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张波:换一种角度把握中
程晓波:如何唤醒学生大
朱波: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张建波:《万历十五年》
程晓波:香港教科书的问
刘波:历史教材表述应明
程洁波:请为“方国”作
刘波:是输入,还是输出
刘波:“辛亥革命”的疑
最新热门    
 
唐云波:《文艺复兴》备课笔记

时间:2009-10-18 17:13:12  来源:唐云波
 

 

八月中旬,应《历史教学》之邀,为吉林参赛课《文艺复兴》作一个备课笔记(见《历史教学》第10期)。当时一共做了两个版本,出于篇幅与主题的需要,编辑部选择了备课笔记思路版,文章更侧重备课思路的形成过程。这里发布的是当时所做的一个心路版,在这篇文章中,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前几稿教学设计,同时也记录了完整的备课心路历程,发布出来,与大家分享。

 

开始战斗吧!6月20日下午 天气晴热

 

云南归来,此刻的我,或许是香格里拉的高原反应仍未消退吧,头有点痛。同行的老师对我说:“小姑娘,刚下飞机,快回家休息吧!”其实我何尝不想休息呢,可是不行啊。几个月前,市教研员宾华老师告诉我,7月1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将举行全国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我是广东省选派的两名选手之一。之前因为高三备考的原因,对于这次比赛,还没整出什么象样的东西呢,现在掐指一算,距离比赛不到一个月时间了,甭想休息了,回到办公室电脑前开始战斗吧。

 

 

第一件作品 6月26万里无云

 

今天的任务是将这个礼拜构思的框架付诸实践,做成课件。

 

这次选题《文艺复兴》,理由是自己读研期间,曾对此课题有所涉猎,本以为是挑了个轻松活儿,可是历经一周的痛苦思考,却发现自己好象错了。这个选题从比赛教学的角度来看,一是人尽皆知,二是内容太多,要想将它上成能够出彩的、一等一的好课,就一个字,难!

 

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收集、阅读甚至是翻译资料,不断琢磨的就一个问题:如何让这节课与众不同。上成常规课吧,太多人这样做,出不了新意啊,那就借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吧。时间不等人,先暂定一个设计宗旨:借《文艺复兴》之题谈该如何运用资料进行史学研究。框架就按这个思路搭建了——

 

课题:第13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副标题: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的研究性学习

课堂导入

运动的国度:意大利

提问男生:去年世界杯冠军?(意大利) 人们,尤其是男人心目中的意大利是拥有巴乔、托蒂等足球巨星的运动王国。

时尚的国度:意大利

提问女生:国际时装节通常在哪里举行?(意大利米兰) 女人心目中的意大利是高档时装、时尚品牌的代名词。

文化的过渡:意大利

教师:其实,意大利吸引人们的除了运动与时尚之外,还有它的文化。至今都让整个西方世界都引以为自豪的“文艺复兴”就发生在意大利。播放文艺复兴概况视频。

 

一、 初步认识文艺复兴。(课前预习)

学习方式:根据课本与视频的介绍,填充或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学习目标:知道文艺复兴的概况。

学习材料一:课本介绍。

学习材料二:视频旁白。

1.  文艺复兴首先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它从_______到________世纪,以________为其发源地。

2.  文艺复兴也是一个人类文明成果的概念。它从________领域开始,之后又扩展到__________等领域。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________。

3.  文艺复兴还是一个思想的概念。它本意指__________。由于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人的价值,所以其主旨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精神的含义是指________。

4.  对于文艺复兴,你还有什么其它的语句来描述它吗?

课堂过渡:以上是我们根据课本与视频对文艺复兴的初步认识,其中含有很多疑问:比如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出现在意大利,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究竟是什么?想解答这些疑惑,我们还要对文艺复兴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         深入研究文艺复兴。(课堂重点)

学习方式:提取各种史料反映的信息,填充或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学习目标:准确掌握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风土人情(社会存在)与主流思想(社会意识)。

(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学习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地图)

1.  该材料的呈现方式是__________,其来源是___________。

2. 从自然环境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与古代希腊城邦的共同点是

学习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口。(学者研究数据)

3.  该材料的呈现方式是__________,其来源是___________。

4.  从人口数量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与古代希腊城邦的共同点是

5.  根据材料一、二,你能谈谈为什么文艺复兴会首发于意大利吗?

学习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经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选段)

6.  该材料的呈现方式是__________,其来源是___________。

7.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推断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____________经济比较活跃。

8.  根据材料,你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经济还有什么其它发现吗?

学习材料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饮食。(文艺复兴时期的菜谱)

9.  该材料的呈现方式是__________,其来源是___________。

10.  根据材料,你觉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们的饮食状况如何?

学习材料五: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民居。(历史文化遗址的现场照片)

11.  该材料的呈现方式是__________,其来源是___________。

12.  根据材料,你觉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们的居住状况如何?

学习材料六: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服饰。(时人肖像画)

13.  该材料的呈现方式是__________,其来源是___________。

14.  根据材料,你觉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们的衣着状况如何?

15.  根据材料三、四、五、六,请你简单描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物质生产生活情况。

学习材料七: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节日。(学者著作)

16.  该材料的呈现方式是__________,其来源是___________。

17.  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们娱乐方式有哪些?这些娱乐以什么为主题?为什么?

总结过渡:前面我们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方面了解了意大利的风土人情(社会存在)。请同学们总结当时的情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情景模拟:假如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意大利人,你的日常心态会是以下哪种?

A.自我感觉超好,觉得自己完美得接近一个神。(对应莎士比亚选段)

B.金钱是万能的,生活的目的就是拼命赚钱,然后充分享受。

C.上帝仍在我心中。只要一生对基督的虔诚,生后肯定上天堂。(对应拉斐尔作品)

D.其它……(对应达芬奇的科学研究)

(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主流思想。

1.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2.老师展示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述。

三、  对研究过程的总结。(课堂重点)

学习方式:根据前面的研究过程与结论,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学习目标:初步掌握如何利用史料了解历史的真相。

1.在我们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风土人情与主流思想时,运用了哪些类型的史料?

2.除了这次研究所用过的史料类型,你觉得要了解历史的真相,还有哪些史料是可以运用的?

3.这次研究过程中,史料来源的途径有哪些?你对这些来源的可信度有何看法?

教师总结:

第一、可以用于了解历史真相的史料

物品:人工制品、工具、武器、服装、时尚用品、墓碑。

图象:照片、电影、录象、艺术品。

声音:口述历史、采访、音乐、录音。

数据:人口数据、土地勘察、地图、设计图和建筑制图。

文本:菜谱、广告、日记、书信、手写文件或原文文件。

第二、如何辨析与运用史料

一般说来,一手史料是指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材料,特别是当时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二手史料是指距离哪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一手资料证据力强于二手资料,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互相印证,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互相印证,实物资料和文字资料互相印证,从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四、对研究主题的反思。(课后作业)

背景资料: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将人类从漫长的神性统治里解救出来,让人类有了自己的尊严、自由和权利,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当我们反思在人文主义旗帜下,人类走过的600年历史,你会发现,人文主义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人性的膨胀、社会的混乱……

写作任务:请你就此文段与今天所学的内容,从“人文主义”还有前途吗?如何回归“人文主义”?等角度出发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体裁不限,题目自拟。要求中心明确,文字流畅,自圆其说。

键盘敲完课件的最后一个字,看看钟,已经午夜了。好象还没有吃晚饭吧?可是人一点都不饿,内心中激荡的情绪是那种刚完成一件作品的兴奋。这样的课应该能出彩吧?明天市、区教研员宾华老师、周朝阳都要过来验收,能一次性过关吗?激动中有隐约有一丝不安,总觉得哪里有点儿不对,这样处理文艺复兴行得通吗?

 

 

 

 

从头再来6月27日下午 闷热,要变天了

“说说你的思路吧!”宾老师和善地笑着。

“我……” 还有什么好说呢?刚刚把课上砸了,什么心情都没了。

本来这课想做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可实际的效果是研究课不像研究课,常规课不像常规课。时间紧,内容多。课堂上,学生要么是被动思考,要么是无话可说。上到最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在讲什么?讲史学研究方法吗?不是。讲文艺复兴吗?更不是。

“这课上得真蹩脚!”我自己给出了七字评价。

“知道蹩脚蹩在哪儿吗?”两位教研员问我。

摇头、无语。

“这节课,你又想上清楚文艺复兴,又想讲明白史学研究方法,一节课出现了两个主题,都想讲好,但都讲不好,因为就四十分钟时间,你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那么保留哪个主题呢?”

“你自己觉得呢?你的课题是什么?”

“文艺复兴”

“明白了吗?”

“明白了。”

其实我内心中真正想说的是,有个问题,我还是不明白。照他们的建议,我就得按常规课的方式来处理这一课,这样一来,我的突破点在哪里?这堂课的彩能出在哪里?可是话到嘴边,自己又给按下了,先试着处理吧,说不定处理的过程中会有灵感呢?

从头再来吧!

 

 

 

 

一次大换血 7月2阴天

前两天,收到黄牧航教授的短信,他告诉我,七月三号,他、老魏(魏恤民老师)、还有广东省其它地区的教研员要来看我。呵呵,说是看,其实就是要过来验收课了。这个消息让我既开心,又担忧。开心的是有那么多的朋友关心我、支持我。担忧的是,他们还不知道这个礼拜以来,我这厢怎样对设计方案进行大换血呢。按照宾、周两位老师的建议,这一稿只突出一个核心: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为此,我彻底推翻了第一稿设计,将手头的资料与学习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原本的重头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风土人情”做成了一个视频简单带过,同时又增加了“感受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与作品”这一环节并将之确定为重点,整课按下面五大板块展开——

课题:第13课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一、 导入

1506年的一天,一个意大利人在古罗马遗址的废墟上种植葡萄时,无意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座雕象使整个意大利都震动了,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雕象,意大利人为什么会被其震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视频《拉奥孔》

1. 假设你是当时的意大利人,你在这座雕象上看到了什么?

2. 这些发现为什么会使意大利人震动呢?

(二)《圣经选段》

圣经对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人是有罪的,人是丑陋的,人是生来就要受苦的,人是不可以反抗的,人是不可以有情绪的。

过渡:无怪当时的人们在看到拉奥孔的雕塑时,如此之震惊了。因为在逝去的文明中,意大利人发现了一个被压抑已久的世界——人的世界!

在经历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后,欧洲文明终于进入了一个狂飙疾进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这个时期从14世纪到16世纪,绵延整整300年!     

这是一个巨人迭出的时代:在文艺复兴早期就诞生了有“前三杰”之称的薄伽丘、但丁、彼得拉克,之后,在绘画、雕刻和建筑领域,又出现了有“后三杰”之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艺术大师以他们非凡的个人创造力,完美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回到文艺复兴,去探究、去感知、去体验那个时代的灵魂!

二、 探源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一)意大利的优势 (视频)

根据视频,分析意大利文化氛围、经济因素、思想方面的优势。

(二)黑死病肆虐下的欧洲 (小说)

1.      如果你是当时的人,面临这场灾难,你会想什么?

2.      如果当时的你,恰巧又看到了类似《拉奥孔》的古希腊雕塑作品,你又会想什么?

过渡: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也如同大家一样对人自身,对宗教尤其是教会开始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建立在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上,以各种艺术手段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感悟这些不朽的作品!

三、 感悟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一)聆听薄伽丘的故事

1. 父亲为什么将女人说成是“绿俄”?

2. 儿子为什么带一只绿俄回去?

3. 薄伽丘希望用这个故事表达什么思想?

人的本性就是喜欢美的,人本身也是有欲望的,为什么父亲要压制这种欲望呢?(中世纪的束缚)

(二)对比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

1.米开朗琪罗

与中世纪作品对比有什么不同?

其作品体现了人的思想、一直和精神气质。他雕刻刀下的人物,都是战胜困难的英雄人物,“人的觉醒“”生命的尊贵“就这样被人用石头雕出来。

2.拉斐尔

与中世纪作品对比有什么不同?

自然中的人,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

与古希腊作品对比不同?

人物的服饰、气质不同,体现出新时代的风貌,决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时代的创新!

(三)破译达芬奇的密码

1.你是怎样看待这个微笑的?微笑背后的内心世界是什么?

2.你对达芬奇还有别的了解吗?

他还是科学家、工程师、军事家、发明家,他被喻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这是《达芬奇的科学草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力量一旦被释放出来,其创造力真的是无穷的!

过渡:课讲到这里,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文艺复兴大师的风采所倾倒,甚至幻想自己也是达芬奇等人,下面就给大家这样一个机会,我们通过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一块来体验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四、 体验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一)身临其境  一位人文主义者的求职

1.同桌之间扮演招聘人或是应聘人。招聘人看看怎样提问才能招到满意的人才。应聘人看看怎样回答才能得到这份职位。

2. 这封信反映出求职人对招聘人的什么心态?说明什么问题?

反映出人文主义艺术家在同重要的赞助人说话时的卑躬屈膝,这说明人文艺术并非空中楼台,它需要政治权利支撑,因此,才有人说“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幕后导演”,

(二)扮演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

我们知道莎有一部著名的戏剧〈哈〉,剧中有一段经典的独白,我想请同学诵读。我已经提供了剧本的大致情况与人物的简介,请诵读的同学幻想自己就是哈,将这段独白演绎到极致!

在刚才诵读的过程过程中,我们再一次感悟了文艺复兴,感悟了人文精神,希望这种精神永远洋溢在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走完人生!

五、 总结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今天我们了解了文艺复兴的背景,欣赏并感悟了大师们的作品,最后还亲身体验了哪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用笔记录下你们对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感受。。。

这套设计有新意吗?这几天,我边修改,边问自己这个问题:对教材的整合或有新意,但太多人这样做了;导入还算特别,但怎么看,都觉得冗长与别扭;“求职”这个环节是自我感觉的一个亮点,可又似乎有种难以名状的不妥。除此之外,设计中还有什么能吸引眼球的东西吗?没了。这是一稿连自己都无法满意的设计,能让验收组的成员们满意吗?愁!

 

 

 

 

 

又一轮新的探索 7月3天放晴了

 

评课是在下午进行的,出乎我的意料,验收组的成员对这堂课的基本框架还算满意,我原本以为这种乏善可陈的设计会被再一次彻底推翻呢,不料他们只是让我在此框架基础上继续完善,特别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处理好“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统治”这个问题,否则就无法认识文艺复兴;第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在本课中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第三、如何落实本课的基础知识?

 

另外,验收组还顺带枪毙了那个我自以为是的亮点,“求职”。他们一致认为这个环节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心理与认知水平,课堂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所以要我毫不犹豫地舍弃!心疼啊!殊不知这一环节我是看了好几本原版著作才找到灵感并设计出来的,这个我认为唯一可让课堂“动”起来的环节都被砍掉了,这节课还能有什么让人兴奋的地方呢?

郁闷中,我又要开始一轮新的探索。

 

寻找课魂 7月8阴雨绵绵

周日,一个人坚守在空荡荡、冷清清的校园里,苦苦地寻找这次设计的灵魂。

五天前,魏老师临走时,鼓励我:“别紧张,剩下这十几天,你要做的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按照建议补充完善就可以了。”

五天过去了,我这边却毫无头绪、没有任何进展。这种一头雾水、一筹莫展的状况甚至还不如之前彻底推翻第一稿,另起一个炉灶,因为那个时候,我还能看到前行的方向与希望。而现在每当看到第二稿,我都会疑惑,这样的设计能去全国参加比赛吗?在这种框架上进行修补有意义吗?这个设计少了什么?少了灵魂,一个让人兴奋、让教学有生命的灵魂,可是灵魂在哪里?

我给魏老师写了一封邮件,询问他这节课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同时也套用《暗算》中的一段经典台词向他表达了我此刻的感受:教学设计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比用沙子搓一根绳子还难,比用空气铸一把利剑还难,比用火点燃水还难。它需要你悟出世界上最高级的理论和最简单的方法,除了必要的知识、经验、技术之外,还需要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

可是,这一次的我,似乎少了这种运气,少了这种灵光突现的好运气。

 

 

 

 

 

 

两封邮件 7月9阵雨

     魏老师回信了,简明扼要:你这节课的灵魂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同时,黄牧航教授也给我来了封邮件,进一步谈了他对这节课的看法:中学历史教学的价值就是帮助学生认识我们当今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有什么价值是值得我们坚持和追寻的?有什么价值是需要我们摒弃的?在思想领域中,现代性的滋长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因此,文艺复兴是新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我们也必须从“现代性”的理论角度来把握它,才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处理这一课的难点在于——在现有的课程结构下,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不清楚前现代社会,也就是文艺复兴前的那个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果对这个问题毫无感觉,学生是很难感受到文艺复兴所带来的震撼力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作一个对比,帮助学生了解一下中世纪的欧洲是怎样的,进而帮助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到底改变了什么。

面对这两封几乎同时发送的邮件,恍然中似有所悟。(后来才知道其实两位老师为这节课也讨论了很多,他们是“分好工”后给我写信的,呵呵,真是令人感动!)或许这一课的灵魂就是在中世纪对比观照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吧!这次所选题目的主题鲜明,主题直接决定灵魂,我根本无须伤筋动神地再为它强加一个天外来客般的灵魂。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先把中世纪部分做好吧,这个环节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一段缺失且深诲的历史知识,怎么办?老办法,做成视频吧。找素材、写旁白、录音、电脑合成与剪辑……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迷失 7月10阴霾,偶有零星雨

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了,每天的时间被整齐地分为两块:工作十七个钟,休息七个钟。我甚至都没空考虑自己是否还顶得住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或许从我应承参赛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有选择顶不住的权利了,现在支撑我渡过每一天的,就是那一丝信念,一丝必须做出来的信念。可是信念,在今天,迷失了,迷失于第三稿,不,准确地说是第二点五稿,因为设计做到一半,就无法继续了——

课题:第13课 文艺复兴

一、导入  视频《拉奥孔》

过渡:这样的发现为什么会让意大利人震惊?为什么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要想真正体会他们的这种心态,我们就必须回到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文艺复兴。

二、探源文艺复兴

(一)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欧洲人。

视频。

提问:神学统治下的欧洲人是怎样的?

板书总结:中世纪神学告诉人,人是神的附属物!

(二)黑死病肆虐下的欧洲人。

1.一组图片。从图片来看,黑死病肆虐下的欧洲人情况如何?

2.《十日谈》有关黑死病片段。从文字来看,此时的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是怎样的?

板书总结:黑死病让人们感觉,在死亡面前,人几乎毫无价值!

总结过渡:瘟疫造成的死亡,让人们感到恐慌,但长久以来在宗教束缚中的麻木生活,更让人窒息,所以,当人们看到了从地底挖出的拉奥孔,阿波罗,雅典娜,他们会有那样震惊的心态:因为雕塑让他们发现人是可以拥有各种情感的,人是可以用力量与死亡搏斗的!他们从这些雕像中看到的是一个美好的古代世界,那时的生活是那么愉快,那么活泼!人们的血液慢慢沸腾了,他们喊出了“去把死人唤醒!”的口号,希望用古代的文明来改造自己的生活。而最早行动起来的就是亲手挖出拉奥孔的意大利人!

(三)新时代曙光照耀下的意大利人。

1.地图讲解

2.《视频》

板书总结:新时代的曙光让人们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他们意识到人可以且需要把自己当作人!

过渡:14世纪的欧洲人尤其是意大利人,出现了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渴望,因为在这个逝去的文化中,他们看到了一个人的世界,这一发现使他们不甘愿再做神的附属物、甚至是一头牲畜,他们渴望把自己当作人来看!可是如何把自己当作人来看?一般普通人的智慧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也是一个确实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面就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和他们一块思考那个时代的难题——“人,如何才能从神的世界中回归到人的世界中?”

三、              感受文艺复兴

1. 顺从人欲:薄伽丘

2. 张扬人性:米开郎琪罗、拉斐尔、达·芬奇

3.人性至美:莎士比亚

4.追求真理:哥白尼和伽利略

总结:通过本段学习,我们感受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与他们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人对自身欲望、力量、价值、乃至理性的认识、肯定与张扬,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一个精神特征,我们将这一精神定义为一个名词“人文主义”(Humanism)……

稿件改到这个地方,只能想到几个条目,无法深入了,因为思路基本都乱了。不知怎么回事,此刻的我似乎怎样做都不得要领,找不到突破的地方,尤其是第三部分,感受文艺复兴的人文风采,如何感受?如何与中世纪部分形成对比?如何体现本课的灵魂?我完全迷失了方向,无奈中,我打了个电话给宾老师,告诉他我无法完成任务了。电话那头,宾老师一如既往的淡定,他告诉我现在的任务是休息,后天,他再来我这里看看情况。

 

 

 

 

 

坚持就是胜利 7月11日夜 星云密布

休息了整整一天,精神儿头似乎好了一些。明天宾老师过来看我的设计,无论如何不能给他看一个半拉子工程吧,这可不是我的风格。硬着头皮做下去吧,我对自己说,坚持就是胜利。

我把第二点五稿点击开来自言自语地又琢磨了一番:

讲中世纪部分,我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

要让学生知道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形成对比。

那么我怎么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了解呢?

当然是要求他们看完视频后用语言进行描述。

可是他们会描述成什么样呢?是不是我希望他们描述的那个样呢?

要不我给他们一个思维的平台,让他们在一堆词语中选出一些可以描述中世纪的词汇吧。

那么我究竟又要让他们选出一些怎样的词汇呢?

第三部分的构思框架中有几个词汇:“顺从人欲、张扬人性、人性至美、追求真理”,不如,就找一些正好能与这些词语形成对比的词汇吧。

可是第三部分一共才四个词,是不是单薄了些?

那就变成五个词吧。

怎么变成五个词呢?

教材上不就五个人吗?一个人找一个词,与中世纪形成对比,不就得了?

一张表格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禁欲苦行

顺从人性(薄伽丘)

压抑人性

回归人性(拉斐尔)

麻木顺从

追求自由(米开朗琪罗)

愚昧迷信

追求真理(达芬奇)

神权至上

人性至上(莎士比亚)

对,这个表格正好可以边讲边板书,最终呈现在黑板上的,不就是“人文主义”吗?这课不就浑然一个整体了?

一直埋头工作的我,不经意地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夜空,居然透过厚厚的云层,发现了几颗闪亮的星星。

 

平凡中见真知 7月12日夜 朗朗星空

市、区教研员宾、周两位老师下午来到我们学校,这是临行前的最后一次试讲了。科组的老师们甚至比我还要紧张,他们有的帮我油印、装订教材,有的帮我联系教室、调试电脑,有的帮我安排学生、课前组织,用大家的话来说,我就专心上好课就行了。

可是,我让所有的人,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人都失望了。

最后这节试讲,是我有史以来,上得最糟糕的一节课。台上的我如同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丁,被板书、幻灯片、师生互动弄得手足无措,我甚至连词儿都记不住,不断看稿,下课铃响,还有整整一个部分没有上完,只得草草收场。

“这活儿我干不了啦,怎么弄都不得劲儿!”下课后,我略带哽咽地自责。

没想到,大家只是冲着我笑而已。

“你现在就是情绪不对而已,调整好情绪就行了。”周朝阳老师说。

“我对你一点都不担心,你每次重大课之前的试讲都是这样,可是一到正式场合,就会跟换了个人儿似的。”林平,科组长,我的师傅,轻声安慰我。

“其实你这节课还是有很多不错的东西,比如中世纪选词的环节,比如板书的这个表格。时间不够,一是因为你对这一稿还不熟,二是因为你的语言不够锤炼,剩下的时间,你的任务就是要不断琢磨你的语言。”宾华老师说。

此外,根据大家的建议,为了更加突出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课堂重心要放在第三个部分,第二部分讲背景要更加突出“中世纪”环节,去掉“黑死病”,简化“意大利的独特优势”,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腾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时为了评价学生的感知效果,最后还要保留第二稿中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磨课结束前,我忍不住将心中那个埋藏已久的困惑说了出来:现在这样的设计,它有什么新意吗?能拿到全国去比赛吗?

宾老师的回答,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唐云波,这就是你这几年来,思维上一直存在的误区,你总觉得一节求新求异的课就是好课,其实不然。好课的更高层次是平凡中见真知,在平实中实践历史学科的有效性教学。做到了这一点,才是真正有功底的教师,他(她)的课才是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课。

午夜,关爱我的人们都离去了,离去时留给我一整片朗朗的星空。

 

 

 

 

一剂强心针 7月13大晴天

晚上,正在准备行李,收到一则短信:我回来了,给你发了一封邮件,教授。

天哪,真是令人兴奋!在我最迷茫、最苦恼的那几天,我曾斗胆向聂幼犁教授发过一封邮件,向他咨询我的困惑,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在湖南开会,现在,他回来了,而且马上就回复了我的邮件,赶快打开看看,教授的建议如下:

1、在40分钟的时间里,要学习“文艺复兴”这么多内容,确实有难度,必须有重点、有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

2、这堂课的中心是理解欧洲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崛起,重点理解是背景和原因。

3、运用的材料是典型的作品及其特点分析、归纳和抽象。

4、示范的思想方法是如何正确运用文学艺术作品这一类原始材料;引导(或要求)学生掌握的思想方法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观察和评价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5、帮助学生体验文学艺术的源和流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感悟文艺复兴时代巨匠们的创新、伟大和崇高。

可根据以上五点和你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估计来确定你的“三维目标”,选择教学逻辑、方法艺术和策略。

说实话,教授的这几条建议,一时间,我还很难理解得是那么透彻,但这封邮件犹如给我再注了一剂强心针,放下手头的一切琐事吧,打开电脑,继续工作,即便我不能达到教授要求的那个高度,但也要尽全力向那个方向奋进!

第四稿[1],在临走的二十四小时前开动——

课前渲染:《我的太阳》

课堂导入:文艺复兴时代的典型事例——希腊雕塑《拉奥孔》出土引起轰动。

一、探源文艺复兴

(一)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

(二)十四世纪独具优势的意大利

(三)文艺复兴的概况

设计意图: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大的贡献在于把以神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这是本课的教学主线与灵魂。第一部分的重点是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了解中世纪的欧洲,进而使他们认识文艺复兴到底改变了什么。

二、感受文艺复兴   

(一)薄伽丘•《十日谈》: 从禁欲苦行到顺从人性。

(二)拉斐尔•《圣母圣子图》:  从压抑人性到回归人性。

(三)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从麻木顺从到追求自由。

(四)达芬奇•《蒙娜丽莎》《科学草图》:  从盲从迷信到追求真理。

(五)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从神权至上到人性至上。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概念与作用。

设计意图:本部分在教学主线上要与中世纪的教学内容形成对比;另外也适当加入欣赏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半开放的思维环境下,通过感知作品,认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

三、回味文艺复兴

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文艺复兴最深刻的感受。学生反思交流、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对本课教学有效性的检验。一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感悟、习得了多少。

 

 

 

 

情感对对碰 7月15凉爽的晴天

吉林,长春,八一宾馆,3402号房,晚上。

魏恤民老师、黄牧航教授、嵇成中老师听完我最后一次说课,他们没说什么,怕过多的建议影响了我的情绪。

 

临走前,魏老师一句话把我逗乐了:“你看看电视吧!”

 

“啊?都什么时候了,还看电视?”

 

“对,看看电视,调节调节情绪,不过,最好看看访谈类的节目。”

 

真是幽默,不过遵命!等他们走后,我老老实实地打开了电视,搜寻了一圈频道,也没有找到访谈类的节目,只好收看一个带丁点儿访谈性质的娱乐节目《情感对对碰》,整台节目说白了就是电视相亲,对节目内容不感兴趣,倒是那个女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引起了我的关注。在一个又一个的现场环节中,所有嘉宾发表的言论都是即兴的,不可预设的,但是主持人却有本事顺着嘉宾的思路,接住他们的话,同时又将他们的思路引回到节目轨道中来。

 

我终于明白魏老师让我看访谈节目的用意了,我这次比赛,有许多师生互动的地方,会出现大量不可预设的言论,我现在所需要的就是类同节目主持人那般的素质,那种调动并调控现场的能力,在真正的对对碰中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没得说,赶快拿出纸笔,尽可能地记录下对这位主持人主持技巧的领悟。

 

功夫全在诗外 7月16晴转多云

昨晚的那台节目给了我一些启发,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有一个很关键的工作我还没有做,没有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计并拿出对策方案。得,今天一天就呆在房间里做这个工作吧。

哪些环节可能会出现问题呢?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万一学生对这种艺术形式提出疑义,问出“大卫为什么不穿衣服”这样笑堂的问题怎么办?

老师应变:“美有很多种类型,比如修饰的美与自然的美,文艺复兴大师们倡导的就是后者,一种追求自然本性的美,希望你们也能自然地接受这种审美观。”

达芬奇的科学成就。万一有学生根据流行小说《达芬奇密码》,扯到什么密码、圣杯上面去了怎么办?

老师应变:“看了《达芬奇密码》的同学,课外阅读非常广泛,老师提出表扬。当然,这部小说是现代人编撰的,小说在历史学中不属于高可信度的史料,但是,这部小说的内容至少反映了达芬奇确实是够神秘、够睿智!这倒是与我们所讲内容一致。”

……

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感受。可能会出现两类,肯定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否定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碰到后者怎么办?

老师应变:“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对中世纪的思想进行反思,这种反叛的精神催生出人文主义,我想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在这节课中就是学到了大师们的思想精髓,不盲从迷信,对现实进行反思。提出表扬!老师归纳一下,他(她)所说的意思是……,大家应如何看待?请课下继续思考!”

满脑子都是这样或那样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这样或那样可以采用的对策。比赛前的这个夜晚,我,失眠了。失眠夜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什么叫功夫全在诗外。

 

 

 

 

 

成功的味道 7月18日 阴天

将近一个月来的每一个点点滴滴的细节我都记得,惟独就是最终大赛的那节课,我究竟是怎样上的?上得怎么样?一切的一切都似乎给谁屏蔽了。

只记得,一下课,就有老师、教授、老师过来与我握手,张汉林、林桂平、彭禹等新老朋友的祝贺,还有很多诚挚的祝贺短信。

只知道,教授在颁奖仪式上对这节课做出了这样的点评:

课改已经推进了三年以上,这次课改特别突出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这些三维目标是比较特别,好多老师现在还不明白怎么把过程做为目标了。请大家看看唐云波老师的教学目标。我们组三维目标她写的最好、最规范。不仅目标制订规范,而且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假如就目标达成的角度来看,她这节课完成的最好。

可是,面对好评,面对赞誉,我,只是茫然。其实我的思维在课上完的那一刻就眩晕了,眩晕中的我怎么都想不明白这节课为何就成了好课?

或许这就是所谓成功的味道吧,又是一部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

成功的时候,人会觉得眩晕。人前的眩晕和说不出来的苦处,这就是成功的味道吧!

 

课改“元典”精神的思考 7月20日 晴天

6月20日开始战斗至今天,整整一个月。

一个月,我写了四版讲稿,一个月,我革了四次命。

长春与老师临别前,他问我:“为什么这次课结束后,看不到你在湛江示范课后的那种自信与兴奋?”

“我也不知道。”其实内心中非但不兴奋,反而还多了一份沮丧。

长春回来后的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慢慢地,我发现之所以沮丧是因为自己在课改时“情有独钟”的一些东西这次备课都被革没了。回想这一个月的历程,其实就是很多前辈敦促我从一个方向转到另外一个方向,可是对于这种方向性的转型,我或许在行为上做到了,在思想上,还未能达到。也就是说经历了三年的课改,我突然发现有点儿找不着北了。

这种因失落而产生的心理真空要想得到填补,我还得真正消化这节课的涵义。重新回到这节课中,探寻其中的道理吧。我开始整理这节课的资料:不同版本的设计、不同版本的课件、各种预设的方案、“学生的一句话反思”(学生心目中的文艺复兴)……

在众多资料中,“学生的一句话反思” (学生心目中的文艺复兴)引起了我的反思:

我们心目中的文艺复兴是

名为文艺,实为思想。(郑瑞雪)

每个人都是神,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就是神!(谭超)

真爱的释放,真情的流露,真心的表达,真理的肯定!(佚名)

用人的智慧来瓦解愚昧,用人的灵魂来解脱束缚,用人的力量开启从光明射向黑暗的灵光!(李胜奇)

   ……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学、经济、文艺、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反封建斗争的有利武器,但它过分强调人的作用,造成了人性的膨胀,社会的混乱,这是它不利的一面!(吴珊珊)

当我将学生的这些文字一份份地输入电脑时,确实为他们的言语感到叹服!

在那样的场景下,他们为什么能即兴写出如此有力度的文字?除了学生本身的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在经历这节课的教学后得到了释放。这种思维的释放,在我以前所做过的其它教学设计中,在我这一课的前几版教学设计出现过吗?大多没有,即使偶尔出现,也绝对不是这般规模的释放,这种深度的释放。其实这种效果才是一节课真正期待的吧?到此刻,我慢慢有所领悟,教学是否成功,重要的是看教学是否真的为学生而服务?学生的学习是否真的有效?思维的深度是否真的达到?教学是否做到了化大象于无形?也许这种观念的转变与实践,才是我这一个月来苦苦寻找的突破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