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九年级上学期末世界历史
潮州05年第一学期高一历
高三级第一学期期末市统
深圳布吉高中第二学期期
八一总场中学第二学期期
东北师大附中第一学期高
北滘中学期中岳麓高一历
高二历史必修第一学期教
2006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阶段性
最新热门    
 
新学期第一堂课教学随笔

时间:2009-10-18 17:09:31  来源:陈亚东
 

 

 

 

    从教五年之后的新学期第一堂课,再也不想给学生上来就洗脑、灌输学问了。这次打算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让学生分享讲台,自由发言。教师则不做过多的指导,努力成为一个对话者。考虑到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比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要难,第一堂课另有摸摸底的意思。

 

  课堂讨论是围绕教师出的五个题展开的:

  什么是历史?

  学历史有什么用?请举例说明。

  你认为历史和现实有没有联系?有的话体现在什么地方?

  你比较喜欢和比较不喜欢哪段历史?哪个历史人物

  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堂历史课。

  五个题目的设置是基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历史课,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能力的基础,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意识的判断上拟订的。由于需要学生上讲台发言,所以题量不大。再由于高中段更加强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所以题目都是开放式的,而且没有采取问卷的方式,尤其是选择题问卷的方式,主要是尽最大可能的考察学生的思维、态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之所以让他们上台发言,还有另外一个考虑:这些学生都是初中段考试竞争的失败者,他们更需要、渴望认同和尊重。最后两个则完全是个性化的题目,而个性化的对答则最容易透视出一些问题。

 

  对于这五个问题,学生是怎样回答的呢?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思考呢?

 

一、什么是历史?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有少部分学生则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对今天有重大意义影响的事;还有说历史就是我们不知道的曾经发生过的事;另有个别的同学说,历史就是人类为了进步而记载下来的过去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人物活动和制度。

  分析——“历史”一词,大致有三重意思:客观的人类过去的活动;对客观的人类活动的记载、分析和评价;一门学科。学生的回答,主要基于第一种层面。也就是说,学生的潜意识中,历史知识就是客观的知识,而不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客观知识,这很容易导致今后在实际应用中、在他们的思维体系中,在他们的完整的人格情态中,将历史看成是死的,而不是活的。逻辑上,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步,还没有跨出;情感上,对于历史结论生吞活剥,这样的历史观建立在沙滩之上,难以维系。

  另外,没有一个学生用“名言”的方式来阐述什么是历史,说明学生的阅读面很狭窄,人文素养欠缺,创造力还不够。

 

二、学历史有什么用?请举例说明。

  大多数学生都说学历史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有一个学生还明确说历史知识丰富可以作为博学的表现;另有不少的学生回答学历史可以学习前车之鉴,对今天的行动有指导意义。

  分析——学历史的作用,历来不少有普及历史教育责任感的史家均有精妙的论述,诸论述取材视角不同,所以光彩纷呈。总体上,学历史的作用大概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说。

  个人的方面:历史有娱乐价值,沉迷其中,思接千载,纵贯古今,神游中外,有什么娱乐项目能给人这样的乐趣呢?历史有陶冶情操的价值,观史如观棋局,观史如观人生,爱恨之间,我们总要接受良知、情感的考验;历史有训练思维的价值,具有大的时间观念的人是具有历史感的人,具有历史感的人是厚重的人,这种厚重,会转化成力量。

  民族内部的方面:历史是民族共同的记忆,是民族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认同的基础。

  民族之间的方面:历史是各民族相互理解的基础。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历史知识是死的,所以死的知识最大的用处大概就是博学的显示。至于说历史的经世致用,则体现了一种传统历史观的生命力。很少有学生能够上升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叙说学历史的作用,让我们再一次对初中段历史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深有感切。

 

三、你认为历史和现实有没有联系?有的话体现在什么地方?

  部分学生直接回答没有。

  将近一半的学生说有,认为今天是由历史构成的,今天又会成为历史等等,但这主要是在哲学层面进行语言操作。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这么个观点:如果没有近代的被侵略,中国今天可能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遭受了侵略,所以今天的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分析——历史无用论,一直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斗争对象。而说历史无用,核心观点就是历史和现实是没有联系的。从学生的表态上看,历史无用论的毒害之深,令人震惊。部分学生在“哲学”层面上进行思考,是一种可贵的表现。但深入推敲,从题目的问法来看,这些学生多只回答了前一问,后一问被放逐。也就是说,他们主要是从一般逻辑出发,想当然的认为历史和现实必然会有联系。这里,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是一种观念性的,而不是经验性的。从这个意义说,学生胸中可谓少有历史,或者说有历史但倒不出来。历史思维需要人在现实和过去之间不断的来往穿梭,但学生的这种“哲学”的表述,则映衬出他们根本未能进入这种状态。

 

四、你比较喜欢和比较不喜欢哪段历史?哪个历史人物?

  比较喜欢的历史阶段:唐朝三国、明治维新、拿破仑帝国、原始社会;……

  比较不喜欢的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

  比较喜欢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拿破仑、岳飞、韦小宝、孙悟空、秦桧……

  比较不喜欢的历史人物:慈禧、秦桧、所有的日本人、唐僧、武则天……

  分析——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具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力和一定的是非观念,有一个同学说他喜欢秦桧,并没有激起太大的“鼓励”,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学生的爱恨观还是很朴素的。

  学生普遍不喜欢中国近代史,主要原因是对近代的中国有一种灾难深重的印象。除了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流露外,我们可以看出探索史、民族复兴史的教育效能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另外,有些学生混淆了历史人物和“历史题材”小说甚至是神话小说的人物,说明这些学生没有理解历史的客观性。

 

五、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堂历史课。

  A、初中第一堂历史课(导言课);

  B、一堂多媒体教学课;

  C、为老师做公开课一课上了三遍的那次课;

  D、开卷考试的那堂初中最安静的课;

  E、去电化教室看七三一细菌部队,结果说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斥;

  F、初中的历史课几乎被语文老师占光了

  分析——本题的回答最出乎笔者的意料。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回答说没有印象深刻的历史课。这简直可以说是一种悲哀!不难设想,如果一个教师上了一年的课,学生却没有什么印象,教育的效果能有多大的体现?教育的持久性能有多大的延续性?从回答当中,除了A项、B项之外,没有一个是能对教育效果产生正面联想的。当然这也有学生反叛思维的成分在里面,但观其比重,仍然让人不能忧虑。而且,从F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课在初中被粗暴占用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不能不让我们对近年来教育规范努力的效果究竟如何产生疑问。

 

  结语:第一堂历史课,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学生发言是活跃的。但笔者的心却是沉甸甸的。对于我面前的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历史学习,存在着不少问题。但他们确实是在真诚的回答问题,他们也具有朴素的情感,他们也没有丧失可贵的求知欲。他们的这些问题,固然可说由其本身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造成,但谁又能说这只是他们的失败呢?学生发言结束后,我并没有做更多的点评。但我知道,今后的历史课堂,我和这些学生一同要度过的今后的历史课堂,需要我们共同做的太多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