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推荐:文化史专题4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5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6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7习题
推荐:文化史专题8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1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2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3习题
推荐:政治史专题4习题
最新热门    
 
精品推荐:文化史专题4要点解析

时间:2009-10-18 17:24:17  来源:佚名
 

第四专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包含四课:第1课,“孙中山三民主义”,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三民主义最后在体现《临时约法》,20世纪20年代,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第2课,“毛泽东思想”,主要讲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客观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3课,“邓小平理论”,主要讲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第4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讲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其中的第24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介绍了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哲学思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时的背景、内容、影响。第25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突出地介绍了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上所作的重大贡献,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过程和基本内容,并以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就为例,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主要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背景、过程和基本内容,并阐述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地位。

 

重点知识:①新三民主义基本内涵;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背景。

 

能力培养:①概述能力:概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背景和过程。②分析能力:依据史实分析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依据史实分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一脉相承的联系。③比较和说明能力:通过比较,说明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发展;通过比较,说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并能说明,这三大理论体系之间的发展关系。

 


难点问题:①理解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推动作用。②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个人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大贡献,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三民主义(产生时期:20世纪初)

1.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④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2.内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①民族主义:开展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②民权主义: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3.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实践:1905年至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5.作用:三民主义极大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6.新三民主义。

①背景:1912年以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完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②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③新发展的表现:革命的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国内违背民主共和的势力;克服了狭隘民族主义观念影响;革命力量,依靠民众。

④意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⑤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在新三民主义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是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正确方法,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⑥地位和作用: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时期:二十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

1.背景: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展开;②国民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的历史任务。

2.形成过程:①国民大革命时期:通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②十年对峙时期: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及“工农武装割据”等理论。③遵义会议后到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并在军事、政治、经济、统战、等多方面展开,最终系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和理论水平在全党具有崇高威望,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七大”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发展:①解放战争时期: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②过渡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上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了一条是和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4.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意义: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6.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产生时期:二十世纪八十至于九十年代)

1.背景:文革结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2.产生和发展  ①1978年2月,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1978年,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议,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中国人民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④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⑤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提议,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⑥1992年春,发表“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⑦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  ⑧十五大把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主要内容  ①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  ③外交思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扩大对外开放。  ④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4.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产生时期: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

1.背景:①国际: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②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  ③党内:新党员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  ④新形势下需要回答许多新的理论问题。

2.创立过程:①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三个代表”思想  ②建党80周年(2001年)大会,全面深刻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③“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3.主要内容: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三个代表”是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人民群众是主体,实现人民利益是根本目标。

4.地位影响:①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建等各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  ②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④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

五、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讨论先进思想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提示:

以中国革命自遵义会议后不断走向胜利的史实和我国建国初期顺利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思想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空前提高、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等事实证明邓小平理论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经济稳步而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事实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图书馆中有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座、学习辅导等方面的书籍;中央电视台“三个代表在基层”新闻系列报道、网络搜索资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