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上海历史高级研修班结业
06年上海黄浦区高考历史
2006年上海南汇区高三历
上海:2007年历史选择题
上海南汇中学高三历史模
上海交大学附中高一历史
上海普陀区高三期末测试
07年上海静安区高三历史
2007年全国高考文基试题
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最新热门    
 
上海姚虹:《草原文明》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6:18  来源:姚虹
 

第6课  草原文明

 

徐汇中学  姚虹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原民族的生产、生活特点以及匈奴和蒙古民族的历史;知道游牧民族征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分析和辩证的方法评价游牧民族战争的影响;通过设计多个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多角度了解游牧民族的历史发展,了解草原文明的特征,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了文明类型,人类文明的产生是多元的,草原文明和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一样,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包容、开放的文化态度;使学生理解草原民族的征服战争尽管伴随着野蛮和破坏,但在客观上创造了各民族相互交流的机会,人类的文明是在冲突和融合中前进发展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游牧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难点:游牧文明的基本特征。

说明:

1.游牧民族的对外征服战争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文明交融与种族融合的途径之一,故为本课重点。

2.本课所涉及的游牧民族史实有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从公元前后到13世纪的历史;二是空间维度:辽阔的欧亚大陆。如何使学生掌握之,是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尼罗河、地中海、蒙古草原等图片,引入人类文明的发生是多元的观点。展示欧亚大陆示意图,展示草原地理风貌图片,引导学生概括游牧经济特点。对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往形式等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展示蕴含丰富信息的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探究能力,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草原文明的特征。

通过不同文明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风格迥然的古代文明,人类文明的发生是多元的。

欧亚大陆中北部的气候特点,不适合农耕,所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只能从事畜牧业。又由于畜牧业不断受到季节和草场变化的影响,牧民们不断辗转迁徙。游牧,既是生产方式,也是生活方式。

游牧经济有1、规模大,经营粗放;2、产品单一;3、基础脆弱,不稳定等特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往有和平(互市等)和战争(主要是游牧民族进行掠夺)两种形式。游牧民族有匈奴、突厥、契丹、鲜卑,蒙古等等。

 

 

2.讲授匈奴的基本历史。出示《匈奴帝国疆域图》;介绍匈奴的作战习惯,使学生认识游牧民族的野蛮和破坏性;指导学生填写《匈奴与秦汉王朝的关系表》;出示《匈奴西迁图》、材料一(见资料附录),使学生把握匈奴民族的发展线索,提问“中国的匈奴后来到那里去了?”出示“统万城遗址”图片为学生引入文明多元、文明在冲突和融合中进步的观点。

 

以生动的语言介绍游牧民族历史史实,尤其是从文明史角度分析匈奴历史。

游牧军事政权具有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政权的特点,是草原文明独有的创造。

匈奴的历史可分为两段讲:第一段公元前3世纪兴起—公元91年东汉最终击溃北匈奴。第二段4—5世纪,活动舞台移到欧洲。1世纪末北匈奴走上了漫长的西迁之路,开始扮演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

由于游牧经济的脆弱和不稳定,匈奴在经济上与中原王朝有一种依存关系,必需依靠中原是贸易场所——“关市”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战争年代也不例外。

降汉的南匈奴到西晋时大量内迁,先后建立前赵、后赵、夏和后凉政权,它们几乎和欧洲的匈奴帝国同时。此后也通过解散、臣服、通婚等形式同化于其他少数民族或汉族。

 

 

 

 

3.讲授蒙古的基本历史。出示《蒙古征战图》和《蒙古帝国疆域图》,通过老师讲述和动态地图的展示,使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了解蒙古的征战的大致过程,知道“蒙古帝国”的大致范围。

 

侧重从蒙古牧民族对历史产生影响的角度讲述,使学生根据历史信息进一步认识游牧民族的特点,为后面的研究评价铺设台阶。

13世纪初,铁木真经过20年的征战,完成了蒙古高原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国家政权。蒙古人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蒙古帝国包括元朝和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四大汗国。元朝作为帝国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统治。

 

 

4.对游牧文明进行评价。教师向学生介绍亚洲游牧民族史研究专家法国人格鲁塞写的《草原帝国》,从中摘取史料,说明蒙古铁骑的征服活动是人类文明史上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征服。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游牧民族的对外交往有和平和战争两种形式,从历史发展看,哪种形式为主?

(2)为什么游牧民族对农耕社会的冲击会取得较大优势?

(3)游牧民族的战争行为十分野蛮,为什么还会提“草原文明”?

(4)历史学家格鲁塞曾对历史上的蒙古帝国作出过截然相反的介绍,是否矛盾?

 

 

采用“提问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对比、讨论中形成历史是复杂的、多元的观念,用辨证的眼光,客观评价历史事物。

通过对材料二 (见资料附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蒙古铁骑的征服活动是人类文明史上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征服。

游牧民族的对外交往有战争与和平两种形式,以战争为主,究其原因:一是游牧民族尚武精神浓厚;二是游牧民族不断迁移导致生产力欠发达。

游牧民优良的身体素质,使之具有很大的军事优势,特别是蒙古还有一批杰出军事家,蒙古军队纪律严明,战法先进,游牧经济规模大的特点使蒙古军队的军事行动规模也大。所以,游牧民族对农耕社会的冲击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

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在两种不同的语境中的涵义:一是人类生存活动的方式内容。二是崇尚理性和具有文化水准、道德素养。在第一种含义中,人类的生存方式“众生平等”;在第二种含义中,人类的生存方式分截然不同。只有充分理解“文明”的两种涵义,才能正确认识历史上的草原民族。

对材料三、四(见资料附录)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对蒙古征战影响的正确评价:蒙古的征战是野蛮的,对被征服的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它在客观上打通了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使学生通过研究学习,理解文明总是在冲突和融合中发展的。

 

6.小结。提问“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匈奴、蒙古政权在东西方都曾盛极一时,但匈奴最终为其他民族所同化,蒙古也退出历史角逐,你认为有哪些原因?”出示材料五(见资料附录)。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游牧民族的强盛是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的,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逊于其他文明;游牧经济导致各部落长期的分散性,内部纷争较易发生,国家政权不稳定;游牧民族的强权是建立在征服其他民族基础上,遭到各民族抗争。

17世纪,游牧民族的征服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草原文明和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一样,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类文明是多元的,我们应拥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资料附录]

材料一:“一种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一种人,不知从地球的何处,如高山上的暴风雪般地来临,碰到他们东西都遭到抢夺破坏”,而哥特人则“因饥寒交迫,疲惫不堪,企图逃到这些野蛮人不知道的地方,重新安家。”——马西里那斯(罗马)《历史》。

材料二:蒙古军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出城投降,被装入袋中,纵马踏死。历时500余年的阿拔斯朝阿拉伯帝国灭亡。蒙古军队在城中烧杀劫掠7日之久,80万居民几乎被屠杀殆尽,许多艺术珍品和建筑遭到毁灭,历史名城巴格达蒙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格鲁塞(法)《草原帝国》。

材料三:蒙古人拆毁了图斯附近的哈伦拉施特的陵墓。……以及所有给阿拉伯-波斯灿烂文明增添光彩的建筑都被一个一个毁掉。——格鲁塞(法)《草原帝国》。

材料四: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一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利。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这一点与之相似。——格鲁塞(法)《蒙古帝国史》。

材料五:“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反杜林论》。

 

 

 [板书设计]

 

地理环境        依托欧亚大草原

生产生活方式     游牧

草原民族        匈奴、突厥、女真、蒙古……

原                                        军事:时战时和

文                             秦汉时期

明                和平    匈奴            经济:交流密切                                           

对外关系                 西迁      引发欧亚民族大迁移    文明的冲突  人类

暴力                      消极:野蛮破坏     和融合      文明

蒙古   对外征战                                 多元化

                          积极:促进交流

 

                                 军政合一

     政权     世袭游牧军事政权

                                 兵民合一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训练设计]

《圣经·创世纪》记载:亚当和夏娃有两个儿子——长子该隐是农夫,次子亚伯是牧羊人。有一日,该隐以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上帝)。亚伯也将羊群中头生的羊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却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

问题:

1.填写下表

人物

该隐

亚伯

代表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

草原文明

典型文明(举例)

中国

匈奴、蒙古

生产和生活区域

大河流域(东亚)

亚欧大草原

两种文明的相互关系

以暴力冲突和和平往来的形式相互碰撞,交流融合,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

2.有人解释耶和华看中亚伯的供物,而没有接受该隐的供物,其原因是:“驯化动物显然是一种比驯化植物高明得多的艺术,显然,牧人同农人相比,牧人是更高明的专家。”有位同学在学了本课的内容后,对此表示反对意见,但理由不充分,请你帮助他简要叙述理由。

——选自《高中历史教与学》P91。

[课件]

见附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