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刘向荣:如何开发作为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
人教版全国中考历史模拟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最新热门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提纲8

时间:2009-10-18 17:26:21  来源:肖秀灵
 

第四讲 明清时期的文化

 

复习内容:(1)科学技术;(2)进步的思想家;(3)明清小说;(4)类书、丛书的编纂;(5)西学东渐。

复习重点:科学技术;进步的思想家。

复习难点:明清科技由发展而停滞的原因;明清文化各个领域的时代特征及其原因。

复习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分析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课件《明清时期的文化》

夯实基础:

一、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1.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2.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3.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4.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

博大气象;

5.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二、科学技术

1.新成就

明朝:数学家程大位著《算法统宗》,全部采用珠算法,反映了当时的商业数学水

平。

清朝:数学家明安图著《割圆密率捷法》。

2.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①记载了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②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⑵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①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②书中还将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一书的内容引入,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③书中的“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①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②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如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正源;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不是长江支流,等等。这些都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错误。

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①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②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

三、进步的思想家

1.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

①明后期的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②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2.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他认为揭露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的结论。

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④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

3.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①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学识渊博,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

转明末不切合实际的学风。

②他身体力行,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富有

价值的著作,反对君主专制政治。这种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4.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

①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

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②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

思想,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

③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四、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

①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代表。

②它们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

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

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

③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

阶段。

2.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①《三国演义》

A.作者:罗贯中。

B.成书年代:元末明初。

C.内容: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出色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性

格的典型人物

D.价值: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

A.作者:施耐庵。

B.成书年代:元末明初。

C.内容: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D.价值: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

A.作者:吴承恩。

B.成书年代:明朝。

C.内容:以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创作而成。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D.价值: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A.作者:曹雪芹著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B.成书年代:清朝。

C.内容:描写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

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D.价值: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⑤《儒林外史》

A.作者:吴敬梓。

B.成书年代:清朝。

C.内容:以揭露科举制度腐败为主。

D.价值: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⑥《聊斋志异》

A.作者:蒲松龄。

B.成书年代:清朝。

C.内容: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D.价值: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五、类书、丛书的编纂

1.《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①明成祖时,由解缙主持编纂了一部庞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②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2.《四库全书》

①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②《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③四库全书》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但修书时,禁毁的书籍数量也十分可观。

六、西学东渐

1.背景:

  ①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传教士东来,我国与西方思想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接

触和交流。

      ②16世纪中期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在西欧、北美势力缩小。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

建立了耶稣会,向东方发展。

2.在中国传教的奠基人——利玛窦

①来华: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

②手段:

A.他说汉语,穿儒服,同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一部分开明封建士大夫的好

感。

B.他向明朝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等,受到召见,获准留

居北京传教。

③作用:

A.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

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

B.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

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④结果:

A.康熙帝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天主教在中国发展很快。

B.后来,罗马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来华的传教

士又干涉中国内政。1723年,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下来。

      ⑤评价:

A.利玛窦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宣传西方文化知识只是他为顺利传

教而采取的方法,传教才是他的目的。

B.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对我国思想界、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是有进步作用的。

 

 

知识拓展:

1.明清科技由发展而停滞的原因

  (1)从根本上看,当时我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学技术提出迫切要求和提供推动力。(2)明清时期,世界经济由农业为主转变为工商业为主,而中国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也就阻碍了与工商业发展相联系的科技的发展。(3)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伦道德、三纲五常等不适应近代科学所需的哲学。(4)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窒息了学术空气;知识分子普遍脱离生产,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5)长期以来闭关自守,不重视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2. 明清文化各个领域的时代特征及其原因

(1)科学技术:中国传统的科技领域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带有明显的总结性色彩;出现“西学东渐”的新时代特征,如欧洲先进水利方法的传入,欧洲自然科学著作的翻译、传入等。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及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的阻碍;科学技术的创新缺乏经济推动力;八股取士及大兴“文字狱”,使人才受到严重束缚。

⑵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学以致用,主张“工商皆本”,体现了形成中的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封建制度的衰落及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新兴的市民阶层的产生、壮大。

        ⑶文学艺术方面:总的来看,在内容上贯穿了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时代主题,在表现形式上,不拘成法,追求个性。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

实例点拨:

【例1】(2004年全国文宗卷一,1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不前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题干中明清时期的时间界定和未能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原因。A项是从经济角度、根本原因方面分析,B项是一个外因,不起决定作用,C、D两项不符合明清这一时期。

【答案】A

〖讲评〗本题实际是对明清之际经济特征及影响的考查,日常复习中注意对阶段特征的准确理解和应用。

〖链接·提示〗与“明清之际中国近代科技不发展的原因”是同一问题不同表述,其内涵一致。

【例2】(2004年北京,17)图1~图3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读图,指出该书作者是

A.贾思勰    B.沈括   C.徐光启    D.宋应星

【解析】由三副图可知著作的内容涉及农业、手工业两个领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而A、C项的《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内容只局限在农业领域,B项《梦溪笔谈》是总结古代的科技成就,与题意无关。

【答案】D

〖讲评〗本题由图入题考查科技著作的内容,使题目比较新颖,易激发学生兴趣,是当前文综考试的大趋势,在复习中注意全面细致的掌握教材内容及相关图表,多角度备考。

【例3】(2003年全国卷,28)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史实和类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明朝的科技成就代表有《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代表有日心说等。B、D两项不符合明朝,C项不符合文艺复兴,故选A。

【答案】A

〖讲评〗本题主要是再认再现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成就特点,主要是对一定时期科技成果的升华总结,日常复习中要注意类比总结。

〖链接·点拨〗对科技文化的学习,要注意进行纵向和横向归类总结、比较,侧重于重大成就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分析。要依托本题的选项,引导学生对中外科技成就逐阶段回顾总结,达到“练一题,会一片”的效果。

巩固练习:

1.“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应记载于

A.《汉书·食货志》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2.《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3.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抨击封建主义  B.抨击中央政府
C.抨击君主无能  D.抨击君主专制

4.下列各项,不属于丛书、类书的是

A.《古今图书集成》  B.《坤舆万国全图》
C.《四库全书》    D.《永乐大典》

5.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A.承古萌新                    B.出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D.出现许多长篇优秀小说

6.被誉为“整个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7.下列著作中体现“西学东渐”特色的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考工记》  D.《梦溪笔谈》 

8.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指的是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9.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10.下列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1.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抗清斗争失败                  B.思想领域内“文字狱”的压制

  C.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2.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 )

A.诸子百家书籍   B.《资治通鉴》  C.《四库全书》  D.《永乐大典》

提高篇:

13.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

A.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B.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C.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需要     D.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经济思想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种主张都是当时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B、C、D三项只符合商鞅的主张。

【答案】A

14.当西方近代科学逐步兴起,启蒙思想日益活跃之时,中国科技文化却远远地落在后面,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外国殖民势力对中国不断侵略和蓄意渗透

  B.统治者一再兴起“文字狱”

  C.封建经济政策和传统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D.闭关自守使中国断绝了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审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所隐含的时间信息是17、18世纪前后,B、C、D三项内容与该时间对应,但不符合题干要求,A项内容应发生在1840年之后,符合题干的要求,是正确答案。

【答案】A

高考试题类编:

1.(2000年广东历史,7)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  B

  A.《齐民要求》     B.《天工开物》     C.《梦溪笔谈 》  D.《农政全书》

2.(2000年广东历史,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相同之处表现在①生活在明末清初  ②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   ④受到文字狱迫害  C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2000年浙江、江苏、吉林卷文综,3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戍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请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他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12分)                  

(2)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10分)                     

(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8分)

答:(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4分)戊戌维新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4分)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未涉及制度;启蒙思想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3分)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4分)

(3)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分)戊戌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入中国;(3分)新文化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播。(3分)

4.(2000年上海历史,40)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成果,但也有不足。”试以明末清初为例,概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有何不足之处并扼要分析其主要原因。(11分)

成就:(5分)

不足:(3分)

原因:(3分)

答:明末,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出现了几部科学著作,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或答与人合译《几何原本》);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清初,在天文历法、数学上有贡献,如王锡阐对中西天文历法的研究和创造发明;梅文鼎对我国古代历法和数学的整理和阐发,对西方科学的研究和介绍;说明当时我国在科技的某些方面仍走在世界的前列;(以上7点任答5点给5分)不足:西欧出现科学社团(或中国没有形成科学家群体组织)(1分),西欧建立了物理、化学学科体系(中国没有建立起新的学科体系,或答中国的科技著作大都是总结性的)(2分)。

原因:科学技术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占主导的是科举制度。(或答八股取士,文网严密)(1分)。封建专制加强(1分)。闭关自守政策推行(或答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也可)(1分)。(若概括为缺乏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可加1—2分)

5.(2001年上海历史,5)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A.张仲景  扁鹊  孙思邈  李时珍    B.孙思邈  扁鹊  张仲景  李时珍

C.扁鹊  张仲景  孙思邈  李时珍      D.扁鹊  李时珍  张仲景  孙思邈

6.(2002年广东卷历史,7)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C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

7.(2003年上海历史,7)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 C

    A.《金瓶梅》          B.《红楼梦》          C.《牡丹亭》       D.《西厢记》

8.(2003年上海历史,8)下列科学家中最早记录喀斯特地貌(灰岩地形)的是  B

    A.宋应星               B.徐霞客                C.徐光启            D.汤若望

9.(2003年上海历史,9)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C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2003年全国文综,27)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11.(2004年两广卷历史,5)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B

       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                B.积极引进西学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

12.(2004年全国文综I,1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3.(2004年天津卷文综,16)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A

A. 《墨子·墨经》  B. 《梦溪笔谈》      C. 《营造法式》      D. 《天工开物》

14.(2004年北京文综,17)图5~图7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读图,指出该书作者是D


A.贾思勰                  B.沈括                 C.徐光启             D.宋应星

15.(2005全国文综2)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C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16.(2005江苏历史)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D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天工开物》    D.《四库全书》

17.(2005北京文综)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

18.(2006年重庆卷,37)(29分)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宾、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秦认为,

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3分)

(2)   依据图11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8分)

参考答案:(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2)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

19.(2007广东卷单科)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完成14-15题。

20.(2007年北京文综,1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D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1.(2005北京文综)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22.(2005上海历史)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13分)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8分)

答案要点: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物品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5分)

答案要点:郑和:展示民朝的强大和富有,换取奇珍异宝;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西洋”各国来朝。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到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中国科科技的落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是:从展示大国的强大和富有,到认识落后、开始学习西方,谋求民族自强。

23.(2006年广东卷,29)(14分)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

请回答:(1)分别简述这两部著作出现的社会背景。(4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编撰(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3)这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在18世纪时不同的发展阶段变化,虽然从文化入手,却反映出中西方不同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意识文化形态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参考答案:

(1)18世纪中后期,清朝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思想高度专制。(2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已经成为重要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掀起了启蒙运动。(2分)

(2)编撰《四库全书》的目的是未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2分)编撰《百科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2分)

(3)《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宏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百科全书》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3分)

 

 

24.(2006年全国II卷,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清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8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2分)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要点

  (1)从领先转为落后。(4分)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4分)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2分)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3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3分)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4分)(如答出其它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4分)

点评:2006年全国卷二同样在古代史中没有出选择题,而是考查了社会变革中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发展与影响,从侧面反映了主题,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并且可以看出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是相互联系的,学生要学会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实际中运用。通过比较动西方不同时期的不同科技成就,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18-19世纪不同的发展方向。

25.(2006年北京卷,37)(36分)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推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回答:

(1)展览一:18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与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8分)

书名

项目
 清朝《四库全书》
 法国《百科全书》
 
时代

特征
 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推行文化专制。
 
 
内容

特点
 按经、史、子、集分四部、总结了古典文化。
 反映了当时 的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
 
评价
 
 18世纪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答案要点:

(1)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欧洲控科学的举和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启动运动达到高潮。

评价:对保证文化遗产贡献很大,禁毁书籍数量可观。

26.(2007全国文综II)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D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27.(2007上海历史)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

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

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28.(2007重庆文综,15)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A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   ②有反封建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此题可以通过排除法的出答案。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也缺乏广泛的阶级基础,由此排除B、C、D。直推法为:文艺复兴时期培根和布鲁诺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故选A。

29.(2007广东文基历史)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B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0.(2007天津文综)(32分)君与民的关系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探索,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1)图11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2分)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2)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4分)

答案要点:

   (1)重民生。皆奢从简;轻徭薄赋

   (2)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 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31.(2007广东单科)(9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

《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分)   

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32.(2007上海历史)据《明史·外国传》载:“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罗雅谷、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文中的“其”是指曾与徐光启长期合作的B

A.白晋      B.利玛窦

C.南怀仁    D.巴多明

作业:《高考调研》P87~88知识检测

 

 

 

单元提升

 

【阶段特征】

       本单元包括明朝和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的内容,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历史阶段,其显著特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盛极而衰。

       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疆域,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空前巩固。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突出表现在政治、经济、阶级矛盾、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农民战争发展到新阶段;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对外关系方面,虽进行了一系列反侵略斗争,但中外差距拉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失去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了文艺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

【专题总结】

1、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1)含义: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统治形式,君主掌握最高权力,臣下必须服从君主;中央集权指国家政权分配形式,国家权力集于中央,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2)发展历程:秦朝建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新发展——明清达到顶峰。

(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①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从两汉到唐朝,王国、豪强、士族、节度使都曾是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大问题;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强化了皇权;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②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汉族地主与人民。

③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三公九卿,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④官吏选拔制度。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土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⑤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王国问题的解决,士族势力的消亡,藩镇割据势力的强大与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设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

⑷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起着不同作用。具体说,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进步作用,在封建社会晚期主要起消极乃至反动作用。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对外交往和抵御外族入侵;②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组织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生产;③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如北宋政府推广占城稻。西汉前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比较突出地发挥了上述进步作用。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②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言论自由。③思想上,专制统治制度使读书人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不去钻研有关国计民生的真才实学,严重阻碍科学发展。文化专制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

2、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的兴衰

⑴秦代建立的三公诸卿制,是一套相当完善的宰辅制度。

⑵汉初因袭秦代的官制,虽然有些三公九卿的名称略有不同,实际上并没有多大改变。其后历代的发展和演进,差不多都以秦代确立的制度为蓝本。

⑶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对后世的中央制度影响深远。

⑷宋代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用意是分割相权,以抬高君权。

⑸ 明太祖废丞相,皇帝直领六部,而成祖以后,置内阁大学士辅政,内阁制度产生。由于国无辅宰,遂演变成君主集权的局面。

⑹清初沿用明制,设置内阁;雍正设军机处,而内阁已名存实亡。由于军机处完全由皇帝一人控制,所以清代的君主独裁比明代更甚。

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中,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租庸调制的共同点是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而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的共同点是以土地财产为征税标准。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它苛捐杂税。值得注意的是,两税法是赋税制度上的过渡时期,即由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过渡。

    我国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是: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⑦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如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都是各种杂税统一征收。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4、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

⑴相同点:①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都是在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于同一时代产生,西欧产生在11—15世纪,中国在明朝中后期;②都产生在沿海或沿江交通发达、贸易频繁地区;③都宣告了封建社会开始衰落。

⑵不同点:①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只是出现于江南个别地区和个别手工业部门;而欧洲产生途径更广泛,既有城市手工作坊转化为手工工场,也有商业资本的重要作用,还有农村资本主义农场的出现;②社会环境不同,中国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封建制度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容易突破封建主义束缚兴起发展;③结局和影响不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来,形成强大的历史潮流,推动欧洲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冲击着东方落后制度,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受到封建主义扼杀,止步不前,拉大了与欧洲的差距,造成落后挨打的局面。

⑶发展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①从政治上看,西欧许多工商业城市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资本主义萌芽有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从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看: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大都实行重商主义,鼓励工商贸易。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如清统治者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

③从对外经济和贸易看:西欧对外贸易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得到巨大发展,由此引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从明末清初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商品经济发展受到窒息。

④从思想上看,西欧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封建思想和观念受到猛烈冲击,人们普遍经受了新思想的洗礼。而中国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人们的观念。

5、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1)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采取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都是重农抑商,历代中央政府出台了许多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2)统治者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使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劳动时间及在一定程度减轻剥削,如对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调整。

(3)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提高。

(4)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5)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6)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性著作的指导。

(7)天文历法的发展,有利于农时的安排。

(8)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统治者重视农业的一般原因。

(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3、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培植、推广和引进

(2)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3)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产量的增多。

(4)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5)土地的进一步开发。

(6)人口数量的增加。

(7)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

4、农业发展的一般影响

(1)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无农不稳”。

(3)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4)农业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5)农业的发达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6、康熙帝的政绩

⑴主要表现在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两个方面。恢复经济方面的大事:奖励垦荒、规定原明藩王的土地归耕种的人所有;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的大事: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清军进入台湾和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赐班禅封号。

⑵局限: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⑶结论: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7、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理性思考

(1)世界领先的地位: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2)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的原因:①国家长期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②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不断进步。③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与不断加强。④政府重视教育。⑤清朝以前,历代统治者大都重视对外交往,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不断,中国人民善于吸收外来科技文化并进行创新。⑥中华民族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研的传统,富于创新精神。

(3)明清社会转型之际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狭隘性,不可能使科技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应用失去了应有土壤。②封建统治者大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不利于中国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相关科技的发展。③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近代科技的产生。④教育的落后。中国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重要宗旨,很少涉及科技文化知识。⑤日趋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学产生的最大因素。

8、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政治上主张改良,认为可以“损益”旧的章法。

(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宋代的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9、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⑴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比如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表明君主专制制度走向反动,证明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⑵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生产关系虽然未能像西方那样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但已经从经济基础方面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⑶农民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表明农民起义进入一个新阶段,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⑷对外关系上,统治者的政策由积极进取转向消极防守,闭关锁国,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⑸文化上,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以及明清小说,如直接揭露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红楼梦》,这些都是封建制度的没落在文化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1、商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2)水陆交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3)各民族各地区经济交往有助于国内商业的发展。

(4)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的加强,有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2、商业发展的一般表现

(1)水陆交通的发展

(2)市场的扩大

(3)货币的统一和使用量的增大。

(4)商人的增多

(5)城市商业的发展及商贸城市的出现

(6)商品经济不断向农村延伸,如隋唐的草市和明清江渐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的蓬勃兴起。

3、商业的一般影响

(1)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从而促进了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3)有助于加强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对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5)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

(6)促进了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市俗文学不断发展

4、阻碍商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1)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制约。

(2)农业、手工业发展程度的制约

(3)战乱频繁,政权分立,社会动荡

(4)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对城市商业发展的一般认识

(1)商业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密切联系

(2)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减少,日益突出生产性和商业性。

(3)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改善。

(4)重农抑商的政策没有根本改变。

(5)尽管商品经济的活力逐渐增强,但在封建社会中,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素能检测】

一、选择题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形成后,历经各朝不断完善巩固,到明清时期空前强化。据此回答1~3题。

  1、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D.强化君主专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涵。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君主的个人专权。据材料可知,明中央各机构间互相牵制,大权总归于朝廷,实质上是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D

 2、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   )

    A.皇权日益强化    B.中央机构日益完善

    C.皇权代替相权    D.君权和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革,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即逐步强化皇权。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3、明朝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其中,在中央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 (   )

   ①确立三省六部制  ②废除丞相  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④增设军机处  ⑤实行三司分权

    A.①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中央”,再加上“明朝”的限制条件,可以排除①④⑤。

 〖答案〗D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在官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据此回答4~6题。

4、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B.是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

    D.政府各部门的相互牵制客观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解析】首先要从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出发,分析实行这一措施所带来的变化。

  〖答案〗B

5、明朝在中央改革军制的主要措施是 (    )

    A.设立军府        B.编练禁军

    C.设立枢密院      D.设五军都督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是对重要军事制度的再认再现,要分清它们出现的年代。

 〖答案〗D

6、雍正时,清朝设立的军机处 (   )

    A.强化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标志着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杜绝了割据隐患

    D.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重要机构和制度的认识。A项不正确,军机处是皇权独揽的表现,与加强边疆管辖无关;B项是三省六部制的影响,C项是对军机处作用的不完全认识,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D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据此回答7~9题。

7、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了明朝中期 (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末富居多,本富益少”的含义是经营工商业致富者越来越多,以农业致富者减少。据此可知,这反映了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答案〗D

 8、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工人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包买主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和材料处理能力。材料说明,此时期的松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B、C三项都是这一历史现象的反映。但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绝非表明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D

9、明朝后期,出现了以白银作为交纳赋税的主要形式,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   )

    A.解除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使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D.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解析】A项表述不确切,以白银交纳赋税,减轻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并未解除;B项明显是错误的;C项是原因而不是结果。

〖答案〗D

明清时期统治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 (   )

    ①明后期,瓦剌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②明朝中期,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 ③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④雍正帝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识记和综合分析的能力。首先,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其次,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每一项措施的含义。通过分析可知,与明修好的是“鞑靼首领”,而非“瓦剌首领”;蒙古分为三部是在“明末清初”,而非“明朝中期”。故C项正确。

〖答案〗C

11、下面是清代画家绘制的一幅图卷(局部),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明朝与鞑靼封贡互市

  B.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D.平定“三藩之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可知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逐步走向闭关自守。据此回答12~16题。

12、郑和下西洋 (  )

    A.不利于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B.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C.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宣扬国威的政策,不会促进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B、D两项不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郑和下西洋是官方行为,但其举措必然会影响到民间贸易的发展。

〖答案〗C

13、明朝中后期,中国外交出现的新情况是①郑和七次下西洋  ②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③倭寇侵扰沿海地区  ④西方传教士带来科学技术  ⑤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题干要求是“新情况”,郑和下西洋是空前的主动外交,但此前中国也有海上对外交往,不是“新情况”;“海禁政策”是明朝的一项政策,不符合题意。其余各项反映了中国和外国不同形式的交往,应该是“新情况”。

〖答案〗D

14、明清时期,我国不断遭受西方殖民者侵扰的主要原因是  (   )

  A.明清封建制度衰落             B.明清时期阶级矛盾尖锐,农民不断起义

  C.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明清时期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殖民者在明清时期开始侵扰我国,内因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综合分析四个选项,A、B、D三项均是外因,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1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中国与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东汉    B.波斯是唐朝丝绸、瓷器等销往西方的中转站

    C.唐朝时中国船只开始驶达非洲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强调的是“表述”。经辨析可知,A项源于东汉,《后汉书》有证,B项教材有表述,D项符合清朝史实,C项说法不准确,应改为“明朝时郑和船队曾驶达非洲的东海岸”。

〖答案〗C

16、中国古代吸收外来经济、文化成果的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应为 ①熬糖法  ②佛教  ③占城稻  ④甘薯、烟草  ⑤欧洲水利方法  (    )

    A.③②①⑤④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排列组合的能力。正确的顺序应是:佛教是西汉末,熬糖法是唐朝,占城稻是北宋,甘薯、烟草是明朝,欧洲水利方法是清初传入的。故正确顺序应是②①③④⑤。

〖答案〗B

    明清文化承古萌新,取得了许多成就。据此回答17~20题。

17、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介绍了西方的科技  ②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③产生了优秀的长篇小说 ④萌发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科技发展的特点”,③是文学成就,④是思想成就,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答案〗A

 18、一部“满是辛酸泪”的巨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该著作的思想核心是 (    )

    A.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B.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

    C.赞美英雄好汉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D.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解析】本题是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文学成就的考查,重点是明清小说的代表成就及影响。A项指的是《西游记》的社会价值,B项是《儒林外史》的内容,C项是《水浒传》的评价。题干中有“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的限制,即指《红楼梦》,其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D项。

〖答案〗D

 19、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西学东渐”产生的必然结果

    C.西方传教士把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

    D.“西学东渐”促成了中国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解析】本题是对“西学东渐”概念的考查,A、B两项主要是中国近代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产物,“西学东渐”产生于明代,应排除这两项;D项不正确,中国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与“西学东渐”没有必然联系,虽然教材中有西方科技的记述。

〖答案〗C

20、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这主要是指  (    )

    A.古典小说蓬勃发展

    B.传统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科学、文学、教育、艺术等在古代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弄清明清的政治经济时代特征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特征反映在文化领域中自然应是反封建思想的产生。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用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李文沼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充分利用材料本身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考查相关的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本质的能力。第⑴问和第⑵问的前半部分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⑵问的后半部分离开材料,考查对材料所述现象的认识水平,可结合所学知识答出。本题还要注意使用全部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参考答案〗(1)重本抑末。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2)清政府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22、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前期存在着哪三种不同类型的民族矛盾。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为解决上述三类矛盾分别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图一 抗清名将史可法

 

(注:1644年4月,南明将领史可法率军坚守扬州,同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壮烈牺牲。)

       图二  康熙三征噶尔丹 

 

图三 雅克萨之战

 

解析】本题从清朝的民族问题角度入手,着重考查分析图像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图名或图片提示语,观察图片信息,从中提取图片的显性信息,然后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分析图片的隐性信息,如措施、作用等。

〖参考答案〗矛盾: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的矛盾;清朝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的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侵略者的矛盾。

        解决第一类矛盾:镇压人民的反清斗争,加强君主专制,大兴文字狱;基本沿用汉族的官制、科举制度等;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恢复发展农业生产。通过这些措施,维护了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笼络控制了汉族地主阶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使清朝前期统治相对稳固。

       解决第二类矛盾: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确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派施琅进兵台湾,设台湾府;在中央设理藩院,在边疆地区因地设置将军和办事大臣辖区等行政机构。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间形成不可分离的关系。

       解决第三类矛盾:反击沙俄侵略者,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关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经济)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风俗孝》

材料二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清代外交史料》

    雍正九年(1731年),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锅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违者,船户人等照例治罪,官役通同徇纵,照徇纵废铁例议处。嗣后令海关监督详加稽查。至船商煮食器具、铜锅、砂锅俱属可用,非必尽需铁锅,亦无不便外夷之处,于朝廷柔怀远人之德意,并无违碍。得旨:铁不许出洋,例有明禁,而广东夷船,每年收买铁骗甚多,则与禁铁出海洋之功不符矣。杨永斌所奏甚是,嗣后稽察禁止及官员处分、商人船户治罪之处,悉照所请行。粤东既行查禁,则他省洋船出口之处,亦当一体遵行,永著为例。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苏州经济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

(3)举例说明这种新现象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关知识,侧重的是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材料一中的三段话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工商业的繁荣,二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材料二的三段话是围绕闭关锁国政策选取的。第(1)(2)问都必须严格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3)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参考答案〗(1)工商业繁荣,从事商业的人数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原因: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失去了海外市场;阻断了与先进国家的往来,失去了学习机会;使得统治者孤陋寡闻、夜郎自大。

(3)产生了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如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出现了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

【教学参考】

【教学指要】

【教学思路】

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经济发展的表现和资本主义萌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文化中的新现象等问题是复习的重点。

首先,要抓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分别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和措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把握历史特征,培养概括分析能力。

其次,要把本单元内容放到世界历史长河考查,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与比较,认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差异及其原因,主要比较点有:17~18世纪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及影响;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异同;明清科技、思想与同时期西方科技、思想的比较。

    第三,穿插小专题,强化知识的纵向联系和归类分析。一轮复习中穿插小专题,是完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考虑设立的小专题主要有: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沿革与发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沿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界的发展变化等专题。突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专题,不仅要了解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表现,也要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认识,如城市的发展、货币使用的变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

  【注意问题】

1、关注明清时期的两大特征: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内容:反对分裂、平定国内叛乱和反侵略斗争的胜利等。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表现: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民主思想的产生,反封建的文学作品等。

2、把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中去理解,找出中西对比的切入点,理解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要特别注意分析知识纵横的联系和比较,认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及中西方差距及其原因。

3、对明清中央集权问题、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要有充分地认识,认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两重性,认清在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其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此消彼长的规律。同时认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封建社会内部起了瓦解作用。

4、掌握中国古代史各个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5、运用联系的观点,多角度地分析一些重要问题,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缓慢发展,这既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反映,既与东林党人和宦官专权有联系,也与市民文学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有关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