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学习指导一:比较型选择
中考历史知识异同点比较
林庆明:让学生在历史学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析方法
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与未
从中美教学大纲的比较看
何成刚:比较与思考——
夏辉辉:比较高中历史新
佚名:海峡两岸高中历史
马卫东:中外历史教科书
最新热门    
 
比较法和计量法在历史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时间:2009-10-18 17:18:30  来源:林玉连
 

 

 

   (一)我对比较法的认识

    一、  历史比较法的理论依据及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是比较研究的客观基础。人类历史现象和任何事物一样,无论从纵向看,还是从横向看,都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均可进行比较。历史比较法就是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和各种关系上对各种历史事物进行对照比较,或在异中求同,或在同中求异,从中寻求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研究方法。人类历史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人类历史这种统一性和多样的辩证统一,决定了历史比较法的合理性。

比较以分析为基础,不对事物逐个加以分析,就不可能进行比较。了解事物之间的异同,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开始。只有经过比较,判明了事物的异同,才能进一步发现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充分肯定了历史比较法的重要性,并为正确运用历史比较法树立了典范。马克思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写道:“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他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这种现象的钥匙。”*[1]中国的史学家如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就是运用比较法对隋唐与北魏、北齐;与梁、陈;与西魏、北周的制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尽管北魏 是由鲜卑族建立的,但他认为北魏、北齐一源实际是汉魏以来传统华夏文化的继续。北魏孝文、宣武两朝的各种典章制度,就是在汉魏以来的礼、乐、政、刑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北齐承袭北魏制度,隋唐又继承了北齐,从而使汉魏以来的学术文化一脉相传。史学研究中的“考证”、“考据法”,实际是也建立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的,如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将文献资料与地下新出土文物进行比较,相互印证,经旧释新,以新证旧。他认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因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现一方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说,惟在今日始得为之。”*[2]

    二、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在近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大量出现“比较型”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体现了对考生历史比较能力(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历史研究潜力)考查的重视。比如2000年的三道问答题:

41、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9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6分)

42、 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一份揭帖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9分)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6分)

4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2分)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分)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9分)

再看2002年广西、广东和河南三省区历史卷压轴的第36题:19世纪初期发生了拿破仑战争,20世纪初期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比较这两次战争在范围和性质方面的不同之处;(8分)指出两次战争后各形成了什么国际关系体系,其共同点是什么?(6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的引导、训练、强化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在此不拟展开。

 

 

     三、比较法在教育科研中的运用

比较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对于史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来说,都是基本方法。在教育科研中的比较法运用——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条例实际结论的方法。(在教育科研中目前已经形成一门“比较教育学”。)

比较法的主要作用大致有:一、比较法可以克服教育研究过程中的狭隘性,把所研究的个别事物,纳入广阔的背景之中,从而更好地提示教育的普遍规律。二、比较法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发明、发现。三、比较法能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本国、本地的教育状况和特点。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佗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所有这些,足以说明比较的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比较各国义务教育的年限:英国、苏联为十一年,美国为八至十二年,法国为十年,日本、联邦德国为九年。由此可得出结论,我国必须在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如,比较新世纪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在《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目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的比较型课题,如“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教育研究”……

比较法的种类很多,这是由于事物性质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比较法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纵向比较 ——是对同一事物的过去、现在进行比较,如新课程标准与老教学大纲的比较;二、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如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状况的比较;  三、同类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加以比较,在比较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如少数民族地区薄弱学校的历史课外活动实践;  四、相异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加以比较,即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如历史学优生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比较;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中学历史课外阅读的比较研究。五、定性比较——如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历史学习到底有无帮助?就可以采取对比跟踪研究。  六、定量比较——就是一种数量的比较。

运用比较法的步骤。虽然没有一定模式,但一般来说,总是要明确比较什么,如何比较以及比较的角度。

 

 

1、  明确比较的主题,如最近我在思考关于“国际意识”教育问题,是否可能将新课标与其它国家的历史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究?

2、 提出比较的标准

3、 解释比较的内容和结果

4、 作出比较的结论

运用比较法的要求:

1、              要科学地运用比较法,必须注意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比较对象之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某些本质上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

2、              要科学地运用比较法,必须注意比较的广泛性。包括制定几种不同的方案,反复进行比较。

3、              要科学地运用比较法,不仅要比较事物的现象,更重要地是要比较事物的本质。

4、              要科学地运用比较法,必须正确估计比较法的作用,把比较法与其它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就象陈雄章老师说的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人只会比较时间的不同、领导者的不同……

 

 

 

(二)我对计量方法的认识

      一、  计量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

计量,就是对各种有效数据的测量、统计、整理和解析,然后从中得出结论或者是以此数据作为论证某一观点的论据。

计量方法引入到历史学研究中,应该说,时间不算太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历史学界首先出现了所谓的“计量历史学派”——也称计量经济史或新经济史。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得到较大的发展,计量史学家创办和接办了一些专门的史学刊物,如《计算机与人文科学》、《社会史杂志》、《经济史杂志》等,久负盛名的史学杂志《美国历史杂志》、《现代史杂志》也经常刊登计量史学派的文章。

在西欧,年鉴学派也很早(20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出现,二战后成为西方主要史学流派之一)就注意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如F/布罗代尔等人在《经济、社会、文化年鉴》上发表的大量经济史研究论文,《经商与经商者》、《人口学与社会》、《人与土地之关系》、《货币价格与行情》等,年鉴学派的研究开始从对社会结构的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这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计量历史学的特点是以统计学的理论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基础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计量历史学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大致说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贮存史料,从而为计量历史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条件。如某些具有数据特征的资料:人口、价格、选举、婚姻、财产登计等。二、统计分析。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T/赫什伯格领导了近三百名各种专业的学者,系统整理并编成了贮存于电脑中的大量情报,包括四个“国情调查年份” (1850,1860、1870、1880)中,住在费城的二百五十万人的资料,以此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及其后果进行研究,1976年发表《费城社会史分析》一文,在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3]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也曾经用计量方式对《明史》“食货志”中的大量明朝财税收支等数据进行系统整理研究。

唐凌老师目前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广西社会经济损失研究”课题,肯定也会大量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

二、计量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大量出现了统计数据表格,如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几乎每一章都附了数据表格,如“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情况”……

在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也不乏计量数据的引入,特别是最能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论证能力的材料解析题。如:2000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中的第40题。(见附件)

 

 

 三、 计量方法在教育科研中运用

   计量方法(或称统计法),引入到教育科研中,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释和统计检验,以说明结果,做出结论。教育领域内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如不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便不易得出精确的结论。所以,广泛运用计量方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目前教育研究的一大趋势。比如,在《广西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指南》目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需要进行计量分析的课题,“中小学教师学历情况”,“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等。

统计法根据其内容和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

描述统计,是研究简缩数据和描述这些数据,即将搜集来的大量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和分组,简缩成易于处理和便于理解的形式,并计算所得数据的各种统计量,如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描述有关事物或现象的分布情况、波动范围和相关程度等,以提示其特点和规律。

推断统计,是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用抽样的方法从对研究中所得的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的有关特征,以便作出具体的计划和决策。

统计法的基本步骤:统计法包括三个密切联系的基本阶段和步骤,每一个阶段各有其不同的任务和方法。这三个阶段是:

一、统计资料的搜集;在实际教育研究中,我感觉收集有效数据是最困难的,比如,我在本校学生中进行过一次“中学生历史学科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附问卷及统计情况)、进行统计,也必须取得相关数据,而后还要认真整理、分析。

在2002年4月我们进行的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抽样调查”(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初2000级100名学生和高2000级100名学生)中,针对

① “你认为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有意义吗?”

② “你平时读的最主要是哪一类课外书?”

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分别得到如下一组统计数据:

A很有必要

B必要

C一般

D无必要

E不知道

初二

75

75%

12

12%

10

10%

0

0%

3

3%

高二

67

67%

21

21%

12

12%

0

0%

0

0%

二、             统计资料的整理;

三、             教育科研结果有关特征数值的计算和分析研究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31页。

[2] 《古史新证》

[3] 见吴泽主编《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