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高一年级期中历史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苏联1980年版高中历史教
最新热门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三玛雅的神和人

时间:2009-10-18 17:28:13  来源:人民版
 

 玛雅的神和人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玛雅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其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知识与能力】 

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1)玛雅是一个宗教色彩浓郁的社会。

(2)玛雅社会结构的特点是等级森严,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

(3)以建筑、雕刻、壁画、书籍、球场为代表的玛雅文化、艺术。

能力培养:(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插图,判断玛雅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透过分散的资料,对玛雅文明的精髓进行总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的同时,尽可能多出示相关考古图片。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可以就古代文明的发现方式的多样性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等级制度的不合理与残酷性。正确认识宗教信仰的本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面较广,信息点较多,需要解释的问题也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形成更为直观的感受,以加深对课文文字资料的理解。

 

【玛雅诸神】

本目讲的是玛雅的宗教信仰。内容涵盖四个方面:

(1)早期的居民点和后来的城邦都是围绕祭祀中心发展起来的。这是文明发展的规律之一。如耶路撒冷,传说犹太先祖亚伯拉罕在这里的摩利亚山上(今称“圣殿山岗”)领受上帝旨意、祭献儿子;他的孙子雅各在此和天使摔跤,并被赐名“以色列”。犹太人奉其地若神明,纷纷迁来居住,相传公元前1010年所罗门王在山上建设圣殿,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城市。又如伊斯兰的“圣城”麦加,因为有一块被穆斯林视为神圣的陨石,成为人们的祈祷之所,后来发展成为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城市。

(2)以太阳神为代表的玛雅诸神。插图列举了十种,可以以其中一二种为例,进行集中解释。需要向学生说明的是,插图中的玛雅诸神的形象,其实又都是文字符号。

(3)玛雅的祖先崇拜。教师可以列举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如清明扫墓等。

(4)政教合一。神权管理机构也就是政权管理机构,宗教无处不在。

概括:宗教与神灵占据了玛雅人的精神究竟。玛雅人在宗教信仰的驱动下在天文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宗教信仰中存在许多有违科学、真理的内容,必然会束缚玛雅人向更高层次的文明阶段迈进。

 

 

 

【玛雅等级社会】

讲的是玛雅的社会结构,强调其为等级社会,发展阶段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比较接近。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位置、服饰、神态、等方面判断图中人物的社会地位,进而了解玛雅各社会阶层及所处的社会阶段。

由于宗教色彩浓郁,祭司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阶层。

关于玛雅社会结构的具体情况,由于史料有限,尚无法深入讨论。

 

【玛雅人创造的文化和艺术】

从建筑、壁画、书籍、娱乐(球场)等方面对玛雅文化艺术进行介绍。

玛雅的建筑以带神庙的金字塔最为典型,详见本专题第二课。讲到“布局严谨和结构宏伟”,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本专题内关于玛雅建筑的插图或幻灯。

插图“博南帕克壁画”:仅裹缠腰布的俘虏在衣着华丽的男女权贵的脚下受尽折磨后被斩首处死。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如果把这些残暴的行为放在恰当的背景下,就不难看出玛雅人视这些显而易见的野蛮行径为神圣,其目的是为了维持宇宙的正常秩序,在君主政体中也有其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玛雅的文化和艺术也带有宗教烙印。雄伟的神庙总是和祭祀有关,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不是为了日常使用,也不是为了美的享受,而是为了在祭祀仪式上敬献给诸神和受人崇拜的国王,以表达对他们的敬仰、赞美之情。每件艺术品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在彩绘盘子中间留个小洞,是为了释放盘子的灵魂,好让它前往地府陪伴刚去报到的灵魂。插图“蒂卡尔玛雅墓出土的有玉米神头像的玉石拼嵌花瓶”,显然是献给玉米神以保佑有好收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玛雅有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却没有与其艺术水准相匹配的先进工具。考古发现证明,玛雅人已经把金属加工成物品,但没有把金属作为工具。他们使用的切割工具,通常是用坚硬的黑曜石。黑曜石是一种黑色火山玻璃,可被凿成刀刃般锋利,多用来制作武器和切割工具。玛雅人总是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玉器为例,玛雅人认为玉能为生人辟邪,能使死人的灵魂永生,因而对玉制品相当推崇。但是当地产和玉石异常坚硬,仅靠黑曜石之类的原始工具,是无法把它加工成精美的饰品的。他们便用粗线加上湿沙,在玉石的表面上磨擦,形成深漕,这样就能把大块的玉石分割成块状或片状,然后用木质锯和骨质钻头来雕凿线条、涡和其他图案。有时玉的粉末也被用来当作磨蚀剂。玉片的打磨则用甘蔗或葫芦的纤维,因为玛雅人知道,这些植物的细胞内都存有细小的硅石。经过巧妙的构思和细心、持久的劳动,玉块就被加工成护身符或雕像了。

书籍是文明的记录,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讲到玛雅的书籍,可以让学生们强调,如果不是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焚毁,更多的玛雅书籍会流传下来,玛雅文明就可以更清晰、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们对玛雅文明的破坏,其实就是“焚书坑儒” 。

关于玛雅的球赛,要向学生指出,它不是一种纯娱乐的活动,而是有着深刻的宗教成分在内。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科潘的玛雅球场”,尽量想象比赛规则和场景,指出其与我们现在的篮球、足球运动的不同。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玛雅诸神;玛雅人创造的文化和艺术。

难点

玛雅社会中的政教合一。

 

(三)本课问题解答

 

议一议 

太阳神似乎是古代农耕民族共同信仰的神祗,为什么?

答案提示:(1)人类生活与太阳息息相关,在早期人类文明里,太阳崇拜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宗教现象正如世界宗教学权威麦克斯·缪勒所言,“一切神话均源于太阳。” “凡是阳光照耀到的地方,均有太阳崇拜的存在。”

(2)太阳提供的光和热,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太阳运行导致的季节变化,是安排农事必须遵循的。因此,农业与太阳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农耕民族崇拜太阳,太阳神成为古代农耕民族共同信仰的神祗。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本土原始太阳教,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太阳崇拜的最初方式之一,是向天空中的太阳跪拜叩头。最晚于尧舜时期,部落联盟就已形成固定的崇拜日神仪式,即“寅宾出日”、“寅饯纳日”。国家形成后,原始太阳教与王权结合。太阳神除继续农业部落联盟时期既有的光明、温暖、丰产的赐予者这一职能外,还开始成为王权(秦以后是皇权)的保护神。夏桀以日(太阳)自称。商部落自第八世上甲微开始,转而以太阳为保护神,把日神当做天来拜,“宾日于东,饯日于西”。古代的埃及、印加帝国也都是农业国家,埃及阿布西尔最早的太阳庙里,太阳神被奉为生命之源、“众神之父”;以种植玉米为主业的印加人,崇拜太阳,把太阳视为活的精灵;

 

【想一想】 

按照你的推测,“玛雅学”在21世纪将会得到怎样的发展?

答案提示:

(1)21世纪是一个注重人文关怀的世纪,伴随着古代文明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甚至投入到玛雅研究中, “玛雅学”研究队伍扩大。

(2)更多的玛雅文明遗址会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如遥感技术、更精确的年代测量仪器)会出现在玛雅考古现场。

(3)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玛雅的两次衰落)可能会得到明确的答案,一些新的谜团又会产生。

 

自我测评】 

玛雅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1)高度:玛雅金字塔的高度远不及埃及金字塔(埃及最高的金字塔为“胡夫金字塔”,原高146米;玛雅最高的金字塔为“蒂卡尔4号神庙”,高75米)。

(2)数量:玛雅金字塔的数量远远超过埃及金字塔,仅在墨西哥境内,人们就发现了10万多座金字塔。

(3)外观:玛雅的这种塔式建筑从外观上看,顶部多为平台,上面建有神庙,而且可以拾级而上;埃及金字塔则是锥顶。

(4)功能:埃及金字塔都是法老们的陵墓,玛雅金字塔的主要用以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只有少量玛雅金字塔具有陵墓的功能。

 

 

材料阅读与思考

西班牙驻尤卡坦地区大主教兰达在他的回忆录《尤卡坦记事》中,记载了欧洲殖民者焚毁玛雅书籍时的情形:

里面尽是妖魔鬼怪散布的迷信和谬误,我们把它们全部付之一炬。这使得玛雅人非常地哀伤,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痛苦。

 

【想一想】

应该怎样对待不同文明的文化成果?不同文明之间应如何相处共存?

答案提示: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明。文明之间存在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待不同文明的正确方式,应是在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基础上的共同促进与共同提高。在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正如罗素所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 在人类以往的历史上并不缺乏由于文明(例如宗教)的原因引起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冲突。但是总体而言,在不同文明之间由于文化原因引起冲突总是暂时的,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则是主要的。片面地强调“文明的冲突”,是一种片面的、危险的观点和做法。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了解学生对文明之间相处方式的看法。

 

【评价方法】

讨论法、比较法

 

【评价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美国学者享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书,写出不超过1000字的读书报告。

评价包括:(1)对内容的理解程度;(2)观点的倾向性;(3)有无自己的见解。

 

【评价总结】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发现论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不以正确与否评判其观点,对于偏激的倾向适当引导即可。

 

(五)历史问题注释

【玛雅的球赛】 

考古发现证明,玛雅人经常进行一种奇特的球类比赛。玛雅的球场不同于我们今天使用的任何一种球类活动场地,中间是狭长的比赛场地,赛场两边是高高的平台(有时是有斜坡的平台),平台的侧面构成了赛场的两个墙壁。墙壁上有环形球洞,相当于篮球场的篮框。比赛时不能用手或脚,只能用膝部、臀部及腰腹部顶撞球,将球送进环洞的一方将赢得比赛。用身体撞击篮球大小的实心橡胶球,很容易受伤。因此正如我们在绘画中看到的那样,尽管选手们的臂膀、膝盖、腹部都用厚厚的护垫保护着,但鼻青脸肿、血流如注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几乎所有的玛雅城市都建有球场,而且一座城市中往往不只有一个球场。建在中心广场的球场更加气派一些。玛雅地区最大的球场在奇琴伊察,它坐落在中心广场的东端。斯蒂芬斯游历尤卡坦时曾亲自测量过这个球场,长度为274英尺,赛场宽度(两墙之间的距离)为120英尺,墙上的环洞内径仅1英尺7英寸。比赛用球用生橡胶制成,重约2.5千克。考古学家通过研究绘画和铭文,掌握了比赛规则。消遣不是比赛的目的,受伤也并不是球赛真正的危险。考古学家越来越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玛雅人的球赛是人祭的一种形式。他们从铭文和绘画中了解到,比赛双方有时是两名俘虏,有时也在俘虏与贵族之间进行。在后一种情况下,选手之间并不公平,贵族佩有用美洲豹皮制成的护具,俘虏则连简单的比赛服都没有。比赛一旦决出输赢,血腥之气立刻扑面而来。失败一方有时被重球砸死;有时被捆成球状,象球一样被扔来扔去,直到断气;更常见的情况是输家被当作人牲,推上祭坛。奇琴伊察球场的一面墙上就有用输球者进行人祭的壁画。实际上,奇琴伊察赛场旁边就有不下三座神庙,这种布局本身就暗示了比赛也是一种宗教活动。人们常说,竞技体育是和平时期的战争。可是在玛雅人的世界里,比赛本身就是一种战争,甚至比战争还要残酷。据说篮球这一体育项目源自于美洲印第安人的一种球戏,可能与玛雅人的球赛有关。

 

【博南帕克壁画】 

1946年,考古学家在帕伦克东南80英里的地方发现了另一座古典时期的玛雅城市遗址――博南帕克。这个遗址最重要的文物就是保存完好的“画厅”。画厅分为三间,每间的内墙上都布满精美的壁画,呈现了放血、战争和人牲等生动景象。本课插图出自2号厅,壁画表现的情景发生于公元790-792年间,是为了纪念国王向众人宣布立其子为继承人。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细部刻画,都堪称一流。这幅壁画蕴含的信息使学者们认识到,和世上任何其他一样,玛雅人也有残暴和嗜血的一面。这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以前做出的有关玛雅人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论断。

 

 

【人祭】 

又称“人牲”,古代以人作为牺牲祭祀鬼神的宗教活动。在玛雅人的观念中,从天堂到地狱,包括尘世间的一草一木、一时一事,无不属于神的监管范围。他们认为自己惟一应该做的就是把世间最好的东西献出来讨好诸神,换取神对他们的宽容与关照。在最为隆重的场合和最为重要的时刻,玛雅人不惜把生命献给他们的神。这是玛雅世界盛行人祭的原因。在尤卡坦的奇琴伊察附近,有一口神秘的圣井,直径约60米,深达20多米,进水泛黄,水草丛生。据说玛雅人经常把活人扔进井里,讨好深居其中的神灵。兰达曾带着厌恶之情写道:“玛雅人曾有往这口井中扔活人的习俗。他们相信这些人并没有死,尽管他们再也见不到他们了……一些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把自己的孩子也扔进去作了祭品。……他们还往井里扔宝石及其他他们认为珍贵的东西。印第安人对此表现得极为虔诚,如果这个国家盛产黄金,那么大部分的黄金都被扔到了这座井中。”20世纪初,美国业余考古学家爱德华·汤普森打捞出黄金、玉石之类的珍宝,石刀、长矛这样的武器,还有数十具遗骸。说明兰达所记述的“人祭”确实存在过。16世纪,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乌希马尔城目睹了发生在一座高达30多米的神庙上人祭仪式:主祭司的手中握着又宽又大的燧石砍刀,另一位祭司则拿着一个锻造成蛇状的项圈。人祭是在阶梯上逐个进行的。即将成为人牲的受害者全身裸露,被放倒在台阶上后,脖子马上被套上项圈,四肢被四位祭司抓住。接着,主祭司动作娴熟地开膛破肚,用手掏出心脏,把尚冒着热气心脏向太阳展示,表示把心和热气一同献给它。然后,他面向偶像,把心脏扔到它的脸上。所有这些完成后,他把尸体踢下台阶,任凭它沿着台阶滚落到金字塔脚下。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尸体的皮也要被剥下,主祭司脱下自己的礼服,钻到鲜血淋淋的人皮中,一边舞蹈,一边念咒。有时候,围观的人们会分食尸体,前提是这个人牲生前是一位骁勇的战士。玛雅人并不觉得吃下这些肉会令人作呕,相反,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提升自己的勇气与能量。考古学家们分析,人牲最主要的来源是战俘,这与其他古代文明基本相同。玛雅人作战时总是避免将敌人击毙,活捉俘虏才是最重要的。被俘的平民成为胜者的奴隶,被俘的贵族则被当作人牲。被扔进“圣井”中的人很有可能是玛雅国王们的亲属,包括属于他们的女人,这些人的任务是向井下的神灵征询来年的年景。

 

【太阳神】 

玛雅宗教观念中最重要的神,又是天神、药神,名伊察姆纳(Itzamana)。太阳神是众神之首,主昼夜,是文字和书籍的创造者。形象通常是无牙、高鼻的和善长者,玛雅人最敬重的神祗。

 

【雨神】 

玛雅诸神中地位显赫的一位,名恰克(Chac)。雨神形象特别,长而尖的鼻子,牙齿暴露。头饰是打结的带子。他的名符是一只眼睛,边上一正一反的空心“T”形代表眼泪,是雨水、丰饶的象征。雨神同时又是风神、雷电神、农业神,甚至直接代表了平方米地。由于与民生经济息息相关,雨神恰克非常受崇拜,他的名字与形象在存世经卷里出现了218次。

 

【玉米神】 

玛雅宗教观念中掌管玉米等五谷和森林的神祗,名吁姆·卡虚(Yum kax)。形象清秀,通常以玉米为头饰。玉米是玛雅世界的重要粮食作物,所以玉米神也非常受爱戴,他的名字与形象在存世经卷里出现了98次。可能由于玉米生长过程中常遇到许多自然灾害,玉米神有不少敌人。

 

【死神】 

玛雅神中代表邪恶与残废的神祗,名阿·普切(Ah Puch)。形象是骷髅头、无肉的肋骨、多刺的脊柱。他的名符有二,一是闭目的头像,象征死亡;一是没有下颚的形象以及用来杀牺牲的刀。总是和战神、人牲的符号一同出现,或者与猫头鹰等被罪恶凶兆为伴。

 

【战神】 

玛雅诸神中代表战争的神祗,名艾克·曲瓦(Ek Chuah)。形象通常为黑色,嘴外圈则为棕红色,下唇肥大下垂。他的名符是黑色的眼睛。性格具有双重性:作为恶神,他手持利矛,在自然灾难和战争、杀俘场景中出现;作为好神,他像个背着货物游走各地的商贩。相貌有时像北极星神,保护着可可的种植。

 

 

【月亮女神】 

玛雅诸神中掌管怀孕、纺织、水灾的神祗,名伊希切尔(Ixchel)。她的形象是个满脸怒气的老妪,随身携带的小瓶子里盛满洪水,向大地倾倒以示惩戒。有时被画得充满敌意,头上盘着一条毒蛇,裙衩上有交叉骨头的恐怖图案,手脚有如凶猛动物的利爪,所以又被称为“虎爪老妪”。作为善良的月亮神,她又是太阳神伊察姆纳的配偶。

 

【波波义乌】 

出自玛雅祭司集团的真传,记载了久远的神话、历史大事编年、天文学知识,以及只在祭司集团内部传授的宗教仪式,包含了玛雅文明的核心部分。1688年由编年史学者弗朗西斯科·希门尼斯译成西班牙文,基本上保留了玛雅原文本的内容。是研究玛雅文明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劫后余生的玛雅古抄本】 

18世纪前后,文明研究热在欧洲兴起之后,所剩无几的玛雅书籍才受到关注。三部抄本被发现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而幸运的故事。

“德累斯顿抄本”的拥有者本是一个奥地利人,他既不知道书中的内容,也不知道他的先人为何收藏了这本怪模怪样的书。1739,英国德累斯顿皇家图书馆馆长戈兹在奥地利人的私人藏书室里发现了这本书,便提出收购之意。奥地利人没想到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图书馆馆长会对这本一文不值的书感兴趣,就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把书送给戈兹,一分未收。于是,这本展开后长达3.5米、分为39页的绝世珍品落户英伦。

“巴黎抄本”的命运可谓劫后余生。1859年,一个学者在巴黎图书馆烟囱旁的废书堆里“淘书”,发现了这本即将被报废处理的书。他向馆方作报告,馆方这才将此书收回。在三个抄本中,“巴黎抄本”最为“袖珍”,展开后长仅1.45米。

“马德里抄本”的发现年代是1860年左右。当时,它已被一分为二,拥有者分别是一位大学教授和一位私人藏书家。在好事者的撮合下,教授和藏书家成人之美,使它们在马德里国立图书馆里“破镜重圆”。该抄本共分56页,展开后长达6.7米。其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  进一步阅读建议            

                         

[英]迈克尔·贝金特著,苗晨、宋航译:《文明的遗踪——考古人类学十二大悬案新

探》,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德]C·W·西拉姆著,刘迺元译:《神祗·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三联书店2001年版。

[美]戴尔·布朗主编,张燕译:《辉煌、瑰丽的玛雅》,华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英]汤因比著,曹未凤等译:《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英]保罗·G·巴恩主编,郭小凌、周辉荣译:《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

发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美]西尔瓦纳斯·G·莫莱著,文静,刘平平译:《全景玛雅》,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法]伏尔泰著,梁守铿译:《风俗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冯天瑜著:《上古神话纵横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秦轲、郑明编著:《神秘源――影响人类文明的十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林大雄著:《失落的文明:玛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世界历史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