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苏联1980年版高中历史教
最新热门    
 
人民版高中历史学生用书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1

时间:2009-10-18 17:27:56  来源:人民版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其他网站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一部分  专题

 

[专题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知道我国“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及在新中国文化发展中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本专题涉及的感性知识较多,学习过程中不应满足于掌握基础知识。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结合历史分析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在分析以上问题时,要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学习交流。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科学技术、人民教育事业成就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以及文艺工作者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以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的学习,树立科教兴国意识。

 

[专题学习指导]

1、整体感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聚焦重难点

学习本专题过程中,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现代化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过程中的失误,形成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错误的再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批判的程度上。同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几年中,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虽然经历了挫折,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点比较零散的现象,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增强记忆,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文化艺术作品、体育成就、教育发展成就(按阶段)列入一个总表,各部分再以时间为界列分表,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知识线索。

 

3、学法引导

材料学习法。在本专题的学习中,会涉及到许多文艺作品、科技文化成就、体育运动知识、教育政策法规等知识点。学生要把握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脉络,必须对以上内容有所了解。因此材料学习法在本专题学习中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搜集、整理、归纳、比较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热爱历史学习的激情。同时,在搜集与处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第一手资料,写一系列的历史小论文,增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学习法。在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内容,距离现在并不遥远,甚至有些就是刚刚发生的事,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更直接地学习方式增进历史学习,即实践学习法。指的是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事先要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如果去访问某一位文革时期样板戏演员,事先就要做好采访计划,设定访问和问题大纲,熟悉文革时期的历史,了解被访者的性格、经历和其他自然状况等。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实践学习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4.      解题方法指南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同时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试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谈一下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须找出哪些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现象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关系的内容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第二,还必须点出两种现象之间如何作用;第三,要注意到题目中所限定的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就是1949年10月1日后的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发展过程。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课前思考]

诞生于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新中国的文化,在半个多世纪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结合本课内容思考以下问答: 指导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方针要有哪些?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在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历程中我们可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本课学习目标]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本课涉及到对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中要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联系各方面情况,多方搜集资料,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也要善于同他人合作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方搜集相关资料,对共和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文化事业成就有了深入了解,进一步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树立自觉传承祖国文化遗产的意识,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远大抱负。

 

[重难点突破]

对“双百方针”的把握。对“双百方针”要从整体上加以概括,从“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方针提出的历史意义,方针贯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就等几个方面加强理解。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以“双百方针”为线索,梳理共和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化事业发展历程。

“双百方针”与“双为方针”。“双百方针”总结了党长期以来领导科学文化的经验教训,符合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是创建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双为方针”概括了社会主义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反映了时代要求,符合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双为方针”是贯彻“双百方针”的必要补充,为“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文化事业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林海雪原》  B《谁是最可爱的人》  C 《红岩》  D 《保卫延安》

(2)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A 《上甘岭》   B《青春之歌》   C《中华女儿》   D《李双双》

(3)中国体育事业开始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

B “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出                   

C《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通过

D中国重返奥委会

(4)下列哪一项为“文化大革命”开始发动的标志

A、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的发表

B、“五一六通知”

C、“二月提纲”的拟订

D、1966年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58年9月13日至20日,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材料二    1965年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说急剧下降。1965年全国图书出版共20143种,杂志790种,报纸343种,到1968年,图书下降到3694种,杂志降到22种,报纸降到42种。

                                        ——以上材料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摘自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请回答: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几年中,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

A.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生活             

B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

C.反映古代历史人物

D反映政治生活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事业遭到了剧烈的摧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许多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    

B无数文艺界知名人士遭到迫害

C.“八亿人口八个戏”

D “文革”十年,文化艺术工作完全停滞

(3)社会主义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

C.推陈出新

D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4)实现了中国人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的世界冠军是

A.陈镜开

B许海峰

C.邓亚萍      

D李宁

(5)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的时间是

A.1973年

B 1979年

C.1984年

D 1998年

 

(二)材料解析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选自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党的十五大确立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是什么?有人认为今天的文艺界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请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再创中华民族文化新辉煌的立足点和认识。

 

(三)问答题

1、旧中国体育运动落后,中国人被西方列强嘲笑为“东亚病夫”。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取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中国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向世界体育强国迈进。简述我国从“东亚病夫”到确立世界体育大国地位的历程。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写一篇以《北京2008》为题目的随感。

 2、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同时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试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谈一下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班级举办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艺作品。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判断,分析,加工,处理。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或心得体会,写成历史习作。

2、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以搜集文学资料与访问历史见证人的形式调查文革十年文学艺术作品所遭受的摧残。并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培养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整理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前思考]

当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的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结合本课内容思考: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教育事业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有那些经验教训?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资料,加深教育对于国计民生重要性的认识。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方法学习相关问题。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学会同他人合作,尤其是与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合作。

学生作为被教育的主要对象,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教育现状与教育政策,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的激情。增强爱国热情,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部分学生确立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

 

[重难点突破]

建国后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摆脱落后的文化教育状态,采取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80年代以来,国家普及义务教育,江泽民在十四大上又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取得巨大成就。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新中国文化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结合当前科教兴国战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史实,明确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即文化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会议是

A.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B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下列教育法规中属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的有

a《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f《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 abcdef

B acdef

C acd

D acde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人民政府……提供方针政策以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1951年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材料二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建国初人民政府是怎样保证工农子女受教育机会的?

(2)材料二的颁布,对我国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2)下列对“文革”中的教育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次“教育改革”开始于《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的发出

B.此次“教育改革”严重依附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

C.此次“教育改革”给知识青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D.此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3)将教育作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B.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C.1992年,中共十四的大召开

D.1995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公布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没有党的组织,没有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党委不管学校中党的工作,就等于把学校交给资产阶级去领导,就会犯很大的错误。为了建立起学校中首先是高等学校中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必须选派得力的干部到这些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办好这些学校。近几年来,各地党委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虽已有所加强,但远赶不上工作需要,不重视或不大重视学校教育工作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的存在,许多党委不注意学校中党的工作,对学校教育的政治思想领导还很薄弱,以致学校教育各项改革和建设工作的进行,显得不够有力。这种只重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做法,是缺少远见的,必须迅速加以改变。

——摘自《中共中央批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学校教育工作座谈会的报告>给各地党委的指示》一九五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材料二   “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育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学制要缩短,课程设置要精简,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删繁就简。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摘自1966、8、8《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三日

请回答:据以上三则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结合相关史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问答题

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请结合相关知识谈一下你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认识。

2、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简析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意义及其在实施过程中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一场“教育革命”在全国展开。根据所学内容,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收集有关“教育革命”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判断、分析、加工、处理,就你自己对文革中“教育革命”的认识写一篇历史论文。

2、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当地的教育局、档案馆、博物馆、各级各类学校、退休老教育者家中进行采访和资料收集,调查当地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教育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前思考]

新中国成立时,科学技术领域十分落后;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挤身于科技大国的行列。试结合相关内容概述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科学习目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重难点突破]

新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十年动乱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0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有些项目接近世界水平,有些项目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过程中结合当前科教兴国的战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史实,明确认识:一定时期的科技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2)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3)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

 

(二)材料解析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安全返回,举国欢腾。刚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返回北京的国家航天局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栾恩杰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 栾恩杰指出,太空属于全人类,航天活动是人类的活动,各国取得的成绩都是人类的成绩。中国国家航天局确定的方针是:开发太空,造福全人类,和平利用空间。中国的成就表明人类在探索空间上又有了一支新的生力军。中国的航天力量,作为国际航天力量的一部分,将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发挥我们自己的作用。

请回答:说出材料中提到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时间及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的名字。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D 物质贡献决定精神贡献

(2)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于不尊重科学的是:

A 人民公社运动

B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批判彭德怀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材料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在中国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据以上材料,列举改革开放前我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问答题

 1、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简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技能提高】

1、探索学习

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访问科技领域专家,了解目前中国科技领域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哪些方面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从中选取一个方向,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或心得体会,并把它写下来,形成习作。

2、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方式分组搜集材料,在主题班会上介绍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