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吕准能:高三历史复习试
吕准能:重点中学高考历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历史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高一历
吕准能:期末复习练习之
吕准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
吕准能世博会标志性建筑
吕准能:屈辱的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吕准能: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6:28  来源:吕准能
 

引自浙江师大附中吕准能老师的历史博客

【学情分析】:中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古代史尤其是明清部分,一方面感觉神秘,因为与语文课文结合密切,并观看了大量历史想视历史节目;但又存在众多误区,对于许多史实和观念上有待于引导与纠正.何况初中基础并不扎实,习惯于形象思维,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难以把握。

【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纵横交错,既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总结,又是为第二专题作好铺垫,还涉及西方冲击下的近代化浪潮,要充分开发与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吃透教材,突破疑难,力求讲得到位与连贯。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概括史实与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阅读、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性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规律性问题的途径。并能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用“大历史”的眼光即在世界历史大背景下看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正确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尤其是对明太祖、雍正帝、康熙帝和乾隆帝的认识。逐步树立民主反对专制的信念,提升现代公民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内阁制度的形成;军机处;专制时代晚期政体特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阻碍。中西方政体比较。

【探究方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宋元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强化,但到了十六十五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专制时代晚期。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这表明中国政治制度的烂熟,同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预示着中国渐趋衰落。

 

 

二、讲授新课: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明)

1、明太祖: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

有一段《凤阳花鼓》的歌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个主皇帝就是最近央视正在播放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的主角。朱元璋有来年感张画像留传下来,  传说有两为画师被杀,为什么呢?,请看屏幕,你有什么感想?

在我国,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宰相, “宰”的本义是“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这两个字将宰相的特点进行了高度牟概括:辅佐皇帝、统领百官。古代社会宰相的存在积极作用在于: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消极作用:相权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结合课本学习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职位?”让学生广开思路展开探究。(如可从历史原因、现实需要、朱元璋的出身等方面去思考)。

展示材料: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朱元璋《明太祖集》卷10《敕问文学之士》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结合材料,请学生思考:明太祖所言罢相的理由有哪些?其罢相后所设机构有何特点?

(2)概况学生在阅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试着建构明中央政府改制前后架构图,并从中选出合理的示范作进一步的评析。

(3)认识评价:引导学生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去思考。

其中,在弊端上的认识上,结合课本正文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丛杂的政务集中于皇帝一人之身,皇帝不但精力不够,才能和经验也难以胜任,这必然导致积压、失察、拖拉、草率等不良结果,最关键的是影响办事效率。由此引入下一个知识点。

2、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丞相废除后,明太祖“躬览庶政”,全国重大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政务繁多。据统计,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生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但“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的矛盾。于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诸殿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   前密勿漠画”“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成员多至五或七人。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展示材料:

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摘自《皇明大政记》

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授之西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阅读材料,

结合课本知识组织学生探讨:内阁有何权力?与丞相的地位与权力相比有何不同?

进一步探讨:内阁的设立带来什么弊端?

 

 

以上两个问题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都能归纳出来。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

课外延伸: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明朝宦官专权的人物和史实?(学生可从语文知识和课外阅读中讲到魏忠贤和东林党等史实。)

(二)军机处的设立(清)

1、问题探究:乾隆自述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展示康熙帝的印章“为君难”和“兢兢业业”,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从中说明了什么?(可强调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3)如何认识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影响。(a、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b、加强了皇权,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c、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因为加强君主专制再无更好的选择了。)

2、密折制

其实就是告密,学生阅读归纳出其内容及作用。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

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之举,因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而乾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且硃批单调乏味,不能与雍正期相比。                     ——杨启樵

3、总体评价认识军机处和密折制(结合课本从两方面去分析)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展示图片册封班禅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相关资料,学生阅读课本归纳:

康乾时代最大的贡献应是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清政府处理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清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什么?有何职权和作用?

2、改土归流

(1)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不利中央集权

(2)含义:结合课本“知识链接”加以分析

(3)概况(略)

(4)意义: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请同学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在我们的班集体中,班长集记录考勤、收发作业、传达指令、掌管班费开支等各项事务于一身,这容易带来什么影响?

(生)权力过分集中,以班长一人之力无法胜任,精力消耗过大而累垮;容易独断专行,决策草率,其他人意见大。(师)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个有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大国,其事务集中于君主个人手中,更是弊端无穷。这种情况在我国明清时期表现得十分明显。

学生讨论思考:怎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或如何评价君主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明代废宰相,这是皇帝集权发展的必然趋势;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要学生掌握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评价一个历史事情或一个历史人物,要把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且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对其评价。

参考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②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因此对于每个朝代或不同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必须作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从其弊端中引入下一个知识点:

 

 

(四)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1、专制政治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从对东西方的比较中去分析)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就是实行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三是政治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其核心是工业化。同时还包括对外政策和中央机构的一系列变化。

2、同学们很熟悉清朝皇帝的年号,你能说出几个?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末代皇帝)

在后专制主义时代(说明中国已步入近代史时期),清政府被迫进行了改良

(1)目的       (2)内容         (3)评价

落日余晖――清朝的遗产:在走入近代之前,清王朝给中国留下的遗产是四亿之众的人口,上千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和强固的农业文明传统。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延续,有是向近代社会转型,在教材中地位身份重要,需要对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进行总结,又要参照西方政治发展的背景下作出对比,因而学生的理解上有写难度。加之许多大众媒体的一些不少误导,教师要正本清源,运用大量史料来论证,把握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及趋势。讲授的重心在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上,但也不能忽视君主专制的评价问题。学生喜欢本课内容,有利于展开系列探究活动,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学效果不错。

四、作业

(一)选择题(略)

(二)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处》

材料3: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4: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的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参考答案:

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1分)

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2分)

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2分)

实质:军机大臣只能传达皇帝旨意给中央部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是皇帝行使权力的机要部门。(3分)

影响:使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2分)

(三)课后学习探究:举行一次辩论,你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抵御外来侵略。兴办重大工程,抵御自然灾荒,适应小农经济发展需要,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弊:在西方已建立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之时,清朝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使决策难免出现失误,也使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妨碍社会进步,给落后于西方埋下隐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