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马燕辉:灵魂、线索、切
徐国辉:历史图片在新课
夏辉辉:从印加帝国灭亡
夏辉辉:以“洋务运动”
夏辉辉:浅析历史教师的
夏辉辉:“帕帕迪”的命
夏辉辉:我教岳麓版高中
何成刚、夏辉辉:历史新
奚道辉:整合运用教科书
奚道辉:两版本历史教材
最新热门    
 
夏辉辉:比较高中历史新教材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时间:2009-10-18 17:24:01  来源:佚名
 

谢绝转载

夏辉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比较高中历史四套新教材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教材改革总是课程改革的先行者,透过“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这一小目内容,我们看到人教版、大象版、岳麓版和人民版四套新教材给广大师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新课程,无论是结构、选材与谋篇还是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在比较中,我们认识到一线教师要加强专业研究,学好用好新教材,同时,对政治史的研究与学习要全面理解时代特点,发挥政治史的教育功能,突破传统教材的束缚、跳出历史“八股文”、优化教材结构。

主题词:新教材 比较 多样化 全面理解 优化结构

前言: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材改革总是先行者,“一纲一本一统天下”的状况已经宣告结束,一标多本的局面让高中历史新课程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局面。岳麓版、人民版、人教版、大象版四套教材都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融进了新课程的理念,给师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选择高中历史新课标模块一的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内容为切入点,对四个版本教材在细节上的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其共同性与差异性,以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促进课程改革。

一、 课程标准的分析

1、内容标准
 
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以下简称《解读》)是这样阐述的:“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后,从汉历经隋唐各朝乃至元代,无论是内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还是中书省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由此可见,秦汉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解读》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作为其特点,并对中央权力机构的分工进行了阐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里有两个核心词,一是“专制主义”,一是“中央集权”,这一制度实际上是指的中国古代的国家管理形式。专制主义,即从横向上解释中央决策机构的权力分配,是一种君主专制的制度;中央集权,即从纵向上解释国家的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种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郡县制为基础,以皇帝制为核心,发展方向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要把这一时段性政治发展特征描述清楚,需要教材“精选能够反映一个历史时期基本特征的重要政治制度、历史性政治变革、重大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人物来作为专题学习内容。”

 

2、 课程目标

新课标在知识目标中谈到“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模块一的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目,应该属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一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组成了历史现象,一系列历史现象即形成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课标的这一阐述意味着,我们要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基本脉络。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课程标准提出要“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动力何在?除了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外,王朝兴衰的教训是怎样调节政治制度的?人民群众是怎样影响政治制度这一上层建筑的演进的?这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目标是“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挖掘出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隐性的东西出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历程中的一个典范,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不断完善的中央官制、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无不为后人惊叹,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同时,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的阻碍,也是十分明显的,官吏与人民权利的普遍流失、一言谈的工作作风、对各种思想的扼制等等都有着巨大的消极作用。教材的编写中体现这一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结构、选材与谋篇的比较

人教版和大象版列举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两版教材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思路,即从机构与官职的变化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两个版本都讲究完整性与条理性,结构严谨,大象版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人教版和大象版对这一专题的解读着力于政治制度史,在列举的基础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两个版本的选材精炼、线索清晰,符合高中生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笔者以为,政治史不等于官职史,政治文明不等于制度史,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要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来认识历史规律。

岳麓版同样抓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两条主线,落笔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系列活动与变化,把这一时期的制度演变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领域中去。教材内容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方面以典型历史事件的冲突与斗争中阐述制度的变化,例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这些冲突既是变化的原因,又是变化的结果;另一方以典型历史人物为核心,如汉武帝、宋太祖,阐述重大历史人物对制度演变的作用,制度变更则是斗争与冲突的结果。

 

岳麓版的编写显得丰厚而且生动了,符合了课标精神,在不脱离基本线索的前提下,注意了历史发展的完整性,有了原因、过程与结果的叙述,岳麓版还特别突出了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即到宋代为止,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地方再也无法反叛中央了。但也存在内容纠缠不清的情况,如教材在讲汉武帝的措施时,把建立中朝放到了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来,明显不合,其实古代皇帝们的各种措施,一定是既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亦有加强皇权的,两条线索的完全划开似有僵化之嫌。

人民版则不局囿于列举制度,也没有两条线索的清晰描述,而把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围绕这一特点,阐述了法律制度、选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其法律制度主要以秦为例,选官制度从先秦谈起,而中央官制度的变化明清之前的历史只讲到了宋代,所有的制度演变中并没有谈到元朝,内容并不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个版本中,只有人民版另起一课,专门阐述了王朝更迭、阶级斗争对政治制度演进的影响。

人民版弱化了从汉到元这一阶段特有的时段性,而是把这一阶段放到了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去,突出了其特有的亮点部分。人民版虽然没有严谨的结构,但它以更宽阔的胸怀容纳了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优秀成果——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同时,四个版本中,也只有人民版谈到了人民群众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推动政治制度的进步,把政治制度这一上层建筑的东西从单纯的统治阶级的历史拓展为全人类的历史。

三、思维训练素材的比较

四个版本的教材都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上下了大功夫,包括阅读材料和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能力。教材的编写都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注意了历史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注重论从史出、探究学习等。

人教版所设问题清晰而明了,直指课标要求,如“从汉到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这两个主题问题直接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人教版以“学思之窗”、“学习延伸”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信息(元达鲁花赤铜印)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还引导学生把历史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如“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这一问题的设置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教版还利用一道唐朝吏部选官考试标准把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带入学生的眼帘。
大象版最具特色的细节处理,在于把同一时期外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列在教材的页眉上,有利于学生中外联系与比较。其课后的“要点回顾”列出了五个古代主要政治制度,亦体现了大象版以官职史为主体内容的编写精神。

 

岳麓版是几个版本中引用古文原典最多的一个版本,无论是阅读材料还是小字部分,很多以原文引用,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阅读课文的难度,尤其课后的活动建议“参考柳宗元的《封建论》,写一篇《论封建》或《郡县论》的小论文”,中学阶段的语文和历史教材中都没有涉及《封建论》一文,这一要求显然不是大多数同学所能达到的。

人民版所引用的素材是最丰富、最脱俗的,无论是圣旨、玉玺、瓦当、殿试金榜还是象牙腰牌,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中的“议一议”、“想一想”注意了纵向比较和横向联系,有理论深度,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减轻了教师设计思考题的难度。同时,课后的“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难度较小,学生完成起来比较顺畅。

四、在比较中处到的启示

第一、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版新教材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编者在编写教材中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精神。

四本版本解读课标后,在细节的处理上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体现了教材的多样化,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注重制度史研究,有的注重政治史的整体发展,有的注重文明演进史的进程;在选择典型材料服务于主题上,也各有不同;在学生思维训练方面,各版教材都尽力突破了传统题型和思维模式,把学生的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编者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活跃的思维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总体前进,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尽量学好用好新教材,加强专业知识的研修。

第二、要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全面反映古代中国政治活动。

新课标如是说:“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由课标我们可以知道,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学习应该是对古代中国政治活动了解的重要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除了了解外,还应当发现其规律、探讨其作用及影响,汲取其精华并去其糟粕。我们在学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中,不应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应该会通与制度相关的史实来研究,笔者比较赞同岳麓版及人民版的作法;同时,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背后必然有相关的政治理念,人民版专设《百家争鸣时代的政治设计》一个专题,探讨了各派政治主张,为后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思想上的理解作了铺垫。

笔者还认为,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的归纳应该是全面的。所谓特点就必然是中国所独有的,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特色,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它并不必然包括君主专制加强,二者的结合是中国从汉到元代国家民族不断走向统一、融合的重要制度保障,其延续不断也是中国古代文明传承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宗法制应当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不应当只限定在夏商周早期政治制度里边,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亦是宗法制下“家国同构”的最终成果。

 

第三、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充分发挥政治史的教育功能。

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而不弊。因此遂为后世所传袭,此即中国历史传统一种不可推翻的力量与价值之具体表现。”但实际上,新教材大多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叙述”历史。而当我们学完岳麓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后,学生普遍认为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都比古代中国要先进,那我们的民族情感从哪里来?我们从汉至元代政治制度有哪些精华是可以汲取的?我们所学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都是中国人独创的,是什么人在创造?这种创造体现了怎样的进步性?人教版教材让学生查一查“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这样的学习延伸设计就特别有利于把历史学习延伸到生活中来,在生活中体验历史的悠久与政治制度的魅力;人民版教材在导言部分以较长的篇幅褒扬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认为“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这些设计与行文在提醒我们,理性看待历史并不是要否定祖国历史,客观看待事物并不是要厚此薄彼。

第四、教材要大胆地创新与构思,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跳出历史“八股文”,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历史教材从通史到专题史的变化,使历史学习可以在一个专题内不断深入拓展。但是,我们又要警惕教学从朝代史陷入专门史新一轮的“八股”中去了。通史的学习强调线索,强调年代,强调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而专题史学习,以政治史为例,是不是就是专门的制度演变史?是不是学生只要记住历朝历代的官职变化就能理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此,笔者欣赏人民版具有跳跃性的思维方式,虽没有鲜明的线索,可是围绕政治文明这一主题组织了很多素材,让人耳目一新,令教师更乐于教、学生更喜欢学,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由此提高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历史学习中,无论是时间上的、制度沿革还是思想变迁的,都在强调知识体系内的线索,我们贪大贪全地总揽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切规律,却往往忽视了历史学科最大的魅力在于其血肉丰富的细节,并且充满着无数的偶然性。因此,我们注意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历史学习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在寻找各种规律的同时要注意各种素材与细节的运用。

透过“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内容通观四个版本的教材,我们感谢编辑们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教材,让我们从质的方面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变化及带来挑战。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编写出令广大师生欢迎的新教材,是广大学生、一线教师及专家们共同期待的目标。


参考资料:
钱穆 《国史大纲》 商务印书馆 1996年6月版
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朱煜 《高中历史新教材分析——以人民版和人教版为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