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澄迈中学岳麓版必修一试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高中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结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最新热门    
 
人民版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发展潮流

时间:2009-10-18 17:29:09  来源:人民版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教科书,在史学观念与教育理念上,呈现出了若干的积极变化,相信大家对此会有深刻的体会。

人民版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发展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睁眼看世界”
维新变法
走向共和

二、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新觉醒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新思潮的竞起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睁眼看世界”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但大多数读书人依然埋头在经书中寻章摘句,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广州主持禁烟时,为了知己知彼,他非常重视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在派人打探西方人情报的同时,他又请人专门编译西方的书籍和报纸。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相继问世。《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这些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魏源也是变革的倡导者。他受林则徐的委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所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所谓“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在新形势的影响下,鸦片战争以后,还出版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和中国史地的书籍。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和风俗等情况,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还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包括民主制度的创立,州长、总统的选举等等,并对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大加赞赏。姚莹在对中国西南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写成了《康纪行》一书,其中特别关注了西藏地区,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

维新变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康有为出身于官僚家庭,从小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1879年和1882年,他先后到过香港和上海,其间阅读了一些介绍西学的书籍,感受了近代都市文明,产生了变法的思想。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他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也是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他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梁启超的文章立论新颖,文字通俗流畅而又犀利,感情色彩丰富,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谭嗣同属于维新派中的激进派。他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他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他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增强了无数爱国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他们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虽然没有成功,但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戍维新也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维新派创办了近代的报刊,组成了新式社团,积极提但西学,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走向共和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是民主共和国方案的设计师。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明确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至此,“建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民主共和国方案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极力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民主共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则主张维新改良。从1905年到1907年,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阵地,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主要围绕着三个内容进行: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论战实质是围绕着三民主义而展开的。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这次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革命派关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也受到了当时进步人士的普遍拥护,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投身于革命事业,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的阵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1. 简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2.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下面一段材料是美国《纽约时报》上探讨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述评。阅读后请回答,美国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否有合理之处?

当社会改革露出端倪时,改革的拥护者并非那些无知的或不分是非的人,而是属于这样的人,即他们敢于独立思考,并能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到大清国未来除非融入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行列,否则可能发生巨大的政治灾难。改革派的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他们试图在朝廷或人民都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就立即推翻大清国延续已久的古老秩序,或者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要知道隐藏在这种反对的背后,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出现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是非常有益的。他们既不准备接受人民所能发挥的这种作用,又不准备发动人民,以让人民知道他们的奋斗与牺牲,是为着国家和民族利益着想,因而应该受到人民的支持和尊重。
——1900年12月23日《纽约时报》

二、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新觉醒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1913年,袁世凯发布命令,大肆推行尊孔复古,并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1914年9月,袁世凯还亲自率领官员到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同年12月,袁世凯又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在袁世凯政府的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如孔教会、孔道会、经学会,等等。

但是,时代毕竟不同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日益壮大起来。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在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新知识分子成为《新青年》的撰稿人,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也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科学,就是“赛先生”;民主,就是“德先生”①。只有将这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陈独秀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摆脱奴隶的、保守的、想象的陈旧状态,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李大钊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陈独秀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大家应该对民主制在中国的实现充满信心。

新文化运动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凡是经不起科学法则和理性法庭审判的,无论是谁遗留下来的,都一文不值。只有提倡科学,才能破除对封建君主的迷信,真正实现人的解放。

李大钊尖锐地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内容。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与民主共和也不相容。鲁迅在1918年发表了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者还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攻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各种新思想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加入到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中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北京大学,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少年中国学会。该会的宗旨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学说,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气”,以创造适合于20世纪国际潮流的“少年中国”。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和《国民》。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这些进步团体和创办的这些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这场文化革新,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这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2.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新的思想潮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综合分析上述几种思潮,回答下列问题:
(1)这几种思潮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试分析这几种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
(3)这些社会思潮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中国出现了一个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西方各种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他在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当时中文译为“麦喀士”),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学说。此外,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当新文化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国。俄国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给正在苦苦寻求救国之道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指出了这一革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新曙光。11月,李大钊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他积极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最后,他信心十足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新思潮的竞起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许多刊物也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好感。有些刊物,差不多每一期都有一篇或几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他们都缺乏科学的了解,也没有一定的标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们所宣传的社会主义,除了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①社会主义等等。与此同时,一些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潮也在五四运动后进入中国。

在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中,流行较早、影响较大的是无政府主义思潮。20世纪初,经过留学日本和法国的学生的介绍,无政府主义进入中国。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和政府,希望建立没有任何政府的社会。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也出现过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组织和刊物。

新村主义来自日本,在五四运动前就传入中国,在当时影响较小。五四运动后,在日本的新村参观过的一些留学生在国内积极地宣传新村主义,极力赞扬新村里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的新生活。他们迅速吸引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组织新村的各种设想也随之而来。

在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有人又在中国发起了著名的工读互助团运动。他们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打破“劳力”与“劳心”的差别,实现社会的改造。1919年12月,他们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北京大学学生为主的“工读互助团”,开始了他们的实践,以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理想。

五四时期,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潮也在中国兴起。其中,实用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实用主义起源于美国,它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胡适是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主要宣传者。英国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由梁启超等人传入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搞阶级调和、劳资合作,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五四时期是各种新思潮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各种思潮竞相争鸣的时期。在与其他各种思潮互相辩难和论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1919年,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主张对社会改造应该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暴力革命。他极力呼吁人们多研究具体的问题,不要空谈各种各样的主义。针对胡适的观点,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李大钊指出,问题和主义其实不能分离,只有有了共同认可的主义,才能掀起一个社会上多数人参加的共同的运动;取得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希望。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1920年初,工读互助团的实践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而陷入困境,再加上经常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很多人宣布退出工读互助团,风行一时的工读互助团实践以失败告终。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让很多青年认识到,在社会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之前,一点一滴的部分改造是很难行得通的。于是,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积极地通过各种手段来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些组织的任务,就是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经常举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线,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基尔特社会主义者表面上承认资本主义一定会灭亡,社会主义一定会胜利,却又主张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实业,否认中国有工人阶级,更反对成立无产阶级的政党。针对他们的言论,马克思主义者指出,中国的实业不发达是事实,但用什么办法来发展实业,需要认真选择。历史证明,资本主义的道路已经不可行了,只有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才行得通。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判,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1. 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你怎么评价胡适的这种思想?
2. 从五四时期新思潮的引进情况来看,许多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颇有好感。想想这是为什么?
劳工神圣

诸君!此次世界大战争,协商国竟得最后胜利,可以消灭种种黑暗的主义,发展种种光明的主义。……可见此次战争的价值了。但是我们四万万同胞,直接加入的,除了在法国的十五万华工,还有甚么人!这不算怪事!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呵!
我说的劳工,不但是金工、木工等等,凡用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所以农是种植的工,商是转运的工,学校职员、著述家、发明家,教育的工,我们都是劳工。我们要自己认识劳工的价值。劳工神圣!

我们不要羡慕那凭借遗产的纨绔儿!不要羡慕那卖国营私的官吏!不要羡慕那克扣军饷的军官!不要羡慕那操纵票价的商人!不要羡慕那领干修的顾问咨议!不要羡慕那出售选举票的议员!他们虽然奢侈点,但是良心上不及我们的平安多了。我们要认清我们的价值。劳工神圣!
——《北京大学日刊》第260号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想一想蔡元培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