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苏联1980年版高中历史教
最新热门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培训资源 1

时间:2009-10-18 17:25:34  来源:人民版
 

教育部《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全国征文评选的通知

http://hist.cersp.com/kcjs/kcyj/200903/10798.html

 

————————————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与教学提示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整理:对照课标,教材的内容与课标的要求有较大的出入,由于各校的课时普遍有限,因此,对教材的内容可做适当的调整,调整后的知识结构如下: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基本内容:目的、对象、双方的权责、主要封国、影响。存在的原因:①奴隶制的生产方式:井田制,集体耕作②周王室在政治经济上占绝对优势)

2、宗法制(概念、核心:嫡长子继承,其它诸子分封。与分封制的关系)

3、礼乐制度(目的本质:严格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内容、评价)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前提示)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统一全国)

2、内容(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  与分封制比较。思想专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为后世所继承,影响深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与西欧相比)。与小农经济形式相适应,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集权制度所带来的专制和暴政,对人权的极端轻视,加速了秦的灭亡。地方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二)汉承秦制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元)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绝对的专制、高度的集权)

(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君权和相权矛盾、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1、君权和相权(削弱相权):汉中外朝的形成,唐三省六部制,北宋参知政事

2、中央和地方(削弱地方):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

(三)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监察制度:御史大夫,御史台,都察院等。

2、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全面客观的评价)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明太祖废除丞相(目的、弊端)

2、明成祖设立内阁(性质、演化、职权、影响)

3、清雍正设置军机处(开设目的、演化、职权、性质、特点、作用),推行密折制

(二)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巩固皇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2、消极:加强对人民控制和镇压、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提示:本专题时间跨度大,年代久远,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去甚远,政治制度的内容又相对枯燥。新课程的专题体例与初中历史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刚上高中的新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上本专题前应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做好学习本专题的知识准备。可把本专题的课标内容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课标内容进行预习,及时的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史料自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切忌进行面面俱到地进行空洞的说教,应选择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专题应特别关注和研究如何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特别要切实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可让学生制作宗法制、秦朝唐朝的官僚机构示意图,设计如:“假若你生活在西周,你的爷爷是周天子,按宗法制的原则,你的身份可能是什么?说明理由。”的问题,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又如,可以提供给学生教参第19页郡县制设立的资料,再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找《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有关郡县制建立的史实,分组编写郡县制与分封制争论的历史情景剧,看哪一组写得最好,然后据此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也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支持王绾和支持李斯的两组,双方进行辩论。第三学习主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与第四学习主题《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作为一个整体来上,先用一节课让学生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矛盾,自我构建从汉到明清时期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的知识结构。再用一节课教师进行精讲、点拨,从而使教师和角色和学生角色都真正地实现转变。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点整理:与课标对照,教材的内容基本与课标的要求一致,其知识结构如下:
 
一、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1840~1900年列强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1、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落后

2、经过:五次侵华战争(知识链接)

3、结果与影响: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

②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二)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原因,经过,中断: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原因,内容,实质,影响)

(三)认识:

①带来双重影响:是中华民族陷于危机的根本原因,客观上也起到进步作用。

②列强的侵略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侵略方式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紧密联系。

③中国最终都失败,说明“落后就要被挨打”。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典型事例: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4、义和团运动(是列强未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二)认识:面临着民族危机,无论是官兵还是民众,都站在民族的立场上英勇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野蛮的军事侵略和残暴的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大扫荡)

2、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汪伪政权)

3、以战养战,疯狂的经济掠夺

4、推行奴化教育

(二)中华民族的抗战

1、关内关外的抗战(局部的、分散的)

2、全民族的抗战(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

(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2、中共七大(背景,内容,意义)

3、日本无条件投降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1、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历史经验:坚持团结,共同抗敌。只要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提示:本专题史实较多,内容丰富,学生接触的影视题材较多。线索也明显,围绕着侵华史和抗争史两条主线进行叙述,知识结构也相对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对于列强侵华,教师主要应放在学法指导上:如列强的侵华为何是必然的,如何巧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如何分析其危害和影响,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如何体现列强侵华的阶段性,对列强侵华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等。对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本主要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事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无论是政府官兵不是民众百姓,他们或自发或有组织,尽管形式不同,手段不一,都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进行英勇的斗争。这部分教师如果单纯用语言表达,效果恐怕不好。因此,教师应尽量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截取《林则徐》、《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屠城血证》等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体会列强侵华的罪行和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可提供给学生有关的网站:

http:// ww.china-hero.org(中华英雄网)

http:// ypzz.china1840-1949.net.cn/(鸦片战争纪念馆)

http://cyc69.cycnet.com:8090/xuezhu/index.jsp(血铸中华网)

http:// njdts.china1840-1949.net.cn/(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在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可引进谜语:1945年重庆一次酒会,席间一位记者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猜“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你能解释这几个谜底吗?你认为日本投降的原因是什么?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学完本专题后,布置学生在课外写学习本专题的感受,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本资源亦发布在川教版历史课程网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