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海南05年初中毕业考试试
吉林省实验区05年中考历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绍兴市05年初中升学考试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广西钦州06年中考历史模
广西钦州06年中考历史模
中考创新试题选之05年福
05年山东课改实验区中考
最新热门    
 
潮州05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测试

时间:2009-10-18 17:52:05  来源:佚名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请把答案填于答题卷

一、选择题(40题,共40分)

1   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

A禹时期        B舜时期        C夏启时期        D商纣时期

2   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A外朝和中朝        B侍中和丞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

3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4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经济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5   下列条约中,兼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的是

A《瑷珲条约》      B《黄埔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6   《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是

A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加入或成立反帝性质的组织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C拆毁大沽炮台,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7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凇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8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9   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这是因为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B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D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10  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历次农民运动均未遇到的新情况是

A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B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

C宗教思想的严重弊端               D领导集团发生分裂

11  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的民主共和方案行不通,最主要的原因是

A脱离实际和缺乏有利国际环境      B完全照搬资本主义列强的模式

C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D救国方案未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12   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13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4   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A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B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C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              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15  李大钊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6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B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C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D彻底解放了全中国

17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其主要依据是

A农村革命任务已完成                 B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18  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是

A陕甘宁    B晋察冀    C皖南    D晋冀鲁豫

19  《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的内容不包括

A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性质          B各阶级在新政权中的地位

C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D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0  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通过

A他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贡献而自然成为主席

B《共同纲领》规定毛泽东为主席    C全国人民一致推选他为主席

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2  按时间顺序排列我国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下列事件

①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②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

23  建国后推行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含义是

A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民主协商,共同执政

B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一起参政议政

24  “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2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  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告台湾同胞书》中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与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7  “一国两制构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体现在

A都是伟人提出                     B都是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

C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D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28  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9  港澳问题与台湾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30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内容为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不结盟政策

31  1953年12月,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③平等互利  ④平等互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  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33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34  中美开始建交后访问美国的第一位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35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条件不包括

A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第三世界国家支持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6  以下对70年代初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认识不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国家影响的扩大           B美国和苏联争夺霸权的斗争

C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国力增强   D毛泽东、周恩来的正确决策

37  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38  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39  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联合国         ②欧盟           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4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不结盟政策                       B多边合作政策

C多防卫的外交政策                 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答题卷)

 

班级:________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40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概念解释(2题,共10分)

1   行省制度 

 

2   “一国两制” 

 

三、材料阅读题(2题,共20分)

1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之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专自利,限满准他人仿作。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便利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请回答:

⑴分析材料一、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自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什么鲜明的进步性?(5分) 

 

⑵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社会进步,太平天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为什么失败了?依据材料和有关史实,对其自身的弱点进行分析,说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5分) 

 

2   材料一: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⑴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⑵该宪法有哪些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 

 

⑶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四、问答题(2题,共30分)

1   1927年至1949年民主革命时期,中共进行过哪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为什么?

(14分) 

 

2   结合史实说明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16分)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级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40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C

A

A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A

D

D

D

B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C

A

D

A

C

D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A

C

B

C

A

D

B

A

 

二、概念解释(2题,共10分)

1   行省制度——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始于元朝。这一制度下,中央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地方行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它的实行,既克服了宋以来的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弊端,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   “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世界的形势,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设想。其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主体大陆坚持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据这一方针,中国政府分别于1984年和1987年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于1997年和1999年实现回归。这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三、材料阅读题(2题,20分)

1   ⑴材料一是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绝对平均主义;材料二是鼓励兴办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前者在清政府的残酷剥削压迫下,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后者第一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代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5分)

⑵客观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时代,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主观原因;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前期纲领的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后期纲领则因不具备实现的社会条件而没有实行。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自私性和狭隘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5分)

 

2   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

⑵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6分)

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四、问答题(1题14分,2题16分)

1   第一次:1927年大革命失败。为挽救中国革命,中共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但多数失败,证明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行不通。由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7分)

第二次:1949年人民解放军已取得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广大农民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上日程,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7分)

2   国际地位的变化:⑴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得到另外部分国家的承认。(2分)

⑵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1分)

⑶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作用。(1分)

⑷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亚非会议圆满成功,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分)

⑸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从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分)

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在国际上形成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

⑺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很多领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1分)

⑻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分)

这种变化说明了: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⑵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巩固,才能抵制强权政治,屹立于世界。(1分)

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声望才能不断提高。(1分)

⑷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才能在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创新局面。(1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