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马燕辉:灵魂、线索、切
徐国辉:历史图片在新课
夏辉辉:从印加帝国灭亡
夏辉辉:以“洋务运动”
夏辉辉:浅析历史教师的
夏辉辉:“帕帕迪”的命
夏辉辉:比较高中历史新
何成刚、夏辉辉:历史新
奚道辉:整合运用教科书
奚道辉:两版本历史教材
最新热门    
 
夏辉辉:我教岳麓版高中历史新教材

时间:2009-10-18 17:25:03  来源:夏辉辉
 

在人类文明演进中展开的历史画卷
            ——我教岳麓版高中历史新教材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写的岳麓版新教材向师生展开了一幅优美的人类文明演进史的历史画卷,让人在历史学习中产生了更深更广的时空感,也使历史学习变得鲜活起来,同时,新课标与新教材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主题词:人类文明演进史 新教材 时空感 鲜活 教学模式 挑战

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揣着薄薄的新课标和厚实的岳麓版新教材,走上了实验中的教改之路,面对有着无数渴望、期盼的高一新生,想着还没有出台的高考方案,仅用诚惶诚恐几个字似乎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心情。摸滚打爬、笑烦恼怒,一次次令人无法畅怀的设计,一堂堂令人抱有遗憾的课堂,一个个无法圆满的学生质疑,深感试验中的课实在不好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又明显地感到不愿意再回到老教材、老教法上去了,新教材所展示的崭新而优美的历史画卷已令师生留连忘返,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已点点滴滴在校园勃兴。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就来自教材和课堂的感受谈谈新课改。


一、 从整个人类文明演进史展开的新教材,具有更深更广的时空感。
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认识,不只是李白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浪漫追寻,人类需要更深更广的时空感作为走向未来的武器与智慧。传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分中国史和世界史,实际上是中国史与外国史,“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而新课标下的历史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史、人类发展史,它向中学生展示了一幅从古到今、从西到东、融汇贯通的“大历史”画卷。


岳麓版新教材遵循新课标的原则,把从前历史教材中通史、断代史,整合为人类文明演进史,而政治文明、经济成长、思想文化就是这条大道上的红黄蓝三条丝带。师生通过学习,抓紧丝带的一端,使得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线索清晰并斑澜交错,并在文明演进史中感受历史学习所蕴含的文化魅力。这一文明演进史的画卷,不再是单纯的政治史、制度史、战争史,也不再是统治阶级的历史,更不是单一的阶级斗争史,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艺术等各个方面,不单关注国家大事,还关注民间细微的变化,如必修教材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等内容就拓展了历史思维的空间。


在这一画卷中我们感受到,1500年以前的历史,文明散落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及所孕育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既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璀灿明珠,又是养育中国人思想文化的丰厚土壤,因此教材以重要的篇幅描绘了我国古代文明。1500年以后的历史是西方逐渐影响东方的历史,教材遵循“从西到东”的原则,在讲述世界发展变化中,基于多元文化价值标准对待民族和文化个性,尊重民族和文化差异;与此同时,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放到世界文明演进的大潮中去,使得中国近代的一切变化不再突兀而偶然。当代历史的发展则体现出各种关系交汇而错综复杂,解决国际问题的单一方法已不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有更高的智慧,教材在理清近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趋势中,突出地引导师生思考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及所需要的智慧与能力。


二、从整个人类文明演进史展开的新教材,使历史变得更鲜活。


著名台湾作家龙应台说:“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在历史中能悟出现实和未来,在现实中能看到历史,这正是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价值所在,这样的历史才是鲜活的。我们痛心地看到,从前学生高考完后非常痛恨地撕毁他们曾用过的历史书,认为这无用的学科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而今对文明史的追根溯源使历史这一门长期受到冷落的学科逐渐找回它应有的地位。


岳麓版新教材从其编写上鲜明地体现了“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的结构体系,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为教学中的以史鉴今、中外比较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如在学习政治史时,有“古代希腊为什么走向了城邦与民主,而古代中国却走向了大一统和专制主义?”“德意志不仅有马克思、恩格斯、歌德、贝多芬等杰出的思想家、艺术家,却又产生了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等问题,特别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引起他们去探索事情发生的根源,理解文明的不同特点,从多个角度认识世界,这正是把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引向了间接兴趣,即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问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撞击。又如,在学习经济史古代人口迁移时,有“调查同学、亲戚、朋友是否有过迁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是怎样迁移的,有何时代特点”,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今天同类事物的比较和联系。类似这样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在岳麓版的教材中比比皆是,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使历史变得鲜活、灵动。

 

 


正所谓“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正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成果,在今天的一切世界大事中都能找到历史的影子。传统历史教材的编排让历史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有些牵强,而新教材则时时刻刻让人从书本走进现实,从现实走进书本。如学生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绿色农业、国家的减免农业税等问题就必然与课本所讲的农耕文明、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联系在一起;学生们关心的台海关系问题、日本教科书问题都是在历史课上无法回避的,同学们提出:难道中日就没有共同发展之路了吗?亚洲有没有可能象欧洲那样成为一个统一的“亚盟”?中日双方能不能象法德那样建立起和平的“物质基础”?亚洲能不能象欧洲那样有统一的货币“亚元”?这些认识和疑问反映了同学们对时代的思考、对世界的认识融入了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


文明史的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历史在他们眼里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人物,一个个孤立的事件、抽象的原因与结果。例如政治史教材中关于基层民主选举就是同学们生活中见过的重大政治生活;经济史中服饰的变化、建筑的变迁、交通的发展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中美纺织品贸易大战更是历史学习中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心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带着他已有的经验走进课常,带着学习的成果走向生活,这也正是新课标给世人所展示的无穷魅力。


三、从整个人类文明演进史展开的新教材,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说:“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并不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没有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既然这样,传统历史教学中把记忆历史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作为首要目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已过时,而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思维活跃起来,并在学习中体验到丰富的历史情感和思维能力则是新课堂的重要目标了。


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模仿性学习、自我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等各种模式在课堂不断演绎,引导学生探究、设计、反思和创造,充分发挥和体现出学生主体性。例如在学习政治史古希腊民主制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角色——公元前六世纪雅典的一个普通农民,并设计了一系列情景让这位一字不识而又拥有公民权的农民参政议政,让学生扮演、讲解这位公民的所见所感,这跨越两千多年历史的认识就在短短的一堂课里顺利完成了。又如,在学习经济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前,教师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苏联发展史、罗斯福其人其事、翻译大萧条的相关音乐《Brother,can you spare me a dime?》等,并让同学们展示作业进行互评,优秀者将受到同伴的奖励。学生还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了解历史,自己动手制调查表、拍录像、进行访谈、编辑刊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PPT文件、网页、论坛等。


新课标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历史学习开辟了新天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中来,为各学科学习与实践提供了舞台。我校学生的历史研究课题非常多,有“虎门的古与今”“浅谈三来一补”“台湾问题之我见”“我看海峡两岸”“村民选举的过程与改进”等等,并以“东莞历史”“我所喜爱的历史人物”“我身边的历史”等角度着手开发校本课程。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说现在高中历史学习明显没有初中那么枯燥了,他们的历史学习从初中阶段的听故事、看电影的直接兴趣,逐步转向对历史深入思考的间接兴趣,形成了初步的历史思维。在学习重农抑商政策中,有一位同学这样设计他的问题:“在明末,中国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其得不到发展,不能成为参天大树,假如你是明朝的一名大臣,你清楚地意识到发展商业的重要性,你怎样才能劝说当朝皇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呢?”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设问,虽不能与黄宗羲的反对封建专制的勇气相媲美,却也说明了学生已在自觉地思考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在期中试题“如果拿破仑战胜了欧洲反法盟军,他会怎样统治欧洲?”这样的历史场景中学生自由地发挥;在学生写的自由畅想的小文章《2015年的中国•亚洲•世界》里,虽然不排除有盲目乐观的心态,但大部分同学是积极地看待今后的中国与世界。学生手头的课外书籍中有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人类的故事》、《图说中国史》等,在学生的“卧谈会”上中日关系、欧盟、苏联等词语出现的频率高了。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改下的历史课,不再只是书本上那一些文字和插图了,也不再是老师单一的灌输了,它融入了学生的思维中、生活中和实践中。尽管新教材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难度太大,细节处理的重复与纠缠等,但不管怎样,我们相信,在一条越走越宽广的改革大道上,放开脚步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董书慧 王昶 徐正源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 刘宗绪 来源:学术批评网 2004年7月
《回归生活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姜美玲 《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3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