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管志伟:我的愤怒与思考
王俊伟:世界近现代史专
王俊伟:中国近现代史专
刘伟:岳鹿版历史必修1
冷伟:中国历史教科书:
刘伟:评高中教材《中国
张宏伟:鸦片战争应有维
陈小军:“三教合一”新
陈小军:“三教版”必修
陈履伟:民族苦难的记忆
最新热门    
 
陈小伟:人民版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4:50  来源:陈小伟
 

 

陈小伟:人民版《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的教学设计

浙师大附中历史组    321004 

zjjhchxw@163.com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条以学生熟悉的毛泽东诗词入手,以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雪》中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中心,通过学生欣赏和解读《沁园春·长沙》、《西江月·秋收起义》、《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衔接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包括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长征(包括遵义会议),解放战争等内容,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另一条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路程为线索。通过线索一,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革命努力,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不断的进行革命探索,不断的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做出政策的调整,由此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整个历程,从而使本课主题得到提升,从而很自然的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此外,在材料的处理上,除了运用学生熟悉的毛泽东诗词外,还运用了直观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解读和理解,从而为主题服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教学容量上看,本节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的的历史;从课时上看,本节内容要用1节课完成,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毛泽东诗词是记录了中国革命的足迹,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通过选取毛泽东的典型诗词来解读中国革命的典型事件,正好能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漫长征程与基本脉络。

 

三、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及高中近半个学期的历史学习,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大量革命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对中国革命及其相关具体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有不少学生对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存在一定的疑问,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正好可以帮助其解决疑问,这样,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毛泽东的多首诗词,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解读毛泽东诗词的能力。因此,将毛泽东诗词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愿望和认知水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和解读《沁园春·长沙》、《西江月·秋收起义》、《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使学生了解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包括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长征(包括遵义会议),解放战争等史实,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方法解读材料(毛泽东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毛泽东诗词及漫画、历史图片)的分析,使学生在阅读、欣赏、分析、比较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自主性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解读毛泽东诗词,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提升学生文化品位,丰富学生思想情感;同时,感受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探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五、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毛泽东诗词解读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

教学策略与手段


学生朗诵、欣赏、解读毛泽东诗词,教师引导学生从毛泽东诗词中汲取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信息,通过分析,归纳,概括,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不懈探索,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

 

 

六、课前准备

毛泽东诗词收集   课件制作

七、教学过程

引言:“无论时代的车轮走向哪里,总会有一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心底闪烁,他不仅是革命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昆仑之巅,长城之墙,是他胸中的笔。华夏大地,高天厚土,是他笔下的纸。黄河之水,长江之浪,是他纸上的墨。他的诗蕴含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和浪漫主义的风采,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座精神永恒的丰碑。那就是——毛泽东”。他的诗词记录着中国革命的足迹,也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今天我们就通过毛泽东的诗词来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情景一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诗词,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国社会,总体上了解中国革命的状况。同时让学生感受诗词中作者因革命胜利的喜悦心情。

学生一朗诵: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950年10月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学生解读:(侧重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

教师补充: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压迫,中华儿女没有屈服,前赴后继,掀起一次次救亡图存的革命浪潮,但一次次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探索一条新的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教师过渡:毛泽东,中国革命的亲历者,用诗词记录下了中国革命的足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5年春,毛泽东漫步橘子洲。面对滔滔湘江水、满山红叶,忆昔抚今,豪情激荡,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教学情景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诗词中去分析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引出中国共产党正在积极参与的国民大革命。同时感受诗词中作者的意气风发与博大胸怀。

全班同学朗诵: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学习探究:1925年的中国,谁正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做出回答?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学生回答:(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教师补充: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列强侵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军阀混战,“沧海桑田焦土变,名山秀野战云封”。当时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学生思考: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学生回答:(国民党一大;中共认识到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教师补充:近代以来,多少有识之士谋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前赴后继,国民大革命是一次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一次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他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由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全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教师过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到底向何处去,成了不少人思考的一个焦点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教学情景三:呈现图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

设计意图:通过八一建军节的来历介绍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发动南昌起义,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学生思考:你能说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上八一标志的来源吗?

学生回答:(介绍南昌起义概况)

教师讲解: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

教学情景四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的对《西江月·秋收起义》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取有关秋收起义的信息:时间、旗号、进攻方向、农民问题等,了解秋收起义的概况,同时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小组朗诵: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学生活动与合作探究:我们可以从词中得到哪些关于秋收起义的信息?学生回答:(分四小组合作探究,每小组分别提取一信息,各组轮流回答)

教师补充: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等人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在文家市做出决策,向农村挺进,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教师过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由于第五次“围剿”,执行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用诗词记载了这段艰难的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壮举,请欣赏《七律.长征》

 

 

教学情景五:

设计意图:通过《长征》,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的革命大无畏精神,理解长征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通过设计一条“重走长征路”旅游路线,了解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着重介绍遵义及遵义会议。

全班男生朗诵: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活动:如果请你设计一条“重走长征路”旅游路线,你认为从诗中哪些地点是应该去的? 为什么?

学生回答:(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岷山等)

学生思考:除了这些地点,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去的?请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着重介绍遵义,围绕遵义会议展开,介绍遵义会议的意义)

教师补充: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教师过渡:在红军长征胜利宣告胜利不久,在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那就是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中华民族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教学情景六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同时感受人民解放战争的磅礴气势。

欣赏朗诵(赵忠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学习探究:“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学生解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将革命进行到底)

教师讲解:通过近三年的解放战争,特别是1948年底到1949年初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篇。

教学情景七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和图片,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结论;通过板书二,从宏观上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的调整政策,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走向成熟的结果。

图组①反内战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②安平县农民保家独立团③解放军进入上海后露宿街头

板书二

学习探究:你能从中你能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少年立志,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抱负,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从毛泽东诗词中我们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足迹,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探索的艰辛历程,毛泽东诗词和中国革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

最后,我们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教学情景八

设计意图:感受《沁园春•雪》的恢弘气势,从而从整体上感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辉煌,最后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回答中国革命“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全体学生跟录音朗诵:《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

某旅行团打算进行红色旅游,想参观新民主主义革命遗址,请你设计一条能反映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全貌的红色旅游路线。

活动二:

跟着红军重走长征路(点击鼠标,在电子地图上重走长征路)

http://news.sina.com.cn/z/changzheng70/hdczczl/index.html

八、板书设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革命

板书一        

板书二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一、国民革命

开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高潮                     

失败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南昌起义  

掌握革命武装

秋收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三、长征                                     

遵义会议    

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四、抗日战争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五、解放战争                                  

将革命进行到底

九、作业设计

 

 

 

毛泽东用诗词记录下了中国革命的足迹。阅读以下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所反映出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土地革命

2.“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反映出部队进攻的方向是

A.农村      B.城市       C.井冈山       D.瑞金

3.毛泽东的这首词反映了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指的是

A.农村包围城市         B.城市包围农村      

C.工农武装割据         D.根据地建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杭州特别会议

5.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其中困难不包括

A.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          B.艰苦的自然环境 

C.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争论          D.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6.长征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革命的火种,更是一种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包括①对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②对革命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信念③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④事实求是,不断探索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问题研讨】

本节课设计新颖,目标明确,但相对而言,对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比较高,特别的的毛泽东诗词的解读,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欣赏、领悟能力。由于班级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不平衡,所以教师在整体把握上,只能对毛泽东诗词做浅层次和基础性的解读。如何从更深层次的要求学生对毛泽东诗词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要求学生深层次的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内涵是值得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参考资料】

①毛泽东著,石森注释《毛泽东诗词注释》,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

②王臻中、钟振振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

③臧嵘主编,周兴旺副主编,《历史(必修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④朱汉国主编,《必修课教与学  历史(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陈小伟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7983/index.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