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苏联1980年版高中历史教
最新热门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专题4—2

时间:2009-10-18 17:27:43  来源:人民版
 

 

 必修三册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五)历史问题注释

 

【兴中会的建立】

1894年秋孙中山从国内来到檀香山,决心组建革命团体,得到当地华侨数十人的支持。11月在火奴鲁鲁成立兴中会,并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为宗旨。1944年7月12日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124 次会议根据兴中会创始于檀香山的史实,决定以11月24日为中国国民党创党纪念日。

 

【中国同盟会】

称同盟会。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员100多人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同盟会总章》,确定以孙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本会政纲,推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决定同盟会本部设东京,本部机构根据西方“三权分立”原则,在总理之下设立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并选出各部职员。同盟会规划在国内外设立九大支部,在各省区市建立支分会,并为此先后推定各省区市的主盟人。同盟会成立后在孙中山总理领导下,努力开展各项活动和斗争,担负起了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同盟会本部分派的会员先后在国内二十一省市建立了支分会近70处,海外南洋及欧美各地陆续建立同盟会支部、分会七八十个,革命派力量因而日益壮大;1905年11月同盟会本部在东京创刊《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将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06-1911年孙和同盟会本部积极联络会党、新军等,先后发动了萍浏醴、黄冈、七女湖、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河口、广州新军、广州“三·二九”等反清起义,动摇了清廷统治基础。迨武昌起义爆发,全国纷纷响应,终于推翻;清王朝。1911年底孙归国前,同盟会本部由东京内迁上海。1912年元旦孙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不久,本部一度迁设南京,作为政党公开活动。4月本部又迁设北京。8月经宋教仁等积极筹划,并经孙同意,同盟会联合其他几个政团改组为国民党。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摘录】

 

(孙中山:一九二四年四月十二日发表)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五、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
  六、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
  七、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
  八、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其程度以全县人口调查清楚,全县土地测量完竣,全县警卫办理妥善,四境纵横之道路修筑成功,而其人民曾受四权使用之训练,而完毕其国民之义务,誓行革命之主义者,得选举县官,以执行一县之政事,得选举议员,以议立一县之法律,始成为完全自治之县。


  ……
  十九、在宪政开始时期,中央政府当完成设立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治。其序列如下:曰行政院,曰立法院;曰司法院,曰考试院,曰监察院。
  二十、行政院暂设如下各部:一内政部,二外交部,三军政部。四财政部,五农矿部,六工商部,七教育部,八交通部。


  ……


  廿四、宪法颁布之后,中央统治权则归于国民大会行使之,即国民大会对于中央政府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于中央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


  廿五、宪法颁布之日,即为宪政告成之时,而全国国民则依宪法行全国大选举,国民政府则于选举完毕之后三个月解职,而授政于民选之政府,是为建国之大功告成。

 

 

 

【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幼时取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 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少年时代在美国属地檀香山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1883-1886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转入香港西医书院 (此学校后并入香港大学)学医。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对时政进行改革,李鸿章置之不理。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屡战屡败,由此,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救国的信念。于是,远涉重洋赴美国檀香山,在华侨当中宣传革命。1894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由于消息泄漏,起义以失败告终,而孙中山则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其作为重要国事犯悬重赏通缉。自此以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曾5次环游世界,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当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幸而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其中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 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包括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 年的惠州起义在内,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均以失败告终,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赶回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当时,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袁世凯就职大总统后,立即撕下“共和”的面具,露出“专制”的嘴脸,并开始为自己的“专制”铺平道路。1913年3月20日,他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以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终于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讨袁,但最后都因国民党内部涣散,在袁军的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先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结婚。同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炜,倒行逆施,自封皇帝,年号“洪宪”。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在云南首先举起了讨袁护国的大旗,一时间其他各省纷纷响应。在举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袁世凯迫于无奈,取消了帝制,其后不久便一命呜呼,结束了83天的皇帝生涯。袁世凯死后,中国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并未改变,反而更加激烈。紧接其后便发生了张勋(辫子军)复辟事件,孙中山闻讯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1917年9月1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成立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离粤赴沪。自此到1920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箸述。

 

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病剧,次年3月12日在北京,他那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廖仲恺】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近代民主革命家。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1893年父亲在旧金山病故后回国。中日假午战争后倾心西学。1896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次年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并与有志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

 

1903年9月廖仲恺与何香凝访问孙中山,向孙中山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随后遵照孙中山指示, 在日本“物识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1905年9月1日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随后曾奉孙中山命回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以“屠富”、“渊实”笔名在《民报》发表译作《进步与贫乏》、《社会主义史大纲》等,是最早介绍和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人之一。武昌起义后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12年5月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运动国会议员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被任命为财政部副部长,致力于反袁斗争。1917年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尽力于护法事业。五四运动发生后赞扬和支持学生运动。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发表《三大民权》、《<全民政治论>译序》等文章。同时翻译孙中山用英文写的《实业计划》第一计划。1919年10月任中国国民党财政主任。称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空前之举,震慑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与朱执信等学习俄文,准备赴苏俄学习。1919年和1920年多次奉孙命赴福建漳州,帮助援闽粤军的建设和解决财政困难,推动粤军回师广东,驱赶桂系军阀。

 

1921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支持孙出兵讨桂和北伐。陈炯明公开叛变前夕被囚禁于广州郊区石井兵工厂,经何香凝等营救脱险,当即乘船赴港转沪,与孙中山重新会合,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3年2月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合宣言条款进行具体磋商。3月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5月任广东省长。10月以后被孙中山委派为国民党改组委员、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被孙中山指派为主席团成员。在开会过程中,坚持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成功。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工人部部长。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任该校党代表,为建立革命军而努力,被誉为“黄埔的慈母”。6月任广东省长。7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令各县县长协助组织农会。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坚持主张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孙中山北上前夕任所有党军、各军官学校和讲武堂的党代表兼农民部部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参加领导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支持省港大罢工。8月20日在中央党部门前被反革命派暗杀。著译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黄兴】

黄兴(1874-1916)原名轸,派名仁牧,字岳生,号谨吾,又号杞园,别署庆午、竟武、近午、廑午。后因从事革命活动,改名兴,号克强,曾化名李有庆、李寿芝、张守正、张愚诚、张愚臣、李经田,“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居日本时又化名冈本义一、今村长藏,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领袖。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1896年中秀才。

 

1898年黄兴由城南书院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开始接触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关怀国家民族前途。次年10月被派赴日本考察教育。1900年春回国。戊戌维新和自立军起事相继失败,开始倾向革命。1902年夏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年底与杨毓麟等创办《游学译编》,“专以输入文明,增益民智为本”。旋又组织湖南编译社,准备有计划地译介西方名著。1903年与留日学生500多人集会声讨沙俄侵略罪行,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教授枪法。1904年2月华兴会正式成立,被推为会长。随后积极联络会党,运动新军,计划于阴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生辰,炸毙在皇殿行礼的全省官吏,宣布起义。不幸事泄失败,逃亡日本。1905年7月下旬经宫崎寅藏介绍,与孙中山在凤乐园会晤,共商建立全国性革命组织。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提议推举孙中山为总理,被孙中山指定为庶务,居协理地位。1906年转赴新加坡,协助孙在南洋各地建立同盟会分会。1907年2月与孙中山、章炳麟等共同审定《革命方略》。夏季抵河内,与孙中山共谋南方起义,亲自主持或参加钦州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河口起义。1910初再赴香港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1月赴槟榔屿参加孙中山主持的秘密会议,商定集中全党力量,在广州再次起义。1911春与赵声等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任统筹部部长。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亲率敢死队进攻两广督署,伤右手。失败后潜往香港养伤。武昌起义后乔装赴鄂,指挥汉口汉阳保卫战,苦战近月,促使各省次第光复。汉阳失守,辞职赴沪,被光复各省代表推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得悉孙中山回国,推辞赴宁组织临时政府。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参谋部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6月解职。8月被选为国民党理事。9月赴北京与袁世凯会商国是。1913年宋案发生,一度主张法律解决。“二次革命”中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因意见不合,拒绝加入。6月由日赴美。1916年7月回上海,与孙中山重新携手,共商国事。10月31日因患胃血管破裂逝世。孙中山单独署名发布通告,主持丧务,并作祭文、挽联,盛赞战友才干贡献,慨叹“后死何堪”。著作收入《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