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澄迈中学岳麓版必修一试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高中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结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最新热门    
 
人民版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09-10-18 17:29:07  来源:人民版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教科书,在史学观念与教育理念上,呈现出了若干的积极变化,相信大家对此会有深刻的体会。

人民版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的启蒙
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
人生而平等

二 人性的复苏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古典文化的“再生”
人性的启蒙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三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呼唤光明的时代
启蒙的真谛
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人文精神

四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自然法论中的人文主义
洛克限制“公权”的设想
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卢梭
康德的自由与平等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的启蒙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了一场智者运动。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相伴。这场思想革命是在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这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运动主要是“智者”运动。

智者,最初是用来表示在一切知识能力方面都很杰出的人,但这里所说的智者是指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注重实利,又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所以他们的言辞和结论往往大胆而惊世骇俗。他们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约公元前481—公元前411),他的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一下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我们有理由把智者运动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公元前399),雅典人,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对此他解释道,神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不是自以为是。他的全部兴趣集中于道德哲学。苏格拉底的这种倾向与雅典的政局和智者的出现有直接的关系。他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

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这句富有哲理性的名言本来是刻在德尔菲阿波罗神庙墙上的铭文,但却成为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特点极为相似。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可以把苏格拉底视为他们的先驱和战友。


苏格拉底在70岁的时候,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本来,只要苏格拉底认一下错,略表一点妥协,他完全可以避免死刑。但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这样,苏格拉底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人生而平等

 
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理论的是斯多亚学派。斯多亚哲学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的芝诺(约公元前336—公元前264),因他在一个斯多亚画廊里讲学而被称为斯多亚学派。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除了创始人芝诺之外,从希腊到罗马,还有西塞罗及一些身份特殊的罗马人,这些罗马人中有皇帝、大臣,甚至还有奴隶。

斯多亚哲学划分为三部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其中,物理学和伦理学最为重要。物理学也称为自然哲学,它不仅阐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思想概述如下:“逻各斯”(Logos),即规定着的理性,是主宰、产生、统治一切自然形态的本源的实体和动力(斯多亚学派称其为“神”)。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世界既然从逻各斯中产生,就必然携带着理性。斯多亚学派认为:像自然界表现出普遍的规律一样,所有的人也都同样具有理性。这样,斯多亚学派就将普遍的规律、共同的理性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得出了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的结论。

既然斯多亚学派认为人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那么就是说人人与生俱来就带有理性,这就自然得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罗马的斯多亚哲学家塞内卡说:“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正是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再到斯多亚学派,西方的人文精神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做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了。
只有这个学派懂得如何培养公民,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人物,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帝王。

……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做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做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根据斯多亚学派的主张和这段文献,你如何理解斯多亚学派的人类平等思想?

二 人性的复苏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古典文化的“再生”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曾经一度陷入“黑暗时期”。在那个时期,辉煌的古典文明被日耳曼人毁灭了,而新的文明尚未产生。基督教在一个人们普遍感到绝望的混乱时代里赢得了人心,树立了权威,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11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主张,但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实际上,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高举的是人文主义的旗帜,这场运动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人性的启蒙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和薄伽丘(1313—1375)都用自己的文学作品谱写了人性的欢歌。薄伽丘的《十日谈》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十日谈》中的故事涉及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仆人、梳羊毛女工、高利贷者、贩夫走卒等等,这些人物各具性格特征,故事内容也尽显人间百态。自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学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描写了如此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一位近代意大利文艺评论家曾把《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在书中,薄伽丘以生动的故事讴歌人性,认为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窒灭,更无从回避。《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思想。

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大多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都是男欢女爱,而作为生物种群的最高级动物,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而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况,罗马天主教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当时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1517年,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僧侣们声称,购买“赎罪券”的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之时,就是灵魂升天之日。这种无耻的谎言和明目张胆的搜刮,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当过牧师的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483—1546)把大家的意见写成《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引起了一场关于赎罪券的辩论。

路德指出,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需教士的中介,也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路德主张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路德强调,《圣经》的目的是为了宣布基督徒是自由的,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尽管在以后的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明显表现出极大的保守倾向,但他所发动的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仍然具有革命的意义——他创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路德教。新教用德文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礼拜;摒弃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组成的教会制度,否认他们是通向天国的钥匙的掌管者;废除了修道院制度,坚持教士有结婚的权利;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最后,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使西欧人从长久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宗教改革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81.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请你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

三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呼唤光明的时代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18世纪以后,理性与思想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的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等方面。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终于促成了17、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发生。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在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大致包括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等几个方面。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类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民族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启蒙运动从英、法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诸多国家,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他们都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启蒙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他们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他们关注社会,希望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

启蒙的真谛

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的主张。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的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也就是要使人获得人身的自由和思想言论的自由。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

在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进行深刻探讨的过程中,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是法国的卢梭(1712—1778)和德国的康德(1724—1804)。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主张依据契约而建立的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利益、侵害人民自由的专制政权。

康德赞成卢梭的有关人生而自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思想的自由。相对于人类本身而言,何为启蒙运动?康德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康德解释说:不成熟状态并不是指人缺乏理智,而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和决心来运用自己的理智。

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在古希腊只有苏格拉底做到了,但他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康德面对历史和现实,尖锐地指出:以人民的保护者自居的统治阶级总是阻挠人民运用自己的理智,实行愚民政策:“保护人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这些温顺的畜生不要竟敢冒险从锁着他们的摇车里面迈出一步。”

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人文精神

 
启蒙运动给人类留下深远影响的还有那充满了个性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思想运动起自18世纪中期,止于19世纪中叶,但它的影响直到今日尚未消失。浪漫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平民思想家卢梭。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他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理性有它的用处,但是生活中很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卢梭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卢梭的这些见解和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广义的浪漫主义是指一种倾向和态度:它宣扬人的感情至上。它本身的特点是非理性的、人文的、个性的、想像的和情感的。它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和背景,描写、讴歌人的情感和业绩。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诗人如拜伦、雪莱、歌德等等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

浪漫主义思潮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贡献和影响是:它极大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凸现了人的情感和个性;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敬态度;它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浪漫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文学作品中充满了无病呻吟,生活中情感泛滥等等。

在启蒙运动之后,西方的人文精神在发展、丰富、成熟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对当时欧洲的政治革命和美国的独立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什么是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有哪些?

康德于1784年9月30日写了一篇题为《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的文章,对启蒙运动的真正含义做了精辟严密的阐述。以下是该文的节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这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举世只有一位君主①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
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惟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康德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惟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那么如何解释和处理个人意见与国家法律和公共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呢?

四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自然法论中的人文主义

18世纪,一些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他们从自然法出发,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思想主张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

早在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就提出,按自然法精神,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但为了防止争斗和战争,就有必要按照人们共同的意识,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来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这种思想对推翻君权神授之说,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他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这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则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而产生的临时机构,而不是集中于常设的委员会;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三者互相独立,而又相互监督。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在启蒙运动中也极富影响。他们认为,在自然界里,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包括财产、生命和自由权。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国家,把裁决是非、惩处犯罪等权力交给国家,以保障财产权等自然权利。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主张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洛克限制“公权”的设想

洛克(1632—1704),出生于英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洛克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根据自然法而享有的自然权利。他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在国王及其政府破坏法律时,人民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当国王及其政府继续威胁大多数人民的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时,人民有权推翻它;在政府与人民的争执中,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这些主张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卢梭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出生于一个钟表匠家庭,自幼家境贫寒,当过学徒、杂役、流浪的音乐家等。贫困的生活,使他深刻了解人民的疾苦;自身所遭受的欺压和凌辱,加深了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仇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著作中,他阐述了其博大精深的民主思想。

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但现实的社会却给人们套上了枷锁。因此,他号召人民向专制的暴君、贵族、僧侣兴师问罪,向不合理的封建旧制度开战。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康德的自由与平等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的手工业者家庭。康德崇拜卢梭,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国家应该代表公民的公意,公民应当把自己的主张看成是公意的一部分;国家应当遵循公民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原则,公民应当服从现存的国家权力,履行他们作为国家公民的义务。他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他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手工艺人和商人的学徒、妇女、仆人以及雇工,由于经济上不能独立,因此属于消极公民,他们没有政治权利,自然也就不能参与政治生活。

康德认为,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在他所设计的共和政体里,人人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国家应尊重公民的权利,这为公民提供了判断国家是否合法的标准。

在启蒙运动中,众多的启蒙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有何继承和发展关系?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中变为现实。从长远观点看,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思想最终导致了教会与国家的分离;理性主义思想对粉碎专制暴政、削弱教会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人道主义、天赋人权和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基本价值规范;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请查阅《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有关材料,谈谈这两个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些原则和思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