各样的观点共存[13]。为了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接近历史的真实,历史教师本人就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理性的头脑,在此基础上运用搜索到的史料进行教学活动。当我们在网络上搜索备课所需要的史料时,应注意力求选材全面、客观、公正,切忌为了支持某个预先设定的结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那些不利于既定结论的史料证据。同时,由于当前的历史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任务重与教学时间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话语霸权”,更应该时时提醒学生不要忽视学习中的探究乐趣,也不要盲从教师或者其他权威。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自己一起备课,探究,学习,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更深入地探寻历史。

   

    石国鹏(1972-),北京人,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AcadiaUniversity)教育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恩海.我国网络建设初具规模,网络应用走向多元化——点评CNNIC第14次互联网络统计报告[J/OL].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4/09/07/2492.html,2006-08-29.
[2]魏巍.辉煌的纪念碑——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N].人民日报,2000-10-28(8).袁唏.朝鲜战争的真相[J].智慧文摘,2005(5).郭莹.中国将军眼中的朝鲜战争[N].解放军报,2000-10-27(7).
[3]From testimony before the Senate Committees on Armed Services and Foreign Relations,May15,1951.-Military Situation in the Far East,hearings,82d Congress,1st session,part2,1951.
[4]该搜索在2006年9月4日21时50分进行。
[5]该搜索在2006年9月4日22时20分进行。
[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M].北京:三联书店,1995.
[7]该搜索在2006年11月4日20时30分进行。
[8]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J/0L].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2006年11月4日21时06分。获取于http://www.edu.cn/20011114/3009778.html.
[9]窦旭霞.由街道名称看烟台公示语的英译[J/0L].2006年11月4日21时15分获取于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herewego/news_content.shtml?id=513.
[10]火也藏.汉语拼音—韦氏拼音对照表.2006年11月4日21时45分获取于http://pengo.cn/blogs/collection/archive/2006/05/29/69.aspx.
[11]Abraham Lincoln.The Gettysburg Address[J/0L].2006年11月4日22时35分获取于http://showcase.netins.net/web/creative/lincoln/speeches/gettysburg.html.
[12]斯图尔特·福斯特,陈新民译.运用历史神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J].历史教学,2001(6).
[13]陈冠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载(台湾)清华历史教学(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