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与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

时间:2009-10-18 17:29:22  来源:马卫东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是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之一。因此,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并反映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速度是否正确、合理。当前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深化。在这一进程中,深入了解各国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在解决我国历史教科书中诸多问题时,引为借鉴,可以更好地为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服务。

一、国外历史教科书发展的基本特点

由于教育和国情不同,当前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的差别。从总体上看,国外历史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体现出了如下特点:

1、注重实现历史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的多样化,是当前世界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与发展的主流。

在国外历史教科书多样化的趋势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历史教科书的多样化。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历史教育理念和方式等的不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教科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历史教育比较开放,其教科书的审定制度、教学中对教科书的使用都比较自由。因此,这些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体现出了更大的灵活性。如,美国斯考特——福斯曼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历史》,在内容方面以时间为经,各地区文明为纬,注意兼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日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出版的《改订新社会历史》注重文化史,在全书内容中,文化史占据了一半以上;英国埃德沃特·阿奴特出版公司出版的《岁月的流失——1890-1945年的欧洲史》偏重于政治和经济的内容,在设计上,正文主要提供叙事性的记述,大量的练习题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昭明教育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历史课本》分为甲、乙两部。其中,甲部按时间顺序叙述历代兴衰;乙部则分专题叙述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起源、及发展。

二是一个国家、地区内部的历史教科书多样化。由于一些国家的历史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历史思维的培养,因此,鼓励编写不同样式的历史教科书。这方面美国比较典型。在美国,既有以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科书,如马丁出版公司出版的《西方传统的缔造者》;又有以时间先后顺序为历史发展线索、脉络的历史教科书,如《民族与国家:世界史》;也有以本国史与世界史合编的历史教科书,如斯考特——福斯曼出版公司出版的《我们美国人》;还有融合乡土史和社会现实内容的历史教科书等。在英国、法国和其它一些国家中,这样的历史教科书发展趋势,亦日益增强。

2、历史教科书是教学用书,首先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不能是教学满足教科书的需要。

在历史教学中,教科书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许多国家,历史教科书的多样化,实际上是教学充满灵活性和多样化的具体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美国,学生的历史学习,通常是提前阅读一段材料,课上老师先围绕当天的话题(topic)进行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参加气氛活跃、热烈的讨论,如果哪个学生经常不参加讨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会被认为没有完成作业或不认真学习。历史课的具体内容,各校迥异,即便是使用同一本教科书,也会因具体运用不同而截然不同。美国的学校很少有考教科书式的考试。因此在美国,历史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参考书。在法国,则只有“教室用书”、“教育图书”等概念,而没有在许多国家通常使用的“教科书”概念。在许多国家,学校甚至教师就具有选择和具体使用历史教科书的权力,这样虽然也有弊端,但其具有的一个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即真正实现灵活运用教科书,有利于在历史课堂上,师生创造性活动的展开。

3、历史教科书建设要符合国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实服务。

由于各国的历史不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积淀、价值观等,对历史教育的理解、价值取向也就有所差别。因而,世界各国历史教科书的建设,都非常注重从自身国情出发,最大限度地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布了《全国历史教学标准》后的讨论中,有的学者认为:“学生应该了解美国是一个大熔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相遇,争斗,互相残杀,但是也在这里共同奋斗、维护公平、尊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概念,这些信条既体现了美国的光荣,也显示了美国的耻辱。学生应该了解,不是所有人都平等地分享了美国梦,不是所有人的美国梦都一模一样……但是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国家历史的一个本质部分。他们应该了解,美国的过去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地方,也有不少遗憾的地方。”(《美国历史教学》《交流》1998年第3期)在日本,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受到特别是亚洲国家批判的历史教科书问题,这也与其国情及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密切相连的。由于历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世界任何国家的历史教学都不能脱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制约,都必须为国家、社会发展服务。

二、在改革中,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所取得的进步

我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历史教科书的建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长期以来使用一个统编版本教材的局面被打破,在教学中,同时推出了多套历史教科书(主要包括:根据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试用)编写的人教版、北师大版、四川版、广东版教科书;根据自编课程标准编写的上海版、浙江版(社会)教科书等)。进入21世纪后,2001年秋季,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等历史教科书投入实验。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改革历程,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首先,各套历史教科书力图达到义务教育的要求。

在这个方面,各版本历史教科书体现了如下一些特点:

1、注意淡化教材内容的专业化、成人化,降低教材内容的难度,以适应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从实施义务教育为起点,走过了漫长的十几年探索之路,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的指导下,各套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当时的条件下作了很大努力,并为以后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下编写的各套初中历史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明显突破,打破了传统的历史学科体系,注重选取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知识,提出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2、注重拓展知识面,加强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以适应全面落实历史教育目标的需要。

上述现行的各套历史教科书,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各方面的联系,注意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人教社版历史教科书中的“活动课”、北师大出版社(课标版)历史教科书中的“学习与探究”、华东师大出版社(课标版)历史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等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力求使历史教科书的形式活泼,增强其趣味性,以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历史新知识的用书。

在这方面,各套课标版历史教科书的改进最为明显。如,人教社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包括大纲修订版和课标实验版)、北师大出版社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标实验版)华东师大出版社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课文,分为提要或导言,大、小字,文中包括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原始材料、文中思考题、课后练习、活动课设计等。并且,教科书的版面设计安排活泼、多样。

其次,各套历史教科书初具特色。

经过了十几年的不断完善,各套历史教科书已开始形成各自的特色。如,人教社版历史教科书,从适应课时安排的角度出发,率先对以往教科书广泛采用的章节体裁作了改动,采用了“课”的编排体例,同时对教科书内容编排形式亦作了较大调整,使其更为活泼,生动。其后的许多版历史教科书采用了这一体例。北师大(五四版)历史教科书从历史的整体性出发,仍采用章节体体裁,但从内容安排上,以“章”为单元,淡化节与课的过分联系,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浙江版“社会”中的《历史》则采用了中外历史合编的模式,以增强历史的整体感。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社版、北师大出版社版、华东师大出版社版历史教科书的特色更为明显。其它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也都不同程度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三、目前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历史教科书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在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中,基本上实现了历史教科书的“多本化”,但如何真正实现“多样化”仍是在实践中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正在使用和编写中的“大纲本”和“课标本”历史教科书,已有十个版本左右,从而实现了历史教科书的“多本化”。但是,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来看,历史教科书的“多本化”只是实现“多样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环节,只有实现了历史教科书的“多样化”,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贯彻、落实,才真正具有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实现历史教科书多样化,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编制不同的课程方案,在不同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出不同特色的历史教科书,如,目前我国上海、浙江、北京等地,正是采用了这种方式。另一种是统一编制课程方案,在同一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出不同特色的历史教科书。但是,这就需要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留有足够的余地。但到目前为止,这样一种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在我国还未能见到。现行的各套历史教科书,特别是“课标本”各套历史教科书,在形式的多样化方面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其内容体系、结构安排,内容要点的选择等方面,则区别不大。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人们对历史教科书改革的着眼点,如果过于集中在历史教科书形式多样化上,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多样化,是会对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起到负面的影响和作用的。

2、“教科书为中心”观念的存在,束缚着历史教科书的变革。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我国的历史教学大致形成了一种“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考试考教科书”的教学模式。“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建设,特别是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这种观念的负面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阻力。当前,“教科书为中心”观念的影响表现为:对一套教科书,在强调学生喜欢阅读、爱看、有利于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赋予它各种职能,以适应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需要。其具体表现形式又为:一本历史教科书,既要提供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又要提出教学过程中手段、方法的使用方式,还要具体设计当堂复习、巩固的内容等等,从史实到结论、从文字到各种图表、从新内容到练习题、活动等,各个部分划分很细、包括很全,这一切又都要具体、完整。应当说,一套历史教科书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这种观念是对的,但这不等于说,教科书就必须事无巨细,都要求全完备,教科书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真正涵义,应该是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的展开、使学生爱看、喜欢阅读也应是侧重在其阅读后,能够引起其深入思考;同时,作为教学用书,历史教科书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还有另一个重要涵义,即在课堂上有利于师生创造性活动的展开。而使用上述的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只能是“照本宣科”地“贯彻”、“落实”教科书,因而失去了在依托教科书基础上的师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未来的历史教学改革实践中,这样的教科书极可能会影响到新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在这方面,许多国外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相对简约,注重内容而不过分强调形式,这样就在教学中,给师生的创造性活动真正留有了充分的空间和余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使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够落到实处。

3、在改革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如何重新认识历史教科书的科学性、可读性等问题。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阐述的历史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种转变,需要正确处理好许多复杂的问题,其中,历史教科书内部诸如科学性、可读性等问题就在其列。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里,在我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中,不太准许出现不同的观点、结论,教学中的科学性是以教科书中的所谓“定论”为基准体现出来的,而学生的思维实际上亦是围绕着教科书中的“定论”展开的。但是,即便是从科学性的角度来看,建国后,在史学界对不同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中所涉及的许多“定论”是一再变化,对许多问题的说法、见解纷立,许多历史谜团也一时难以真正揭开。笔者并不是要借此否定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而是想强调说明: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自然科学的科学性是有差异的,它带有明显的自身特点,需要重新界定,而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缺乏必要认识和足够的研究。

对历史教科书的可读性,也是目前存在不同看法,并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历史教科书要有可读性,就必须编写的具体、有情节,生动、详细,形式多样;有的人则认为,历史教科书的可读性不是简单地刻意追求具体、情节和生动、详细,而是选材、文字表述、形式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有利于课堂上,师生双边创造性活动的展开。对此,笔者倾向后一种认识,特别是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养成学生的探究学习习惯的要求,如果仅仅把历史教科书的可读性理解为具体、有情节,生动、详细,显然是不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在这方面,我们也是可以从许多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中汲取养分的。

四、加快历史教科书建设需要从更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历史教科书的改革中,如前所述,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在更深层面上加以思考和探究。

1、继续深化历史课程改革,加大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的力度,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提供更成熟的条件。

在历史教科书的改革中,历史课程和课程标准的编订和研制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与旧的历史课程和教学大纲相比,新的历史课程和课程标准有着明显的进步,在理念、目标和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为历史教科书的变革提供了相应的条件,但是,笔者认为有些问题仍需深入研讨。一是在历史课程编订中如何处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关课程理念的问题,涉及到对历史课程功能和作用的定位。受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在历史课程中,过分强调科学功能的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如,注重课程内容中的科学部分;用科学学科方法论替代历史方法论;用解决科学问题的方式方法替代解决历史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二是如何处理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的关系与衔接。这是编订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已打破了以往的初高中循环制,体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存在的几种模式又带有明显的局限,仍需加强研究,以找到能够相互补充的更佳方案。三是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的力度需要加强。正在实验中的历史课程标准有许多优点,但有一个明显的弱点是许多人已经看到的,即对历史课程的阐述无论从广度和深度都显得不足,更像是传统教学大纲的延续与变型。同时这一课程标准对内容的规定过于具体、过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真正多样化的历史教科书建设。

2、尽快完善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制度,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提供更有效的空间。

在已经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教科书审查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完成了从国家编定到民间编写国家审定的制度的转变。但是,目前的历史教科书审定制度在运行中,确有某些不足之处,亟需加强和完善。

首先,历史教科书的审定需要保持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应主要体现在审查委员对教科书的审查必须是代表国家,而不能是代表个人。要做到这一点,即需要审查委员具备极高的素质,更需要完备的体制的约束和保障。

其次,历史教科书的审查必须能够真正体现历史学的“最高水平”,符合国家的利益。作为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历史”与其它许多学科的内容相比,具有明显的“一度性”特点,人们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也无法能够直接面对它。因此,对历史教科书审查中的“最高水平”、“最新成果”的理解,不能简单以现实的某种“认识”或“结论”为依据。而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展开为依据,当然,这种思维展开又是以符合人类历史发展,不违背国家利益为首要前提条件的。

第三,历史教科书的审查必须能够体现教育的全面需求。历史教科书不同于其它历史书籍,是基础教育中指导学生历史学习的用书。因此,对历史教科书的审查不能仅从史学的角度出发,还要看其能否真正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审查使历史教科书能够体现基础教育的全面要求,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要求,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探究。

第四,历史教科书的审定要给历史教科书的多样化留有余地。既然多样化是历史教科书发展的一个趋势,教科书审定的宽严问题就要掌握适度,过宽、过严都会给历史教科书多样化目标的实现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五, 吸收各国不同历史教科书审查制度的优点,尽快完善“审定制”。目前各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的审查制度不一,但择其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欧美国家为主,从教科书的编写到选用一般比较自由;另一类以亚洲国家为代表,虽然给教科书的编写和选用留了有一定的空间,但与前一类相比,制约明显。在不断完善教科书审查制度的过程中,如何吸收而不是照搬别国的经验,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

3、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相关政策,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提供更为可靠的保证。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要做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障碍,从而实现历史教科书在变革中不断进步,特别需要相关政策为其提供保证。如,在编写历史教科书过程中,需要具备人力、财力及空间、时间等诸多方面的条件,有些条件如果仅靠其自然生成,必然会带有许多先天的局限,因此,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给予扶持,而不是简单地卡、压,有利于历史教科书的多样化的实现;有利于历史教科书多样化进程中的平等竞争;有利于历史教科书多样化过程的规范运行等等。应当说,在这方面,我们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进行认真的探索,走很长、很曲折的一段路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