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刘伟明:老师老师怎样上
管志伟:我的愤怒与思考
赵文龙:岳麓对话甘地赏
王俊伟:世界近现代史专
王俊伟:中国近现代史专
林东东:岳麓版“综合探
冷伟:中国历史教科书:
刘伟:评高中教材《中国
李长福:岳麓版《政治文
黄牧航:岳麓版历史教材
最新热门    
 
刘伟:岳鹿版历史必修1解析探究概要

时间:2009-10-18 17:25:45  来源:刘伟
 


   
刘伟,男,26岁,现任沈阳市广全中学高中历史教师,尽管教学经验肤浅,但喜欢钻研教学,希望在此结交更多的朋友,共同进步!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2802/cmd.shtml?uid=82802&do=index&page=2

 

(岳鹿版)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课单元

第一课

知识链接评析

商代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以神为本。神,特别是祖先神的地位至高无上,人的地位很低。在商代,以人为祭品、随葬品的现象非常普遍。“率民事神”是当时人神关系的基本特征。这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与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的统治政策有关。

周代统治者的神本观念已有淡化,人本思想开始显现。周人认为虽然天是最尊贵的神,但是它要受民心的影响。“敬天(德)保民”的思想应运而生。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必然结果。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理性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为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解析与探究概要


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隶属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条件下西周的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合一的特点。

自我测评解答

   
1、商代方国与西周诸侯国的不同点:第一,商代外服方国聚族而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西周新兴封国已开始打破商代方国的血缘界限,新兴封国人口构成复杂,由周人、土著、外迁殷人以及其他方国的部族混合而成。第二,商朝是以商部为中心的方国联盟,但商王对参加联盟的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为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第三,西周的大部分封国处于宗法的网络之中,而商代的方国则不具备。按照宗法关系,周王可以约束同姓的贵族成员;同时,同姓贵族分享着大小不同的权力,并最终垄断了各级政权。宗法关系赋予周王特殊的地位:在政治上,他是最高的统治者与天下共主;在宗法关系中,他又是大宗。根据同姓不婚的原则,王族又与异姓诸侯互为婚姻,政治关系渗透到各种血缘关系中,周王的权威得到极大的加强。


2、①大宗:西周宗法制规定: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为宗子。凡是嫡长子承认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②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3、可举课本11页“周礼”关于饮食之礼的规定的例子。

学习活动提示

   
“执”甲骨文形状像一人戴手梏;“圉”像戴手梏的人被关进监狱,这两个字说明商周已有监狱;“王”像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高大的人,说明王权的强大;“臣”像一只竖立的眼睛,说明臣下对上级的俯首顺目;“劓”像用刀割鼻子,“刖”像用锯割断人一足,这两个字

反映商周时期有残损人的肢体的刑罚;“巫”的字形说明商周时期祭祀、占卜活动的频繁。


第二课

阅读与思考指导

柳宗元和顾炎武从不同角度分析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得失,都有一定的道理,百基本符合实际。柳宗元认为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是由于秦朝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并不是郡县制本身的弊端;顾炎武则认为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造成诸侯国势力发展,形成地方割据,而郡县制的实行,皇帝控制了地方行政权,为皇帝的专制暴政创造了条件。

解析与探究概要

郡县制的推行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历史作用。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什么特权,缺少独立性。其弊端在于便利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权,为秦朝的暴政创造了条件。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有些诸侯国成为开疆拓土的重要力量,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是,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的结果。

自我测评

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各国的变革使中央集权的趋势加强,这些为统一提供了社会基础;长期的战乱使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具备了统一全国的实力;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措施得当是统一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课

解析与探究概要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统一和各族人民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地方分裂割据战乱,阻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反对地方割据的斗争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一直被看作民族大义的最高表现。

自我测评

   
1.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割据势力权利膨胀、中央和地方矛盾日益激化的直接结果。汉初大封同姓王,后来诸侯王羽翼丰满,国势日盛,自征赋税,私铸钱币,割据一方,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是局面。五代十国分裂割据是藩镇的继续和扩大。从根本上来看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2.相同点:在中央削弱分割宰相的权利,加强皇权和在地方上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利。不同点: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利,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宰相权利。在地方上汉武帝主要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宋太祖则将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收归中央。

 

 

 

第四课

阅读与思考指导

随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发展,专制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解析与探究概要

(1)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议决,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王的统治,但是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高宗认为人君以天下治乱,付于宰相,自己便成了傀儡,这是要不得的,而宰相以天下之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是更要不得的。

(2)没有本质的区别。重视宰相的作用和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其统治考虑的。

(3)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的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惟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自我测评解答

1、  不断加强

2、  三省六部

3、  废除丞相制度

4、 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知识链接

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一方面,希腊重叠的山峦和海洋的天然阻隔,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众多小国建立。另一方面,也因为靠近海洋,交通位置优越,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希腊对外交往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交往较早地冲击了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从而更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阅读与思考指导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标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注意要正确理解好他的观点是站在

他的历史时代和他的阶级本质角度划分,必然有他的时代与阶级特色。如他的“正常”“不正常即变态”这些评价就是建立在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标准之上的划分的。

自我测评解答

1、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温暖们和迈锡尼文明。克里特出现了线形文字A、青铜起、

陶器、金银制作技术有明显进步,国王的宫殿规模宏大。迈锡尼文明则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君主制国家,伴之出现的是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宫陵墓以及众多刻有线形文字B的泥版文书。充满好战尚武的气息也是迈锡尼文明的突出特点。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殖民运动最处起因是本

邦的条件无法满足生存而被迫而为。后来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奴隶。殖民扩张促进了希腊城邦的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希腊世界

主要有贵族制和民主制。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贵族制由元老院或贵族会

议掌握着最高权力。民主制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而治。寡头制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君主制与僭主制都是个人专制,但后者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的。

 
第六课

阅读与思考指导

1、梭伦的公平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阶级本质上看,享有这种公平的人只有雅典公民,这种处理在涉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尤其是奴隶时也就不合理了。

2、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非常有力和有效的。190枚陶片出自14人之手,说明陶片放逐法未必公正。

解析与探究概要

两者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因为缺少了专政主权的限制,但具体原因不同:雅典是因民主而人们得以自由地发展文化;中国的春秋战国则则因国家的分裂与社会变革而暂时少了专制政权的干扰而生“百家争鸣”。

自我测评解答

1、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措施有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通过抽签差额选举的办法选拔公职人员;设立陶片放逐法约束公职人员,设立一整套辩论和章法等。这些措施是很有效果的。

3、启示:在坚持三权分立、民亨民有、民治即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优点的同时,吸取教训,避免民主的狭隘性。

 

第七课

阅读与思考指导

这种诉讼制度不完全合适的。在诉讼的规范性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是,不作记录的诉讼不利于认真分析辩词;而过于机械的法律术语也与现实生活的发展与丰富多彩不适应。

解析与探究概要

从这类标语可以看出应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共和制的政体。这一时期地方服从中央,但也有较大的自主权利。

自我测评解答

1、主要措施有:一是设立平民保民官;二是促成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以法律约束贵族的行为。

2、转变:公元前2世纪后半中,经过几百年扩张的罗马已经极大的扩大了版图,但共和国内部也矛盾重重。两次西西里奴隶大起义和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公元前107年,马略实行军事改革,为后来军阀制度和军事独裁奠定了基础。后来,苏拉、恺撒相继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后恺撒被共和派刺杀,屋大维上台,确立了元首制。

特点:远处制是披着共和制外衣下的君主专制。在元首制,元老院受元首控制。奥古斯都集军政、司法、宗教等大权于一身。

3、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投制,维护贵族利益。

意义:法典的编著纂是平民的胜利。它使得平民得以依据明确的条文约束贵族。它也是罗马法的渊源。成为罗马的基本法。

4、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汇》《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四部。

原因:这四部法律涉及了法律的方面,故有它是罗马法集大成之说。历史地位;它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的古代法律。

学习活动提示

如答不合理,可作如下补充:

在第二个方面中应加上:双方感情长期不和,一方提出的;婚姻已在事实上处于不存在状态,如一方私逃、长期分居等这些条目。

 

 

 


第九课

解析与探究概要

英国的内阁制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其内阁制下的内阁是独立于国王之外的机构。而中国的内阁制是封建制度之一,是皇帝强化封建统治的产物。

维多利亚女王是立宪君主的模范。立宪君主的职能就是“统而不治”的虚位元首,她是国家机构的重要部分但又不能直接参与政府的统治。维多利亚女王在较长时间内模范地执行了这一点。

自我测评解答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它是英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它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从1928年到1969年,18岁以上的成年男女获普选权。

 

第十课

解析与探究概要

反映了美国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的政体特点。英国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英国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而美国总统收到议会的制约。

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调整对策适应民众与社会需求;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人才,从而推动政治的清明、有效。但两党制也不可避免造成两党竞争、互相诽谤等弊端。

自我测评解答

松散的州际联盟无法适应美国对内对外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美国开国元勋们采纳了元首制。

美国宪法中的分权和制衡原则是指把政治权力进行分割同时使相对独立的各部分又互相制约的一种形式。

相同:都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最高长官

异: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元首,而美国总统则掌握行政权并制约议会和最高法院。

 

第十一课

解析与探究概要

立法权由议会中的参议院、众议院组成。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自我测评答案

首先,于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1791年建立君主立宪制,后于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而后拿破仑于1804年称帝,其侄子波拿巴于1852年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共和制正式确立。

 

第十二课

解析与探究概要

历史根源: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德国走了王朝战争的道路,在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强国的同时,也留有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残余。

自我测评答案

德意志统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法国和奥地利受到遏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但是,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德国后来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相同点:都行使立法权。

不同点: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而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第14课

一.阅读与思考

1.当时清政府统治阶级的一种“天朝上国”“虚骄自大”的观念。

使当时统治阶级闭目塞听,中国与世界潮流完全隔绝,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延缓与阻滞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应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与世界平等友好往来,了解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的知识。

2.解析与探究

不是清朝政治腐败,请政府战和不定,政府的领导抵抗不得力,根本上中国处于腐朽的君主专制阶段而当时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势力强于中国。

二.自我测评

1.根本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直接原因,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以改变中英贸易中不利的地位,引起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英国借此发动战争。

2.(1)割让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2)赔款,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给中国人们带来 深重的灾难

(3)开埠通商或协定关税,破坏中国的贸易和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导致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三.活动建议

毒品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公害,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威胁。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毒品问题更与恐怖主义、洗钱和贩卖人口等有组织犯罪相互交织,构成破坏国家稳定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威胁国际经济的正常运转。遏制毒品生产、打击毒品走私是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

 

 

 

第15课

一.   解析与探究

这三段材料分别反应了太平天国打破封建等级观念、追求平等公正;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大同理想。

太平天国并没有实现这种理想,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腐化蜕变,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圣库制度,取消私有,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不可能长久维持。三.太平天国长期处于军事战斗中,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推行平均分配土地的措施。

二.   自测题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领导人没能提出切合实际的纲领,获得人们的广泛支持;领导人腐化蜕变,失去进取心,太平天国内部等级森严;领导人宗派思想严重,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破坏团结。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②军事策略上出现严重失误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 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①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的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②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历代农民运动的第一部纲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③太平天国运动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编》,成为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第16课

一.解析与探究

1.解题指导:此题关键在于读懂三段材料的大概含义。

材料一中“故事”的含义是“过去的事情”“先例、成法”,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故事”的含义是不同的。

材料一中的“虽执事所司,未谙款窍”的含义是:虽然有专门的官吏来掌管,但也不熟悉军事规则。

2.参考答案:

材料一所反映的是清军平时军事训练落后;

材料二所反映的是清军弹药质量差;

材料三所反映的是清军指挥上的保守和被动。

二.自我测评:

1.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1)世界形势: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向帝国主义过渡。

(2)日本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并制定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3)清政府方面:中法战争中中国的腐败无能进一步暴露,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更加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贪欲。

(4)朝鲜方面: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出兵朝鲜,挑起战争。

2.《辛丑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题指导:此题要在掌握《辛丑条约》内容的基础上,逐条分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经济凋敝。

(2)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埃塞俄比亚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下,便于外国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企图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第17课

一.解析与探究

1.洪秀全以拜上帝教为宣传组织工具,以起义方式推翻清王朝,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以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为宣传,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自我评价

1.⑴袁世凯手中掌握有重兵;⑵新政有政绩捞取了政治资本;⑶帝国主义的武装威胁南京临时政府;⑷同盟会组织涣散;⑸立宪党人与旧官僚支持袁世凯;⑹革命党人缺乏治理国家经验与才能;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⑴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⑵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⑷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⑸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⑹促进了思想解放;⑺经验教训:必须建立独立革命武装;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要建设强有力的政党,增强执政能力;

 

第18课

一.解析与探究

是的。

随着资本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均在遭受着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被他们所奴役,整个世界的反帝反殖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是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组成部分,并推动、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运动。

二.自我测评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之列强的幻想。

2.五十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有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享乐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近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爱国主义精神

三.活动建议

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是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我们今天应肩负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就要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要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甘于奉献,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

 

 

 

第五单元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20课

知识链接评析

法国公社的最早名称是在中世纪中期,当时一些城市的商人和市民为维护自己利益,解成自治团体,建立自卫军武装反抗封建领主对城市的控制。这种争取自治权利的城市就称为“公社”。这是法国公社的由来。公社在打击封建势力争取自治权利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

阅读与思考指导

   
巴黎公社的目标就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夺取政权,改造旧国家机器和建设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机器。

解析与探究概要

巴黎公社时期继续沿用法国大革命时的共和历法并且把《马赛曲》作为进军的动力,说明巴黎公社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许多优良传统和经验。并且巴黎公社汲取和归纳法国历次斗争的经验和成果,从以往的共和运动、普选运动发展为夺取政权、改造旧国家机器和建设无产阶级专政方面上来。所以巴黎公社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法国大革命的发展。

自我测评解答

   
1、马克思主义主要吸取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历史学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撰写的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等。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宣言》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等等。

3、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且公社委员大多数是工人。规定了公社委员的工资且受人民监督和罢免。公社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且实行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法令。上述法令表明,公社粉碎了剥削阶级旧的国家机器,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资产阶级专政,即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阶级专政的政权。

学习活动提示

通过歌唱《马赛曲》和《国际歌》了解其词义,体会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念。比较两者异同可以从反映的时代背景、革命任务、革命精神等方面去考虑。

 

第21课

阅读与思考指导

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所阐述的十月革命的意义实际上是从当时俄国的国内形势方面总结的。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起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武力镇压革命,俄国形势危急。工农空前团结,力量增大,进行革命的客观条件具备。工农起义从而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与探究概要

俄国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进行的,布尔什维克党所制定的纲领是真正代表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的,因而布尔什维克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革命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使士兵厌战,革命中士兵放弃抵抗。俄国人也认为只有革命才能拯救祖国与人民。因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苏东剧变后,俄罗斯出现否定十月革命的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少数职业革命家精心策划的政变是错误的。

自我测评

1.沙皇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和不满;人民不断起义,镇压起义的政府军倒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能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武力镇压革命。

2. 苏维埃政权的特点:政权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广泛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组成共和国;官员实行选举和罢免制并规定他们的薪金;土地国有制由农民苏维埃支配;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由工兵代表苏维埃监督。

3.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出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