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广东历史教育博客:文艺
唐云波:《文艺复兴》备
成长沙龙:“文艺复兴”
张汉林:文艺复兴和海路
《历史教学》博客:《文
第13课 文艺复兴 教学设
虞文林:罗马文艺复兴时
教材解析:必修3第6课 
查理大帝与“加洛林文艺
历史•历史观R
最新热门    
 
文艺复兴教学不应忽视科学

时间:2009-10-18 17:52:17  来源:沈为慧陈…
 

“文艺复兴”教学中不应忽视自然科学

沈为慧 陈伟壁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文艺复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开端,因此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但是,教科书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有待完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只介绍到了下面几个人物: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介绍的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莎士比亚;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介绍的是: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顺带提到了但丁和彼特拉克。这样的处理基本符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但问题是:通过“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就能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吗?

“人文主义”是外来词,也被译作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或人性主义。该词的英文为humanism,最早来源于拉丁文 humanitas,而拉丁文该词的含义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初兴,humanitas一词指“人文学”,即有关人情世故的世俗学问。其中最主要的是修辞学,它可以使市民们掌握商业通信、订立契约文件、进行政治辩论等等在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必需的本领。由于修辞学的教材完全取自希腊罗马古籍,因此学习这门学问必然接触古典文化。后来,其内涵逐渐演变,15世纪时该词指称一种新的、内容丰富的文化精神。1859年,乔治·伏伊格特首次用humanism指称文艺复兴时期一切与古典学问复活相关的新思想和新观念。1860年,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再次使用humanism这个词。从此“人文主义”便成为指称文艺复兴主流思潮的专有名词。人文主义文化精神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宇宙的中心”;追求享乐和财富的欲望出自于人的“天赋的本性”;对生活持乐观态度;推崇知识和学问,鼓励人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和社会,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相信人的能力,相信人有无限发展的潜能,相信人能够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各种优秀品质,不断接近完美。[2]梳理“人文主义”一词内涵的演变历程,我们认为,忽视了自然科学就无法真正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许多历史著作对文艺复兴的介绍都不仅限于文学艺术领域。

吴于廑先生主编的《世界史》指出,“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表现。” 为了让读者全面理解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哥白尼、泰寇·布剌(1546—1601,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伽利略的天文学成就,维萨里(1514—1564,比利时医生)、哈维(1578—1657,英国生理学家和医生)的医学成就,以及布鲁诺、培根在科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作者想通过这些成就说明,人文主义“重视现实,重视发挥人的创造力,重视探索,重视实验科学”。[3]

陈衡哲先生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智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4]基于这种理解,陈先生介绍了哥白尼、培根等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以此来说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对教会权威的挑战。

姜守明教授认为,“随着文艺复兴的传播,人文主义通过与自然主义的接触,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知识视野。16-17世纪,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停滞之后,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显现出走向世俗化探求的趋势,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因此在《西方文化史》中专门列出一节,叙述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位科学家:天文学革命的开创者哥白尼、科学事业的殉道者布鲁诺、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伽利略、行星运行定律的发现者开普勒、现代生理学的创立者哈维[5],以此来说明世俗科学与宗教神学的斗争。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大成就之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新的知识观和科学精神是整个文艺复兴运动最有意义、最重要的成果,对开启后世、探索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6]如果要让学生全面认识人文主义的含义,就必须介绍这一时期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也是很好的资源。

教科书是课程资源,而且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依据教科书中的表述来讲授,也不能死抠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还应从学术的角度,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地向学生传递真实的历史以及科学的概念。在“文艺复兴”教学中,学习了文艺成就之后,可以借达·芬奇引领学生进入另一个学习主题:自然科学的发展。达·芬奇之所以在绘画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是因为他“认真研究数学、透视学、解剖学方面的知识,将艺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鼓励进行大胆的实践与创造”。 [5]达·芬奇认为,“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7],这句格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部分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突破是从天文学开始的,因此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应是这一时期自然科学教学的重点。

教会坚持托勒密的观点: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且静止不动——如果地球旋转的话,地球上的东西就会移动,而不是与地球紧紧相随。天体在椭圆圆周上做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规律是,使地球上的观测者看来它是匀速的。在这种“地静说”(严格地说不是“地心说”)中,行星在一个较小的圆周(即“本轮”)上作匀速运动,本轮的中心又在另一个大轮(即“均轮”)上匀速运转。波兰科学家哥白尼认为,天体应该有简单、完美的运动,他提出: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水星、金星、地球带着月亮、火星、木星和土星依次绕着太阳运行(哥白尼并不认为太阳是中心,他的体系不能称为“日心说”)。尽管哥白尼学说只是一种没有实证的推理,但这是对教会权威的挑战。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则是哥白尼学说的信仰者,他不崇尚书本,不轻信权威,注重实证研究,用望远镜发现金星是绕太阳转动的,证明了托勒密体系是错误的。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则发现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速度定律。[5]进一步冲击了教会所宣扬的宇宙观。补充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从以下层面理解人文主义:否定对教会的绝对顺从,反对权威,追求知识,重视科学。

重视科学,就应摆脱奉教科书为圭臬的观念;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不盲从的思想以及质疑权威的勇气。而这,正是开发课程资源所必备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2]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岳麓书社,2003年版,第522-523页。

[3]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第32-36页。

[4]陈衡哲著:《西洋史》,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75页,第181页,第195页。

[5]姜守明、洪霞著:《西方文化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163页,第136页。

[6]林学勤主编:《世界文化史》,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西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179页。

[7]吴泽义等编著:《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