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赵庆娟:以《辛亥革命》
李少娟:新课标下历史教
余慧娟:课程改革的路必
吴美娟:历史教学设计基
黄秋娟:人民版“物质生
李娟:美国的一节历史课
李少娟新课标下历史教材
最新热门    
 
樊定娟:教学设计《抗日战争》

时间:2009-10-18 17:07:54  来源:樊定娟
 

樊定娟:教学设计:《抗日战争

 

绍兴市高级中学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武装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是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一段历史,可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壮举、人类战争史的奇观,它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抗战,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的认识,充分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所具有的特别突出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在思维品质方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明显,质疑探究问题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在性格特征方面,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自我表现与自我封闭在他们身上矛盾地统一着。

 

高中学生对待历史课,在课堂上,他们比较轻视历史学习,因为历史课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弹性、隐性,都使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所感染的学生难以在表层对其加以认同,但在深层,他们能够初步感知到人文学科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历史学科在他们心目中可能已是兴趣的边缘。就这点来说,作为历史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让那些深层的东西表象化,从形象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其形成思考的紧张,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

 

抗日战争的历史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已不再陌生,一般知识的陈述和讲解已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因此,选择好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质疑探究的欲望显得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审视抗日战争,对抗日战争形成独到而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侵华日军的罪行,归纳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通过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来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综合比较中国近代发生的几次日本侵华战争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原则的学习方法,以召开研讨会的形式学习和研究大量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抗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对抗战的认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抗日战争这一课的学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四、重点、难点:

 

a) 教学重点:全民族的抗战;抗战的胜利

b) 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设计思想:

 

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内容作为初中历史的重要内容,对高一学生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一般的知识点已掌握,但是所获得的知识范围较狭窄,内容也相对陈旧,在历史事实上没有多的补充,在观点上也没有多的辨析,如果现在再一味重复教材,通过讲授强化学生对教材的印象,这样,不仅激不起学生对这块内容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甚至容易使学生形成以教材所涉及的历史现象为全部的历史现象的错觉,这对学生是极为不利的,无论是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深度或广度,还是学生探索研究历史现象的一般能力。基于这一点考虑,笔者在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活动式、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今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契机通过召开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研讨会的形式设计这节课。

 

理论上讲,设计这一节课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学习方法层面的改变,二是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升华。

 

一、就学习方法来说,“材料的研习与运用”、“合作与交流”是设计这节课时主要采用的两种历史学习方法。在历史学习中引进历史资料,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历史学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历史资料进行的,就如同自然科学必须要进行实验一样。历史资料对于历史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利用历史材料展拓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就展拓功能而言,一方面使学生对给定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场景有更加鲜活和丰富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对给定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原因及背景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认识;二是利用历史材料系统化和深化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对于教材限于篇幅或限于教学目的没有深入阐释的问题,可以利用历史材料做进一步的阐释,达到启迪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认识历史发展的深层问题的目的;三是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一般教材往往限于篇幅和教材特有的严肃性,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而多样的背景知识,而历史材料的引用在弥补这一不足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情景,学生就可以在这样的新情景中进行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探索。

 

分组讨论是这节课中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的主要体现。当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强调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最有效途径。分组讨论,从参与讨论的人员看,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强调的是多边活动、自我教育;从教学内容上看,过去只是给出一种现成的答案,现在更重视多种见解的辩论和讨论;从教学的目的来看,不是以认知为最终目的,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就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来说,鲜明直观的历史资料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历史人物、历史场景的形象感知,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美好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采用分组讨论的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思想的交锋,心灵的碰撞,“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更有利于其品德的内化。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比较容易激起,但要使学生把这种已经具有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或内化必须要让学生在感知大量闻所未闻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自我消化、自我积淀。

 

 

六、教学过程:

课题: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微型研讨会

i. 研讨会主题:八年抗战,我们要记取一些什么?

ii. 研讨会资料:(详细内容略)

1. 日本的“大陆政策”和“东方会议”

2. 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

3. 国民党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8.14)

4. 一·二八事变介绍

5. 伪满洲国

6. 八一宣言

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介绍

8.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9. 日本无条件投降书(1945.9.2)

 

iii. 研讨会议程:

议程一:观看“抗日战争”资料图片展(展出内容为四个篇章)

第一篇章:硝烟四起(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展出内容:“卢沟桥事变”影像资料

第二篇章:血雨腥风(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滔天罪行)

    展出内容:“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相关图片展示

第三篇章:正道沧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的三大战场)

    展出内容:正面战场(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典型战斗介绍)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影像资料)

             国外战场(远征军赴缅作战相关资料展示)

第四篇章:凯歌奏响(抗日战争的胜利)

    展出内容: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影像资料

议程二:分组讨论,并确定小组中心发言人

全班分为四组,每组研讨主题:

第一组: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及罪行分别有哪些?面对历史,今天的日本 社会有哪些与时代发展不协调的声音?你认为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应该是 什么?

第二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与以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分别怎样?

第三组:抗日战争中日本投降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抗战还是英、美、

苏的国际援助?阐明理由。

第四组:从军事、政治、经济、民众动员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看甲午中日战

争的失败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议程三: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

课堂延伸:每位学生写一份研讨会会议评述或心得体会作为课后作业

        说明:1、研讨会资料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使学生在预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有时间充分阅读这些补充材料。

     2、这节课的时间设计:观看“抗日战争”资料图片展(20分钟左右);分小组讨论(15分钟左右);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10分钟左右)。

    3、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研讨会会议评述作为课后作业,一方面作为课堂学习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开展学生之间的书面交流。

 

七、知识结构:

 

 

八、问题研讨:

本节课采用设题引思、探究互研的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学生群体而言有利于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就个体而言,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是否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是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充分地展示自我,是否使每一个学生在其中都能得到某种能力的锻炼或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同样体现在这节课中,为了解决这个因教学时间有限或教学方式的局限而产生的问题,笔者有意设计了“课堂延伸”这一环节,想通过这项课后作业使每一个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使每一个学生能把自己对抗日战争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和其他同学交流,在交流中展示自我,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对合作学习的能力。

 

九、学习资源:

① 郭雄等编写:《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四川人民出版社。

②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解放军出版社。

③ 解力夫著:《抗日战争实录》,河北人民出版社。

④ 马洪武等编写:《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上海人民出版社。

⑤《抗日战争研究》杂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