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苏联1980年版高中历史教
最新热门    
 
人民版高中历史学生用书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2

时间:2009-10-18 17:27:55  来源:人民版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其他网站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题小结

 

专题测试

Ⅰ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所列的几项成就能够改善人民生活的有:

a人工合成牛胰岛素b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c大亚湾核电站建成d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A abc                 B bcd

C ac                   D abcd

(2)下列有关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

b科学在三者中扮演最积极的角色

c现代科学是构成现代技术的知识基础

d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A bcd                 B cd

C ac                   D abcd

(3)下列哪部文献中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论十大关系》

(4)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 吴阶平                 B 邓稼先

C 李四光                D 袁隆平

 

Ⅱ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于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否定,但是又必须建立在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已经取得的成就之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必须继承、发扬中国固有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必须吸收、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方向是明确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引自张岱年《文化建设的方向》

材料二   什么是创新?创新意味着与中国经济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都不相同。因为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高度民主、高度科学的新文化。

——引自张岱年《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

材料三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

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注意的什么问题?(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谈谈当今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任务。

 

(三)问答题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对于高考制度的改革。作为一名与高考制度息息相关的高中生,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

 

 

 

第二部分  参考答案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提示:三道题都为记忆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答案: B C C B

(二)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一所反映的文艺现象是违背和无视艺术规律,必然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在文化艺术上有所反映,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遭到过火的政治评判,文艺界也刮起了浮夸风,使“双百方针”受到了干扰与破坏。(2)材料二反映了文革时期对文学艺术的极度摧残。《五•一六通知》规定,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无产阶级在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因此,文革对文化事业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在江青等人的鼓噪下,文艺队伍被全盘否定,大量的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的标签。(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事业春回大地,在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的文化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开放同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提示:分阶段精选史料回答,语言要精练,有概括性。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B提示:考查对建国初文艺作品的全面分析能力。

(2)D提示:注意“文革”十年,文化艺术工作并非完全停滞,也有发展。

(3)A提示:注意根本两字。

(4)B提示:注意问题中是中国第一个世界奥运冠军。

(5)B提示:记忆型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十五大提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强调要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民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今天的文艺界,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文艺工作者和杰出的文艺作品。但也不能否认,也有许多滥竽充数的文章,作品,主题偏离了“二为”方针,偏离了十五大确立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甚至成为毒害人们的精神鸦片。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依照十五大确立的发展方向,在“二为”方针指导下,为再创中华民族文化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提示:根据材料回答第一问,第二个问题要体现出自己的观点。

(三)问答题

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民体育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的世界纪录为起点,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不断打破纪录,成为世界冠军。1973年,中国恢复在亚运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国重返奥运会,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至1998年,中国已是81个国际体育组织,和42个亚洲体育组织的成员。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举重,射击等项目在世界体坛居领先地位。2001年7月,北京申请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在世界确立起体育大国的地位。

提示:写随感切忌中心太散,要以新中国体育的强盛为基点。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党和国家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文艺作者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创作了一大批以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为特色的文艺作品。但在新中国成立的这几十年中,由于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与经济上的急躁昌进,文化艺术上也受到了影响,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艺工作者遭到了过火的政治评判。十年文革期间,江青等人称文艺界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这种严重的政治责难成为了文革中文学艺术惨遭摧残的祸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新中国文化事业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指导下,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第二次高峰。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又为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由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文化的发展是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紧密联系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提示:选取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史实,运用哲学观点加以分析。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提示:记忆型选择题。

 (2) D提示:排除法。

(二)材料解析题

(1)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2)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实行义务教育地方分级管理体制,以及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使中国基础教育在短期内取得大的成就。

提示:材料内容只是提示,要根据所学内容组织答案。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D提示:本题考查对教材内容的把握。

(2)C提示:通过对“文革”中的教育改革内容于特点全面把握即可得出答案。

(3)B提示:记忆型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走上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段时间,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经历了曲折。(2)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整个国家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其中教育领域是“重灾区”。教育事业所遭受的破坏,在教育史上是罕见的。文革初期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开展“革命大批判”成了中心任务,冲击党政机关、军事部门;所谓的“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依附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教育体制也迈上了改革的步伐。“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酝酿、提出及其实施,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

提示: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把握,根据设问与材料中的提示组织答案。要体现出自己的观点。

(三)问答题

1、(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通过教育,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让人掌握,并应用到生产中去)。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2)教育的政治功能:宣传思想,形成舆论。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和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同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影响教育的发展。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财力与物力)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制约教育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提示:运用哲学的观点加以分析。回答时可以加入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事例来说明。

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中共中央总结历史经验,应对时代挑战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科技兴国战略的酝酿、提出及其实施,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立法取得较大发展,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基本普及;中等教育结构实行了普教、职教并举;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高等教育体制自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改革,中国高等教育进入超高速发展时期;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中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提示: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取得的成就可以展开论述。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提示:注意“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答案就很明显了。

(2)D提示:注意“直接而充分”几个字。

(3)C提示:记忆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2003年10月。杨利伟。

提示:对于第二问的回答不要偏离主题,可以先简单回顾相关历史,然后展望航天航空事业的未来。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D提示:结合哲学内容回答。

(2)D提示:记忆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3)B提示:从科学的角度考虑,可用排除法。

(二)材料解析题

(1)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对于巩固国防,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造福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提示:本题材料只是起了线索的作用,回答时必须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三)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自然科学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宝贵的贡献,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提示:结合政治学科的学习回答。首先阐明对这个观点的认识,然后结合中国实际对其做出恰当评价。

2、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主管科学与教育工作,向全国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并实施。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提示: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成就。

 

 

 

专题检测题

Ⅰ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提示:从改善人民生活为切入点考虑。

(2)A提示: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A提示:记忆型选择题。

(4)D提示:记忆型选择题。

Ⅱ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文化建设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扬弃,同时吸收西方先进文化。(2)战略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提示:从材料中总结问题一的答案。问题二要结合党的十五大报告相关内容回答。

(三)问答题

提示: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部分 课外拓展阅读

 

(一)相关知识链接

1、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陈镜开的成长之路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打破了美国运动员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从这以后,陈镜开先后9次打破世界纪录,5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5月11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授予陈镜开银质奖章。

陈镜开的赫赫战绩举世瞩目,然而他是怎样被发现的,却很少有人知道。那是在1954年底,当时的中南军区体工队举重教练李启龙正在物色举重运动员,一位朋友向他推荐陈镜开。当时,陈镜开离开家乡广东东莞石龙镇,在广州一家私营建身房打杂,闲时也练练健身,玩玩石担子。

正巧,开办这家健身房的谭文彪是李启龙的熟人。李启龙便借找谭文彪的机会到健身房去看陈镜开。19岁的陈镜开身高仅1.49米,两腿奇粗,全身肌肉发达,美中不足的是足踝内翻。那时粮食供应比较紧张,陈镜开饭量太大,常常吃不饱。谭文彪希望李启龙收下陈镜开,给他找碗饭吃。于是,陈镜开拉着一辆板车,驮着行李跟着李启龙来到中南军区体工队。经过短期训练,陈镜开参加了1955年3月举行的全国举重测试。由于他个子矮,没有适合他穿的服装,只得用别针将举重服别起上场,这次测试他只挺举起95公斤,连名次也未得上。

尽管如此,李启龙仍然认为陈镜开大有希望,推荐他进入国家举重集训队。在国家集训队,陈镜开训练十分刻苦,并且得到前苏联举重教练的指导,成绩上升很快。最后终于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在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以后,陈镜开的信心更足了。但是,当时西方国家的一些报纸发表文章,说陈镜开的世界纪录是写出来的,不是举起来的。陈镜开十分气愤,难道在我们国内创出的世界纪录就不算数吗?他时时激励、鞭策自己,总有一天要在国际体坛上,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的世界纪录是真的还是假的。机会终于来了,1957年8月,世界青年联欢节举重比赛在莫斯科举行。比赛开始后,陈镜开由于身体有伤,在前两个回合中,举得不理想,成绩比前苏联运动员少15公斤。在挺举130公斤的时候,他的两腿猛烈抽筋,虽然试举成功,可是他似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主持比赛的前苏联人,已经把他们国家的国旗挂到了第一名的旗杆上。陈镜开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看胸前的国徽,一股神奇的力量从心底涌起。他沉着坚定,成功地举起了140公斤的杠铃。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前苏联的那位主持人无可奈何地解下国旗。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

事后,一位记者问陈镜开,是什么力量使你把这么重的杠铃举起来的,他自豪地回答:“我是用6亿人民的力量举上去的。

 

2、“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

14日下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刚闭幕,胡锦涛就和黄菊、吴官正、曹刚川、王刚等一同赶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连夜听取了关于飞船发射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

15日凌晨,地处戈壁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方既白,晨曦微露。5时2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这里,亲切会见首飞梯队3名航天员。胡锦涛说,“神舟”五号马上就要发射了,这是你们盼望已久的庄严时刻,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庄严时刻。一会儿,杨利伟同志就要作为我国第一个探索太空的勇士出征,就要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相信你一定会沉着冷静,坚毅果敢,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等待着你胜利归来。执行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激动地表示,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8时50分,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来到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与此同时,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罗干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飞船发射现场上,晴空万里,阳光明媚,“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巍然挺立,箭体上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上午9时整,火箭在震天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9时42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指挥控制大厅内,顿时一片欢腾。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包括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四个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飞船上进行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的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有关单位研制。

按预定计划,“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绕地球飞行14圈,随后,航天员杨利伟将乘坐飞船返回舱于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时间: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在现场观看飞船发射时强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二)经典史料

1、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邓小平(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九日)

最近《人民日报》记者找了六位参加过一九七一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写了一份材料,讲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产生的经过,很可以看看。《纪要》是姚文元修改、张春桥定稿的。当时不少人对这个《纪要》有意见。《人民日报》记者写的这份材料说明了问题的真相。

《纪要》里讲了所谓“两个估计”,即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建国后的十七年,各条战线,包括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战线,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路线占主导地位,唯独你们教育战线不是这样,能说得通吗?《纪要》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的。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我们不能简单地处理。一九七六年天安门事件中关于我的问题的决议,毛泽东同志也是画了圈的。天安门事件涉及那么多人,说是反革命事件,不行嘛!说我是天安门事件的后台,其实,当时我已经不能同外界接触了。《纪要》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话,有许多是断章取义的。《纪要》里还塞进了不少“四人帮”的东西。对这个《纪要》要进行批判,划清是非界限。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我提出这个问题,可有人反对哩!大家知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应该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它的体系。对毛泽东思想就不这样?也应该如此嘛,否则非犯错误不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怎么能把几百万、上千万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呢?我们现在的人才,大部分还不是十七年培养出来的?原子弹是一九六四年搞成功的。氢弹虽然是一九六七年爆炸的,但也不是一下子就搞出来的,这些都是聂荣臻同志抓那个一九五六年制订的十二年科学规划打下的基础。你们的思想没有解放出来。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要摔筋斗的。现在教育工作者对你们教育部有议论,你们要心中有数。要敢于大胆讲话。我在八月八日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那篇讲话,是个大胆的讲话,当然也照顾了一点现实。对我的讲话,有人反对,这不要紧。一个方针政策,总会有人反对和不同意的。他们敢讲出来就好,可以开展辩论嘛!

一九七一年全教会时,周恩来同志处境很困难。一九七二年,他和一位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谈话时,讲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大学生。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这个问题是很勇敢的。这是要教育部门转弯子,但是教育部门没有转过来。为什么要直接招生呢?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能中断学习的连续性。十八岁到二十岁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期。过去我和外宾也讲过,中学毕业后劳动两年如何如何好。实践证明,劳动两年以后,原来学的东西丢掉了一半,浪费了时间。采取直接招生的办法,并不是不要劳动,劳动可以在中小学就注意。从青少年起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有好处。到大学以后,重点是结合学习搞对口劳动。到农村劳动也可以搞一点,但不能太多。

毛泽东同志的七二一指示要正确地去理解。七二一大学、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各省自己去搞,办法由他们自己定,毕业生不属国家统一分配范围。但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恐怕不能这样办,并不是所有大学都要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来没有讲过大学不要保证教育质量,不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不要出人才。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还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抓,要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你们要放手去抓,大胆去抓,要独立思考,不要东看看,西看看。把问题弄清楚,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报告中央。教育方面的问题成堆,必须理出个头绪来。现在群众劲头起来了,教育部不要成为阻力。教育部首要的问题是要思想一致。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

要健全教育部的机构。要找一些四十岁左右的人,天天到学校里去跑。搞四十个人,至少搞二十个人专门下去跑。要像下连队当兵一样,下去当“学生”,到班里听听课,了解情况,监督计划、政策等的执行,然后回来报告。这样才能使情况反映得快,问题解决得快。可以首先跑重点大学,跑重点中学、小学。这些就是具体措施,不能只讲空话。

工宣队问题要解决,他们留在学校也不安心。军队支左的,无例外地都要撤出来。学校里这些问题不解决,扯皮就扯得没完没了。

重点大学搞多少,谁管,体制怎么定?我看,重点大学教育部要管起来。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教育部要直接抓好几个学校,搞点示范。学校每周学习时间多少,政治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多少等等,这些都要具体化,教育部要干预。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师范大学要办好。省、市管的师范院校,教育部也要经常派人去检查。不办好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

大学学制本科一般定为四年,这个问题认识基本一致了。医科不同,可以长一些。还有个别专业也可以长些。所谓四年,基础课恐怕要两三年。基础打得不好,搞科研是有困难的。我看了你们编的外国教材情况简报。看来,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当然,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

你们起草的招生文件写得很难懂,太繁琐。关于招生的条件,我改了一下。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科学研究机构已经确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并决定恢复科研人员的职称。这是很大的决策,解决了很多重要的问题,会引起震动,会影响到教育、工业等方面。教育部门要紧紧跟上。大专院校也应该恢复教授、讲师、助教等职称。多年来,许多同志考虑恢复职称的问题,这次中央在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科研、教育的后勤部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十分重要。大学里应当有一批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人,把这方面的工作管起来,使教学和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业务工作,不要让他们为了设备和工作条件问题到处奔跑。要加强学校的教师队伍,科研系统有的人可以调出来搞教育,支援教育。搞教育是很光荣的,要鼓励大家热心教育事业。对科研系统抽出来支援教育的那些同志,教育部要在政治上、物质上安排好。今后我们要很好地研究科研和教育如何协调、人员如何经常交流的问题。人员不流动,思想就会僵化。外国科研机构很注意更新科研队伍,经常补充年轻的、思想灵活的人进来。我们也要逐步实行科研人员流动、更新的制度。要注意发现人才。现在有些人的成就外国人都公认,我们反而不了解,说明我们的一些制度有缺陷,不能发现人才,要认真改进。

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重要的政策、措施,也是方针性的东西,这些我是要管的。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

总之,教育部要思想解决,争取主动。过去讲错了的,再讲一下,改过来。拨乱反正,语言要明确,含糊其词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办事要快,不要拖。

*这是邓小平同志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要点,选自《邓小平文选(二)》

 

2、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工作情况的报告(有删节)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 2000年8月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发展科教事业。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提出了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战略要求,经过多年持续的努力,我国科技、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体制改革启动。1992年以后,科技系统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进行了以结构调整、人才分流和机制转变为重点的改革试点。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科技体制改革进入调整结构与转变机制相互促进的新阶段。在十多年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科技工作已初步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战略格局,实施了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行动,进行了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设备更新,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绩。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本世纪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顺利推进,到1997年底,已经有1882个县、6个省市实现了“两基”目标,覆盖了全国65%的人口地区,全国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6%。对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学校学生占高中阶段学生的比例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状况。高等教育也得到长足发展,规模稳步扩大,改革全面展开。国家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经过多年努力,教师待遇得到提高,特别是通过实施“广厦工程”,教师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努力解决民办教师问题,通过考核将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稳定了教师队伍。

科技和教育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著作权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务院制订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16项教育行政法规。我国科技、教育法律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

二、本届政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面的主要工作

科教兴国,重在落实。十五大以来,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概括起来,主要是:抓住一个中心环节,努力推进十项工作。

“抓住一个中心环节”,就是始终把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合作为关键,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但科技、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脱节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从科技和教育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体制上分割。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科研单位、高校和社会经济领域彼此隔离,企业未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与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缺乏紧密联系,大量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二是力量上分散。有限的科技和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三是机制上落后。科研机构和学校在内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等方面存在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现象,科研人员和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科技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四是观念上滞后。科研工作重完成课题和发表论文的数量、轻市场需求和成果转化;教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存在为应付考试而学、为应付考试而教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五是投入不足。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对教育还是科技,其经费的投入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总之,科技、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脱节,不仅制约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把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心环节。首先,从组织领导入手,加强了对科技、教育、经济这三者在改革、发展上的组织协调。1998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朱榕基同志任组长,我任副组长。成员除科技、教育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外,还吸收了国务院综合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第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相继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对面向新世纪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进行了重点部署。第三,努力从体制、机制、政策以及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通过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和教育体制。由于牢牢抓住这一“中心环节”,明确教育的重点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技的重点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扎实,容易被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理解和接受,从而有利于实现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深层次上的突破。

努力推进十项工作,主要是:

一、    加大投入,切实支持科教事业的发展。  

二、    应用型科研机构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三、    积极推进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着力提高源头创新能力。

四、    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五、    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七、    努力完成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八、    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  

九、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一〇、       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科教兴国是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大战略。既要抓紧当前,又要有长远打算,不能急功近利,政府要“一届接着一届干”。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面对知识经济正在到来、即将加入WTO的形势,加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将在继续全面抓好落实的同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以切实的措施、务实的作风,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为了使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必须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潮流,努力加强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为此,在应用研究方面,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企业化转制的成果。目前,按照第一批242个科研机构转制的经验,国务院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所属应用型科研机构的转制正在加快进行,并可望在今年底基本完成。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以后,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行竞争上岗,采取有利于激励创新、有利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内部分配方式,把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对公益型科研机构也要进行分类改革。在基础研究方面,要力争在优势领域取得突破。国家将实施第二期高技术研究计划即S863计划。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切实加强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原创性基础研究,集中力量在有相对优势或战略必争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提高我国在信息、生物、新材料、航天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的后劲。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大批人才的涌现是保证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关键。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办好各级各类教育。一是不断巩固和提高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成效。“十五”期间,要进一步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的“两基”工作。与此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要逐步统一起来,一些地区的“五•三”、“五•四”学制要尽快统一为“六•三”学制,并使小学与初中阶段以多种方式相连接,以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在农村要继续实施农科教相结合、三教统筹,加强对农村适用人才的培养。二是适应人口发展现状和就业市场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适时调整教育结构,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多办一些高中,力争“十五”期间使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升入高中阶段学习。同时,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下大力气改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要支持办好一批示范型高等或中等职业学校,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三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积极推进高校内部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同时,启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按照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对学校发展的规划,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合作,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高等学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拓宽专业口径,调整培养结构,改革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加强德育和人文知识素养的培育,发展多媒体和网络远程教育,大力培养信息、软件、微电子、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的创新人才和现代经营管理人才,以适应“十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要继续办好科技园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西部大开发,科教要先行。科教兴国战略应贯彻于西部开发的各个方面。一是要从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农业优良品种、旱作和节水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以及军民两用技术,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各项事业在较高的技术层面和起点上发展。二是加大对西部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提高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十五”期间将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中小学危房的改造,其中对贫困地区,中央将适当予以资助。同时,支持西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办好一所较高水平的大学,为西部开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了解决一些地方出现的教师工资发放困难等实际问题,国务院已决定把教师工资发放纳入公务员工资发放保障体系中统一组织实施。今后,各级财政部门将建立教师工资专户,县级财政收入和各项补助首先按编制内教师工资额划入工资专户,确保教师工资发放的资金来源。各省财政部门要负责这项工作的监督和落实,对财力不足、难以落实的县,省财政实行专项转移支付办法予以保证。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新增部分,也首先用于工资发放。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十二日)

                           一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二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卫星、空间技术不也搞起来了吗?我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在全世界也是居于前列的。知识分子待遇问题要分几年解决,使他们感到有希望。北京大学一位老教授说:“我的工资从建国时候开始就是这么多,但是现在物价涨了,我的生活水平降了三分之二。”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这个事情,在国际上都有影响。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有些留学生,回来以后没有工作条件,也没有接纳他们的机构,有些学科我们还没有。可以搞个综合的科研中心,设立若干专业,或者在现有的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里增设一些专业,把这些人放在里面,攻一个方面,总会有些人做出重大贡献。否则,这些人不回来,实在可惜啊。科教投资的使用要改进,这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嘛。

当然,我这里说的关于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的意见,是作为一个战略方针,一个战略措施来说的。从长远看,这个问题到了着手解决的时候了。

*这是邓小平同志两次谈话的节录,分别摘自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和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谈话。   选自《邓小平文选(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