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陶永福:《南京大屠杀》
李长福:对高中历史新教
李长福:新课程下岳麓版
李长福:祖国统一的历史
最新热门    
 
李长福: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新教材的理性思考

时间:2009-10-18 17:25:11  来源:李长福
 

李长福: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新教材的理性思考

 

岳麓版《政治文明史》教材在本地区使用已有一个学期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它有许多优点,如体例新、观点新、材料丰富、学术性强、融通古今中外、内在逻辑严密等,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新气息、新挑战,但若严格以新课程标准和中学历史教学实际来衡量,仍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现浅析如下,以求引起编者思考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一、关于单元设计

岳麓版新教材单元设计依据但不拘泥于《内容标准》,内在逻辑严密,有所创新,真正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新课程特色。

注重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是该教材一个显著特色。如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与第二单元“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是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实际上是古代西方民主制度在近代的新发展。西方国家一方面致力于国内民主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发动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引起了该地区人民的抗争,于是就有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为纠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为大多数人谋幸福,马克思主义诞生了,并在俄国得到成功的实践,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中国革命马取得了胜利,于是编者安排了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创造了条件,这就有了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世界政治大格局的背景中进行的,于是编者又安排了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作为政治文明史的总结篇。

单元内部的各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也是非常注重内在逻辑联系的。如第一单元第1课实际上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起点和基础,第2课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第3、4课,分别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斗争和中央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强化,四课综合起构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脉络,既清新又明晰。

这种内在逻辑严密的单元设计,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理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与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新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但也有瑕疵,表现在:一、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时空跳跃太大,对刚升入高中,历史和地理知识储备都不是很充足的学生来说难以适应。二、有些内容设计应做进一步的调整。如第22课的最后两目“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应放在第24课,与第24课的内容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课题;第31课“新中国的外交”可以编在最后一课,这样可在国际关系大格局的背景下来学习、探究和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使教学结构更加严谨,学生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二、关于教材内容

前言、导读和单元引言很有特色,学术性强。如前言开篇就是“树有根,水有源,世间万物都有来龙去脉,都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无法在身边的生活中找到任何没有历史的事物,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把握未来,我们往往要回顾历史”,立刻引起学生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导读”则先从国际形势和国家建设的宏观角度阐述了学习和探究《政治文明史》的意义,接着再以高度概括的文字阐述了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单元引言更是以精炼、严谨的文字,概要阐述每一专题的核心内容,引领师生从学术探究的高度来展开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前言、导读和引言给师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对政治文明史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正文的编写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很多地方反映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给广大师生的历史学习和探究活动提供许多新材料、新视角,开阔了眼界,有利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如第一单元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为线索来展开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探讨,很有新意,使学习和探究者能更具体和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如第三单元关于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探讨,在平铺直叙中体现了编者对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肯定,没有了传统的贴阶级标签式的评价,使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可以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展开探究活动。又如关于“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除了强调爱国主义是主旋律外,也突出了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意义和解放思想、勇于进步的精神,同时淡化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的提法。再如对“马克思主义”定位,不再强调它的唯一正确性,而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作了更全面的介绍,不只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理论,也强调了马、恩的民主、自由的观,首次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期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有助于扭转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片面看法。


但对照新课程标准和从教学实际出发,教材内容的编写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改进。


1、内容不够集中、不尽合理。一方面,教材过于追求完整性,辅助性知识的阐述太多,枝枝蔓蔓,主次难分,使教材容量增大,增加了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负担。如第1课根据课标要求中心内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但编者却花了大量的文字介绍方国、方国联盟、内服外服制度、神权思想等,编者可能认为这是为学习分封制和宗法制做准备,但学生哪有时间和能力去学习、探究那么多复杂艰深的问题?倒不如先以通俗简略的文字将夏、商朝代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认识基础,然后重点阐述、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另一方面,教材对一些必须予以交待的内容却没有交待或交待得不清。如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依课标要求,本课的中心问题是罗马法及其地位和影响,教材以大量的篇幅介绍罗马政制的发展,而对罗马法的发展、内容、特点、地位和影响却语焉不祥。罗马法的产生和发展当然与罗马政制的发展有关,但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民商法(又称私法)发达,与其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更加密切,但教材对此却没有辅助性介绍,叫学生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罗马法的内容和特点呢?

2、人文色彩欠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政治文明史中原本有许多素材可以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但教材在这个方面却挖掘得不够充分。如关于宗法制只强调其维护政治统治、稳定社会的作用,而对宗法制对人性压抑一面却没有提供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又如关于中央集权制,基本上是站在中央集权加强的角度进行分析评论,而淡化甚至漠视了集权统治人性和人的聪明才智的严重扼杀;对西方民主制度的阐述也少有从人文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仅局限就政治而政治。事实上不管是政治的构建、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发展的问题,如能多从这个角度来编纂教材和组织教学,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必有大的发展,考虑和解决问题就能更多地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那么,对未来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必将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3、概念太多,文字生硬,过高估计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仅第一单元涉及到的较大的概念就二、三十个,如公共权力、方国联盟、内服外服制度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编者注重文字表述的学术性,而忽略通俗性,因而学生不仅感到阅读困难,理解更难。教材主要是给学生读的,如不能以通俗易懂、适合学生口味的语言打动学生,教材的教育性再高,学术性再强,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4、少量史实和材料应用有误。如54页“……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出”的“选” 字用词不准,根据英国的宪法法律和惯例,内阁首相是由下院中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再提名其他内阁成员,形式上经国王任命后组成政府,因此在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中选的是议员,而不是首相与阁员;如141页“知识链接”中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四级,其实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只有自治区、自治洲和自治县三级。又如145页小字以一个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诉讼案例,来说明《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的意义,错用案例更为不妥,应以一个行政诉讼案件来说明“民告官”的意义;当然在这里“人民”一词用得也不准,应统一用具有法律意义的“公民”一词。同一页还将共产党十五大召开的时间错认为1999年,应该是1997年。这些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希望再版时予以纠正。


三、关于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材专门安排了6课综合探究活动课。既有理性的思维活动,如“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等;也有实践的操作活动,如“围绕海选产生的调查和评论”、“模拟联合国关于国际关系的辩论”;还有情感的体验活动,如“感悟《国际歌》的精神内涵”;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值得肯定。但也不得不指出其中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有的活动课难度较大,如“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连老师阅读起来都很困难,何况学生?有的活动课学术性太强,资料难以寻找如“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都给学生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建议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教育意义的,资料容易查找的,便于学生争鸣的课题如“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祭”、“拿破仑是英雄还是恶魔?”、“海峡两岸最终会实现统一吗?”等等。


其次,在其余的27课中,编者也提供了大量的探究性学习素材和问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探究活动的展开。这些素材在正文中,以小字、彩色方框、图片和地图的形式提供;在附件中以“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探究与解析”等形式出现,内容涉及概念的解析、事件的介绍、原始材料的引用和展示、专家学者的观点等等,丰富全面。教材还于每课附件中设置了与本课专题学习相关的“活动建议”,提出探究某一历史问题的活动建议与思路,便于学生课外拓展学习,开阔眼界和思路,自主学习。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还可作进一步改进。如提供的材料可相对集中一些,浅化一些,不要太多、太难,加大学生恐惧感,。有些活动建议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或者难度太大,不好操作,如第1课关于甲骨文的探究,第3课《论封建》或《郡县论》的小论文,如能更多地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比如将第1课的“活动建议”改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各地的宗祠、民间继承习俗)了解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可能更受学生欢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